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2-2392
  • 国内刊号:23-1193/R
  • 影响因子:1.16
  • 创刊:197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列为来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医药学报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抗癌中药在结肠癌并肠梗阻中的应用

    我院在1998~2000年,行手术治疗结肠癌98例中,并发不完全、完全肠梗阻病人12例,现将有关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阁;金丽娜;李磊;高广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穿螺纹针固定和中药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

    我院从1988年以来应用经皮穿螺纹针固定和中药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138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孙志宏;丛彦杰;董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肠康复冲剂的研制及对腹部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腹部手术的重要原则是要求术前准备要达到病人的消化道充分空虚,消除腹胀,便于手术操作和充分术野的暴露.以减少出血,防止术后肠粘连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则易出现麻痹,肠胃功能紊乱,腹痛发热等病症.我们在10多年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研制了胃肠康复冲剂,应用临床消除了胃肠道的积滞和术后功能的紊乱,达到早期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宁;徐滨孚;张苒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对失眠症状改善的临床观察

    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豆科植物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黄芪有扩张血管、增加心排血量[1,2]、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3]、促进神经元生长等作用[4],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我们在应用黄芪注射液时发现该药对失眠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蔺翠兰;张彦华;王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肾病缓解期中药调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小儿常见的以肾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全身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为其特征.肾上腺皮质激素为其治疗的首选药物,且疗效确定.但在肾病好转后,进行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约30%~50%的患儿出现反复,如何减少复发是本病治疗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调治小儿肾病的复发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丽珍;刘桂芬;陈德欣;郑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33例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病残率高,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笔者于1999~2000年共治疗33例缺血性中风病人,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用药前后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房桂英;冯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药疹51例

    随着药物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及新药不断上市,引发药物性皮炎也愈来愈多,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变态反应所致.笔者以中药辨证治疗51例病患,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国良;郑葆荣;匡德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

    我们在临床中应用自拟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作者:金昌凤;刘兴奎;崔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肌玉红膏贴补法修补鼓膜穿孔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在鼓膜贴片中的疗效.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用生肌玉红膏贴补法修补鼓膜使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4,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小穿孔疗效均较好.结论:单纯性鼓膜穿孔采用生肌玉红膏贴补法短修补鼓膜疗程短,行之有效.

    作者:孙艳;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肾法治疗老年病病案5例

    肾为先天之本,补肾法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病的一个重要法则.现将补肾法在老年病临床治疗中的几例病案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玲;王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高,开始发生在一侧,有的可逐渐累及到两侧.本病多属功能紊乱,但也可由结构紊乱或器质性破坏引起.功能紊乱的病员也可在后期发展成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出现器质性破坏.临床主要表现为开口度异常,开口型异常,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有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一般无自发痛.但是有的病员在症状发作时,也可有自发痛.笔者从1996年运用中医药外治方法治疗35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金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引火归元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笔者根据糖尿病是由阴虚而引起虚火上浮的原理,在应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引火归元药进行对比观察治疗5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巴艳春;王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眼内出血

    外伤性眼内出血是眼外伤常见疾病,以往单纯用西医治疗,疗程长,且易反复出血.

    作者:赵士范;赵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一.本文总结自1996~2000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韩宝利;韩大为;王连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川芎嗪对26例肺心病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发展与氧自由基生成及清除系统失衡有着密切关系.本实验通过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维珍;张晓峰;曲齐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乌附汤治疗脊髓锐器伤致截瘫8例

    自1990年以来,作者用乌附汤治疗脊髓锐器伤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集勇;王明海;吴明媛;付本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药综合治疗26例临床研究

    颈椎退行变引起脊髓的外在压迫和(或)血供减少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5%~10%,是临床上颈椎病中表现严重的类型,严重者可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波;王玉琦;于晓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42例

    笔者近年应用甘利欣注射液及抗菌素静点配合郁金银屑片口服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42例,并与单纯郁金银屑片口服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30例进行对比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兴霞;崔钟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针夹板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45例报告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国外Hoffmam1938年报告了小腿外固定装置,国内孟和、李起鸿等研制出复位固定装置.我院自1989年始应用双针夹板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45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福庆;王维;刘峰;付广臣;全文斌;赵会忠;孙书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蛇蝎丸治疗脑梗塞80例

    自1992年起,笔者采用蛇蝎丸治疗脑梗塞与对照组用药进行观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P<0.01),报告如下.

