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症状发作后2~14小时施行冠脉内支架术. 结果:所有患者冠脉再通均获成功.TIMI血流均达到3级,无残余狭窄,血管再通距症状发作时间平均5.7小时.所有患者胸痛均在术后2小时内明显缓解;除2例 ST段持续抬高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2小时ST段下降>50%;心肌酶峰明显提前.1例左主干病变于术后1周发生严重泵衰竭死亡;术后随访2~18个月,有3例(18.75%)复发心绞痛,2例再次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梗死相关血管提供更早期和有效的再通.
作者:陈晓敏;潘伟民;叶红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 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性手术组、胆总管结扎组和胆总管结扎并喂饲茶油组.于术后2周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茶油能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营养状况;明显降低TB、DB、GPT和GOT的水平;增强肝细胞线粒体内SDH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肝细胞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结构的完整性.结论:无论在形态上或功能上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脏均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筋灵、唛酚生、地西泮三种中枢性肌松剂对杀虫单(SCD)急性中毒的解救效果.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LD50 ,并进行其显著性测定. 结果:三种肌松剂能提高小鼠SCD急性中毒LD50 3~4倍,差异非常显著,二疏基丙磺酸钠(DMPS)与肌松剂合用效果更佳.先给中枢性肌松剂对大鼠SCD急性中毒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SCD经口染毒主要是引起中枢性兴奋致惊厥后衰竭而死.单用中枢性肌松剂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如合用DMPS效果更佳.
作者:陈醒言;林丹;胡国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二巯丙磺钠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动物的解毒作用. 方法:通过小鼠、大鼠及家兔急性毒性实验观察二巯丙磺钠的解毒作用,及微量脑室内给药对小鼠毒性及大鼠脑电的影响. 结果:二巯丙磺钠能有效抑制急性中毒动物的强直性惊厥,明显降低死亡率,微量脑室给药也能明显降低中毒小鼠死亡率,并能明显抑制大鼠强直性惊厥波的产生.结论:二巯丙磺钠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动物有非常明显的解毒作用,有望成为临床救治毒鼠强急性中毒的优良解毒剂.
作者:张春颖;朱桐君;陈醒言;胡国新;陈志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四种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取24具猪胸腰段(T10~L5)脊柱标本,模拟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加载方向应变和位移或角度值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值,比较短节段器械CYL、Dick、AF、RF四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握持能力. 结果:器械的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直径、螺纹特点、螺钉固定装置等结构密切相关.结论:CYL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较好,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作者:林焱;池永龙;徐华梓;王向阳;黄其杉;毛方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床边肌钙蛋白I(cTnI)定性检测对急诊胸痛病人诊治的价值. 方法:125例无ST段提高的急性胸痛病人,采用单克隆抗体感光技术行床边cTnI定性检测.受诊时及4小时后各测一次cTnI,胸痛不足2小时者在入院后6小时复测第三次,保证胸痛6小时内有一次血标本.且能将检测结果及时提供给值班医生. 结果:cTnI阳性40例(32%),其中有22例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cTnI阳性13例.随访30天,发现4例死亡,4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提示cTnI是心性事件独立的有力预测因素.cTnI阴性者心性事件率1.2%.结论:床边心脏特异cTnI定性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阴性结果心性事件发生率非常低,可以允许急诊胸痛病人早期出院.阳性结果应收住院进一步观察诊治.
作者:王毅;娄海伦;陈彩凤;陈达开;张建华;夏剑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合成一种应用于生物反应体系的新型缓冲剂.方法:以四氢吡咯、3-氯-1,2-环氧丙烷、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一种氢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合成3-(N-四氢吡咯)-2-羟基丙磺酸.结果:产物经熔点、HRMS、1H NMR、13C NMR等方法鉴定.结论:该产物适用于生物体系研究,系新的优良缓冲剂.
