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两种根管消毒药物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选择的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361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甲醛甲酚、氢氧化钙樟脑酚糊剂两种根管消毒药进行根管消毒,7 d后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氢氧化钙樟脑酚糊剂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甲醛甲酚(P<0.05).结论 氢氧化钙樟脑酚糊剂是理想的根管消毒药.
作者:刘莉;李淼;邓碧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治术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心脏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此外,还在手术前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并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测量2组病人的焦虑值.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招玲;戴黎莘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全麻清醒期间监护和护理,术后加强观察,注重康复期健康指导,增强营养,预防复发.结果 9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远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患儿安全,降低复发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丁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时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B组、Q组、C组.于硬膜外麻醉注药前5 min,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Q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C组不用药.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寒战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结果 B组和Q组寒战发生率均为5%,C组为35%,B组、Q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嗜睡发生率、Q组恶心发生率较高.结论 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有助于预防低位硬膜外麻醉后寒战.
作者:梁进伟;王宏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荨麻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风团或风团样皮损,病人常感到皮肤瘙痒,诊断较易,但病因比较复杂,有时候治疗上效果往往不满意,且易复发.笔者自2005年6月至今先后采用碳酸氧钠与耳尖穴放血治疗慢性寻麻疹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军;傅伟安;杜平;常安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局部氧疗配合美皮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12月入院时患有褥疮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换药、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局部用氧(湿化瓶内不盛水,氧流量6~8 L/min,)4 min至创面干燥贴上美皮康(有边型),视渗出物多少更换敷料,一般2~7 d更换1次.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氧疗配合美皮康治疗压疮效果好,可明显减轻护士工作量,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 对75例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并以置管前、置管后精心的护理.结果 应用75例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插管成功率达99%,因感染拔管1例,1例碘伏过敏,经处理很快好转,其余均治疗结束后拔管.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赖顺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膀胱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将240例提出检查申请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常规护理组在检查前作一般健康宣教和对症护理.人文关怀组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在行膀胱镜检查过程中明显地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明显地缓解疼痛的程度(P<0.001).结论 对膀胱镜检查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后,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疼痛耐受性,减少应激反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作者:张燕美;林玮斌;苏晓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荧光膀胱镜诊治膀胱肿瘤术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25例荧光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患者术中的护理.内容包括: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物品的准备,体位的摆放,膀胱灌注药物的正确使用,术中的护理观察,荧光膀胱镜的保养.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诊治效果满意,平均手术时间(40±11.6)min.结论 荧光膀胱镜手术护理应重视术前物品的充分准备,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护士娴熟的配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燕娇;姚晓璇;钟莉华;李晓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率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008年5月-2010年6月国立华侨大学医院采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及吗丁啉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乳腺良性肿块是乳腺门诊中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或手术活检,手术切口常位于肿块表面的乳房皮肤上,痊愈后在乳房皮肤表面遗留切口瘢痕,外观美感效果差.中北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5月-2010年12月以门诊预约手术的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乳腺良性肿块切除30例,手术切口选择在腋下或乳晕处,切口小且隐蔽,愈合后外观美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林;娄善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经改良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喉癌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时,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氧气雾化吸入器,对照组采用喷喉嘴式简易氧气雾化吸入器,对两组患者雾化吸入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改良后的氧气雾化吸入器湿化效果较好,减少了经吸痰器吸痰的次数,使下呼吸道感染率降低.结论 经改良后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在喉癌气管切开病人雾化吸入的效果较好.
作者:王冠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当感冒本身急性炎症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后也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或更长时间.20lO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在社区门诊选择90例感冒后咳嗽病人,采用口服阿奇霉素联合强的松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维;于百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其次是通过母婴传播间接传播或输血感染.先天性梅毒指患有梅毒的母亲将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其早期病变较后天梅毒为重.早期先天梅毒多为两岁内病儿,一般在出生3周才出现症状,可见早产儿、营养不良、皮肤脱水呈老人貌和发育不良,病变可导致患儿全身多脏器的损害,骨骼和感官系统受累,并可导致死亡或遗留终身后遗症.
作者:葛修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为了解泉山区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以便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10年1 1月,结合学校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项检查,对辖区内的23所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宏;张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丰县欢口镇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常见发病因素.方法 对6 688名被调查者进行全面体检,测量血糖,依据诊断标准筛选糖尿病患者,并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6 688名被调查者中发现有195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2.92%,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15%与2.72%,糖尿病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x<'2>=1.05,P>0.05).体质量超标及肥胖者1647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01%,高于糖尿病总患病率2.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54,P<0.05).结论 丰县欢口镇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有所上升,体质量超标、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糖尿病日常防治工作,做好糖尿病防治的环节管理.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沭阳县近年来梅毒流行情况与发展趋势,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时2008-2010年沭阳县的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沭阳县共报告梅毒病例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34/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43.93%;梅毒病例中以Ⅰ期梅毒为主,占37.16%,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多,占72.48%;男女性别比为1:1.2;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家务待业居多,占44.50%.结论 沭阳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农民,防治的重点应放在青壮年和农民工人群.