    作者:赵明波;赵剑锋;王希贵;任国奎;宿秀英;朱春光;朱瑞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肌灵治疗软组织缺损49例

    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生肌灵治疗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人;庄青山;王淑梅;高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25例

    肝脓肿是普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其治疗的早晚、彻底程度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1993年以来,我科在B超定位下穿刺并予中药治疗肝脓肿2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丛嘉;林晓东;路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在尸检中出现率约为5%.近年来风湿或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原因不明即所谓特发性心肌炎,其病因现在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即病毒性心肌炎.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减退患者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安慰剂组作对照,用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UCG)估价该药对患者的心功能效应.

    作者:孙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牡蛎水提取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研究牡蛎水提取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NO以Gries试剂测定.结果:浓度为999~2775μg/ml牡蛎水提取液能显著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释放.结论:牡蛎水提取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调节可能是其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嵇扬;靳守东;刘云;陆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滋水降火饮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TNF、IL-1、IL-2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验证滋水降火饮的调节治疗作用.方法:用两肾一夹法复制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采用放射性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血清TNF、IL-1、IL-2含量,观察服用滋水降火饮后对其异常改变的调节作用.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含量及血清TNF、IL-1含量均显著升高;IL-2含量明显偏低,滋水降火饮(20、40g/Kg)对以上改变有改善作用.结论:调节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TNF、IL-1、IL-2水平、降低血浆AngⅡ含量可能是滋水降火饮发挥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廖圣宝;刘光伟;张雪冰;高尔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荨麻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

    为了观察荨麻有无抗凝作用,用荨麻水煎液给小鼠灌胃10天后,测定了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用玻片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97±0.51min,而荨麻6g/kg组为3.25±0.54min(P<0.001),3g/kg组为2.94±0.61min(P<0.01),1.5g/kg组为2.78±0.65min(P<0.01);用毛细玻管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71±0.52min.荨麻组分别为2.59±0.72min(P<0.01)、2.43±0.45min(P<0.01)和2.25±0.40min(P<0.05);用断尾法测得的出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2.80±4.23min,荨麻组分别为20.37±4.37min(P<0.001)、18.42±3.85min(P<0.01)和16.85±4.36min(P<0.05).结果提示荨麻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作者:秦元满;全洪吉;孙良鹏;刘永镇;魏恩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海马生髓丸对60C0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IL-2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海马生髓丸对60C0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IL-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生髓丸可明显恢复60C0照射鼠受损伤的骨髓细胞,增强其增殖能力,同时对IL-2活性的测定有明显增强作用.

    作者:韩凤娟;桑希生;时圣武;王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衰Ⅳ号冲剂阿魏酸含量测定

    建立抗衰Ⅳ号冲剂定量测定方法及标准.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处方中阿魏酸,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作者:李晓毛;张桂荣;李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蜂胶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蜂胶对免疫功能低下鼠的免疫调解作用.方法: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实验小鼠药物处理前后T细胞总数及亚群变化;用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蜂胶乙醇提取液(EEP)能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增加T细胞总数并调整T细胞亚群紊乱.结论:EEP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免疫刺激和调节作用.

    作者:李淑华;于晓红;于英君;杨宝华;张德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果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青果丸是由青果、金银花、黄芩等八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成药,具有清热利喉、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样品中金银花所含成分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

    作者:刘竹青;赵冰璐;柳长峰;李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淫羊藿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等的关系.方法:按标准方法对淫羊藿进行处理、测试.结果:淫羊藿中含Zn、Cu、Mn、Cr、Se的量较多.结论:淫羊藿中含有比较多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它具有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作者:塞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柴胡有效成分的萃取与抗惊厥作用实验研究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柴胡皂甙部分及挥发油部分,并进一步用戊四唑阈值发作模型(MSTT)及大电休屯模型(MES)来研究其抗惊厥作用.结果:柴胡挥发油300mg/kg与柴胡皂甙150mg/kg配伍组有较强的抗戊唑惊厥作用(P<0.01);挥发油300mg/kg,皂甙150mg/kg与冰片36.4mg/kg配伍后则有显著的抗MES作用(P<0.001).结论:柴胡挥发油与柴胡皂甙合理配伍后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

