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3-9872
  • 国内刊号:32-1255/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8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口腔科学
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上颌骨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及CT影像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三维CT、二维CT及常规X线在上颌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骨折愈合中的准确性.方法对39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华氏位片、颌骨全景片及采用Somaton plus-4 CT机行二维平扫、三维重建、记录咬合关系,术后1月、3月、1年复查.结果常规X线,二维CT对上颌骨Le Fort型骨折的分型难以准确.二维CT在显示细微骨折中占有优势,能观察骨折线内外两侧的愈合情况.三维CT能提供直观的骨折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三维空间信息,能显示横行骨折线,能判断典型的上颌骨骨折类型与判断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对位情况.结论三维CT图像综合二维CT可准确显示上颌骨各种类型的骨折和骨折愈合情况,对上颌骨骨折的正确诊断,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靖虓;方一鸣;谷志远;陈伟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对腮腺混合瘤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能考虑美观,术后面部畸形影响小,同时又能降低面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27例腮腺混合瘤,从皮肤切口的选择(耳屏间切迹内切口或耳屏前切口),以及按肿瘤所在的区域,对其手术进路及切除范围与面神经分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耳屏间切迹内切口(36例)术后明显比耳屏前切口瘢痕小,美观;在腮腺肿瘤局部广泛切除比整个浅叶切除术后面部畸形影响小;随访期2~13年,随访率92.2%,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1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8例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3例4个月后恢复.结论 (1)此手术方式选择的耳屏间切迹内切口比传统的耳屏前切口术后遗留瘢痕小;(2)混合瘤的手术范围应在腮腺浅叶区域内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切除.

    作者:宋萌;方品华;陆加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复习了1985~2001年的836例涎腺肿瘤病理切片,确诊涎腺肌上皮瘤病例并复习了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36例涎腺肿瘤中发现19例涎腺肌上皮瘤,腮腺常见为9例,腭部次之为7例,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多误诊为多形性腺瘤,影像学检查多提示良性肿瘤,性别间无差异,发病率为2.27%.结论涎腺肌上皮瘤并不罕见,多以病理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高孟飞;洪碧波;陈关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UBIO对白塞综合征病人免疫指标及粘附分子影响

    白塞综合征(BS)临床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部色素膜炎为主的三联征,常规治疗难以奏效,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为探讨其免疫紊乱机制并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定21例BS病人UBIO治疗前后血中IgA、IgG、IgM,补体C3、CD3、CD4、CD8、CD44变化,以药物治疗10例为药物组作疗效比较,选10例正常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BS病人与正常人群上述指标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星;王冬梅;常健;孙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腭裂松弛切口二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腭裂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I)和不填塞碘仿纱条(NI)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共72例病人,填塞碘仿纱条组39例,不填塞组33例.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体重变化、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填塞碘仿纱条组术后体温明显高于不填塞组且持续低热时间长,P<0.001;体重平均下降率明显高于不填塞组,P<0.001;创口愈合时间亦迟于不填塞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长;两组均未见创口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内不填塞碘仿纱条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万林忠;邢树忠;陶震江;朱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四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粘接强度

    目的评价四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粘接强度(Single Bond;Bond-1;Prime&Bond NT;One-Step).方法新鲜拔除的无龋坏人磨牙(拔除1个月以内,贮存于37℃生理盐水中),高速涡轮机金钢砂车针在喷水降温下磨切咬合面,暴露牙本质.分别用四种粘接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接处理.牙齿贮存于37℃生理盐水24h后,制备成沙漏状试件.粘接界面面积控制在1mm2左右.测试其拉伸强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四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5.80±2.41)MPa(Single Bond);(29.92±3.04)MPa(Bond-1);(28.97±2.73)MPa(Prime&Bond NT);(30.03±2.96)MPa(One-Step).结论微拉伸方法测得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传统较大粘接面积时的测试值.更为客观、真实地反应了各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

    作者:赵三军;陈吉华;沈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龈沟液中酶的稳定性与年龄性别关系的探讨

    目的观察龈沟液(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稳定性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0名牙周健康者的240颗牙的GCF-AST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牙周健康者GCF-AS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50).结论 GCF-AST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受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

