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杭州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杭州师范学院
  • 国际刊号:1008-4894
  • 国内刊号:33-1221/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专科学报2000“三优”评比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1年5期文献
  • 前臂游离皮瓣在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愈合良好,随访1~14年总成功率达81.4%,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较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具有血运丰富,解剖恒定,厚度适中,容易折叠,便于操作等优点,是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理想材料.

    作者:吴备子;刘建华;王慧明;曹之强;谢志坚;吴求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中胆道造影14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25%~30%泛影葡胺分别经胆囊管残端、胆总管探查后所置T管及胆总管穿刺三种方法造影.结果经胆囊管造影83例,阳性20例(占24.1%);经T管造影59例,阳性14例(占23.7%);经胆总管穿刺2例,阳性2例(100%).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还可以了解胆道解剖异常,避免或弥补胆道损伤.因而术中胆道造影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林烽;温义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循环酶法检测9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TAB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仲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磨牙牙冠隐裂保存治疗效果分析(附102例报告)

    目的探讨磨牙隐裂保存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121颗牙)牙冠隐裂,经牙冠结扎,制取模型,常规根管或塑化治疗,15~30d后,以烤瓷冠修复,随访5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优良者106颗牙,占87.6%,失败15颗牙,占10.4%.结论磨牙隐裂保存治疗效果良好,在保持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柏平华;朱水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RMIⅡ在术前鉴别卵巢肿瘤性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风险指数Ⅱ(RMIⅡ)对卵巢肿瘤术前良、恶性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年龄>30岁的卵巢肿瘤患者186例(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74例.分别根据术前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RMIⅡ,对上述肿瘤的良、恶性进行模拟预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结果 RMIⅡ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预测以RMIⅡ值200为界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率为80.5%,阴性预测率为92.3%.分别较其它三项预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为高.结论 RMIⅡ较其它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孔于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腔填塞纱条处理剖宫产大出血4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宫腔内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年6月至1999年10月间,本院采用宫腔内填塞纱条法治疗的43例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前置胎盘27例(62.8%),子宫收缩乏力15例(34.9%),子宫纵隔切除1例(2.3%).出血量:平均出血量为1607ml,其中(700~1000)ml 6例,(1000~2000)ml 28例,(2000~3000)ml 8例,>3000ml 1例.43例大出血经宫腔填塞纱条后都得到及时控制,术后病率14.0%(6/43),所有病例术后5d内体温均降至正常,宫腔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在常规处理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宫腔内填塞纱条的方法来处理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傅校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过期妊娠1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寻求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过期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过期妊娠组中巨大儿、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妊娠组(P<0.01、<0.05、<0.005、<0.05);过期妊娠和自然分娩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手术产组(P<0.005、<0.01).结论过期妊娠是一种病理妊娠,对母婴危害较大,应及时终止妊娠,争取在足月妊娠时分娩处理;确诊过期妊娠时应加强监护,挽救胎儿并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作者:彭爱珍;张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营养支持在各期胃肠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各期胃肠瘘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11例各期胃肠瘘患者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下,瘘口闭合的经过和时间.结果 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瘘口闭合长50d,短20d,平均(30.1±10.3)d.结论对不同病期的胃肠瘘采用不同类型的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瘘的愈合.

    作者:王光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癌根治术后不同容量麻醉药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观察种类和剂量相同但容量不同的麻醉药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术后对其行硬膜外镇痛.Ⅰ组(小容量组):芬太尼0.4mg+0.75%布比卡因30ml+氟派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100ml,布比卡因浓度为0.225%,推注速度为2mg/h;Ⅱ组(大容量组):将上述药液稀释到200ml,布比卡因浓度为0.1125%,推注速度为4ml/h.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h、12h、24h、48h Prince-Henry评分Ⅱ组明显低于Ⅰ组,但两组术后的SPO2、NBP、RR均平稳,无明显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反应.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硬膜外镇痛,大容量低浓度的局麻药比小容量高浓度的局麻药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陈顺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门诊抗焦虑药的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焦虑药物使用情况,以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度和2000年度本院精神专科门诊处方4932张,对其药物使用频度、药物联用情况、日均剂量作动态对比分析.结果 1997年度使用频度占首位的佳乐定仍居2000年度的首位,但比例较1997年度明显下降(P<0.01);新型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的使用频度居2000年度的第二位,罗拉则由1997年度的24%下降至2000年度的3.9%(P<0.01),三唑伦则从7.2%降至2.2%(P<0.01);抗焦虑药物与其他精神类药物联用方案前三位1997年度与2000年度对比完全相同,而同抗精神病药合用的比例则由1997年度的51.5%降至为2000年度的41.3%(P<0.01),与抗忧郁药联用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2000年度舒乐安定的日均剂量比1997年度明显减小(P<0.01). 结论本院门诊抗焦虑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但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仍居高不下,应引起重视.

