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包括单纯超声波、CT、MRI诊断或他们的联合使用.超声波因其简便性被较多应用于妇科日常诊断中.三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脉冲频谱多普勒的联合使用,提高了不孕症治疗的成功率和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精确性.CT、MRI继超声波之后亦被用于确认病灶的详细情况、有无多脏器的浸润或转移.近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因可判断有无淋巴结的转移而在影像诊断中引人注目.本文亦对PET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汪秀玲;王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儿童单纯性肥胖(childhood simple obesity,CSO)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黄水平;邵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2a型基因组E2区序列的一级结构及变异特征,为进一步研究HC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用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RT-nPCR)法从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一条约1100bp的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I、HindⅢ双酶切后连入pUC19载体中,转化感受态细胞,经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PCR法证实为阳性克隆后,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结果测得约1100bp的核苷酸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HCV-1、HC-C2、HCV-BK、HC-J6、HC-J8相应序列作比较,显示分离株HCV在核苷酸水平上与以上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1%、64.2%、64.1%、86.9%、69.3%,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69.6%、70.7%、69.6%、86.2%、83.1%.结论分离株(HCV-JF)与HC-J6同属2a型.
作者:封波;魏来;陈明;韩方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S180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并建立S180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体外观察As2O3对S1so肉瘤的作用,同时检测细胞及肿瘤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改变.结果体内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s2O3可以抑制小鼠S180肉瘤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一定浓度下其作用强于化疗药物阿霉素(ADM);肿瘤细胞内及肿瘤组织内的SOD含量下降,LDH含量上升.结论 As2O3作用后引起的SOD下降在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莹;柳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局部应用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大鼠早期继发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81只,按改良Allen's法制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标准用药组和损伤脊髓局部给药组.进行各组动物不同时点行为学评分,对损伤脊髓组织的水含量、自由基进行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局部应用DXM对SCI后动物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抑制脊髓组织过氧化反应,改善脊髓继发性水肿,改善继发性病理变化,与标准用药组同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XM局部应用于SCI大鼠能显著抑制脊髓组织水含量的增加,对其他脊髓继发性变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作为SCI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唐先业;郭开今;王若义;郭含军;周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胆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应用倒置显微镜、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胆管癌细胞的变化.结果 As2O3在0.75、1.5、3.0、6.0 μmol/L的浓度对胆管癌细胞作用不同时间,作用72 h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4%、43.25%、59.68%、69.95%.结论适合浓度的As2O3在体外可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有较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高家森;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了解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神经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窗问题.方法应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分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2、1、2、3、4、5、6 h再灌注24、48、72h)、脑梗死组、永久缺血组及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后24、48、72 h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TTC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缺血1/2 h,再灌注24h时ICAM-1表达开始增加,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上升趋势;ICAM-1表达高峰的缺血时间为3 h.每个缺血时间点内,ICAM-1表达高峰的再灌注时间是48 h.缺血1 h再灌注可降低ICAM-1表达,减轻脑梗死面积,但缺血3 h后再灌注增加ICAM-1的表达且增加脑梗死面积.结论 ICAM-1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使缺血后继发脑损伤.一般情况下,血管再通应在缺血3 h内进行,否则再灌注损伤带来的副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恢复血流本身.
作者:项洁;沈霞;程谦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7例肝癌病理标本凋亡细胞指数(AI)、Ki-67增殖指数(KI)和AI/KI比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术后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细胞凋亡和增殖指数在肝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在低分化肝癌中高于高分化肝癌.AI/KI值随着术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1).结论细胞增殖和凋亡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但细胞凋亡相对不足.AI/KI值对肝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符炜;穆毅;路逵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在胃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用CD34染色结果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VEGF表达阳性的胃癌MVD为56.35,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23.56(P<0.05).正常胃粘膜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逐渐增加,正常胃粘膜与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可促进胃癌组织中血管的形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李凤朝;孔庆兖;杨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寻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标记,为早期识别和干预自杀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观察自杀死者与非自杀对照之间脑海马5-羟色胺2A受体(5-HT2AR)的表达情况,评价5-HT2AR表达变化与自杀行为的关系.选取10例自杀死亡者及10例非自杀死亡者脑标本,进行抗人5-HT2AR免疫组化染色及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并在Leica Q Win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中进行电子计算机辅助灰度图像分析,得到反映组织5-HT2AR表达强度的半定量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海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自杀死亡组与非自杀对照组之间海马的一般组织学特征无差异.5-HT2AR表达的计算机灰度分析显示:自杀死亡组海马CA1区、CA2区、CA3区及CA4区的受体表达均明显强于非自杀对照组的相应区域(P<0.01),2组齿状回(DG)5-HT2AR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自杀死亡者海马各区5-HT2AR表达明显增高,海马5-HT2AR表达的增高可能是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标记.
