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4443
  • 国内刊号:21-1348/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6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年2期文献
  • 瞳孔及泪膜对波阵面像差的影响

    目的评价瞳孔及泪膜对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Tscherning设计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检测36例61眼近视患者在4mm及7mm瞳孔下的波阵面像差,然后对其中60眼滴用0.5%丁卡因1次,15s后重复测量7mm瞳孔下的波阵面像差,并评价不同瞳孔大小及用药前后波阵面像差的变化.结果以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近视患者在4mm瞳孔下高阶像差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当瞳孔增大至7mm时,RMS3-6和RMSh的平均值分期增加1.98、1.86、1.73、1.46及1.85倍,以垂直彗差和球差增加明显;使用局麻药破坏泪膜后的高阶像差RMS均有所增加,RMS3-6和RMSh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46、1.60、1.63、1.58及1.52倍.其中RMS4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RMS6与RMS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0.004).结论髓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明显增加,以垂直彗差和球差增加明显;泪膜的破坏也可使高阶像差增加.瞳孔增大及泪膜的破坏所致的角膜表面不规则性改变是眼高阶像差增加的重要原因.

    作者:晏晓明;李海丽;王捷;苏宝芳;金凤霞;刘锦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Asclepion波前像差仪测量低阶像差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运用Asclepion波前像差仪在原瞳暗视和药物散瞳两种状态下测得的低阶像差(1ower order wavefront aberration),并将测量结果与散瞳电脑验光的屈光值相比较,以探讨在应用Asclepion波前像差仪时散瞳的必要性及其测量低阶像差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76例(76眼),分别于原瞳暗视和药物散瞳两种状态下,运用Asclepion波前像差仅测定患者的波前像差,记录低阶像差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散瞳状态下再用NIDEK(ARK-700)验光仪对患眼进行电脑自动验光.结果散瞳前后Asclepion波前像差仪测得的低阶像差以及散瞳电脑自动验光测得的等效球镜度分期为-6.85±3.03D,-6.73±2.98D,-6.66±3.42D.三者相比,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Asclepion波前像差仪测量眼的低阶像差,调节通常可以忽略,检查可在原瞳暗视状态下进行而无需药物散瞳.Asclepion波前像差仪测得的低阶像差能较准确的反映眼的屈光状态.

    作者:付清;杨亚波;盛艳;陈彬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的波前像差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近视眼患者的波前像差结果特征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进行个体化切削Lasik手术的病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7例99眼来我中心预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做术前常规检查并用波前像差分析仪对其行波前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57例患者年龄:27.20±5.86岁;球镜度数:-5.21±1.45D;散光度数:-0.54±0.49D;RMS1~RMS6均值为:0.2497±0.1551;3.3550±0.9297;0.1581±0.0667;0.0988±0.0409;0.0527±0.0237;0.0407±0.0211;RMSg:3.3754±0.9273;RMSh:0.2016±0.0723;Zemike系数变异较大,除C2、C4、C5、C6、C8、C12、C14距0值偏移较大(P<0.01)之外,其余均在0值附近.高阶像差图形以三叶草形居多,占54.5%(54眼),环形占16.2%(16眼),两叶形占16.2%(16眼),不规则形占8.1%(8眼),四叶草形占5.1%(5眼).RMS4、C7、C12与年龄相关,RMS2、RMSg、C4与球镜度数相关,C5与散光度数有关.结论近视散光眼中高阶像差以慧差、球差为主,其中慧差大于球差,慧差大者图形多为正向或反向三叶草形、二叶形,球差大者多为环形或反向三叶草形、四叶草形.以波前像差仪引导的个体化切削Lasik有望同时消除人眼的低、高阶像差,在矫正视力的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作者:于芳蕾;张丰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动态随机点立体图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立体视觉发育规律和神经反应特性.方法对心理物理学检查立体视功能正常的15名成人和26名儿童(按年龄分为5~8岁组和9~12岁组),采用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做为视觉刺激,记录其立体视觉诱发电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双眼接受不同大小视差的立体刺激后与成人一样,均可见一恒定的负正复合波,负波位于120~240ms之间,其后的正波位于180~340ms之间,但5~8岁组儿童正波的潜伏期比成人组延长(P<0.05),而振幅没有明显差异;9~12岁组和成人组相比无论潜伏期还是振幅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5~8岁儿童对立体刺激的神经电生理反应时间较成人长,推测该年龄段儿童的立体视觉尚未发育成熟到成人水平;而9~12岁儿童对立体刺激的神经电生理反应时间与成人相近,表明儿童立体视觉发育成熟期约在9~12岁之间.

