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2年 1月~ 2001年 12月 10年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消化系统多原发癌.结果经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出 39例消化系统多原发癌,其中双原发癌 37例,三原发癌 2例;同时癌 20例,异时癌 19例;累及病灶数以结肠、胃居多,占 48.8%;消化系统多原发癌的术前漏诊 30%;异时癌 3年以内发生者为 68.4%; 5年生存率 33.3%,均为异时性结肠多原发癌.结论消化系统多原发癌多发于结肠,异时癌的第二癌多发生于第一癌治疗后的 1~ 3年内;消化系统多原发癌术前漏诊率高,应行综合性诊断方法;异时性结肠多原发癌患者的预后较好.
作者:张萍;吴式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肾小球疾病形态学改变和血清 IL- 10水平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 IL- 10水平,光镜及免疫荧光明确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免疫复合物介导型( IC)和非免疫复合物介导型( NIC)、增生型和非增生型,用 T检验比较它们的差异.结果肾小球疾病血清 IL- 10较正常人增高,在增生型较非增生型增高,在 IC型和 NIC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小球疾病和体液免疫有关,增高的血清 IL- 10反映肾小球疾病的增生.
作者:孙章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TURBT术后即刻 MMC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方法 8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刻灌注 MMC组 43例,传统方法灌注 MMC阻 40例.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83例随访 12~ 60个月,平均 30个月.即刻灌注 MMC组有 1例肿瘤复发,传统方法灌注 MMC组有 5例肿瘤复发,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TUR术后即刻膀胱灌注 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传统方法灌注 MMC,推荐作为常规方法.
作者:陈永良;叶利洪;陶水祥;钱松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I( cTn- I)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 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 AMI患者 76例,采用美国××公司的 ACS 180SE化学发光免疫系统,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cTn- I浓度,观察 cTn- I浓度及动态变化,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 1例外,其余 75例 AMI患者 cTn- I浓度均高于正常,敏感性为 98.7%.有 10例 AMI患者 cTn- I浓度持续升高时间 >10d, 10d后 cTn- I浓度波动于( 1.50~ 3.11) ug/L之间.发生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明显高于 cTn- I较快恢复正常者, P<0.05.观察期间有 30例 AMI患者出现左心衰, cTn- I持续升高时间为( 9.47± 4.70) d,而不发生左心衰者 cTn- I持续升高时间为( 6.71± 1.77) d, P<0.05. cTn- I持续升高时间在 7d内住院期间无 1例死亡, 7~ 10d内有 2例死亡, >10d有 5例死亡, P<0.05.结论 cTn- I浓度持续升高,缓慢下降,为近期预后差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监护,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钱彩珍;顾国清;杜汝辉;周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应用速率法测定 30例患儿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的水平,住院 7d后复查,观察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病情的关系,以同年龄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婴幼儿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 AST、 CK、 CK- MB、 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均 P<0.05.婴幼儿肺炎急性期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与正常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升高与病情相关,提示心肌损害的客观存在,缺氧可能不是导致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翠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脓肿的治疗经验,将脓肿加以分型,并就其引流方法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本院近 20年共 48例胰腺脓肿病例,根据胰腺脓肿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分成三型,采用剖腹引流、经皮穿刺引流、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和 F管引流四种方法.结果剖腹引流 25例,其中 8例需再次手术, 3例经三次手术治愈,因大出血、肠瘘等并发症死亡 4例;经皮穿刺引流 8例, 4例治愈, 4例中转开腹后治愈;经后腰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 10例,均获痊愈. F管引流 5例,治愈 3例.结论重症胰腺炎后胰腺脓肿引流方法的选择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脓肿分型与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中尧;贾忠;封光华;朱玮;贾鹏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 1980~ 2000年本院收治的 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男 5例,女 3例,男女之比为 1.6: 1;平均年龄 58.8岁.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肛门肿物, 2例发生于肛管部, 4例发生于齿状线, 2例发生于直肠下端,肉眼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型、梭型细胞型, 7例见黑色素颗粒.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 S- 100, HMB- 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助于诊断,特别是对于无色素型者,且特异性高.
