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炎症,通常累及瓣膜,包括自体瓣和人工瓣.其临床类型之间表现、治疗及预后有差异,本文就其特殊类型结合本院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例特殊类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分析,本文所有病例均确诊为原发性心脏病,除观察体温、心界等体征外,均作血常规、血培养、经胸心超(TTE)及经食道心超(TEE)检查.结果 14例病人有先心、风心者12例,临床表现为肺炎,感染性肺栓塞者12例,所有病例均并发心衰,TTE发现赘生物有6例,TEE发现赘生物有13例.结论该病发生于先心、风心病者仍占大多数,肺炎、感染性肺栓塞,心衰多见于这些特殊类型,TEE对检出赘生物的敏感性明显优于TTE,区分并掌握特殊类型IE的诊断有利于正确有效的治疗.
作者:钟泽;童铎;王建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30例(60眼)背景型糖尿病变患者和30例(60眼)正常对照组的眼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阻力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的PSV、EDV降低(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增加(P<0.05).结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动脉,视网膜动脉血流减慢,视网膜灌注阻力增加.
作者:严学军;潘松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变化,为临床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确诊为ACS的患者50例,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23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21例和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患者5例,于入院当时或治疗前抽肘静脉血测定GPⅡb/Ⅲa.同时取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三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GPⅡb/Ⅲa分子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各组之间的血小板GPⅡb/Ⅲa分子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是抗血小板聚集的理想药物.
作者:马颖霞;赵爱昌;陈传欣;刘键;班圣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1-3],但心动过缓和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仍被列为禁忌症.本文对35例缓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在植入心室起搏器后,应用美托洛尔等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丰明;陈维;成银宏;陈钟良;唐欧杉;吴群伟;张晓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生存环境中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一些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与社会心理应激有相当密切关系[1,2].我们对嘉兴地区30例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的生活事件做一调查,并与同性别,同年龄和相同心血管易患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金菊林;徐鸿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报道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4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流出道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LVOT Gradient).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天即出现LVOT Gradient下降(P<0.05),而IVSd及EF则无明显改变.术后4周IVSd及EF出现明显降低(P<0.05),LVOT Gradient也进一步降低.结论 PTSMA术后的病人,超声心动图上左室流出量的梗阻及压差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日益明显.
作者:杨倩;蒋峻;盛夏;王建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镁、钙的变化,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方法检测13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镁、钙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镁含量减少(P<0.01),血清钙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而Ca/Mg增加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血清镁含量下降,钙含量升高;钙、镁比值显著增加.
作者:徐彬;王慧珠;刘建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以血小板分析仪及全自动血凝仪对60名健康人及74例ACS患者进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ACS组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显著差异,凝血酶时间ST段抬高组明显短于无ST段抬高组,与对照小组相比所有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CS患者血栓形成中有血小板参与,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降低,且ST段抬高组较无抬高组更低,与临床干预对策一致.
作者:关艳丽;陈胜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临床上进行心室晚电位(VLP)检测作为预测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猝死的一个电生理指标.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0月,对95例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邱发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氯沙坦(Los)是第1个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1],该药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非洛地平(Felo)为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3].两者均为长效降压药.我院于1999年5月至2000年5月对两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作者:董行东;王菊飞;楼善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岁.均符合1979年WHO通过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作者:刘长玉;张兆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心房颤动(以下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房颤的治疗有多种方案.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各种原因所致房颤的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郦建明;顾国清;杜汝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动脉顺应性C1和C2在正常健康人中的表现,并评估参数重复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CR2000,测定和分析桡动脉脉搏波形,同时测量肱动脉血压,得出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并在健康人中进行参数的重复性研究.结果女性的动脉弹性指数C1比男性的低(P<0.01).动脉弹性指数C2在男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人有比年轻人更低的动脉弹性指数.随收缩压的升高,动脉弹性指数降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者动脉弹性指数C2较无家族史者低.在重复性检验中,不同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动脉弹性功能C1、C2,CR2000是一方便和可靠的仪器.C1、C2与年龄和收缩压呈负相关.C2的降低是血管早期病变的标志.
作者:白煜;张维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31例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性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性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 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作者:林加锋;张建华;陈晓曙;王毅;娄海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Tv1(Tv2)>Tv5(Tv6)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两组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比较Tv1(Tv2)>Tv5(Tv6)综合征在两组间检出率的差异,并与心电图ST段压低指标相比,分析Tv1(Tv2)>Tv5(Tv6)综合征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Tv1(Tv2)>Tv5(Tv6)综合征的检出率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有显著差异.Tv1(Tv2)>Tv5(Tv6)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0.3%、特异度为66.6%,与ST段压低相比敏感性较高,但后者特异度高于Tv1(Tv2)>Tv5(Tv6).结论 Tv1(Tv2)>Tv5(Tv6)综合征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但特异性不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心电图指标综合进行判断.
