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2483/R
  • 国内刊号:11-2483/R
  • 影响因子:1.87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99首届)
  • 外科学
中国骨伤杂志   2003年11期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伴寒性脓肿189例

    自1993年5月至2002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伴寒性脓肿189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宗兴;冯永亨;康东文;王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

    我们自2001年2月起,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行椎体内灌注成形,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钢生;陈红卫;肖嵩华;楼舒畅;陈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骶管阻滞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是一种主要溶解胶原蛋白的酶,是从溶组织的梭状芽胞杆菌中提炼而成的.我院自2000年-2001年采用国产胶原酶(辽宁味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6041)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功亭;姚志和;刘向明;郭世强;陈涛;徐梅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留针分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临床已30余年,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该技术日趋成熟.我院自1999年3月-2001年12月,采用留针分次给药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0例,获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燕春山;颜倜;李吉娜;郝风廷;黄国平;冯芳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皮AO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我院于1997年1月-2000年3月采用经皮AO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4例,其中33例恢复正常行走,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胡旭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2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探讨其骨折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胡传亮;殷磊;胡玉华;钱金用;姜景辉;杜广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早期骨量减少的临床观察

    强骨胶囊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与岐黄药业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中药二类新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XL-131批文,由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主持进行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早期骨量减少(肾阳虚证)临床试验,评价强骨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和鸣;田金洲;彭淑莲;沈霖;吴育宁;林炳辉;葛继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关节术后脱位的预防及治疗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置换术(THR)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善,常会引起严重的下肢功能障碍,导致关节手术失败.1994-2001年,我院共行THR手术436例,其中术后发生脱位有11例,加上外院转入5例,共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畅;林定坤;邓晋丰;黄刚;赵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自2000年5月开始,采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及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1](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2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具有早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复位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总结如下.

    作者:张世民;周卫;张禄堂;李星;章永东;黎作旭;刘昱彰;吴冠男;蒋位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西脉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老年性骨折

    老年性骨折由于常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其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如何简化手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成了治疗老年性骨折的重要任务.西脉记忆合金接骨板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6月使用西脉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老年性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永清;顾宣歆;凌巍;钱越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在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目的是恢复伸膝功能,避免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目前各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疗效报道不一,优良率欠佳[1,2].笔者自2000年开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现对2000年至2001年采用聚髌器治疗的43例病历资料进行随访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松;尹传胜;蔡建春;郝永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复杂骨折,治疗不当将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关节功能障碍等.我们依据AO分类原则和塌陷程度,分为B、C两种类型,本组52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不同的治疗和康复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志;郑之和;韩庆斌;黄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

    骨样骨瘤为一特殊类型的成骨性良性骨肿瘤,其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该病术前易出现误诊.现就我们自1986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12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高;唐爱民;董涛;王万军;杜兆元;姚武;夏振飞;唐春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轮匝固定后跖肌腱编织减张缝合重建修复撕裂型跟腱断裂26例

    自1990年起,我院采用轮匝固定后跖肌腱编织减张缝合重修复此类损伤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洪峰;孙建华;吴洪格;崔胜杰;王立涛;董桂贤;李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SEP及EMG观察

    对我院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针极肌电图(EMG)的检测.以探讨该二项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明;胡怡;孙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骨螺栓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有下胫腓关节损伤,对其手术治疗,多采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我院自1998-2001年对17例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给予骨螺栓内固定,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韬;廖勇;周维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漏诊原因分析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少见的损伤.由于股骨干骨折的症状及体征比较明显,股骨颈骨折常被漏诊,我院自1994-2000年间,共收治该种损伤患者6例,其中漏诊2例.在该病的诊治方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尹升吉;赵志彦;张金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逆行交锁骨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我院自1998-2001年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9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贻良;张长虹;陈思春;鲍瑞林;许旭;郑建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腕月骨背侧旋转脱位1例报告

    患者男性,36岁,拳击运动员.2002年4月11日因右腕伤痛伴功能丧失8 h来院求治.就诊前8 h,病员从约3.5 m高处坠下,身体倾斜,右手掌支撑着地致右腕受伤,伤后感右腕剧痛,畸形,右腕及手指活动受限,第2、3、4指麻木,未经任何处理来我院求治.伤后神志清楚,无昏迷、恶心、呕吐等症.