作者:王兆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者:钱颖;娄培安;陈培培;张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10年徐州市居民死亡和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户籍地为徐州的死因卡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徐州市粗死亡率为592.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5.2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对居民潜在减寿年数影响较大,平均减寿年数为22.63、6.85年.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及干预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
作者:陈培培;娄培安;张盼;张宁;陈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了解其医疗保健状况,掌握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探讨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0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0年累计活产婴儿17 427例,其中141例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8.09‰;103例婴儿死亡,死亡率为5.91‰;74例1~5岁儿童死亡,死亡率为4.25‰,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先天异常、肺炎、腹泻,新生儿死亡以新生儿出生重度窒息、先天异常为主.结论 4年来,本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生期的保健管理,预防窒息、早产、防止孕期感染,做好针对性筛查,预防先天畸形的发生,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预防意外伤害发生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患者多为儿童,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普及,麻疹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了.但是,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率又开始增加,而且发病年龄也由小孩趋向成人化,并不断在局部范围内出现小规模流行.
作者:宋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不安全因素是当今医疗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导致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认真研究和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寻找应对措施是护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作者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高发位点进行剖析,重点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患者、环境设备、药物费用等几方面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大限度的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屡屡发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学校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校园食品安全的好坏,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及时处理和防控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件,已成为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作者:陆兴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学校、幼托机构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食堂卫生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和幼托机构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和谐[1] .为切实保障各类在校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作者对昆山市开发区各类学校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以作为制定相应政策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新入学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分布规律,为高校制定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学生健康体检表>要求,对2007-2009年共20 586名新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统计分析疾病谱.结果 各种疾病检出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疾病谱集中在消化系疾病,排在总患病人数的首位;其次是眼科疾病,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疾病,运动系疾病.3年肺结核总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学校应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生理教育和膳食指导,强化体格锻炼,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张玉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副高职称教工及副处级干部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2010年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工及副处级干部265人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工及副处级干部疾病检出的前4位为屈光不正、慢性咽炎、血脂异常、脂肪肝,其检出率分别为43.78%、43.01%、37.73%、32.45%.结论 学校要关注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大力宣传预防保健知识,为教职工健康服务,加强教职工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王春燕;钱华美;叶鸣;黄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教职工及学生对抗生素药物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为引导师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0-12月采用问卷调查部分教师及学生,发放问卷1 500份,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 有45.76%的人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47.42%的人自己或听他人建议选择用药,60.28%的人不知道滥用抗生素会产生细菌耐药性.结论 师生们对抗生素类药物及细菌耐药认知存在偏差,应加强对广大师生进行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的普及和行为干预.
作者:孙丽萍;彭玲玲;才福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艾滋病(AJDS)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增强他们预防艾滋病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0名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对输血、共用注射器、不用安全套性交、母婴传播途径、握手、共桌吃饭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5.00%以上,对共用游泳池和浴缸、蚊虫叮咬、无偿献血、有无药物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低为80.58%,可见大学新生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上还有模糊的认识.结论 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开展预防艾滋病(AIDS)教育活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还应注重实效.
作者:罗玲;杨忠翠;肖惜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一女生的性知识及性行为发生情况,分析中学阶段的性教育.方法 对刚入学854名大一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一女生对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低,对梅毒、淋病、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高,时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低,中学阶段发生性行为占1.02%.结论 中学阶段有必要开展专业的、系统的性教育课.
作者:商建华;钟秀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居民慢性病知信行情况,为开展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9个县区15~69岁共49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知道正常血压值者占45.26%,认为35岁以上没必要每年测血压者占29.68%,不清楚糖尿病常见症状占41.22%,从未测血压率32.05%.从未测血糖率68.76%;目前吸烟率为16.45%,过去12个月内饮酒率为11.10%,饮食偏成率为30.00%,不知道每人每天撮入食盐克数者占57.23%;高血压患病率为13.62%,超重或肥胖率为37.97%,未采取控制措施16.49%,糖尿病患病率为6.18%,未采取措施控制血糖者25.86%;文化程度、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低者应对慢性病认知较低.结论 徐州市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较差,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措施,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方式.