作者:黄可新;张华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采用不同来源精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治疗不育症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方法:女性行常规超促排卵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比较采用精液、附睾和睾丸精子行ICSI后的卵子损伤率、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53对不育夫妇共行62个ICSI周期,27例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3.5%.分别有36、12和14个周期采用精液、附睾和睾丸精子,三组的卵子损伤率、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的差别.结论:采用精液、附睾和睾丸精子行ICSI可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
作者:郑菊芬;黄学锋;李澄棣;叶碧绿;林金菊;周颖;赵军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伴有特应性素质(Atopy)的微小病变肾病(MCNS)的病程和预后. 方法:对45例伴有Atopy的MCNS患儿进行了4~10年(7.5±1.4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治疗效应、复发频度及终预后等. 结果:该组患儿6个月时频复发率为57.8%,高于ISKDC无选择MC群体(28.6%).仅5%左右死于感染并发症或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与ISKDC结果相仿.结论:此型患儿具有较高的频复发率,但90%以上病例的远期预后良好,而对皮质类固醇初治无效应者提示预后较差,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海霞;杨青;杨宇真;林瑞霞;王哲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对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对心室复极的影响. 方法:对22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QTd)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几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QT离散度变化均正常;手术前后隐匿性旁道、房室结双径路、QTd、QTcd、JTd、JTc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不同部位的射频消融不会影响QT离散度.
作者:方志高;刘峰;韩虹;林祖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DNA含量、倍体分析、S期比例等特点,及与组织学分级、预后的关系. 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ICM)测定了2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DNA含量,并以38例卵巢良恶性囊性上皮性肿瘤为对照,进行倍体分析、S期比例、DI测定. 结果:卵巢交界性肿瘤DI值1.11±0.07,S期比例33.21±13.72%,与良恶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2例交界性肿瘤中4例为异倍体肿瘤,与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例复发病例与同组比较其DI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异倍体肿瘤多见.结论:ICM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通过测定DI值、S期比例倍体分析可提示卵巢肿瘤的增殖及预后情况,评估潜在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卢山珊;朱启建;彭伯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中可溶性CD44含量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肺癌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CD44s(sCD44s)和可溶性CD44v6(sCD44v6)的含量. 结果:化疗前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血清sCD44s和sCD44v6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和正常组,差异非常显著;SCLC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期患者血清sCD44v6明显高于Ⅰ+Ⅱ期和正常对照组(P<0.001).化疗后鳞癌患者血清sCD44s、sCD44v6和腺癌患者血清sCD44v6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P<0.05,P<0.001).结论:血清sCD44s和sCD44v6水平可作为诊断NSCLC及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的辅助指标;NSCLC患者的血清sCD44v6水平与其临床分期有关;动态检测二者的含量有助于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金可可;蒋仲荪;陈少贤;徐正();龚永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痴呆诊断中的价值和相关性. 方法:对35例大脑半球损害的病人同时或短期内进行MMSE和P300测查. 结果:①MMSE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一致率分别为63%和69%,经检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相符合的.文化程度影响MMSE成绩,年龄影响P300潜伏期,但两者对P300波幅无明显影响.②MMSE成绩与P300波幅正相关,而与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注意集中与顶潜伏期相关,定向与波幅相关.结论:MMSE和P300在判断认知障碍中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分析结果时要考虑文化和年龄的影响.P300波幅与MMSE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比潜伏期与MMSE成绩之间更明显,提示P300波幅可能是一个较恒定和重要的参量.
作者:何金彩;邵蓓;周赛君;倪佩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危HPV16、18与膀胱癌的病因学关系. 方法:运用改良的原位杂交技术对5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高危HPV DNA定位检测. 结果:HPV DNA的阳性信号存在于肿瘤细胞核内,呈点状,也可为点片状,位于乳头癌全层.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癌旁正常的上皮组织及Brunn氏巢可同时有高危HPV的点片状表达.52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中高危型HPV16、18DNA阳性19例,阳性率为36.5%;其中2例膀胱癌组织HPV16和HPV18均阳性.结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HPV感染率较高,且病毒DNA在癌旁正常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可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HPV感染可能是膀胱癌的重要诱因之一;改良的原位杂交技术可用于对存档膀胱癌组织进行病毒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余志贤;翁志梁;夏同礼;薛兆英;孔祥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对不同恶性度胃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转移力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粘附法和Boyden小室模型法观察外源性巯基蛋白酶抑制剂E-64和内源性抑制剂胱蛋白A(Cystatin A)对高分化胃腺癌MKN28细胞株和低分化胃腺癌MKN45细胞株细胞体外的侵袭转移能力.结果:E-64和Cystatin A抑制二胃癌细胞株体外的细胞粘附力和细胞对基质胶(matrigel)的侵袭力,对MKN28细胞的作用较MKN45细胞明显.结论:巯基蛋白酶Cathepsin B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巯基蛋白酶抑制剂有潜在治疗意义.