    作者:刘燕;廖卫平;葛发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作用研究

    采用MTT法和流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的IC50是1.28 umol.L-1,对QGY7703细胞的IC50是0.55 umol.L-1.高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分布有所增加,G2-M期和S期细胞分布有所降低;高三尖杉酯碱处理QGY7703细胞24h后,G2-M期分布略有降低,G0-G1期细胞分布略有增加;高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峰前有亚二倍体峰出现,说明高三尖杉酯碱在所用剂量下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伟;黄青山;侯俊梅;王亚威;周宗祥;应康;谢毅;毛裕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淫羊藿甙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应用过继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已取得了显著疗效,LAK/IL-2疗法已广泛应用,但LAK/IL-2疗法有时也存在着LAK细胞活性较低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本文着重讨论中药淫羊藿的提取物淫羊藿甙(ICA)对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变化,以期找到一种用中药提高LAK细胞活性的方法.

    作者:姜南;姚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1983年Warren和Mashall首先发现的.此后的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邓广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方剂翻译略议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国际间交往的加强,我国的传统医学已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逐渐被国际医药界所重视.所以,中医对外翻译工作越来越显出他的重要性,本文仅对如何进行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隋慧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方向思考

    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MRI、PET、SPECT等的相继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得人们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临床诊断也更为精确.与之相比,建立在上述两者之上的治疗研究进展相对缓慢[1].关键是尚没有能被确认行之有效而又安全可靠的药物和方法,致使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仍居各病之榜首.目前我国中西医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也各自存在局限和弊端.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在积极探求有效方法和药物的同时,已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在治疗脑卒中的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契合点,并有广阔的前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加以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加以思考和憧憬.

    作者:陶加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散风通络治法初探

    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除阴虚阳亢者外,治疗大法应先予补肾培元以治本,在此基础上,祛瘀化疲,散风通络,并酌加行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精充气足,痰瘀得清,虚风得散,络脉得通,气血畅行,则诸症自愈.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散风通络应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重要治法,此外疏肝行气亦应予以重视.

    作者:冯学功;刘茂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太素》撰写时代考

    <黄帝内经太素>为唐初杨上善所撰著.在此书中,杨氏首将<灵枢>、<素问>按内容分类进行类编,并加以注释与考证,共三十卷.<太素>从成书,辗转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已成为<内经>学术研究领域中具重要意义的著作之一.有关<太素>的考证,以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所述为信实,循而习之,现仅从<太素>撰写时代方面加以总结.

    作者:高媛;马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蓝靛果保健颗粒的制备和毒理实验

    以蓝靛果汁为原料,蔗糖、可溶性淀粉、食用香精为辅料制备成具有保健作用的颗粒状果香型固体饮料.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表明本品对实验小鼠口服无毒.

    作者:侯江雁;李彦冰;崔立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清脑口服液止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清脑口服液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疗效显著.动物实验结果证明,清脑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小鼠热板法实验120'提高痛阈百分率分别为194%±41%,133%±45%,215%±102%;小鼠扭体实验和对照组相比,作用显著(P<0.01,P<0.01);小鼠尾悬挂法实验中,镇静时间明显增加(P<0.01.P<0.01);在小鼠隔离性攻击实验中,激怒分值明显下降(P<0.05,P<0.01).

    作者:陈实;冯利;王静华;关红军;高竹叶;张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胆囊切除术18例

    笔者自1997~1999年,采用电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我院外科进行的18例胆囊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结果证明电针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在肌紧张、牵拉反应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报告如下.

    作者:董启;夏治群;包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厥症针灸的辨证治疗

    厥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的一种病症.临床以气厥、痰厥、食厥、暑厥多见.笔者以太冲、内关、人中、合谷为主,结合辨证治疗厥症每获卓效.现结合病例分述如下.

    作者:孟繁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耳鸣35例

    耳鸣,中医又称聊秋,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及听觉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耳鸣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肾气亏损和脾胃虚弱;实者,多为肝火上扰或痰火郁结.近年来,我们用穴位注射配合辨证取穴针刺的方法治疗耳鸣35例,取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菊;徐永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论曾世荣及其高尚医德

    曾世荣,字德显,号育溪,别号省翁,湖南衡州(今衡阳市)人,元代著名儿科医学家.大约生于南宋淳?v十二年即公元1252年,死于元代至顺三年即公元1332年以后,享年80多岁,前后行医60余年.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医德高尚,深受群众爱戴.有<活幼心书>与<活幼口议>等著作传世,对后世影响颇大.

    作者:周一谋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