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CHD)的无创伤性诊断一直是心血管领域探讨的热点课题,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VWMA)是超声心动图(UCG)诊断CHD的特异性指标,有文献表明这种异常先于心电异常[1].为探讨食管调搏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TEAPLUC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作者对60例临床疑诊CHD患者,进行了负荷UCG(TEAPL-UCG)检查,并与静息状态下的超声心动图(rest-UCG)和食管调搏负荷心电图(TEAPL-ECG)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零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通过168例临床确诊的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4种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探讨其对肝炎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戎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见于儿童.近年来随着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广泛开展,儿童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成人麻疹发病情况相对增多,我院于2002年4月5日~5月8日共收治大学生麻疹病人2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谷艳钗;常渭琴;陈庆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尤以婴幼儿多见,起病急、变化快、病因复杂,惊厥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应争取在短时间内止惊并及早查明惊厥病因,本文就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1999年1月~2004年10月救治的457例小儿惊厥病因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马芳莲;许素珍;李作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痛风(gouf)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风是由嘌呤生物合成加速(比例10%)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继发性痛风是由如肾脏疾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结节肿性慢性关节炎及尿酸肾病.目前,我国城市住院的痛风人数正呈直线上升.日本痛风已成为盛行病,美国患病率18~44岁者为0.24%,45~64岁为3.44%,64岁以上为5.16%.显然,痛风发病与经济发展及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1,2].
作者:解正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校是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经常发生.我们用中草药粉剂外敷治疗运动损伤,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明;马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共检出318个血肿,有233个血肿位于基底节及丘脑(占73.3%),199个血肿呈肾形或类圆形(占59.2%),201例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占67.0%),107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占35.7%).结论 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除了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还可观察其动态变化,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文正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盐城市某学校172名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体检资料,了解教师的健康水平及患病情况,并对其潜在病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闫小波;沈文秀;王爱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3年11月20日,我区发生一起爆发性食物中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误拿、误用亚硝酸盐而引起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周生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淄博市中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参加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淄博地区的资料进行了统计.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姚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职称教工健康状况,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方法收集高职称教工体检资料.结果 596名高职称教工中血脂异常为31.20%,高血压为17.95%,脂肪肝为13.26%,高血糖为7.55%.结论 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指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吴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智齿冠周炎、牙龈炎是口腔常见病.关于这方面的患病情况国内已有较多报道,对其预防治疗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常见病情况及对口腔保健重要性认识的程度,作者对院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接诊的1 120例口腔常见病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李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学校控制结核病流行与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控制结核病,即:查治结核病人;把住新生入学关,结素试验强阳性者预防服药;加强学校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改善校舍条件,定期通风消毒.结果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前后7年结核病累计发病率分别为2.29‰、0.27‰,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该方法是学校控制结核病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董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国儿童少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因营养缺乏所致,结果不仅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都有很大危害[1].在云南省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低下,食物品种单一,食物供给相对不足,人群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其中铁缺乏所致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因此,为探索改善我省山区农村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傈僳族学龄儿童进行了铁营养状况与膳食因素的调查.
作者:赵春;张雪辉;周建于;王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精神障碍疾病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我们对2004年来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分析发现青少年占住院的比例较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耀中;崔增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并发症较严重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易于实现.近年来关于学校中中该病爆发的报道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健康,笔者就该病的爆发控制措施摸索了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戴子念;靳爱华;薛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优等生和一般学生常见病患病率的差异,笔者将本市一所省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的2002年和2003年新生体检资料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静;吕英;江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对我院4 052名新生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乃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保护学生的眼睛和视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校医务室于2003年3月至5月,对本校3个年级的学生沙眼患病情况进行了普查,并对沙眼患者进行了短期干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树林;谭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我校离退休干部身体健康状况,使他们愉快地过好老年生活,本着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精神,现将2004年全校离退休干部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彦平;魏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某校入学新生乙肝感染情况,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接种效果,我们对某校2003级入学新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玉萍;吴立新;高红霞;刘桂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是一所高校医院,除了承担教职工基本的临床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诸如健康状况监测、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益性事务.由于我院职能和体制的特殊性,护士大部分从社会上医院调入,其人员结构及分布具有很大的特点.我院高年资护士(40~55岁)12名,占护士总数的60%,护龄在20~35年;平均年龄46.9岁,其中大专学历7人,中专5人;主管护师11名,护师1名;从二甲以上医院调入者9名,分别从事内、妇、外、儿、手术室等不同科室,曾担过护士长职务6名.现在12名高年护士被分派5个不同的岗位:出诊及输液室5名,注射室2名,换药室2名,供应室1名,预防注射1名,护士长1名.