作者:王群;杜月光;何平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本院自 1989年 1月~ 1999年 1月有肺部球形病灶的胸片 26人,经临床手术及抗 TB等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魏仲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由新近发现和命名的 SARS冠状病毒引起 [1].其传染性较强,病情进展快.以发热、干咳、胸闷、憋气、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急性肺损伤 (ALI)为主,部分严重患者可发展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而导致死亡 [2].现将杭州市第六医院于 2003年 4月 20日~ 5月 5日收治的 4例输入性 SARS患者的胸部 X线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庄孟国;缑东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单纯性肺动脉口狭窄为不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口狭窄,以瓣膜型为常见,约占 70%~ 80% [1].本文报道 23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声像图及多普勒血流特点,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加以探讨.
作者:韩建一;徐佩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 20年内,随着对 HP及 HP与胃肠道疾病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 HP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作者对临床常用的 14 C-尿素呼气试验( UBT)、快速尿素酶( RUT)及病理组织学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比,并用 14 C- UBT作抗 HP治疗后复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陈圣洁;吴建平;金晓蓉;应光荣;朱旭星;王光助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 B超、 CT和 MRI.为客观地了解上述几种检查方法各自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作者收集了 1997年 1月~ 2001年 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34例,作如下分析.
作者:陈支农;彭志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插管技术的完善,对晚期宫颈癌,采用髂内动脉插管进行动脉内化疗和栓塞已为有效的辅助治疗,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如何将不良反应减到低程度,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问题.
作者:厉艺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根据病情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对本院 ICU1997年 4月以来中心静脉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戴文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胎膜早破分足月胎膜早破( PROM)和早产胎膜早破( PPROM). PROM的潜伏期短, 80%在 24h内临产,母儿预后良好;而 PPROM的潜伏期较长,只有 35%~ 50%在 24h内临产,约有 10%的潜伏期 >14d尚未临产,且早产儿出生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需特别的医护,是当今高危妊娠面临的常见而又棘手的难题.本院自 2001年 6月~ 20002年 6月共收住了 52例 PPROM.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杨迪琼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严重疾病,常因胎儿宫内窘迫导致缺氧,胎儿肠蠕动增加,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而污染羊水.同时缺氧又刺激胎儿的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从而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常引起严重肺部疾病和呼吸衰竭,病死率高,一直为国内医学界所关注.
作者:周丽萍;周玉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 2~ 3次,伴大便量少而硬,排出困难 [1].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常发生便秘,便秘易诱发继发性出血.本院自 1999年 11月~ 2001年 3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病人 50例,有 30例不同程度的发生便秘,占 62%.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及时镇痛,及术后给服缓泻剂等对预防便秘发生起到有效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珍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移植肾急性功能衰竭是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移植肾 ART主要表现为术后出现少尿、无尿,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为了使移植肾尽快恢复功能,必须对患者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本院自 1995年 10月~ 2002年 5月间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 ART的 1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江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颅内动脉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在手术技术,神经麻醉和监测技术上的进展,围术期病死率已有所下降 [1].现对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许新友;祝建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施行部位麻醉 [1]的病人术中常因各种原因需辅助应用苯二氮卓类( BZD)镇静催眠药,但术终又常因该类药物的残余作用引起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为此作者将氟吗西尼( Flumazenil, FZ)应用于此类病人,以期减少这种由药物残余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作者:顾张善;史清平;卓华;钟铧;马青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骨旁骨肉瘤( parosteal osteosarcoma)又称皮质骨旁性结蒂组织,起源于骨内膜及皮质旁骨性结蒂组织,属恶性骨癌 [1].一般好发于股骨窝区,比较少见.而发病于胫骨者则更为罕见.作者将遇到的 1例报告如下.
