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王仲略

关键词:总胆汁酸, 肝硬化,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循环酶法检测9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TAB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肌损伤2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7至1999年间本院收治的27例计31条膝肌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肌损伤病例以膝内部疼痛感及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其采用NSAIDS、骨骼肌松驰剂及外用药联合治疗,部分病例辅以推拿或局部封闭治疗.随访2周~2月,9条膝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0条膝症状减轻,2条膝症状无改善.结论肌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引起误诊,诊断明确后以消炎、镇痛、推拿等综合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术的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本院自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共进行断指再植76例计92指.男52例,女24例,年龄21~49岁.其中拇指46指,食指37指,中指11指,致伤原因:挤压伤43例,切割伤19例,撕脱伤6例,爆炸伤2例,绞轧伤6例.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断指两端清创,缝合两侧指动脉,同时缝合2条静脉,修复两侧指神经,修复指屈肌腱、伸肌腱,行克氏针内固定术.随访1~2年,根据顾玉东(2000年)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45例,良27例,可3例,差1例.

    作者:金亦多;楼葛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循环酶法检测9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TAB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仲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肌纤维母细胞瘤

    肌纤维母细胞是majno等[1]1971年通过电镜观察愈合的实验性肉芽组织提出的,此类细胞既具有纤维母细胞的特点,又具有平滑肌细胞的特点.目前已知该细胞广泛见于人体许多正常组织(消化道粘膜、卵巢、淋巴结、脾、宫内膜、骨髓、肾小球、血管外皮等)及炎症、损伤、修复的组织中,不少间叶性肿瘤(各种瘤样组织增生、纤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硬化性脂肪肉瘤、上皮样肉瘤、霍奇金淋巴瘤等)及许多以广泛纤维化为特征的浸润性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缩窄性大肠癌、皮革胃、肺疤痕癌等)的间质中也可见到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由肌纤维母细胞或主要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肿瘤称为肌纤维母细胞瘤.Coffin[2]提出有三种主要组织学类型:①以粘液、血管、炎症区域为主,可类似结节性筋膜炎;②梭形细胞夹杂炎细胞,类似纤维组织细胞瘤;③致密成片的胶原纤维可类似瘢痕.肌纤维母细胞瘤包括婴儿肌纤维瘤病、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淋巴结外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

    作者:李伟华;余心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磨牙牙冠隐裂保存治疗效果分析(附102例报告)

    目的探讨磨牙隐裂保存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121颗牙)牙冠隐裂,经牙冠结扎,制取模型,常规根管或塑化治疗,15~30d后,以烤瓷冠修复,随访5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优良者106颗牙,占87.6%,失败15颗牙,占10.4%.结论磨牙隐裂保存治疗效果良好,在保持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柏平华;朱水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处理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术前对98例患者重要器官功能进行评价,纠正功能失代偿后,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72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26例.术后严密监测重要器官,特别是术前有失代偿的器官的功能状态.结果本组98例治愈97例,占99.0%.1例死于心肌梗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6例,切口脂肪液化14例,尿道狭窄9例,再次出血2例.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保护和改善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预后.

    作者:钱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癌根治术后不同容量麻醉药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观察种类和剂量相同但容量不同的麻醉药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术后对其行硬膜外镇痛.Ⅰ组(小容量组):芬太尼0.4mg+0.75%布比卡因30ml+氟派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100ml,布比卡因浓度为0.225%,推注速度为2mg/h;Ⅱ组(大容量组):将上述药液稀释到200ml,布比卡因浓度为0.1125%,推注速度为4ml/h.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h、12h、24h、48h Prince-Henry评分Ⅱ组明显低于Ⅰ组,但两组术后的SPO2、NBP、RR均平稳,无明显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反应.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硬膜外镇痛,大容量低浓度的局麻药比小容量高浓度的局麻药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陈顺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营养支持在各期胃肠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各期胃肠瘘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11例各期胃肠瘘患者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下,瘘口闭合的经过和时间.结果 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瘘口闭合长50d,短20d,平均(30.1±10.3)d.结论对不同病期的胃肠瘘采用不同类型的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瘘的愈合.