    作者:张伟;赵堪兴;高玮;周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眼压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眼压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①12例患者(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血液病等全身病;结合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位患者较重眼归为一组,较轻眼归为一组,共两组.②采用日本产TOPCON自动眼压仪测量眼压;采用美国产HDL-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检测患者颈部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③统计学处理(SPSS10.0版统计软件):两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眼压与同侧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①较轻组眼压为16.58±1.51mmHg,较重眼组为18.42±1.62mmHg,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颈内动脉(ICA):较轻组I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7.47±8.62cm/s,与眼压无相关性(r=-0.160,P=0.619);较重组PSV为43.63±9.16cm/s,与眼压无相关性(r=-0.529,P=0.077).③眼动脉(OA):较轻组PSV为27.27±12.20cm/s,与眼压呈负相关(r=-0.600,P=0.039);较重组PSV为20.02±5.32cm/s,与眼压呈负相关(r=-0.721,P=0.008).④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较轻组PSV为8.41±2.05cm/s,与眼压呈负相关(r=-0.677,P=0.016);较重组PSV为6.44±1.78cm/s,与眼压呈负相关(r=-0.661,P=0.019).⑤视网膜中央静脉(CRV):较轻组回流速度为4.12±0.92cm/s,与眼压无相关性(r=0.462,P=0.131);较重组为3.61±0.67cm/s,与眼压无相关性(r=0.314,P=0.321).结论眼压与目的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双眼眼压不平衡可能是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因素之一.

    作者:韩瑶;安建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眼眶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与治疗探讨

    眼眶炎性假瘤系原发于眼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是眼眶常见病,其临床症状类似肿瘤,组织学表现属特发性炎症.我院自1995年以来有4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炎性假瘤,本文就其病因、病理与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孟然;邱辉;赵宇;史铭宇;高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chwartz综合症1例

    患者男27岁因右眼前黑影遮挡,视物变形半年,于2000年12月3日入院.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右眼视力0.02,左眼视力0.3.右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可见少量细小色素性浮游细胞.瞳孔大小正常,光反射灵敏.散瞳后玻璃体内少许尘状混浊,视乳头色可边界清,上方视网膜色正常,鼻侧及下方顺时针2:00~20:00视网膜呈扁平状脱离,黄斑区受累,中心凹反光不清.

    作者:郝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玻璃体积血

    现将我院1998.1~2002.62眼(26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玻璃体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玻璃体积血首诊患者26眼(26例):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合并玻璃体积血,12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5眼.

    作者:王禹;翟刚;解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CIC细胞学诊断角膜巨细胞病毒感染症

    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病变中,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改变是出现巨细胞包涵体细胞(CCIC),故CMV感染症亦长期被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CID).近代CMV血清抗体的大量调查结果表明,CMV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但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我们主要从细胞学、血清学、免疫组化及临床方面对CID进行广泛研究,证明CCIC中存在CMV,并首次发现CMV性角膜炎[1],作全面系统研究报告,继而对角膜病变组织或泪液作CCIC细胞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胜;邱树敏;李一万;饶芒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真菌性鼻窦炎并发眶内感染2例

    真菌性鼻窦炎引起的眶内感染较罕见,但如不及时诊治,预后往往较差.反复多次病理检查以及外科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是诊治的关键.本文介绍真菌性鼻窦炎并发眶内感染两例.

    作者:包睿;柳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睫状体髓上皮瘤误诊为植入性囊肿1例

    刘×男8岁3年前被竹子刺伤左眼,以左眼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收入院,行角膜清创缝合术、白内障抽吸、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两个月左眼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角膜伤口愈合,晶体缺如,瞳孔9mm,颞下方周边部眼底可见囊状棕色隆起.B超报告左眼虹膜根部囊状物.

    作者:王桂玲;徐金锁;曲圣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又称为Coats氏病,又称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其病因不明,无遗传性,与系统性血管异常无关.康×男39岁视物不清1年余.右眼视力为0.1(矫正视力0.2),左眼视力为0.6(矫正视力为0.7),右眼前节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红玲;董丽;傅少颖;崔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应用过氟化碳取出脱位晶体

    应用玻璃体手术及过氟化碳液体直视下取出脱位晶体已成为一种显微手术的规范术式,笔者结合应用中的体会及手术时机作一小结.

    作者:石一宁;郭建强;伊恩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致盲性眼病.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儿童致盲原因调查中,先天性白内障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此外,还有许多儿童因本病导致的不可逆转的弱视,或因手术本身引起无晶状体眼高度远视和人工晶状体眼无调节状态以及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如后发障、继发性青光眼等而严重影响视功能.