    作者:耿九玉;杨军;陈兰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及其防范措施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探讨对其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200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试验组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即刻观察患者牙面釉质脱矿斑情况.结果对照组釉质脱矿率为16.7%,试验组为9.6%,有显著差异性.脱矿好发牙位是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好发部位是牙颈部,不同年龄组釉质脱矿率明显不同.结论固定矫治器对牙釉质的脱矿损害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矫治前对其可能的危害因素的充分预测和控制酸蚀时间、牙面氟化处理、治疗中的口腔卫生、定期的洁牙等综合预防措施对减少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志平;董显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先天性齿槽突裂整复的初步报告

    目的应用自体髂松质骨髓颗粒移植整复齿槽突裂,并观察其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9例单侧上颌齿槽突裂,术前正畸,用自体髂松质骨髓颗粒移植整复裂隙,并关闭口鼻瘘.结果 9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观查3~6月,外观明显改善,X线检查移植骨无明显吸收,骨密度近似正常骨组织,两者间无明显界限.结论自体髂松质骨髓颗粒整复先天性齿槽突裂,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罗渝宁;李少萍;李伟忠;薛宏宇;王天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软衬基托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牙合力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软衬基托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的固位力和牙合力,以评价弹性软托全口义齿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的软衬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名牙槽嵴欠丰满的全口义齿患者为受试对象,以Soft Reverse软衬材制作软衬义齿基托,分别测试他们戴软衬基托和传统基托义齿时的固位力及牙合力,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戴弹性软基托义齿时的固位力和牙合力均明显高于戴传统基托时的相对应测试值.结论从咀嚼功能和戴牙舒适的角度上说,弹性软衬基托全口义齿明显地优于传统基托全口义齿.

    作者:张宁宁;钟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错构瘤(附7例报告)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7例错构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结果口腔颌面部错构瘤有其自身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结论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其临床表现特征,可以正确地诊断错构瘤.

    作者:姜军;陈关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垂直曲的力学行为的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材质矫治垂直曲及不同形状的矫治曲的力学特性.方法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计算.结果钛镍丝材料的矫治曲的作用力较符合临床正畸应用;双垂直曲的作用力比垂直曲的柔和的多.结论掌握各种垂直曲的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可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许文翠;陈文静;董寅生;郑仕中;林萍华;施东胜;杨建华;陈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根管预备中根尖激惹现象原因探究

    根管预备是根尖周病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根管预备中,临床医师碰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是局部疼痛、肿胀(称根尖激惹现象).使临床症状加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近年来作者统计了156例临床病例,对其治疗中出现的根尖激惹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淑华;邓耀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颌第三磨牙牙冠大周径、牙尖与牙根相互关系的探讨

    目的通过上颌第三磨牙牙冠大周径与牙尖型推断牙根型.方法观察100颗离体上颌第三磨牙的牙冠大周径、牙尖型和牙根型,列表总结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1.上颌第三磨牙的牙冠大周径均值为32.21mm,牙尖以三尖型占多数(48%),牙根以融合根型或单根型占多数(52%);2.影响上颌第三磨牙牙根型的主要因素是牙冠大周径,而不是牙尖型;牙尖型与牙根型的关系属间接联系.结论建议临床通过上颌第三磨牙的牙冠大周径并同时参考牙尖型推断牙根型.

    作者:殷立行;余金明;王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微束等离子弧熔焊和银钎焊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微束等离子弧熔焊和银钎焊钴铬合金的机械性能.方法采用微束等离子弧焊机熔焊钴铬合金试件,银钎焊法焊接相同规格试件作比较,利用万能拉伸实验机测试两组试件的抗拉强度,观察试件的断裂部位.结果微束等离子电弧焊试件的抗拉强度大于银钎接试件的抗拉强度,焊接接头的强度接近母材强度,断裂部位在母材和焊缝处的比例为1∶1;银钎接试件的抗拉强度较低,有5/6断裂部位在焊缝处.结论微束等离子弧熔焊钴铬合金机械性能优良,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吴凤鸣;李建;光寒冰;徐越兰;王克鸿;李鸿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周炎龈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通过放免法测定正常龈组织及牙周炎龈组织TNF-α含量,并分析其与GCF、PD及BI的关系.结果牙周炎组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GCF、PD及BI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TNF-α参与了牙周病变过程,并与牙周组织破坏有关.