    作者:丁连成;孙轻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罗比卡因复合曲马多、氟哌啶行PCEA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联合曲马多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 45例ASAⅠ-Ⅱ级中下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后行PCEA.A组用0.2%罗比卡因+0.3%曲马多+0.005%氟哌啶;B组和C组均单用0.2%罗比卡因.负荷量5ml,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速率A、B、C三组分别为2、2、4ml/h.术后24h记录BP、HR、RR、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 )、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等级)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 24h罗比卡因用量A组明显少于其它两组(P<0.01),按压次数B组多,A组少(P<0.01);VAS评分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1 );Bramage分级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A、B组无明显差异(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A、B、C组分别为2/15、2/15、3/15,仅A组有2例发生皮肤瘙痒.结论罗比卡因复合曲马多行 PCEA比单用罗比卡因的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周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肌损伤2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7至1999年间本院收治的27例计31条膝肌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肌损伤病例以膝内部疼痛感及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其采用NSAIDS、骨骼肌松驰剂及外用药联合治疗,部分病例辅以推拿或局部封闭治疗.随访2周~2月,9条膝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0条膝症状减轻,2条膝症状无改善.结论肌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引起误诊,诊断明确后以消炎、镇痛、推拿等综合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会阴全层缝合在会阴侧切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在本院分娩的侧切产妇200例,孕37~41周,年龄22~39岁.随机抽取100例,其侧切处作会阴全层缝合;另100例作对照,采用传统分层方法缝合法.两组产妇均无侧切伴直裂.

    作者:王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治疗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02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治愈,无复发.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1例,低钙血症1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无甲状腺危象及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发生.结论良好的药物准备,术中无需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正确的双侧甲状腺残余量的估计和及时的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可减少复发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珂;郭义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158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80例)及对照组(78例),米索组剖宫产术后直肠内使用米索前列醇片200μg,对照组不给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2h内出血量米索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子宫收缩作用明显,且用药方便、安全,是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钟伟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胺磷、乐果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恢复时间比较

    目的探讨乐果、甲胺磷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恢复时间上的差异.方法按预先制订的标准选择病例共47例,其中甲胺磷组26例,乐果组21例,分别侧定两组患者血清胆碱脂酶,观察胆碱脂酶恢复情况.结果重度乐果中毒患者平均胆碱脂酶恢复时间较重度甲胺磷患者恢复时间长,两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恢复时间不同.

    作者:徐卫华;黄文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处理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术前对98例患者重要器官功能进行评价,纠正功能失代偿后,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72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26例.术后严密监测重要器官,特别是术前有失代偿的器官的功能状态.结果本组98例治愈97例,占99.0%.1例死于心肌梗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6例,切口脂肪液化14例,尿道狭窄9例,再次出血2例.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保护和改善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预后.

    作者:钱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原则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对1992年至1999年本院手术治疗36例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胸闷、气促、心悸和心功能损害.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压力增高现象.全组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合并畸形矫治,其中27例未阻断主动脉在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先心房间隔缺损在儿童期可无任何症状,青年期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而影响手术早期恢复和预后,但年龄并非手术禁忌证.

    作者:张骏;吴佩卿;张俭;李旭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对本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56例严重烧伤患者发生MO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并发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4.6%和16.1%,在诸器官功能障碍中,以呼吸、循环及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②严重烧伤伴MODS的发生存在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烧伤后3~7d,早为伤后10h,第二个高峰期为伤后15~21d;③MODS的发生与烧伤严重程度、有无合并气道损伤、感染程度、年龄结构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④早期复苏、早期削切痂对MODS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结论早期复苏、早期削、切痂是防治烧伤后MODS的关键.

    作者:谢菁;徐少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常规胸部X线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常规胸部X线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2例(145例次)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常规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临床上有无发热或合并其它内科疾病将其分成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内科处理有影响的X线表现如肺浸润、气胸、纵隔气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共36例次,占 24.8%.并发症组66例次中占21例次(21/66),无并发症组79例次中占15例次(15/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经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常规作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作者:姚苗;郑永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探讨

    目的了解抗早孕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于中期妊娠的引产效果.方法将172例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健康孕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53例以米非司酮500mg,每隔12h口服,共3次,10h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2mg,如3h后无宫缩,再加用一次;B组米非司酮服法同A组,10h后服用米索前列醇0.6mg,如每3h后无宫缩,加服用0.2mg;C组59例常规用100mg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结果引产成功率A、B、C三组均达到90%以上,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出现宫缩时间及平均完成引产时间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较C组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引产后平均组织残留量与出血量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也均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抗早孕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组织残留量及出血量少,且用药剂量小,是一种较好的中孕引产方法.

    作者:潘黎明;傅伟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所致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对抗早孕药物流产子宫出血与孕龄、孕次关系.方法将240例宫内妊娠孕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孕龄、孕次与子宫出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流中孕龄≤42d、初次妊娠者并发子宫出血多的发生率分别低于孕龄≥43d、孕次≥2者(P<0.01).结论利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流产,子宫出血发病率低,随着孕龄超过6周、孕次的增加,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升高.