    作者:梁翼;任贵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2岁小儿C6椎体骨折C5,6脊髓损伤1例

    某女,2岁,农用汽车撞击头部致头痛、颈痛、躯体和双下肢运动感觉、扩约肌功能障碍1 h,于2002年2月9日就诊.伤后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收入脑外科,后发现颈痛,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排尿困难,作颈椎MR检查(见图1),证实存在C6椎体骨折,C5,6脊髓损伤转入我科治疗.转入检查:意识清楚,呼吸通畅,头顶枕部皮下血肿3 cm×2 cm,颈椎外形正常,运动受限,C3-6棘突有不同程度压痛.双上肢屈肌力Ⅱ~Ⅲ级,伸肌力Ⅱ级,第3~4肋(前)平面以下浅感觉完全丧失,双下肢肌力0级,软瘫.立即给予颈部制动,颈椎牵引、脱水、改善神经功能和支持对症治疗,神经功能无恢复,患者家长放弃治疗,2周后自动出院.

    作者:钟易林;周敏;徐建华;蒋涛;高万本;代晓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国外急性腰痛的治疗进展

    急性腰痛为临床常见病,也称单纯性或非特异性急性腰痛.其病因主要为机械性外力损害,如搬提重物、扭转腰部,或长时间坐位,操作振动性工具等.损害部位以腰部软组织为主,如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还包括椎间关节及骶髂关节的损伤;椎间盘纤维环可能发生不全撕裂,但不伴有髓核向椎管内的突出,破裂椎间盘的渗出物可能造成神经根的炎性反应.急性发病及外伤史对诊断有意义.腰部或骶髂关节处可见弥漫性或局限性压痛,腰椎活动可能引发腰痛;腰痛可放射至臀部及下肢,但多在膝关节水平以上.损伤组织的痉挛可使患者呈被动的僵直体位,不能做屈或伸的运动[1].腰椎的放射学检查对诊断通常无帮助,仅作为排除性方法以区分出腰椎的骨折、肿瘤、脊柱滑脱等[2].

    作者:句朝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限手术,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椎间盘中或突出髓核周围,通过该酶催化降解髓核的胶原成分,降低髓核内的压力,使突出的椎间盘缩小或回复,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该方法是介于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之间的方法,196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Sussman[1]首先提出用胶原酶替代木瓜凝乳蛋白酶溶解突出椎间盘,随后有更多的学者致力于该方法的研究.本文对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滕蔚然;杜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过顶手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老年、成人、儿童患者中时有发生.但本文仅报告儿童及成人,而且是骨折远端单纯向外上方移位,重叠1~3 cm,成角畸形,既不属内收型,也不属于外展型,我科从1992年以来,共收住肱骨外科颈新鲜骨折136例,均采用过顶手法复位,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必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期手法施治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其临床症状的轻重不同,治疗上亦有差别,笔者从1999年以来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三期,采取不同手法分步施治10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弯曲工况下钉数和钉的分布对胫骨骨折外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揭示不同钉分布和钉数对胫骨-外固定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干燥的尸体胫骨中部行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为实验模型.通过电测法观测不同加压量固定的不同实验模型在不同等级弯曲工况下骨表面的应变及轴向位移变化;并设定节点和单元后对胫骨-外固定器系统进行计算应力分析.结果在弯曲工况下,4钉均匀分布及6钉均匀分布的稳定性较强,但后者稳定性更佳.结论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时,应采用4钉均匀分布,条件许可时采用6钉均匀分布.

    作者:张纯;贺西京;姚明;乔万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正常足与(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与跖骨头下压力的研究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及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测试对象分为正常组(160足)、轻中度(足母)外翻组(100足)、重度(足母)外翻组(56足)三组,运用我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正常足与(足母)外翻足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中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较正常足增加,重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介于正常足与轻中度(足母)外翻足之间.(足母)外翻足存在着前足压力外移的趋势,这种改变和畸形的程度相关.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足母)外翻前足承重比例及各跖骨头下压力的变化随(足母)外翻畸形程度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者:温建民;桑志成;钟红刚;徐颖鹏;胡海威;成永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介入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血管造影术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89例(142髋)治疗前后的股骨头坏死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旋股内动脉插管造影和灌注尿激酶、丹参和川芎嗪的基础上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结果①根据Atsumi,T股骨头坏死分期与血管造影上干骺动脉分型关系:股骨头坏死0期、1期和2期表现为股骨头内Ⅱ型血管为主,Ⅳ型和Ⅴ型血管较少;3期则Ⅱ型血管减少,而Ⅳ型和Ⅴ型血管增多;②股头坏死治疗前后与血管造影上干骺动脉分型关系:治疗前Ⅱ型血管占21.8%,治疗后Ⅱ型血管占9.1%且Ⅳ、Ⅴ血管明显增多;③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与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为0.60±0.14,经治疗后旋股内动脉增粗,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增大为0.89±0.21.结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与股骨头骨循环、股骨头骨血管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血管融通术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童培建;何维英;季卫锋;郑文标;马镇川;肖鲁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永生化软骨细胞为基础的工程化软骨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用永生化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把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转染羊关节软骨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通过旋转生物反应器-微载体技术进行大量扩增;将扩增的永生化软骨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并在体外培育后,植入羊前肢肱骨头关节面软骨缺损处;3和6个月取材,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6个月,缺损区被新生的软骨组织所充填,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材料组,缺损区边缘可见部分新生软骨组织;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结论永生化软骨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方泽强;李慧增;王常勇;孙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鞘剑式锁尾弹性髓内钉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鞘剑式锁尾弹性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胫腓骨和肱骨骨折的临床内固定效果.方法鞘剑锁尾弹性髓内钉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和肱骨骨折42例,观察临床固定效果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0~12个月随访并取钉,临床效果满意,优28例;良12例;差2例,优良率95.2%,均达骨性愈合,顺利取钉.结论该钉治疗胫腓骨和肱骨骨折具有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属微创范围.因固定牢,准确可靠程度高,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控制远端旋转移位等优点.