作者:官学强;陈鹏;唐疾飞;杨鹏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不同终点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04例AVNRT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比较慢径传导消失组和慢径传导残留组AVNRT复发率.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消失58例,慢径传导残留46例,术后18±9个月随访期内,慢径传导消失组复发2例(3.4%),慢径传导残留组复发2例(4.3%),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残留并不增加AVNRT复发的危险性.
作者:葛世俊;沈文均;周军波;柳俊平;周建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68例,分别测定血电解质(钾、钠、氯)、血糖、肾功能及计算血浆渗透压.比较正常血钠组和低血钠组的死亡率,同时比较低血钠组中不同心功能级别血钠值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68例中正常血钠20例(占29.4%),低血钠48例(70.6%),低血钠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5);低血钠组中,心功能Ⅳ级组血钠值明显低于心功能Ⅱ、Ⅲ级组(P<0.01),且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低钠血症、低渗性脑病,死亡率明显增高.
作者:唐关敏;朱静芳;江力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及其他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变化,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并存,机体内环境稳定性、抗病能力和各脏器的储备能力显著下降.老年心脏病者不仅易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且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治疗时还易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给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CHF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临床治疗有了进展,我院于1998年1月~2001年2月收治老年CHF患者68例,经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制剂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护理中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严燕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掌握杭州市城市居民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状况、危害程度及流行趋势,进而为心脑血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市城市居民25年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登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方顺源;金达丰;李安乐;施世锋;朱晓霞;徐卫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嘉兴市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水平,我们于1999年开展了农村人群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二个行政村年龄25~74岁农民1594人,男女性别比为1∶1.24.
作者:曹家穗;吴祖云;许荣全;周爱芬;林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屏氧酶(paraoxonase,PON)又称对氧磷脂酶,是一种分子量为43kD的钙离子依赖性糖蛋白,由354个氨基酸组成[1].PON可分为3个亚类PON1、PON2、PON3.PON1基因位于染色体7q21.3和q21.1之间,含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是PON基因家族的一员.PON1广泛分布于肝、肾、肠组织和血清,而血清中的PON1几乎全部存在于HDL.近年来,PON1被认为是HDL的组成部份,担负着HDL的抗氧化作用.此外,PON1代谢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堆积.研究表明血清PON1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通过增加血清PON1活性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骆杨平;赵水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60例正常人、60例高血压和26例冠心病的载脂蛋白B、E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的ApoB的XbaI位点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组,其中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ApoE的等位基因E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5).结论 Apo B的XbaI位点和ApoE的等位基因E4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标记,推测该两种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作者:张怀勤;俞康;黄伟剑;林捷;施陈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病人脑组织血氧含量及血氧变化波形相关性.方法用Runman仪检测慢性心衰病人、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人及正常人的脑组织血、氧含量及血氧变化波形,并进行分析.结果慢心衰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血氧含量及血氧波形相关系数均降低(P<0.01).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脑组织低含氧与血氧波形相关系数异常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参数之一.
作者:毛精华;李瑛;李欣;陈晓红;王力甚;谢则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降压治疗进展与趋势高血压的高发病率、患病率,既是危险因素又是危险标志.由于它易于发现,控制后效益显著,因而,WHO及世界各国均将它作为防治心血管病(CVD)的突破口.近年大量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使高血压防治迅速进展深化,美国64-94年中风死亡率下降57%,冠心病下降53%,是高血压进展的重要体现.
作者:张廷杰;徐俊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临床快速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房颤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病、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等疾病.但发生于心脏正常而原因不明的房颤并不少见,称为孤立性房颤.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伴有靶器官的损害,其中肾脏是易受损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生肾损害后则称之谓高血压性肾病.临床上将高血压性肾病常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两种.
作者:沈汉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近年开展的治疗方法.我院于2001年12月采用该法治疗HOCM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玉良;程震锋;韦凡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宽QRS型心动过速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预激综合征(WPW)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WPW伴心房扩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室上速伴束支阻滞和伴差异传导等.传统抗心律失常的治疗,前者(室速)与后者(室上速)完全不同,故常需心电图作出明确诊断后决定选用某些药物或禁用某些药物.为寻求简便而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我们从1998年1月至2001年11月,应用心律平静注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5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脏器损害表现,是心血管病致死及致残的预测因素,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猝死密切相关.防止和逆转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评估降压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钙通道拮抗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之一.我们应用钙通道拮抗药拜心同,治疗4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发作时多伴明显心悸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1],故应积极治疗.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PAF)发展而来,PAF患者心律转复后如何安全、长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而某些传统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维拉帕米等,对预防房颤复发无效,奎尼丁可能增加死亡风险,而胺碘酮可能是安全有效药物[2].因此,本文对31例具有明显症状的PAF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心律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于下.
作者:黄书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头晕伴黑朦数年.于1997年作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为总心率下降,夜间低心率39bpm.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间歇性Ⅱ度Ⅰ型AVB,偶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结不应期延长,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
作者:李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郑海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