    作者:李岩涛;贺兰;李洁;何谨;庄召霞;赵敬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成骨样细胞受张力作用后PGE2含量及IGF-Ⅰ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机械张力对成骨样细胞合成PGE2和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2进行6%、12%和24%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放免法和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受力后的PGE2水平和IGF-ⅠmRNA表达变化.结果三种拉伸率均能显著增加Saos-2细胞PGE2的含量.虽然6%和12%的应力作用能明显增加IGF-Ⅰ的表达,但24%的力值刺激几乎对IGF-Ⅰ表达无影响.结论张应力可以促进人成骨样细胞PGE2的合成,但只有恰当大小的力值才能增加其IGF-Ⅰ基因的表达.

    作者:邹淑娟;胡静;高占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在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5%,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8%.C-erbB-2蛋白表达与口腔粘膜鳞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而nm23蛋白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状况可能提示口腔粘膜鳞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葛明华;张谷;王可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的血清依赖性生长实验

    目的研究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mmortalized 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的血清依赖性生长特征.方法将IMCC和原代培养的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MCC)接种于96孔板,用MTT法比较两种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含5%、10%和20%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 IMCC和MCC均不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但可在含5%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在10%和20%两种血清浓度中细胞的生长速度,而10%和20%两种血清浓度中细胞的生长速度则较接近.IMCC的生长速度快于MCC.结论 IMCC保留了MCC的血清依赖性生长特性,其增殖速度快于MCC,不属于恶性转化细胞.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李焰;李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二种镀银法在研究牙本质构造中的特点

    目的探讨二种镀银法在牙本质不同矿化区域内的染色特点,及银粒子沉积部位的微细构造.方法牙齿脱矿后,采用切片镀银法及银离子导入镀银法,光镜观察后,同一标本再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二种镀银法均显示牙本质矿化较差区域呈深黑色,前者染色中银粒子以吸附在较纤细纤维表面及内部为主,而后者的银粒子大多则沉积在疏松的纤维间隙中.结论二种方法中,切片镀银法更适合牙齿、骨组织等结构较致密的硬组织间质的研究.

    作者:钟滨;钟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Sjogren综合征的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系统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系统检测在S(o)jgren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S(o)jgren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的IL-2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水平.结果患者的IL-2含量明显低下,血清sIL-2R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后IL-2的水平有明显的上升,sIL-2R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的下降,但与正常人相比还是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停药后症状复又加重者,其血清IL-2含量再趋下降,而sIL-2R水平又见回升,说明S(o)jgren综合征患者存在着明显的IL-2/sIL-2R系统紊乱,治疗后得以部分或完全纠正,患者的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患者外周血IL-2及sIL-2R水平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S(o)jgren综合征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两者的检测有助于评价其免疫功能状态,动态观察对监察病情的发展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傅其宏;童晓艳;郭琦;吴求亮;谷志远;王慧明;陈金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与根尖周炎骨吸收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蛋白质.大量研究表明,局部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ⅠL-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ⅠL-6)等参与了骨吸收的病理过程[1].其中ⅠL-1与根尖周炎及骨吸收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作者:于金华;俞未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待萌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宽度的预测

    近年来,在混合牙列早期进行正畸治疗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于正畸医生来说,要想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计划,必须对待萌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径进行准确的预测,对牙齿大小与牙弓长度的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

    作者:葛元输;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及其对策的探讨

    上下颌骨骨折是颌面外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颌骨骨折颌间固定后,由于暂时性咀嚼功能丧失,进食方式的改变,饮食种类和结构受到限制等因素,临床上发现病人血浆白蛋白降低,揭示营养不良,使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病人易受感染,甚至影响骨折修复。因此,对颌间固定患者有必要了解其血浆白蛋白情况,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成份,防止血浆白蛋白的降低。