作者:刘利;申涛;娄培安;张盼;陈培培;张宁;陈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相关认知及态度.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潍坊市一所综合性大学,分层随机抽取该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共计753名同学,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90份,回收有效问卷753份,有效率为95.32%.调查对象安全性行为知识较贫乏,完全回答正确安全套的使用知识(共七题)的只有5.7%,男生安全性行为知识水平高于女生(t=2.016,P<0.05).结论 应当进一步加强性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作者:彭香莲;张凤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针对护士专业的女生进行危险行为调查研究,发现女护士生存在的健康危险行为问题.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和解决办法,以减少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对促进护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方法 抽取360名普通护理专业女生进行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360名护士生在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意外伤害、性病与艾滋病等方面认知度和知晓率存在不同程度偏差.结论 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某些行为存在专业上的差异,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作者:周丹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呈现的强迫状态与自觉心理压力的发生状况,及强迫心理状态与自觉心 理压力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专家审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47.9%的大学生存在焦虑状态,87.8%大学生有至少2项手机强迫心理状态表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状态的发生与其心理压力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403,P=0.000;(焦虑与强迫症状)r=0.502,P=0.000.结论 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尽量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作者:黄裕华;丘奕文;李芬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接受门诊认知行为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预后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对56名接受门诊认知行为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评估其预后特征、家庭问题、个性和心理特点等.结果 (1)女性的疾病预后不良、心理预后不良分数高于男性(P<0.05),回归生活能力分数低于男性(P<0.05);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好者疾病预后不良和心理预后不良分数低于疗效差者(P<0.01),康复动力和回归生活能力分数高于疗效差者(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个性特点、抑郁、适应不良、控制力、支配性、依赖性、自我强度和性别是预后特征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接受门诊认知行为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预后特征受抑郁症状、个性特点、适应不良和自我强度等心理特征的影响,可以预示临床疗效.
作者:范莹;刘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五年制医学高职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学生网络成癌检出率0.6%,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5.56%(男16.33%,女4.72%);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SCL-90量表测评,除躯体因子外,其他因子分数及总分均比正常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影响网络成瘾的因素有:男性、每次上网时间长、自觉孤独、自控能力差.结论 江苏健康职业学院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网络成瘾倾向学生有心理不良症状,加强住校学生管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对降低网络成瘾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汪平;范群;连燕舒;肖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国家庭中父亲形象的经年变化,探讨和谐社会中父亲的家庭角色定位.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于2004年对天津市中学生及其父亲323组,2010年对同一地区中学生及其父亲259组,进行了家庭中父子交流状况和父亲形象等项目的 调查.结果 与2004年相比,2010年中学生家庭中,父子共进晚餐的频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的形象有所提升,理解孩子、体贴母亲的优秀父亲比率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眼中的优秀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依靠,而且是各种家庭活动的支撑者.
作者:徐尧;高健;李力生;赵娜;付剑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磷霉素钠抗菌广、毒性小、易进入感染组织内,是治疗轻、中度感染的一线用药之一,是治疗重度感染、耐药菌感染联合使用的理想用药.磷霉素钠临床广泛使用,使用前不需要做皮试.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当低.本所诊治的1例过敏反应患者,输液后短时间内即发生过敏反应,经过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效果良好.
作者:董克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药物及种类日益增多,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深入了解中北大学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中北大学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对该院2010年度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及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嘉定区校医和卫生设施情况.方法 对学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学校校医和卫生设施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有44.44%学校校医配备不合比例,校医学历不高,专兼职比为11:8,年龄结构较轻,2.63%为中级职称.传染病知晓率平均为60.00%,学校卫生设施存在不合格现象.结论 应加强对保健老师的培训,加大卫生设施经费投入,建立制度保障,确保校医地位.
作者:王韶华;张一英;方伟;武峥嵘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胆石症(cholelitlaiasis)是指胆囊、肝内胆管和胆总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存在残存结石、复发率高及适应症的限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中医治疗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简便、易操作、无创伤及不良反应少等,临床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作者:姚锦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高发地区,由于目前尚缺乏杀灭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即使病情被控制后,也会因某些诱因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同时由于此病具有传染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干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近年来慢性乙肝患者心理障碍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促进病人康复提供依据.
作者:牟晓玲;郭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龋齿是牙体组织脱钙、有机质分解、牙体解剖形态溶解破坏引起的口腔常见疾病[1]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龋齿的发病率日见增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儿童龋齿发病现状龋病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仍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口腔健康,是造成人类失牙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国2002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儿童患龋率接近80%.
作者:夏红玲;洪银慧;孙会;许金丽;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过去20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结构、人群的营养状态以及疾病谱也在发生显著的改变[1,2] .饮食结构从传统的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转变到以动物性食品为主的高脂肪饮食[3,4] .同时,工业技术的革新促使人类工作及运动量的大量减少[5,6] .两方面共同的作用使得人群能量代谢长期处于过剩状态,从而发展为脂肪堆积和体质量增加.
作者:廖芯标;钱熠;任菁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创伤性事件,是指导致死亡、严重损害、威胁人的生命和躯体安全,或是个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绪的事件.危机事件,是指任何对个体或者团体产生足够大的压力而超过他们应对能力极限的冲击性事件.创伤事件后可引发危机事件.创伤和危机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短暂精神病性障碍、自杀、暴力倾向、适应障碍等心理障碍[1] .
作者:吕晨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健康教育是学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芝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的健康状况,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内涵和质量.方法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7.0版软件分析学生健康素质状况.结果 学生肥胖检出率14.3%,营养不良检出率9.1%,视力异常检出率96.1%,龋齿检出率7.8%.结论 应落实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位督导,为高中生健康成长夯下扎实基础.
作者:刁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