学术投稿

从辨寒湿型体质治疗痤疮1则

王仃仃;王祥生

关键词:寒湿体质, 痤疮, 温阳化气, 苓桂术甘汤
摘要:目的:探讨寒湿型体质痤疮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痤疮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一显著案例。结果证实了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法治疗痤疮有良好效果。结论寒湿型体质患有痤疮的治疗,不可拘于清热解毒散结一法,苓桂术甘汤作为温阳化气的代表方从体质而治,治痤效果显著。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李灵芝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经验

    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病,疑难病。近年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李灵芝教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补肾为主,重视调经,在临床治疗中以女性生理特点为依据进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依据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分期而治,以期调节改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及相互间的平衡协调,促发排卵,从而达到助孕之功。同时根据患者基础体温、性激素六项、B超监测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适时调整用药,收到较好的助孕疗效。

    作者:姬晓丽;李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8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记录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获得高达89.4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05%(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8.42%患儿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扶阳讲记》有感

    目的: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方法通过阅读《扶阳讲记》,熟知人体之本———阳气,其立命、治病在于阳,姜附桂的配伍使用将扶阳理路发挥的淋漓尽致,临床医案中标本虚实混杂却完全体现阳主阴从的思想,不忘扶阳。结果阳气是人体的根本。结论火神派扶阳的思想值得当代医家认真思索和探讨,我们应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去振兴中医,去疗苦济世。

    作者:郑婧;石昆;王群;张思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中医综合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复位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功能训练。研究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记录其治疗前后机体功能、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前功能、疼痛程度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VSA、Oswestry评分情况均较之前显著减少,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任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脂及相应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黄饮子加减汤剂,治疗2月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51.16%,治疗组为72.0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能显著提高有效率,无毒副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雪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本研究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自拟活血化瘀汤、同时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总疗程1月。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上口服自拟活血化瘀汤;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情况。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评价,并观察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依从性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本研究100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经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具有不良反应较低等优势,可推广作为内科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案。

    作者:申金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辨证论治小儿特应性皮炎

    近年来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认为其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血热内盛及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肺脾俱虚加之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发病。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分期分型内服外治,注重调护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疗效显著,并在防止复发方面,显现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英;赵相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穴位贴敷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穴位贴敷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13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应用及相应护理,观察组联合穴位贴敷及专项护理,对比两组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AQLQ评分(124.67±17.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51±1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专项护理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气至而有效”之“气至”《灵枢》本义

    “气至”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通过对比《灵枢·小针解》和《素问·针解》对《灵枢·九针十二原》部分条文的解释,发现要探明“气至”在《灵枢》中的本义,必须从《灵枢·九针十二原》原文中寻找答案。“气至”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的本义是指“清气”至。“气至”不是目前普遍理解的“得气”,而是指通过九针的操作使经脉血气运行如常。

    作者:高玉杰;左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选择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85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火针火罐组为观察组44例,普通针刺加电针对照组41例进行评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评分比较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P<0.05。结论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石莎;朱峪英;叶仿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平疏结合法治疗郁证之机理初探

    分析郁证的病因病机,总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展出的疏通气机与平肝潜阳相结合的治法,从肝脏的疏泄功能、郁证的临床分型、临床疗效三种角度阐述采用平疏结合治法的机理和作用,就郁证临床七种证型逐一说明平疏结合之利弊,从理论上探讨其可行性,后通过经验病例加以检验。实践与理论均说明该法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失为当今中医临床治疗郁证的一种新思路。

    作者:李婷;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化痰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化痰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62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补肺汤,2周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血清等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好转程度及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补肺汤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并能减轻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的含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宜全;宗琼;吕守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并发症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防治脑血管病并发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于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入院时( P<0.05),观察组患者的ALD能力提高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帅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功能性低热39例

    目的:探讨《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对临床39例功能性低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都气加柴芍桂汤在治疗功能性低热时根据不同具体病情灵活进行临床加减,并与六味地黄汤对照观察和总结,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39例功能性低热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7.44%,治愈者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功能性低热疗效确切。

    作者:尹克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升陷祛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结合相关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综述近年来升陷祛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宗气下陷、血瘀水停为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升陷、祛瘀、利水法在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心室重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结论心力衰竭以宗气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应以升陷祛瘀利水为主,结合相兼证候表现,辨证论治,标本兼顾。

    作者:赵丽;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的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乳痈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青霉素钠粉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王志文教授辨证治疗痹病经验举隅

    目的:总结王志文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王教授认为痹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侵、痰浊瘀血三方面,根据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肾阳亏虚证这六种证型总结王志文教授对痹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而且用临床病例验证了王教授的辨证治疗经验。结果王志文教授多年辨证治疗痹病的经验可行有效。结论王志文教授通过辨证治疗痹病,疗效可佳,使上万风湿骨病患者受益。

    作者:王惠;王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消银化瘀汤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消银化瘀汤治疗银屑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消银化瘀汤辨证给药。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记录其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结果两组银屑病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3.33%,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银屑病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医消银化瘀汤辨证给药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李成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特色疗法加心理护理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风湿寒性关节痛的发病原因、性格特征、症状特征、应对措施以及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护理对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风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拔火罐、中药全身薰洗等中医特色疗法在风湿寒性关节痛中的运用,同时,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放在护理的首位。

    作者:鲁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38例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相应手法针刺风池、百会、太阳、太溪等,每日1次。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水煎分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外治内调,相辅相成,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