作者:潘银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局部或弥漫性炎症,以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发痒或微痛、刺激性干咳和咽分泌物增多、黏稠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年人及教师、歌唱家、导游等职业人群好发此病.病因可为鼻炎、鼻窦炎长期用口呼吸或大量脓性涕由后鼻孔流入咽部,长期嗜烟、酒或受外界粉尘、刺激性气体刺激,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等.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心脏病、肝肾疾患也可继发此病.
作者:陈晓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指在有关人的健康方面卫生知识的教育,它也包括了学校的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是指利用学校内部环境,让学生了解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转变不良的卫生态度,产生好的卫生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他们身心正常发育,为他们身体终生健康奠定基础.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育途径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就为我们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就目前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发展形势来看,当前大学生健康教育有较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仅就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谈点陋见,以求教于专家同仁们,望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与研究.
作者:范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期安徽省局部地区发生流脑疫情,其他多数省份也有散在的流脑病例发生.在这次流脑疫情中,发病者年龄多在13岁至18岁之间,以中小学生为主,学生占总发病数的77%.学校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地.针对流脑疫情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流脑在学校传播的关键.
作者:刘艳宏;刘爱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体育运动学校训练中,外伤致病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进行有效预防与护理是很重要的.本文就体校学生在训练中常见的损伤问题提出了一定的防治对策及护理方法,对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有一定作用,对运动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吴艳;张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法测定血清总钙操作简单、快捷、用血量少,其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原子吸收法)很接近,适用于全自动分析,是我国卫生部推荐的血清总钙检测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实验室普遍采用.其测定原理是:在一定碱性条件下,OCPC与血清中Ca2+、Mg2+螯合成紫红色的可溶性螯合物,在一定波长有吸收峰,在试剂中加入一定量的Mg2+掩蔽剂除去Mg2+的干扰,通过比色法可求得Ca2+含量.目前OCPC法存在各试剂配方不尽相同、降低空白值和测定曲线负截距误差、提高灵敏度和基本稳定性等问题.
作者:薛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周村区学龄前儿童的缺钙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及正确引导补钙,我区于2004年4月对周村区15所幼儿园的789名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尿钙测定.
作者:王新峰;王猛;张训其;李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河源市地区青少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状况、知识来源及行为态度.以指导当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普查的方法.结果学生掌握了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但对艾滋病的认识与行为和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来自于城镇的学生认知水平较高.结论应加强对青少年艾滋病宣传教育.
作者:赖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由于许多大中专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心理波动,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为探索影响在校大中专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我们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940名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一次‘导致学生心理波动的负性因素'的随机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潘翠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我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防止学生肠道传染病和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我站于2004年进行了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调查.
作者:徐凌峰;徐淑云;代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学生宿舍微小气候与疾患现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629名学生宿舍三个监测点进行现状调查.结果疾患总感染率为35.26%,其中城镇与乡村学生的疾患总感染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男生与女生的疾患总感染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1995年与2004年学生的患癣症及病毒性疱疹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其他疾患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宿舍内良好的微小气候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作者:郝广荣;夏兰;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与学生学习质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市屡有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02年9月对南宁市98所中小学食堂、小卖部卫生状况开展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丽娜;沈爱军;江玉梅;陈广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知识,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我国的艾滋病每年呈上升趋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艾滋病的预防高度重视,规定将艾滋病的预防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内容之中.我校是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传授是采用讲座,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经常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和教育,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于2004年11月~12月针对我校的58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晚期肝癌病人多已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欠敏感.局部放疗、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地位较高.但由于肝癌患者病理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和个体间差异等引起对同一化疗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因而,利用四氮唑化合物比色法(MTT)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检测来制定个体化疗方案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吕爱华;田垒;杨翼风;张旭光;王迎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4年12月2日至2005年1月7日,江都市江都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甲3型流感爆发,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赵万怀;黄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完善今后的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于2004年4~5月份对德州市区内的大中专院校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卫生监督检测工作.