作者:程言博;蔡红星;耿德勤;杨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nm23和mdm2基因在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与分化及转移的关系,为此类肿瘤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的nm23和mdm2表达情况.结果在50例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标本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为50%,mdm2的阳性表达率为64%,显示nm23、mdm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同时检测胚胎性恶性肿瘤中nm23和mdm2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肿瘤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华;孔燕;靳振怀;陈淑敏;丁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良好的人类蜕膜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早孕人工流产蜕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胰蛋白酶和EDTA消化,进行全组分蜕膜细胞培养,利用传3代的方法对蜕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提纯.制作细胞爬片,用泌乳素(prolactin,PRL)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培养细胞成分.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体外培养传代后97%蜕膜细胞为蜕膜基质细胞.结论实验方法经济实用、简单,简化了蜕膜细胞的提纯程序,获得的蜕膜基质细胞纯度高.
作者:张曙萱;王海琦;欧宁;杨小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对FH血脂变化水平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型,比较其与普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2个等位基因决定位点的DNA片段,PCR扩增产物经HhaⅠ酶切后进行聚丙烯酰胺电泳,银染后分析ApoE基因型.检测FH患者血脂变化.结果 FH患者和普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poE表型频率:E3/2分别为3.3%、11.0%,E3/3为56.7%、63.0%,E4/2为10.0%、15.1%,E4/3为30%、9.6%;ApoE等位基因频率:ε2分别为6.7%、14.4%,ε3为73.3%、73.3%,ε4为20.0%、12.4%.ApoE基因型对FH患者血脂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所调查的FH患者中,ApoEε4等位基因有增高的趋势,但对血脂变化影响不明显.
作者:庞庆丰;王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Gas-IR细胞)在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的形态和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豚鼠、大鼠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的数目和细胞的灰度.结果 3种动物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细胞间,在黏膜上皮中均未见到Gas-IR细胞.豚鼠胃窦黏膜Gas-IR细胞主要散布于管状腺细胞和基部粘液性腺泡交界处,偶见于基部粘液性腺泡中;细胞较大,多为圆形、卵圆形或梨形.在大鼠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主要分布于幽门腺的中、下1/3处,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可见细胞发出细长的胞质突起,伸向邻近细胞或腺腔.而小鼠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幽门腺的基部,细胞较小,也可看到胞质突起.Gas-IR细胞的数目及细胞平均灰度值在豚鼠胃窦黏膜比大鼠、小鼠胃窦黏膜少(P<0.01).结论胃窦黏膜中Gas-IR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在豚鼠、大鼠和小鼠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张大红;王琳;韩正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雄性、雌性及两性混养果蝇的吸入麻醉药ED50.方法用分瓶法测定同一代次单养雄性、雌性及混养两性果蝇氟烷的ED50.结果雄性、雌性及混养果蝇氟烷ED50分别为(0.614±0.021)%、(0.635±0.022)%和(0.628±0.031)%,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及受精果蝇的吸入麻醉药ED50无差别,实验中不必仅选用雄性果蝇.
作者:何绍明;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改良大鼠胃黏膜壁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消化、间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大鼠胃黏膜壁细胞.结果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大于95%;壁细胞纯度为80%~85%.结论这种分离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乔伟丽;张咏梅;阎长栋;王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徐州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患病情况,比较标准体重法与新标准BMI法判断儿童肥胖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25所小学1~5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体检.结果标准体重法,徐州市7~11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l3.3%、17.4%,肥胖-超重比(OOR)为0.8;新标准BMI法,徐州市7~11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2.2%、11.3%,OOR为1.1;新标准男、女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均低于标准体重法(P<0.01),而OOR值略高于标准体重法.结论徐州市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均较高,但OOR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尽快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能控制或遏制儿童肥胖的高发趋势;新的儿童肥胖判断标准更符合实际,且便于操作.
作者:邵继红;黄水平;陈虎;姜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57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57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6%(34/57);Survivin阳性组平均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Survivin表达与AI呈负相关(r=-0.420,P<0.01);Survivin阳性组平均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Survivin表达与PI呈正相关(r=0.459,P<0.01).结论 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戴秀梅;刘慧;王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非酶类物质4-羟基2,2,6,6-四甲基-N-氧-哌啶(ascorbicacid quencher-2,AAQ-2)消除抗坏血酸对尿酸测定的干扰.方法应用OLYMPUS 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品中尿酸浓度.结果 ①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可使尿酸检测结果呈不同程度降低;②不同浓度的AAQ-2消除抗坏血酸干扰的能力不同;③AAQ-2与抗坏血酸氧化酶消除抗坏血酸对尿酸测定干扰能力比较,2组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r=0.99;④批内、批间平均变异分别为2.15%和3.29%,平均回收率95.3%.结论非酶类物质AAQ-2可消除抗坏血酸对尿酸测定的干扰.
