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申金星

关键词:自拟活血化瘀汤, 出血性脑卒中, 康复功能锻炼,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本研究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自拟活血化瘀汤、同时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总疗程1月。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上口服自拟活血化瘀汤;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情况。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评价,并观察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依从性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本研究100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经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具有不良反应较低等优势,可推广作为内科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案。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目的:主要介绍罗才贵教授在治疗月经不调中,运用中医理论,从整体、肝、脾、肾及气血方面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本人师承罗才贵教授,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罗老治疗月经不调的病案,进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结论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籍冬冬;杜慧玲;李庆兵;焦欣;万义文;罗才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阳虚论治盗汗浅析

    目的:浅析阳虚盗汗理论的临床运用。方法首先寻找出从阳虚证论治盗汗的经典中医理论,从“扶阳”角度获得对盗汗的治疗启示,然后从临床诊治中举出两个案例加以佐证,后谈谈心得体会。结果中医经典理论中虽然多将盗汗的病机归纳为阴虚火旺、营血不足,临床中根据阴虚盗汗的理论指导盗汗的治疗,屡获显效,获益良多,亦不乏其例非温阳益气不能治愈者。结论临床上阳虚盗汗并不少见,临证时当审因辨证,细加详察,视其阴阳属性,不可拘泥于“盗汗必属阴虚”一说。

    作者:彭海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38例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相应手法针刺风池、百会、太阳、太溪等,每日1次。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水煎分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外治内调,相辅相成,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的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在临床中更加合理的应用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方法检索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主要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相关情况进行综述。结果小建中汤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对于古方如何在现代扩大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随着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药效学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疾病的治疗及防治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杨连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对喉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喉癌术后开展放疗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头颈放疗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开展分析与讨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咽干发生率为22.6%,吞咽困难发生率为25.8%,放射野皮肤干性反应发生率为48.4%,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2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喉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显著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刘绿花;李燕;陈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特色疗法加心理护理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风湿寒性关节痛的发病原因、性格特征、症状特征、应对措施以及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护理对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风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拔火罐、中药全身薰洗等中医特色疗法在风湿寒性关节痛中的运用,同时,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放在护理的首位。

    作者:鲁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扶阳讲记》有感

    目的: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方法通过阅读《扶阳讲记》,熟知人体之本———阳气,其立命、治病在于阳,姜附桂的配伍使用将扶阳理路发挥的淋漓尽致,临床医案中标本虚实混杂却完全体现阳主阴从的思想,不忘扶阳。结果阳气是人体的根本。结论火神派扶阳的思想值得当代医家认真思索和探讨,我们应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去振兴中医,去疗苦济世。

    作者:郑婧;石昆;王群;张思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辨寒湿型体质治疗痤疮1则

    目的:探讨寒湿型体质痤疮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痤疮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一显著案例。结果证实了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法治疗痤疮有良好效果。结论寒湿型体质患有痤疮的治疗,不可拘于清热解毒散结一法,苓桂术甘汤作为温阳化气的代表方从体质而治,治痤效果显著。

    作者:王仃仃;王祥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冯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经验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冯师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的临床经验的总结。结果 COPD患者稳定期的主要矛盾为正气虚损、本虚标实,以虚为本。结论 COPD稳定期以“补”为基础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增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慢阻肺大发作及住院次数。

    作者:贺玉姣;冯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辨证论治小儿特应性皮炎

    近年来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认为其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血热内盛及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肺脾俱虚加之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发病。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分期分型内服外治,注重调护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疗效显著,并在防止复发方面,显现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英;赵相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记录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68.18%,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仲景辨治腹痛规律探析

    目的:仲景对腹痛有精辟的阐述,为现代内科杂病辨治之典范,文章对仲景辨治腹痛的精要规律进行解析、梳理,以深入领会其辨治之精髓,用药之精炼,进而指导临床。方法腹痛涉及多脏腑,多系统,临床辨证复杂。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腹痛原文的研读来解析仲景对腹痛证候、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的辨证论治规律。结果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运用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判断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进而辨明腹痛的寒热、虚实。为进一步审因论治,辨治用药提供了依据。如中阳虚之腹痛善用干姜,实邪内阻之腹痛善用大黄,痰饮内停之腹痛善用苓桂术,少阳之腹痛善用柴芩。结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腹痛进行了较详尽的描述,其论述精辟,辨证准确,临床每获良效,对后世影响较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明艳;李亚琪;方园园;王蓉;颜玲;张珊;桑红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探讨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术后发生尿潴留的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肛肠疾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中医组(24例,采用中医护理)和常规组(2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中医组的护理显效率、总体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中医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时间更短、残余尿量更少,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穴位按摩、针灸刺激、药贴药浴、敷足脐疗法等适宜技术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尿潴留症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平疏结合法治疗郁证之机理初探

    分析郁证的病因病机,总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展出的疏通气机与平肝潜阳相结合的治法,从肝脏的疏泄功能、郁证的临床分型、临床疗效三种角度阐述采用平疏结合治法的机理和作用,就郁证临床七种证型逐一说明平疏结合之利弊,从理论上探讨其可行性,后通过经验病例加以检验。实践与理论均说明该法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失为当今中医临床治疗郁证的一种新思路。

    作者:李婷;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伤寒论》经方治疗太阳经头痛的体会

    通过运用《伤寒论》中经方麻黄汤及葛根汤加减治疗长期枕后头痛连及项背痛的太阳经头痛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的病例,体会《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运用及临床意义及麻黄汤和葛根汤选方用药的思路和配伍特点,介绍六经头痛的分型及太阳伤寒兼经络不舒证头痛的特点及《伤寒论》的动态辨证的思维方式的运用。

    作者:姜艳;赵凤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气至而有效”之“气至”《灵枢》本义

    “气至”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通过对比《灵枢·小针解》和《素问·针解》对《灵枢·九针十二原》部分条文的解释,发现要探明“气至”在《灵枢》中的本义,必须从《灵枢·九针十二原》原文中寻找答案。“气至”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的本义是指“清气”至。“气至”不是目前普遍理解的“得气”,而是指通过九针的操作使经脉血气运行如常。

    作者:高玉杰;左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患者20例,时间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张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治疗肾病综合征失眠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冲击所致失眠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78例激素冲击治疗后出现失眠症状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39例为研究组,在相应护理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法治疗;另39例为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两组疗效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对肾病综合征激素冲击出现的失眠症状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辨证分型论治为主治疗月经过多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作者:曹向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选择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85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火针火罐组为观察组44例,普通针刺加电针对照组41例进行评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评分比较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P<0.05。结论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石莎;朱峪英;叶仿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