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5岁.因指、趾甲出现横行沟纹数月,于2006年8月至我科就诊.11年前患者因右下肺鳞状细胞癌行手术治疗,术后接受放疗和化疗(化疗药物为长春新碱、卡铂、胸腺肽).
作者:刘勇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60岁.因四肢、躯干丘疹1年,于2005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肩部出现密集白色粟粒大丘疹,后丘疹逐渐增多,遍及四肢、躯干.患者近半年来乏力,消瘦,记忆力减退,无头晕及吞咽困难.自觉瘙痒,双手中指肿胀.睡眠差,饮食及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甲亢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作者:孙永新;崔炳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患者男,18岁.躯干、四肢近端、阴囊出现暗红色丘疹6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向下延伸,表皮下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可被增殖的表皮所包围,真皮内血管扩张,符合血管角化瘤改变.诊断: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
作者:秦晓蕾;徐金华;罗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毛漏斗囊性基底细胞癌.患者男,54岁.面部无痛性丘疹3年.3年前右下颌出现单个绿豆大肤色丘疹,质韧,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境界清楚的肿瘤,呈上皮样细胞条索状增殖,相互交织成网状,中间有多个毛囊漏斗部上皮样细胞结构的囊肿,内含角蛋白或毳毛,但无毛球、毛乳头样结构.有少量间质成分和成纤维细胞,黏蛋白丰富.诊断:毛漏斗囊性基底细胞癌.
作者:高洁;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臀部毛母细胞瘤.患者男,37岁.因右侧臀部丘疹、斑块7年余,反复出现溃疡、无自觉症状3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内见许多由瘤细胞组成的小团块或条索状结构,瘤细胞似基底细胞,周边排列呈栅栏状,未见异形细胞.瘤团中心有角化物,间质胶原排列疏松,见黏液沉积,瘤组织近表皮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
作者:王斌;陈静;朱建建;黄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20岁.因右臀部红色斑块20年,增长迅速2年,于2006年10月6日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右臀部有一黄豆大斑块,未予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皮损增大,表面隆起,有时破溃出血.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靖亚莎;帅海林;刘刚;肖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49岁.因双胫前散在紫红色丘疹,进行性加重伴瘙痒11年,于2006年7月至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1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双下肢胫前出现数个米粒至绿豆大丘疹,呈紫红色,皮损捏破后有清亮渗出液,自觉瘙痒明显,反复搔抓后皮损可剥脱、出血、渗出、结痂,但皮损经久不愈;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详,外用皮炎平无明显疗效;皮损缓慢扩大,数目逐渐增多,互不融合,皮损与外伤、摩擦无明显关系,无黏膜损害,指甲无变形,无脱发现象.
作者:罗卫;陈栋;赵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37岁.因阴茎斑块3个月,于2006年5月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龟头出现一紫红色绿豆大丘疹,无任何自觉症状.丘疹边缘逐渐向周围扩展,中央则趋于消退.患者来我科就诊前未接受过任何诊治.既往体健.
作者:汪盛;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70岁.因右腘窝结节、斑块伴疼痛2年,于2006年5月24日收入我科.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腘窝出现一绿豆大结节,呈暗红色,压痛,未诊治.2年来结节逐渐增大,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及灼痛.
作者:饶燕;阎国富;刁庆春;李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先证者男,15岁.因双手足背白斑、褐色斑15年,加重5年,于2004年9月16日就诊.患者出生后2周即发现双手、足背有少量淡白色斑,并逐渐变为白色斑片,延及双前臂、双小腿,夏重冬轻,日晒后加重,无自觉症状.近5年,面部、颈前可见雀斑样皮损,四肢色素脱失斑更明显.