    作者:金美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心率变异性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在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与25例正常者(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DNN、HRVTI显著增高(P<0.05),RMSSD、PNN50非常显著增高(P<0.01),SDANN、SDNNinde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存在着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在本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HRV分析有助于本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唐继志;张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供应肺组织的体循环血管起源情况及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技术问题.方法对15例大咯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引入5F Cobra管(4例还使用SP微导管)至靶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注入PVA颗粒进行栓塞,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3例由降主动脉发出的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4例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1例由胸廓内动脉供血,1例由胸廓内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共同参与供血.14例患者术后3d血止,1例2d后再发大咯血,再次造影发现病灶同时还有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栓塞胸廓内动脉后血止.15例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用PVA颗粒栓塞靶血管治疗大咯血临床疗效佳.对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者使用微导管行动脉超选可减少脊髓损伤.栓塞术中应考虑到血管起源变异可能.

    作者:周金柱;高燕萍;李国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术的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本院自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共进行断指再植76例计92指.男52例,女24例,年龄21~49岁.其中拇指46指,食指37指,中指11指,致伤原因:挤压伤43例,切割伤19例,撕脱伤6例,爆炸伤2例,绞轧伤6例.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断指两端清创,缝合两侧指动脉,同时缝合2条静脉,修复两侧指神经,修复指屈肌腱、伸肌腱,行克氏针内固定术.随访1~2年,根据顾玉东(2000年)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45例,良27例,可3例,差1例.

    作者:金亦多;楼葛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脊索瘤的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科于1997年至2000年采用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脊索瘤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1~73 岁,平均48岁.术前均有骶尾部肿块伴胀痛.其中2例下肢麻木,行动障碍;3例肛周、会阴部麻木伴尿潴留.术前经X线、CT、MRI和DSA检查诊断为骶尾部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脊索瘤.6例均采用单纯后路手术.预后:6例患者术后2周骶部疼痛消失,2~3月会阴部麻木缓解,半年后消失.1例术后排尿因难,留置导尿40d,3月后能自主排尿.2例行动障碍者术后2月搀扶下床行走,半年后独立行走.

    作者:余玲华;杨学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副作用的护理

    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应用给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其各种副反应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护理上了解ATRA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由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重要.

    作者:杨耀斌;丁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隐股点的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点(隐股点)的定位,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33具成人尸体左、右大隐静脉及周围组织直至其汇入股静脉处,进行肉眼观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解剖定位:以耻骨结节为圆心,直径约4.15cm为圆,与同侧腹股沟韧带下3.95cm平行线(以下肢纵轴线为基准)相交点;临床定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触及股动脉搏动内侧约0.5cm处,距离腹股沟韧带下3.95cm处.结论 大隐静脉根部结构关系复杂;隐股点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股动脉三者关系密切,尤其是后二者;定位应根据三者综合确定.本文提供的定位方法在大隐静脉剥脱手术中进行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裘五四;胡铭荣;楼佳庆;瞿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肌纤维母细胞瘤

    肌纤维母细胞是majno等[1]1971年通过电镜观察愈合的实验性肉芽组织提出的,此类细胞既具有纤维母细胞的特点,又具有平滑肌细胞的特点.目前已知该细胞广泛见于人体许多正常组织(消化道粘膜、卵巢、淋巴结、脾、宫内膜、骨髓、肾小球、血管外皮等)及炎症、损伤、修复的组织中,不少间叶性肿瘤(各种瘤样组织增生、纤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硬化性脂肪肉瘤、上皮样肉瘤、霍奇金淋巴瘤等)及许多以广泛纤维化为特征的浸润性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缩窄性大肠癌、皮革胃、肺疤痕癌等)的间质中也可见到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由肌纤维母细胞或主要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肿瘤称为肌纤维母细胞瘤.Coffin[2]提出有三种主要组织学类型:①以粘液、血管、炎症区域为主,可类似结节性筋膜炎;②梭形细胞夹杂炎细胞,类似纤维组织细胞瘤;③致密成片的胶原纤维可类似瘢痕.肌纤维母细胞瘤包括婴儿肌纤维瘤病、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淋巴结外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

    作者:李伟华;余心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知识经济对高等医学专科教育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全球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全球科技的发展,医学教育本身也不得不走出象牙塔,重新探索与全球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方针和方法.面向21世纪,如何发展我国所特有的医学专科教育,培养适合我国医学临床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从事高等医专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袁虹;侯公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ShyDrager综合征1例

    Shy-Drager综合征(SDS)是一种罕见的以植物神经功能不全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首诊常易误诊,现将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朝阳;侯效民;傅芝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运用中医药为主辩证分型,对症治疗并结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结果治愈87%,好转13%,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水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存在的过度治疗

    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有不少变化,过去的有些经典的或常规的治疗原则现已不适用,近年对恶性肿瘤治疗上除了提高生存率与生存期以外,还强调尽可能保存生理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当今我国在妇科肿瘤治疗上较普遍地存在治疗不当,特别是过度治疗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存在的过度治疗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作者:高永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