    作者:王光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门诊抗焦虑药的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焦虑药物使用情况,以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度和2000年度本院精神专科门诊处方4932张,对其药物使用频度、药物联用情况、日均剂量作动态对比分析.结果 1997年度使用频度占首位的佳乐定仍居2000年度的首位,但比例较1997年度明显下降(P<0.01);新型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的使用频度居2000年度的第二位,罗拉则由1997年度的24%下降至2000年度的3.9%(P<0.01),三唑伦则从7.2%降至2.2%(P<0.01);抗焦虑药物与其他精神类药物联用方案前三位1997年度与2000年度对比完全相同,而同抗精神病药合用的比例则由1997年度的51.5%降至为2000年度的41.3%(P<0.01),与抗忧郁药联用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2000年度舒乐安定的日均剂量比1997年度明显减小(P<0.01). 结论本院门诊抗焦虑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但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仍居高不下,应引起重视.

    作者:丁连成;孙轻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供应肺组织的体循环血管起源情况及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技术问题.方法对15例大咯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引入5F Cobra管(4例还使用SP微导管)至靶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注入PVA颗粒进行栓塞,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3例由降主动脉发出的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4例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1例由胸廓内动脉供血,1例由胸廓内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共同参与供血.14例患者术后3d血止,1例2d后再发大咯血,再次造影发现病灶同时还有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栓塞胸廓内动脉后血止.15例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用PVA颗粒栓塞靶血管治疗大咯血临床疗效佳.对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者使用微导管行动脉超选可减少脊髓损伤.栓塞术中应考虑到血管起源变异可能.

    作者:周金柱;高燕萍;李国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所致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对抗早孕药物流产子宫出血与孕龄、孕次关系.方法将240例宫内妊娠孕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孕龄、孕次与子宫出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流中孕龄≤42d、初次妊娠者并发子宫出血多的发生率分别低于孕龄≥43d、孕次≥2者(P<0.01).结论利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流产,子宫出血发病率低,随着孕龄超过6周、孕次的增加,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升高.

    作者:金美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158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80例)及对照组(78例),米索组剖宫产术后直肠内使用米索前列醇片200μg,对照组不给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2h内出血量米索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子宫收缩作用明显,且用药方便、安全,是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钟伟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RMIⅡ在术前鉴别卵巢肿瘤性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风险指数Ⅱ(RMIⅡ)对卵巢肿瘤术前良、恶性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年龄>30岁的卵巢肿瘤患者186例(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74例.分别根据术前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RMIⅡ,对上述肿瘤的良、恶性进行模拟预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结果 RMIⅡ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预测以RMIⅡ值200为界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率为80.5%,阴性预测率为92.3%.分别较其它三项预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为高.结论 RMIⅡ较其它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孔于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运用中医药为主辩证分型,对症治疗并结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结果治愈87%,好转13%,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水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臂游离皮瓣在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愈合良好,随访1~14年总成功率达81.4%,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较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具有血运丰富,解剖恒定,厚度适中,容易折叠,便于操作等优点,是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理想材料.

    作者:吴备子;刘建华;王慧明;曹之强;谢志坚;吴求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知识经济对高等医学专科教育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全球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全球科技的发展,医学教育本身也不得不走出象牙塔,重新探索与全球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方针和方法.面向21世纪,如何发展我国所特有的医学专科教育,培养适合我国医学临床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从事高等医专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袁虹;侯公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胺磷、乐果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恢复时间比较

    目的探讨乐果、甲胺磷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恢复时间上的差异.方法按预先制订的标准选择病例共47例,其中甲胺磷组26例,乐果组21例,分别侧定两组患者血清胆碱脂酶,观察胆碱脂酶恢复情况.结果重度乐果中毒患者平均胆碱脂酶恢复时间较重度甲胺磷患者恢复时间长,两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恢复时间不同.

    作者:徐卫华;黄文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中胆道造影14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25%~30%泛影葡胺分别经胆囊管残端、胆总管探查后所置T管及胆总管穿刺三种方法造影.结果经胆囊管造影83例,阳性20例(占24.1%);经T管造影59例,阳性14例(占23.7%);经胆总管穿刺2例,阳性2例(100%).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还可以了解胆道解剖异常,避免或弥补胆道损伤.因而术中胆道造影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林烽;温义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ShyDrager综合征1例

    Shy-Drager综合征(SDS)是一种罕见的以植物神经功能不全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首诊常易误诊,现将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朝阳;侯效民;傅芝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原则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对1992年至1999年本院手术治疗36例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胸闷、气促、心悸和心功能损害.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压力增高现象.全组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合并畸形矫治,其中27例未阻断主动脉在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先心房间隔缺损在儿童期可无任何症状,青年期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而影响手术早期恢复和预后,但年龄并非手术禁忌证.

    作者:张骏;吴佩卿;张俭;李旭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