作者:薛梅;胡利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测量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 X线变化.方法测量 52例患者共 104个膝关节,测量 Insall指数、相称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髌骨外移率、髁间角及髌骨分型,并与此同时对 40位志愿者共 80个膝关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比较除髁间角外其余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髌股关节的力线不正可引起髌股关节疼痛,对髌股关节的测量能明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
作者:李杭;林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总结本院自 1992年 1月~ 2001年 12月 669例因肾脏疾病行经皮肾活检的病理标本,并初步比较了各型的年龄分布.方法参照 WHO( 1982年及 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分型方案,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明确病理诊断.结果本组 669例肾脏疾病肾活检的平均年龄( 33.56± 8.76)( 9~ 79)岁,男女之比 0.71: 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 73.6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 21.97%,遗传性肾脏疾病占 0.60%,小管间质性疾病占 3.14%,未分类型占 0.60%,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占 2.2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多( 31.03%),其次分别为 IgA肾病( 29.41%);继发性肾脏病中以狼疮性肾炎多( 55.78%),其次是紫癜型肾炎( 21.77%) ;绝大多数是在近 4~ 5年检出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但仍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多见,在急性间质性肾病中与药物相关的也不可忽视.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 IgA肾病常见,继发性肾脏病以狼疮性肾炎多见,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少见的肾脏疾病也有零星检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多样,不少与药物有关.
作者:施向东;陈士芳;胡小芹;范德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 NF-κ B)活化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肺损伤中一氧化氮( NO)的作用.方法逆行性胰胆管注射 5%牛磺胆酸钠 ANP模型,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0只 ),对照组, ANP组, NF-κ 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组.观察模型建立后 12h,血清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 (PaO2)、 NO的变化,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及 NF-κ B p6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PDTC组与 AN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明显下降,由( 8231.20± 848.70) U/L降至( 4205.20± 1611.49) U/L; NO明显下降,由( 178.24± 12.00) umol/L降至( 71.00± 7.03) umol/L;胰腺、肺组织损伤减轻, iNOS 及 NF-κ B p65 mRNA表达下降.结论抑制 NF-κ B活化可降低 ANP大鼠 NO的产生,减轻 ANP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程度.
作者:左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初步具备临床医师基本素质的关键.一个医学生的职业态度、医德医风、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及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养,主要取决于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现对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探讨如下.
作者:蔡晓红;唐闻捷;狄军波;董琳;罗运春;李昌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罕见,又因蝶窦解剖位置深在、部位隐蔽及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非特异性,故临床上常易漏诊、误诊.作者对本科 1999~ 2002年 3月间收治的 8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利民;楼正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妊娠期无论孕妇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都增加,其中以早搏为常见,通常对母亲或胎儿无影响.只有对有症状、伴有重要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或急诊剖宫产.
作者:朱毓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作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合针刺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竹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医师对慢性前列腺炎 (CP)的病因认识现状.方法对 83名温州地区泌尿外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 1/3的医师认为感染是 CP的主要病因.大多数医师认为砂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及少数的革兰氏阳性菌会引起 CP,只有 16.9%的医师认为表皮葡萄球菌会引起 CP. 66.7%的三级医院医师和 39.0%的二级医院医师认为 CP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障碍( p<0.05),但只有 6.0%的医师认为心理障碍是 CP的病因.结论泌尿外科医师对 CP的病因认识不一,这将直接影响 CP的临床处理.
作者:谢辉;杨亦荣;李澄棣;王思齐;李湘斌;翁志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如何应用新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为病人提供佳的服务,是一直困扰着医、药工作者并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毛氏 [1]报道在国内权威性医学期刊中刊登的诊断性研究约有 60%有方法学缺陷和不足,如何选择、评价和判断那些研究结果可以采纳?是一个重要问题.临床医生判断疗效常重视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生活能力和质量及长期的预后和终结局,以致高额费用带来了甚至有害的疗法.到 20世纪 80年代,许多人体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结果说明疗效的评价应更加重视与临床有关的终点指标.大样本的 RCT结果是更为可靠的证据,因此循证医学就应运而生了.
作者:楼余淦;杜有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婴儿死亡率和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儿童生存水平和一个国家与地区是否真正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富阳市近 13年来 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者对 1990~ 2002年本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霞;孙勇;杜利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