作者:刘敏;李洪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选用腰麻、硬膜外及全麻3种麻醉方法,对36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在气腹前15 min、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分别监测其SPO2及PaCO2变化.结果腰麻及硬膜外组在气腹后20min其SPO2较气腹前明显降低,PaCO2较气腹前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麻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全麻方法较安全.
作者: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过程中供心切取要领与供心心肌保护的相关问题.方法供心切除时采用4℃改良St.Thomas停博液灌注,保留足够的血管长度,冷储藏保存.结果主动脉开放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缺血损害.长期随访心功能Ⅰ级.结论此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供心保护.
作者:王伟;张中明;孙全胜;钱伟民;周晓彤;王国祥;桂鑫;胡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型癫痫临床特征.方法对5例心律失常型癫痫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绞痛样发作,历时1~3 min,常规脑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异常.结论心律失常型癫痫极易误诊,单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排除器质性疾患引起的心动过速及心绞痛,高度怀疑病例时,可试行抗癫痫治疗.
作者:范浙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鼻窦炎口服液配合1%麻黄素可的松滴鼻液治疗慢性鼻窦炎,并以单纯西医治疗45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急诊瞳孔散大患者的诊治效果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将90例发生瞳孔散大固定的患者根据病因分成2组:49例外伤患者,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以Glasgow评分归类.对其进行临床调查和预后分析.结果总死亡率66.7%,24.4%Glasgow评分2~3分,8.9%Glasgow评分4~5分,脑外伤和脑出血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单侧瞳孔散大患者生存率(53.1%)比双侧(22.4%)者高(P<0.01).年龄和生存率无相关,但是年轻存活者功能恢复更好.治疗是否迅速、及时与预后关系密切.治疗后瞳孔散大未改善者预后极差.治疗后双侧瞳孔均恢复,生存率为64%.结论治疗后瞳孔的恢复情况与存活率关系密切.治疗及时、单侧瞳孔散大、年纪轻的患者生存和康复的机会更大.
作者:冯力;于如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胶原酶(胶原蛋白水解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进入硬膜外侧隐窝,缓慢注入胶原酶1200 U(2 ml).结果溶核后症状、体征在2周内明显改善,2周及1年优良率分别为80.2%和88.5%,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6.2%.结论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可靠,定点准确而个体化,操作简单而损伤小,不需X线监测,易于推广.
作者:丁硕;宋文阁;刘艳英;李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的颅骨缺损用非生物材料钛板及硅胶板等修补有不少缺点.
作者:吴勇;周炳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心悸、消瘦、消躁1个月,于2002年8月4日首次入院.
作者:张琳;张庆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喉气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典型的喉气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手术后疗效满意,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对喉气囊肿的明确诊断和对分型的了解,对于喉气囊肿的手术治疗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权;李培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其局限性.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SA造影检查和3D-CTA检查.3D-CTA图像重建时分别采用大强度投照(MIP)、表面成像(SSD)以及模拟内窥镜(flying through)等3种成像方法分别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脑血管造影常规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右侧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11例患者,DSA造影检查和3D-CTA检查各发现动脉瘤11个,各漏诊动脉瘤1个.DSA造影检查动脉瘤大直径平均4.3 mm;3D-CTA检查MIP法测得动脉瘤大直径平均4.5 mm,SSD法动脉瘤大直径平均5.7 mm.结论 3D-CTA能够避免常规DSA造影检查时产生的影像重叠,但是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国均;祖茂衡;徐浩;张庆桥;魏宁;许伟;徐凯;程广军;荣玉涛;李江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病,国内每年有10万新发病例,近年来AMI的治疗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然较高.
作者:钱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电视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实施妇科手术205例,针对不同疾病施行相应输卵管切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单侧附件切除术等.结果除7例中转开腹外,其余全部镜下手术成功,成功率96.58%.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适应证越来越广,已成为妇科重要的诊断及治疗技术之一.
作者:朱利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20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3组:20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20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201A合剂(0.42g/kg,灌胃),肾炎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至第21天.定期于第4、14和21天,检测大鼠尿蛋白,并收集血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GBM自身抗体.结果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第4天即出现异常蛋白尿,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高于正常,并于第l4天血中检测到高滴度的抗GBM自身抗体;而201A处理组鼠上述病变均明显好转.结论 201A中药合剂能够改善大鼠抗GBM肾炎的肾功能.