作者:李玉强;王培杰;许学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中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的综合防治工作,本文作者对盐都区2002~2004年中学生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小妹;周爱庆;吴素萍;周新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考学生用餐具有大量集中制备及供餐、生产和食用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特点,决定了这种餐饮形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十几年来,我市城区每年承担了近五千名高考生的接待任务,卫生监督机构为保证考生的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运用HACCP系统[1],有效地保证了高考期间食品的安全卫生,取得了稳定可靠的成效.
作者:屈建锋;张国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4名高校教师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3项因子得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躯体化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教师均应予以重视.
作者:袁克俭;李双;王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和掌握铜山县2003~2004学年度在校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膳食营养指导及食品营养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0月对全县东、西、南、北、中区域的15所中小学校26 907名在校学生的健康体检所获资料进行了评价、统计和分析,并与2000年相同的上述15所学校20 751名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当今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能造成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病,需终身治疗,经济负担非常沉重;同时,高血压治疗又强调个体化用药,依从性好,平稳控制全天血压.本文就翁向群等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3种长效降压药的疗效比较[1],结合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洛汀新等3个治疗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寻求一个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用药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马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福州市中学生上网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对福州市6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初步分析[1],现将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如下.
作者:范新宇;潘宝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方法对学校1998~2004年10起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追踪随防.结果 6例死亡,为理智型自杀;4例自杀未遂,为寻求关注型、威胁型.结论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及时评估是预防自杀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预防自杀的根本.
作者:陈芬;杨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适应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2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在SPSS11.50的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适应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父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联系程度、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教育程度等6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作者:史莲萍;寇增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工具为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自编的行为情绪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徐州市城区四所小学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结果发现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小学生58人,检出率为12.31%,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集中出现的儿童行为问题有多动、分裂样、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骄惯、任性、缺少锻炼现象较普遍.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影响小学生行为和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可能为:孩子与父母间不良的依恋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养育方法不当等.减少和预防儿童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的发生必须重视提高父母素质和改善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作者:赵光;白智泳;杜玉霞;李健梅;刘媛媛;袁宝强;耿德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校医院门诊进行直接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性别对艾滋病的认知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鉴于这种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作者:王士荣;殷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史小力;李兰萍;张劲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徐州市区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市1989~2003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区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3.8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四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自杀和意外中毒.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34 662.5年,YPLL标化率为11.15%.结论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1~19岁组儿童的首位死因,应加强对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刘军;安晓红;林敬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掌握现阶段北京市居民的体质状况,了解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北京市卫生防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2002年9~11月对北京市18个区县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本文分析其中身高、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稳中有升,体质量增长明显;身高突增开始年龄女生为9岁,男生11岁;18岁以上成人身高、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比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北京地区数值分别增长了0.39~1.11cm、2.32~3.37kg,城乡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北京市居民营养状况比10年前有明显提高,卫生防病与营养改善工作效果显著.
作者:段佳丽;刘峥;任振勇;庞星火;赵锐;时颖;韦萧;李晓梅;黄佳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明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佳组合.方法选择35例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102例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用酶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用麦胚凝集素法检测血清骨性磷酸酶(B-ALP);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测定血清ALP、B-ALP.结果 10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率62.8%,其中单发灶21.8%,多发灶78.2%;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ALP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多发灶骨转移患者ALP、B-ALP浓度明显高于单发灶患者(P<0.01);B-ALP>20 U/L时,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同时测定血清B-ALP有助于明确恶性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病变性质,可提高早期骨转移的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方琳丽;杨建鑫;李俊雄;林琛;王鲁华;关楚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学民工子女的自我概念、行为问题及其自我概念与行为问题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分别测查,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学民工子女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5.5%,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白我概念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行为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绝大部分自我概念因子和自我概念总分和行为问题各因子显著相关.结论部分小学民工子女存在行为问题;自我概念也许是影响小学民工子女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王惠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由童辉杰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应付效能量表进行了心理测量学信效度的检验.方法采用童辉杰教授编制的量表对198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并作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自编的效能量表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数值;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4 4,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4 180以上,具有较好的信度.结论结果表明本量表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可以用来评估中学生的应付效能情况.