    作者:徐雯;姚克;申屠形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imanual microphacoemulsification,英文又称micorchaco,phakonit,或bimanual phaco等)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术式,目前国际上已有多家眼科机构施行该术数千例.

    作者:蒋宇振;刘奕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49例56眼难治性眼表疾病,其中翼状胬肉26例33眼,急性碱烧伤3例,慢性化学性烧伤13例,大泡性角膜病变4例,眼表良性肿瘤3例.结果术后无一例眼发生感染,除一例急性碱烧伤患者于术后第5天羊膜溶解、脱落外,其余患者术后羊膜植片平伏,术后1~4周内正常上皮沿羊膜表面生长,成功重建眼表.经过平均11.2±5.6个月的随访观察,翼状胬肉者中5眼复发,手术成功率为84.8%,复发率为15.2%,3例急性碱烧伤者出现角膜结膜化,未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眼表,慢性化学性烧伤者角膜新生血管明显减轻,睑球粘连松解,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大泡性角膜病变者主观症状得以改善,眼表良性肿瘤者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保存的人羊膜移植能安全、有效地重建部分难治性眼表疾病患者的眼表,但对急性严重碱烧伤患者的远期疗效不理想.

    作者:易敬林;崔华;钟文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关系.方法对14例1996.6~2002.12临床诊断为PSS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PSS,随访6个月~83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PSS合并POAG 5例,在PSS经治疗缓解后,POAG所致的视功能损害仍在持续进行;2例经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另3例则进行了外滤过手术治疗.结论PSS并不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病变,部分病人合并POAG,应对其双眼的视盘、视野进行严密监测,避免造成视功能的持续丢失.

    作者:赵博;白大勇;赵慧;孙孝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渗出型AMD35例(36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根据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明确CNV位置、范围和大小,采用半导体红外激光(810nm)进行TTT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TTT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0眼,占27.8%;视力稳定不变者17眼,占47.2%;视力下降者9眼,占25%.OCT复查结果为11眼(30.6%)黄斑水肿消失;14眼(38.9%)黄斑水肿减轻;8眼(22.2%)无变化;3眼(8.3%)黄斑水肿加重.CNV消失12眼(33.3%),CNV缩小19眼(52.8%),CNV无变化3眼(8.3%),CNV增大2眼(5.6%);治疗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P<0.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4963,P=0.001).结论OCT可客观、精确地显示CNV的位置、大小范围及视网膜水肿的变化程度,对指导TTT治疗AMD和疗效评价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李镜海;刘健;夏信昌;张绍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原发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200年10月至2002年8月对95例(95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泓;王方;陈凤娥;黄璐璐;许迅;张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脂血症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的关系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血脂改变,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进行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查,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照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王润生;吕沛霖;韩晓星;宋艳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69例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2002年10月连续治疗的16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年龄、病程、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致病因素:外伤136例136只眼,内眼手术11例11只眼,转移性17例18只眼,暴露性角膜炎角膜穿L 5例5只眼.104例10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27例27只眼行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剜出,23例23只眼行缝合伤口或外路异物取出加药物治疗,12例12只眼单纯行药物治疗,5例5只眼放弃玻璃体切割而自动出院.治疗结果:视力无光感13只眼,光感34只眼,手动36只眼,数指22只眼,0.02~0.1 9只眼,0.1~0.2 5只眼,0.2~0.3 3只眼,0.3~0.4 5只眼,0.4~0.5 3只眼,0.5~0.6 3只眼,0.8 1只眼,因患儿年幼不认识视力8只眼,27例单眼无眼球.随访1月~60个月,平均9月,68只眼球萎缩.结论眼外伤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在预防.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球内注射抗生素的应用,感染性眼内炎的预后有所改善.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何为民;韦纯义;彭立蓉;罗清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病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学显微镜(UBM)观察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仍需药物控制的患者,眼内手术区的UBM表现.探讨UBM在此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UBM观察抗青光眼术后仍需药物控制眼压的7例病患.结果UBM检查证实,以下原因可导致抗青光眼手术失败:①虹膜嵌顿于滤过道内口;②虹膜囊肿阻塞周切口;③滤过道内口为前房角机化膜阻塞;④虹膜前粘连阻塞滤过道内口;⑤滤过道为瘢痕组织阻塞;⑥滤过道内口为残留虹膜阻塞;⑦向前移位的晶体阻塞滤过道内口.结论UBM在观察抗青光眼术后的患者有一定的作用,并可弥补传统房角镜检查的不足.