作者:刘晓梅;汤仁仙;孙伟;周峰;王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止痛痔疮栓的抗炎、抑菌及止痛作用.方法以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肉芽肿实验,观察止痛痔疮栓抗炎作用;应用热板法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抑菌作用.结果止痛痔疮栓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肉芽肿作用;热板法验证止痛痔疮栓能明显提高痛阈;止痛痔疮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00mm.结论止痛痔疮栓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炎和止痛作用.
作者:夏安周;刘子亮;吴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增智气血方对大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分为药物大、小剂量组,脑复康组及模型组,连续灌胃给药10天后,以上各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 ms/kg,另外加一空白对照组,进行小鼠的跳台测试和大脑海马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增智气血方可减少小鼠跳台回避反应的错误次数,缩短反应时间,较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方大剂量组海马锥体细胞的肿胀程度较模型组轻.结论增智气血方能够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刘耀武;侯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局部脊髓损伤后血脊屏障通透性改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抑制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偶氮蓝(EB),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脊髓中的含量,判断相邻脊髓微循环的变化.切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应用电子天平测量标本干、湿重量,根据Elliott and Jasper公式计算出干预前后水含量的变化.结果β-七叶皂甙钠预处理后,损伤脊髓组织的水含量及EB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静脉注射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由于急性挤压损伤导致的大鼠脊髓血脊屏障通透性增加并由此导致的组织水肿的形成,因此β-七叶皂甙钠对于急性脊髓损伤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作者:周冰;汤押庚;冯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外源性内皮素-1(ET-1)对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心肌样细胞转录因子GATA-4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取幼年兔股骨干骨髓基质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30、50 nmol/L)的外源性ET-1,Western-blot分析心肌细胞GATA-4转录因子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的改变.结果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可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GATA-4转录因子;外源性ET-1不影响GATA-4蛋白表达,但可快速诱导GATA-4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其中,30 nmol/L ET-1时GATA-4转录因子磷酸化的程度高.结论 ET-1可介导5-氮胞苷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心肌样细胞GATA-4转录因子的磷酸化而影响其活性.
作者:周中新;董红燕;王婷;张中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将单纯5-氮胞苷(5-aza)诱导、5-aza与内皮素-1(ET-1)联合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所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移植于大鼠心肌梗死区,探讨其对缺血心肌的病理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组Ⅰ为对照组,组Ⅱ为单纯5-aza诱导组(5 μmol/L),组Ⅲ为5-aza及ET-1联合诱导组(5-aza5μmol/L+ET-1 10-10mol/L).组Ⅱ、组Ⅲ动物取胫骨BMSCs进行培养,体外诱导后行自体细胞移植.采用冷冻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采用直接注射法将标记BrdU的待移植BMSCs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移植4周后,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大鼠梗死区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新生血管形成特征.结果 BMSCs移植4周后,梗死区内可见部分心肌样移植细胞,其中,组Ⅱ移植细胞胞质内TropoinⅠ染色较浅,而组Ⅲ移植细胞胞质内Troponin Ⅰ染色较深.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组Ⅱ、组Ⅲ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dp/dtmax)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组Ⅱ相比,组Ⅲ+dp/dtmx显著增高(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移植实验组梗死区内新生血管增多.组Ⅱ、组Ⅲ微血管密度(22±4.6、2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6)(P<0.01).结论单纯5-aza及5-aza与ET-1联合体外诱导BMSCs移植于梗死心肌,可有效地修复受损心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改善心脏功能,其中,以5-aza与ET-1联合诱导组效果较佳.
作者:董红燕;胡波;王婷;张中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条件.方法取成人髂骨骨髓,分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传代.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诱导剂5-氮胞苷(5-aza)条件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5-aza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心肌组织工程良好的细胞来源.
作者:胡波;周中新;董红燕;张中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内皮素-1(ET-1)在5-氮胞苷(5-aza)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转化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获取日本大耳白兔股骨干BMSCs进行培养及传代.实验分组:①对照组;②ET-1组(ET-1,30 nmol/L);③5-aza诱导组(5-aza,10μmol/L);④5-aza+ET-1联合诱导组(5-aza 10μmol/L+ET-1 30 nmol/L).诱导期间,观察BMSCs生长状态,诱导4周后,计算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心肌样细胞直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样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5-aza+ET-1联合诱导组分化细胞的体积明显增大,细胞直径显著大于5-aza诱导组(P<0.001),诱导4周后,心肌样细胞出现自发收缩,肌钙蛋白-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对照组及ET-1组极少见染色阳性细胞.5-aza诱导组与5-aza+ET-1联合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无显著差别(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5-aza+ET-1联合诱导组心肌样细胞原始肌节形成明显增多.结论在诱导兔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过程中,ET-1发挥了促心肌样细胞肥大及成熟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董红燕;周中新;于红丽;徐夏红;张中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