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伟
目的观察龈沟液(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稳定性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0名牙周健康者的240颗牙的GCF-AST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牙周健康者GCF-AS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50).结论 GCF-AST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受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
作者:耿九玉;杨军;陈兰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蛋白质.大量研究表明,局部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ⅠL-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ⅠL-6)等参与了骨吸收的病理过程[1].其中ⅠL-1与根尖周炎及骨吸收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作者:于金华;俞未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就10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的替牙晚期、恒牙早期的轻中度安氏Ⅱ类患者采用了口外弓推磨牙和方丝弓技术联合矫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邵康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根尖周炎导致神经麻木的病例很少,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40岁.因左下颌肿痛就诊.患者诉该区曾有过肿痛,经抗炎后消失.此次肿痛伴随左下唇皮肤及粘膜完全失去知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高热,此次发病以来未予药物治疗.
作者:周啟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机械张力对成骨样细胞合成PGE2和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2进行6%、12%和24%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放免法和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受力后的PGE2水平和IGF-ⅠmRNA表达变化.结果三种拉伸率均能显著增加Saos-2细胞PGE2的含量.虽然6%和12%的应力作用能明显增加IGF-Ⅰ的表达,但24%的力值刺激几乎对IGF-Ⅰ表达无影响.结论张应力可以促进人成骨样细胞PGE2的合成,但只有恰当大小的力值才能增加其IGF-Ⅰ基因的表达.
作者:邹淑娟;胡静;高占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 又称混合瘤m ixed tumor,是常见的涎腺肿瘤,我们对38例多形性腺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提高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mmortalized 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的血清依赖性生长特征.方法将IMCC和原代培养的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MCC)接种于96孔板,用MTT法比较两种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含5%、10%和20%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 IMCC和MCC均不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但可在含5%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在10%和20%两种血清浓度中细胞的生长速度,而10%和20%两种血清浓度中细胞的生长速度则较接近.IMCC的生长速度快于MCC.结论 IMCC保留了MCC的血清依赖性生长特性,其增殖速度快于MCC,不属于恶性转化细胞.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李焰;李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主因左侧颌后痛性包块3天伴高热1天入院.入院查神志清,急性病面容,体温39.5℃,左侧颌后区明显肿大,触之有3.0cm×4.0cm大小质中包块,皮温高,皮肤充血发红,触痛,动度差,张口不受限,杨梅舌,扁桃体Ⅱ度肥大,咽旁及咽后充血,眼结膜亦充血,唇干燥,手掌及足底皮肤潮红.血常规提示:WBC 22.1×109/L,RBC 3.69×1012/L,MO+GR0.853,血沉100mm/h,C反应蛋白710mg/L.B超示左侧颌后为肿大融合之淋巴结,与颌下腺无关系.胸片示肺部无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脏未见确切异常.诊断: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作者:李晨军;张建设;杨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出一种适合正畸专业的多媒体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以解决常规纸质病历使用不便之不足.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在Windows9X/NT平台上用Visual Foxpro 4.0语言编写程序.系统设病历输入、病历查询、系统帮助三大模块,每一大模块又包括若干子模块.结果使用该系统能够将患者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随时、全面输入计算机,且储存、调用及修改极为方便.结论该系统具有界面直观、功能强大、记查全面、易于扩充、结构开放、兼容性强等多项优点,同时可以综合成为集病历管理、多媒体教学、病人正畸知识宣教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姚森;顾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通过放免法测定正常龈组织及牙周炎龈组织TNF-α含量,并分析其与GCF、PD及BI的关系.结果牙周炎组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GCF、PD及BI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TNF-α参与了牙周病变过程,并与牙周组织破坏有关.
作者:李岩涛;贺兰;李洁;何谨;庄召霞;赵敬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在混合牙列早期进行正畸治疗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于正畸医生来说,要想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计划,必须对待萌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径进行准确的预测,对牙齿大小与牙弓长度的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
作者:葛元输;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舌系带矫正术是对舌系带过短或其附着点前移,颏舌肌过短进行矫正的手术,临床比较多见,因其能导致舌活动受限,使患儿舌腭音或卷舌音发音障碍,家长容易发现,要求矫正的较多.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严重的炎症之一,感染波及颌下,颏下以及舌下间隙,一般是来自牙源性与腺源性感染.舌系带矫正术导致口底蜂窝织炎报道较少,现将临床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探讨对其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200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试验组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即刻观察患者牙面釉质脱矿斑情况.结果对照组釉质脱矿率为16.7%,试验组为9.6%,有显著差异性.脱矿好发牙位是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好发部位是牙颈部,不同年龄组釉质脱矿率明显不同.结论固定矫治器对牙釉质的脱矿损害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矫治前对其可能的危害因素的充分预测和控制酸蚀时间、牙面氟化处理、治疗中的口腔卫生、定期的洁牙等综合预防措施对减少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志平;董显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白塞综合征(BS)临床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部色素膜炎为主的三联征,常规治疗难以奏效,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为探讨其免疫紊乱机制并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定21例BS病人UBIO治疗前后血中IgA、IgG、IgM,补体C3、CD3、CD4、CD8、CD44变化,以药物治疗10例为药物组作疗效比较,选10例正常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BS病人与正常人群上述指标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星;王冬梅;常健;孙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材质矫治垂直曲及不同形状的矫治曲的力学特性.方法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计算.结果钛镍丝材料的矫治曲的作用力较符合临床正畸应用;双垂直曲的作用力比垂直曲的柔和的多.结论掌握各种垂直曲的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可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许文翠;陈文静;董寅生;郑仕中;林萍华;施东胜;杨建华;陈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5%,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8%.C-erbB-2蛋白表达与口腔粘膜鳞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而nm23蛋白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erbB-2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状况可能提示口腔粘膜鳞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葛明华;张谷;王可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上下颌骨骨折是颌面外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颌骨骨折颌间固定后,由于暂时性咀嚼功能丧失,进食方式的改变,饮食种类和结构受到限制等因素,临床上发现病人血浆白蛋白降低,揭示营养不良,使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病人易受感染,甚至影响骨折修复。因此,对颌间固定患者有必要了解其血浆白蛋白情况,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成份,防止血浆白蛋白的降低。
作者:黄剑虹;马越波;徐斌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非胶质瘤,也常发生于椎管内,异位他处的脑膜瘤极少见,本文报告1例颅底及咽旁的巨大脑膜瘤。
作者:程晓兵;彭品祥;洪咏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颌面部皮肤瘘管主要是牙源性感染的并发症,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各项检查,易误诊误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此病已趋少见,作者整理了自1994年起收治的18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陆小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遇到1例在外院拔除左上颌第三恒磨牙后引起左侧上颌窦瘘,报告如下.
作者:刘波;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