作者:周芬;冯成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包皮组织中a-Actin的表达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98例3~25岁男性包皮组织中Actin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5岁前男子包皮表皮细胞中a-Actin的表达水平较高并保持恒定,包茎和单纯包皮过长的a-Actin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15岁后单纯包皮过长的表皮细胞中的a-Actin表达明显下降,也较同年龄组的包茎明显降低.结论性成熟前男子中包皮表皮细胞中a-Actin的表达水平较高,可能是一种参与男子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的重要因素.
作者:郭东;姜海洋;谭明波;徐胜美;张黎;王固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 2004年11月~12月,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南阳市城区31所初中、高中、中专、综合性大学中抽取16所学校各年级学生4 208名,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 1个月内喝汽水≥1次/d、7 d内喝牛奶≤1杯/d、不吃早餐1次以上、偏食的学生分别占9.3%、19.7%、30.9%、39.6%;25.7%的学生过去1年打架1次以上,58.1%的学生常感到孤独,1年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4.9%、6.8%和1.9%,34.7%和6.2%的学生1年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4.6%和78.3%,初次烟龄和酒龄小于10岁的学生分别占11.1%和16.5%,二项中高中和初中生分别为高,即12.6%和19.2%,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4%;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70.1%和58.7%,过去1年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占14.8%;过去7 d内玩游戏和上网≥4 h/d的学生分别占5.0%和4.7%,有赌博史的占17.5%,过去1年内观看色情书籍和制品的学生占21.0%,高中以上学生有性行为史的占6.1%,有3.0%的大学生怀孕或使他人怀孕.结论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预.
作者:张玉超;李文梅;李君;武砚斐;郭颖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某大学391名学生就儿童期羞辱、体罚(不包括打)、限制活动、严重挨打、用器械严重打等躯体情感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总的看来,56.3%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或羞辱或体罚或挨打或限制活动.18.9%有过严重挨打(包括用器械严重打)的经历.儿童期有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学生,其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学生.结论研究提示,中国儿童期羞辱、体罚、挨打等躯体情感虐待问题常见,儿童期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应重视儿童虐待的干预研究.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从目前国内调查统计资料来看,儿童的龋齿发病率相当高.它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危害范围之广、发病率之高,不分种族、性别和地区,只要牙齿萌出到口腔就开始受到龋蚀的危害,一般以4~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高.1994年,我们对幼儿园儿童体检时进行口腔检查,经统计龋齿患病率为42.2%.
作者:韩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宁波市海曙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体格发状况,为幼托机构儿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4年5月~6月对全区46家幼托机构6 054名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戴嘉君;李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急剧变化的时期.2003年9月~10月,我们对德州一中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性知识的需求和知识来源及高中阶段进行性教育认识进行了调查,为今后更好的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英杰;李可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常用于低钙血症及抗过敏治疗,只要规范用药相对安全,但过敏反应也有报道,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致皮疹[1]甚至致过敏性休克[2,3],但导致以畏寒、寒战为主的过敏反应罕见.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间遇见静注葡萄糖酸钙(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72913,有效期1.5年)致过敏反应5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学生,男,20岁,左侧腋下疼痛于2004年儿月7日上午来门诊部求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左腋中线第Ⅲ肋间有约4 cm×8 cmn大小不等的疱疹,当时确诊为带状疱疹,即给肌注聚肌胞注射液2 mg(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620).注射10 min后,患者出现双眼结膜充血水肿,并出现颜面部潮红,打喷嚏,而后双眼眶周围皮下出现水肿,胸、背、腹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块,微痒,患者神清,流清水鼻涕,测血压正常,脉搏120次/min,心律齐,心尖区无杂音,两肺未闻干湿性罗音,诊断为聚肌胞过敏反应.
作者:杨才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药品药理性质,临床应用范围及安全性等特征,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一定原则遴选认定,不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作者:王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自杀己成为15~24岁年龄组死亡的第1位因素[1].殷希林等对1989~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31所高校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杀率在9/10万~24/10万之间,远远高于同期所在城市的一般人群自杀率.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人数在逐年增加,就死因而言己排前3位,在部分大学校园中,自杀和企图自杀己是常见事件,自杀己是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
作者:黄晓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当今社会关系到人类健康的诸多问题中,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伤害(injury)是指造成对机体的损伤,影响了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伤害不仅限于躯体组织的损伤或机能障碍,还可能导致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须知,不应将伤害同意外混为一谈,意外(accident)是指一种潜在有害的、无意识和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它可能造成伤害,也可能不造成伤害,通常属于偶然的、不可知和无法控制的.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