作者:高丽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31岁.因面部泛发丘疹4个月,于2006年4月2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翼两侧出现多个黄红色粟粒大丘疹,无任何自觉症状,未予诊治,丘疹数量迅速增多并泛发至整个面部.患者患病以来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
作者:汪盛;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儿男,14岁.因全身汗液呈红色,于2006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儿自幼全身出汗后所接触的内衣、被单、袜子等物均被染成鲜红色,洗脸时毛巾也染成红色,用白纸擦拭前臂汗液后,纸巾上留有红色汗渍(图1A).出汗多时,汗珠呈鲜红色.
作者:张玉红;李红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是一种罕见的色素性萎缩性遗传性皮肤病.笔者近来诊治1例着色性干皮病继发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仁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患者女,24岁.因双侧前臂多发白色质硬非瘙痒性丘疹10年就诊.皮损散在分布,不能自行消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弹性纤维崩解,弹性纤维数量显著减少.
作者:党育平;赵广;马慧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以色素减退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1岁.四肢起淡白斑5年.皮肤科检查见四肢散在圆形色素减退斑,大小不等,边界清楚,部分色素减退斑中央可见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有散在淋巴细胞,可见Pautrier微脓肿,真皮乳头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45RO(+++)、CD8(++)、CD117(+)、CD45RA(-)、CD20(-).诊断:蕈样肉芽肿.
作者:梁思;刘跃华;方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患者男,16岁.右跖部结节10余年,相继波及左足和双小腿下段,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中下层由海绵状血管腔隙和梭形细胞组成的团块.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作者:陈旭娥;刘志香;刘厚君;涂亚庭;王椿森;李家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1例表现为皮肤紫癜的巨细胞病毒病.患者男,31岁.头痛、发热10 d,躯干、四肢出现紫癜和丘疹5 d.实验室检查示单核细胞增生,血小板减少,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抗巨细胞病毒抗体(抗CMV-IgM)阳性.诊断:巨细胞病毒病.
作者:王敏华;付萍;邓丹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报告2例以水疱表现的钙化上皮瘤.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9岁和14岁.病程分别为半个月和6个月,皮损表现为水疱样改变,基底质硬.皮损组织病理学上除有典型的钙化上皮瘤特征外,还可见真皮浅层水肿,淋巴管扩张.诊断:钙化上皮瘤.
作者:金星姬;杨淑霞;涂平;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308 nm准分子激光对皮肤色素沉着的诱导作用,为其治疗白癜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正常棕黄色豚鼠皮肤为实验模型,用不同剂量的308 nm准分子激光进行照射,分别采用肉眼评估、黑素细胞染色(Imokawa法)及黑素颗粒染色(Fontana-Masson法)研究该激光的致色素沉着作用;对不同照射剂量组豚鼠皮肤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间接观察黑素调节因子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表皮组织学改变.结果:各组的色素沉着评分、平均黑素数量以及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可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且这种效应随着照射剂量的上升而增强.
作者:周景;杨秀莉;姜丽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笔者总结2002年6月-2006年10月深圳地区儿童皮肤真菌病694例,在流行病学特点、家族易感性、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洁;周荣华;王启操;彭俊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疥螨是疥疮的病原体,属蛛形纲螨目.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皮肤病.典型的疥疮由于其侵犯的部位和皮损形态均具有特征性,故可仅从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但由于疥疮广泛流行,不典型的疥疮增多,从确诊和确定流行因素出发,检出病原体仍有意义.
作者:张书梅;林达;王培光;李卉;周文明;杨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AP)是常见的儿童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少数患者易误诊.现将1998年12月一2006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261例AP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谢雪兰;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小鼠黑素瘤的抑制作用及对MT1-MMP基因表达、MMP-2基因活化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抑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黑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右大腿外侧皮下,建立小鼠黑素瘤模型,予以腹腔注射姜黄素治疗,观察不同实验组瘤体及瘤重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MP-2活化程度,应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MT1-MM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瘤体均较肿瘤对照组缩小,瘤重均减轻,尤以50mg/kg组为著,缩小约55.61%,减轻约55.56%;治疗组MMP-2活性均较肿瘤对照组降低,50 mg/kg组降低50.94%,100 mg/kg组降低45.75%;治疗组MT1-MMP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肿瘤对照组降低,50 mg/kg组降低52.85%,100 mg/kg组降低48.73%;肿瘤组织MMP-2活性与MT1-MMP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小鼠黑素瘤的生长,下调MT1-MMP mRNA表达,从而抑制下游的MMP-2基因活化,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黑素瘤的重要机制.