    作者:刘堃;许迅;曹美凤;张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及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比较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及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虹膜周边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15例20眼单纯行周边虹膜成形术;对17例23眼行周边虹膜成形联合虹膜切开术.采用接触型镜面反光显微镜(Konan SP-5500型,日本)检测术前、术后1小时、1周、1月、3月、6月的角膜内皮细胞.统计分析平均细胞密度、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两种激光术式治疗后1小时至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角膜内皮平均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的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各时期内皮细胞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和6个月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激光术式均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联合激光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大于单纯术式.

    作者:刘爱华;徐延山;袁佳琴;林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冻干人羊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冻干人羊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实施胬肉切除术和冻干人羊膜覆盖术.结果30例(30眼)行此手术,术后观察羊膜片在2~3周后溶解,随访6~15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为6.7%.结论冻干人羊膜是安全有效治疗翼状胬肉的新方法,可较大程度地降低箭肉术后复发率.

    作者:吴志鸿;百籁皓;崔幼侠;解聪;佳晓涵;高玉萍;李英明;于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83例硅油取出时机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硅油充填的时间与视网膜复位的关系及硅油在眼内存留时间和硅油并发症产生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3例(83只眼)行硅油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行硅油取出的时间为3~13个月,平均8个月.在无发生硅油相关的并发症的条件下,78例在取出硅油之后,视力无明显改变或稍有提高.角膜变性的病例,在硅油取出之后,其混浊情况无明显改变.11例青光眼在硅油取出之后眼压恢复正常者8例,5例在硅油取出之发生了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取出的佳时机是3~6个月.硅油取出可以缓解硅油并发症的发展.硅油取出术的并发症主要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出血及低眼压.

    作者:关禹博;陈松;赵秉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双线性超声乳化仪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特点,安全有效的完成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方法对263例核硬度为Ⅲ级及Ⅳ级的白内障,应用双线性超声乳化仪,采用乳化劈裂技术实施超声乳化摘除术.结果术后1d,视力≥0.5者占78%,术后1wk,视力≥0.8者占91%,轻度角膜水肿9例,后囊膜破裂4例.平均超声能量29%,平均超声乳化时间1min14s.结论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特点,可以在任何负压条件下应用超声能量,充分发挥手法劈核技术优势,减少超声乳化时间及超声能量,使手术更加安全.

    作者:张繁友;邹吉新;林松;胡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与PMMA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新一代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102眼行新一代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108眼行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闪辉、术后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混浊的变化及其它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眼数为70.3%(A组)和52.8%(B组);术后1个月,球镜矫正视力≥1.0眼数为71.8%(A组)和55.4%(B组);术后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1.0眼数为70.3%(A组)和53.6%(B组),上述统计学处理均相差显著.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平均散光度数变化,A组无显著差异,B组有显著差异.术后前房闪辉、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A组人工晶状体在前房内的破损率和翻转率分别为2.9%和1.0%.结论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柳林;刘志勇;沈炜;仲明;郑磊;刘红;彭亚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5 mm角膜缘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3.5mm角膜缘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上方角膜缘做3.5mm隧道切口,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对128只眼行白内障摘除,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体.结果128只眼中,120只眼成功完成囊袋内碎核,未成功者与浅前房、小瞳孔及水分离不充分有关.术后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6者占79.7%,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0.95±0.74)D,仅比术前增加0.08D(P>0.05),明显低于12mm切口囊外摘除组(P<0.01).结论本结果提示3.5mm角膜缘隧道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早期获得良好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作者:陈钧;吴京;董冰松;易永红;张丽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关于目前视神经炎诊断与治疗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目前国内眼科医生在诊断,治疗视神经炎及相关认识的现状,我们在全国范围同行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先后在目前国内眼科杂志发行量大的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第11期与第2003第2期刊登了调查问卷.

    作者:夏德昭;童绎;易长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针刺肝胆经原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针刺肝胆经的原穴探讨肝胆经与视网膜之关系,为临床对症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对30支眼散瞳后取太冲、丘墟、非经穴作针刺前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结果针刺太冲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的第一环的b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均升高P<0.05第五环a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均下降P<0.05,鼻下象限的a波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O.05;针刺丘墟后对眼多焦视网膜的总反应波、第六环、颞上象限、鼻下象限的a波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呈升高趋势P<O.05,b波额上象限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针刺非经穴却无特异性的反应.结论肝胆两经与眼有密切的相关性,与古典经脉在眼周和眼底的循行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同一穴位a波、b波的作用不同,可能与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关;对而非经脉却没有这种关系.

    作者:胥林波;陈晓莉;段俊国;余曙光;张富文;周华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