    作者:张文保;郭建军;孙理升;张国海;张振;田宝青;李瑞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蝮蛇抗栓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微循环变化及蝮蛇抗栓酶(Svate)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气囊止血带造成兔左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Svate静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活体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兔缺血前及再灌注后骨骼肌微循环的变化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对照组:全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红细胞严重聚集、纤维蛋白原增加,大量白细胞附壁和白色微栓形成,无复流现象严重,微血管有渗出、渗血,骨骼肌组织损伤较重.随再灌注时间的推移,微循环障碍逐渐加重;实验组经Svate保护,血液流变学状况、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骨骼肌组织损伤较轻.结论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造成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和肌组织损伤;②Svate通过疏通微循环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范里;刘世清;杜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改良组织块混合酶消化法成骨样细胞培养

    目的应用组织块与混合酶消化联合使用进行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2~3 d的SD大鼠颅骨剪碎依次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分2次对颅骨进行消化.纯化、接种后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ALP染色阳性区域可以达90%以上,传代培养后细胞阳性率为100%.18 d左右有钙结节形成.电镜观察示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粗面内质网丰富.原代培养细胞BMP免疫组化呈弱阳性表达,传代培养后细胞BMP表达逐渐增强,以第5代左右细胞表达强度高.结论改良组织块混合酶消化法成骨细胞培养具有细胞成分单一、表型稳定的特点.可为成骨细胞的代谢和生理的体外研究提供高纯度的细胞.

    作者:李靖;黄鲁豫;王全平;吕荣;白建萍;倪国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牵拉肘机制的有关解剖学观测

    目的探讨牵拉肘发病机制与桡骨头颈、环状韧带、滑膜皱襞的关系.方法对16侧婴幼儿和10侧学龄前儿童肘关节桡骨头颈、环状韧带、滑膜皱襞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桡骨头矢状径、横径均大于相应桡骨颈矢状径、横径(24%~30%),环状韧带上下缘弧长接近(婴幼儿26.82、26.57 mm,学龄前儿童28.50、27.65 mm),桡骨头后内侧、前外侧滑膜皱襞恒定存在,基底宽大,游离缘长(婴幼儿9.55 mm,学龄前儿童11.38 mm),形态多样.结论环状韧带或滑膜皱襞嵌入肱桡关节间是引起牵拉肘发病的重要因素,该机制可以解释牵拉肘的临床表现.

    作者:张敬东;彭明惺;刘利君;廖世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 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文良元;黄公怡;申剑;孙常太;雷飞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血清、滑膜及关节软骨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血清、关节软骨及滑膜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6~10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18只),空白对照组(18只),中药组(12只).采用Hulth造模法建立OA模型.造模6周后分别给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药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煎剂.分别于造模后6周、8周、12周测定各组血清、关节软骨及滑膜NO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血清、关节软骨及滑膜NO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以关节软骨为显著,而在灌服中药煎剂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能够降低血清、关节软骨及滑膜NO水平,延缓OA的组织学改变进程,抑制本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平林;刘德玉;贺西京;杨治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对单足站立时髋关节接触力的不同看法

    毛宾尧主编的<髋关节外科学>关于人体单足站立时重心与髋关节接触力的观点[1],本人有不同见解.分析如下(见图1):

    作者:崔锡范;朱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