    作者:黄剑虹;马越波;徐斌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8 314例牙龈出血临床病因统计分析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门诊与急诊中常见的就诊原因。引起牙龈出血的病因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其中由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出血临床上常见:亦有牙龈炎、牙龈外伤、牙周手术后及全身性血液疾病、坏血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所致的牙龈出血。现就1997年5月至1999年4月3年间以牙龈出血为主要症状就诊于本科的8 314例患者进行病因统计分析。

    作者:车梅;丁丙;傅宏;林杭;王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的治疗探讨

    颌面部皮肤瘘管主要是牙源性感染的并发症,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各项检查,易误诊误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此病已趋少见,作者整理了自1994年起收治的18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陆小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8例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 又称混合瘤m ixed tumor,是常见的涎腺肿瘤,我们对38例多形性腺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提高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干槽症并发脉络膜视网膜炎(附1例报告)

    干槽症患者同时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在牙槽疼痛消失, 牙槽窝内新生肉芽形成后,眼病仍继续恶化以致极度视力障碍,在临床上似属罕见,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蒋洁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外弓推磨牙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就10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的替牙晚期、恒牙早期的轻中度安氏Ⅱ类患者采用了口外弓推磨牙和方丝弓技术联合矫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邵康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例报告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主因左侧颌后痛性包块3天伴高热1天入院.入院查神志清,急性病面容,体温39.5℃,左侧颌后区明显肿大,触之有3.0cm×4.0cm大小质中包块,皮温高,皮肤充血发红,触痛,动度差,张口不受限,杨梅舌,扁桃体Ⅱ度肥大,咽旁及咽后充血,眼结膜亦充血,唇干燥,手掌及足底皮肤潮红.血常规提示:WBC 22.1×109/L,RBC 3.69×1012/L,MO+GR0.853,血沉100mm/h,C反应蛋白710mg/L.B超示左侧颌后为肿大融合之淋巴结,与颌下腺无关系.胸片示肺部无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脏未见确切异常.诊断: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作者:李晨军;张建设;杨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左下第一前磨牙根尖周炎导致颏神经麻木1例报告

    根尖周炎导致神经麻木的病例很少,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40岁.因左下颌肿痛就诊.患者诉该区曾有过肿痛,经抗炎后消失.此次肿痛伴随左下唇皮肤及粘膜完全失去知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高热,此次发病以来未予药物治疗.

    作者:周啟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颅底和咽旁巨大脑膜瘤1例报告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非胶质瘤,也常发生于椎管内,异位他处的脑膜瘤极少见,本文报告1例颅底及咽旁的巨大脑膜瘤。

    作者:程晓兵;彭品祥;洪咏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拔除左上颌第三恒磨牙导致左上颌窦瘘1例报告

    我科遇到1例在外院拔除左上颌第三恒磨牙后引起左侧上颌窦瘘,报告如下.

    作者:刘波;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舌系带矫正术致口底蜂窝织炎1例报告

    舌系带矫正术是对舌系带过短或其附着点前移,颏舌肌过短进行矫正的手术,临床比较多见,因其能导致舌活动受限,使患儿舌腭音或卷舌音发音障碍,家长容易发现,要求矫正的较多.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严重的炎症之一,感染波及颌下,颏下以及舌下间隙,一般是来自牙源性与腺源性感染.舌系带矫正术导致口底蜂窝织炎报道较少,现将临床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左下第一恒磨牙近中杵状根致三叉神经痛1例报告

    1998年10月24日我院遇到1例6 近中杵状根致三叉神经痛1例,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作者:王隆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Ortho Times口腔正畸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究出一种适合正畸专业的多媒体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以解决常规纸质病历使用不便之不足.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在Windows9X/NT平台上用Visual Foxpro 4.0语言编写程序.系统设病历输入、病历查询、系统帮助三大模块,每一大模块又包括若干子模块.结果使用该系统能够将患者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随时、全面输入计算机,且储存、调用及修改极为方便.结论该系统具有界面直观、功能强大、记查全面、易于扩充、结构开放、兼容性强等多项优点,同时可以综合成为集病历管理、多媒体教学、病人正畸知识宣教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姚森;顾旭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