作者:周琳;刘彦群;魏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构建经糖蛋白gD信号肽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 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方法:国内HSV-2野生株经测序与PCR鉴定后利用PCR技术从其基因组中扩增出HSV-2 ICP27 377-459、gD146-179、gD223-306、gB529-606、gC247-282、gD1-77 6个基因片段,PCR鉴定后按先后顺序,采用多基因片段一步酶切连接法获得HV融合基因片段,经pGEMT载体克隆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载体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HV-pcDNA3.1,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PCR扩增gD146-179信号肽片段,进一步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质粒gDs-HV-his-pcDNA3.1,并对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酶切重组质粒HV-pcDNA3.1,电泳可见两条带,分别为融合基因HV(1.3 kb)和线性质粒pcDNA3.1(5.4 kb).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基因插入方向正确,重组质粒gDs-HV-his-pcDNA3.1与GenBank HSV-2中相关序列同源性达99.9%.结论:成功构建了经糖蛋白gD信号肽修饰的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
作者:徐金华;许炎;郑志忠;夏天;王健;梁俊;张臻;朱小华;朱乃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笔者检测39例黄褐斑患者血中NO及ET-1的水平,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新瑜;向雪岑;董巍;段西凌;王尚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MMP-3、MMP-9及TIMP-1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MMP-3水平下降(P<0.01),血清MMP-9水平升高(P<0.01);②SLE患者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组、低C3血症者、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者血清MM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肾损害组、肺炎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高于无上述表现者(P<0.01),而MMP-9水平低于无上述表现者(P<0.01);③血清TIMP-1水平在SlE组与对照组、SLE相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SLE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1),MMP-9水平与SIEDAI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3及MMP-9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
作者:黄玉成;李冬芹;王春燕;尹光文;王许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科于2004-2006年采用阿维A治疗12例儿童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分析如下.1病例和方法
作者:张立新;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科于2004-2005年应用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丹麦利奥制药公司生产)外用治疗细菌性皮肤病160例,并与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印利华;梅震;常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维A和海棠合剂治疗,疗程均为8周,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和DL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但PASI改善率和DLQI改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SI50和PASI75有效率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有效.
作者:张敏;张谊芝;汪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科1999年6月-2006年5月应用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42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
作者:康红芬;肖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3年6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甲氨蝶呤(methotre xate,MTX)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并与单用NB-UVB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临床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自学;倪文琼;魏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唐氏(Down)综合征发病率的升高及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有许多新的皮肤病可能与唐氏综合征相关.该文对多种与唐氏综合征相关的常见及少见皮肤病及其发病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分析.
作者:朱健伟;骆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回顾2006年部分国外皮肤性病期刊关于皮肤病治疗的报道,其中大部分为个案报道,对幼年透明纤维瘤病、硬化性黏液水肿、Rothmann-Makai综合征等18种皮肤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15岁.主诉:因躯干、四肢出现色素沉着斑15年,于2006年4月就诊.现病史:患者出生1个月后胸部、腹部出现黑褐色斑.色素斑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呈线状、条索状或漩涡状.色素斑发生前皮肤无红斑、水疱和瘙痒.患者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色素失禁症,未接受任何治疗.
作者:常建民;鲍迎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组织病理特征本文2张组织病理图片的主要特征是:表皮增厚,呈乳头瘤样增生,皮突延长;表皮棘层松解,主要位于表皮的下部;棘层松解不伴有角化不良;未见明显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