作者:陈向荣;任伟平;韩清锡;萧树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和脑脊液(CSF)中NO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硝酸根还原酶法,对35例HIE患儿(轻度10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进行了血浆和CSF NO水平测定.结果:HIE急性期血浆NO水平除轻度组外,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恢复期轻、中、重度组血浆NO水平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SF中NO水平增加的幅度与血浆成正比.结论:血浆和CSF中NO水平与HIE的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姿英;钱燕;林振浪;温怀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室性逸搏心律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变异型心绞痛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变异型心绞痛1例)在病程早期(≤4h)出现的室性早搏、室性逸搏心律的QRS-ST-T波形态进行分析.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早期出现的室性早搏及室性逸搏心律,其QRS-ST-T波形态常呈典型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图型,且定位明确,两者均好发于下壁,伴或不伴后壁及(或)右室心肌梗死,这种室性早搏常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而室性逸搏心律可呈左或右束支传层阻滞形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早期发生的室性早搏或室性逸搏心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与定位.
作者:林加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探讨未破裂宫外孕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检出率,本文回顾分析了63例未破裂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知;林益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EHF)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多,已引起临床医师广泛重视.但EHF病毒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而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却鲜见报道.我院于1996年8月至1999年6月收治EHF患者46例,其中并发糖代谢紊乱28例(61%).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雪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和近期疗效. 方法:对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5分钟听诊,行右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主动脉弓降部连续测压,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7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7例中除1例术后第二天可见肉眼血尿,四天后消失,余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塞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作者:计光;张怀勤;黄伟剑;林捷;卢中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年10月~1999年2月,采用经右前外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和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成榜;孙成超;林超西;郑亮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支气管内膜结核又称支气管结核,它常伴活动性肺内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胸片或CT无肺结核特征的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常被误诊或漏诊.而内膜结核如不及时诊治可致支气管狭窄、肺不张引起肺功能受损.我们对18例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李玉苹;吴碎英;陈小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张秀华;赖文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2年香港医师周基杰创立了新观念剖宫产术以来,国内外文献已陆续报道了该术式的优点,并不断地对术式进行改进.我院1999年10月1日~2000年1月31日对246例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鲍云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已成为产科临床的突出课题.再次妊娠是否剖宫产之焦点在于子宫疤痕破裂的潜在危险,带给母婴的危害.现将我院1983~1988年和1994~1999年两个阶段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219例临床处理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合理选择.
作者:郑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敌鼠钠盐是一种高效低毒抗凝血杀鼠药,系茚满二酮类毒药[1],人误服后主要表现为出血.敌鼠钠盐的定性试验曾有报道,但国内尚未见其定量分析的报道.笔者从1998年1月到1999年末收集了该类患者6例,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陶洪群;张信良;李小龙;王明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先天性肛直肠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女婴以低位无肛伴舟状窝瘘较多见,手术方式颇多,而手术疗效并非十分满意,且并发症不少.本文总结我院1984~1998年经治的25例无肛伴舟状窝瘘并结合文献对围手术期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林进汉;陈肖鸣;李仲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内镜特点. 方法:对419例因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等主诉的6~14岁小儿行纤维胃镜检查. 结果:行胃镜检查的小儿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2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占78.4%,胃溃疡占18.6% ,复合性溃疡占2.9%.年龄为9.73±2.86岁.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占95%,胃溃疡多发生于胃窦部和胃角中段.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为26.5%,幽门梗阻3.9%,无穿孔者.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临床经过相对较轻,预后较好.
作者:林海玲;陈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ol PaPulosis,BP)的治疗,仍以局部激光、冷冻或切除为主,但这些治疗无疑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组织器官的外形破坏.为了探讨更佳的治疗方法,我们对7例经病理确诊的BP病例用强力复方足叶草酯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慧君;陈云琴;曾小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收治创伤性膈疝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阳贵;沈淑蓉;金照;宋华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探讨老年胃体部癌患者的腹痛特点,我们对本院1989~1998年收治疗172例老年胃体部癌患者的腹痛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中组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小新;陈氏琳;叶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尼莫通在颅脑手术围拔管期预防心血管反应的效果. 方法:择期颅脑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在缝合硬脑膜毕即开始经微泵输注0.02%尼莫通2~10ml.h-1至拔管后10分钟.比较两组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观察组拔管前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3分钟T4、T5的SAP、DA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拔管即刻T3、拔管后1分钟T4Rpp亦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监测BP、ECG情况下使用尼莫通可缓解颅脑手术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同时达到显著抑制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目的.
作者:林海;王均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神经生物领域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神经肽的研究,β-内啡肽(β-EP)是研究较多的一种神经肽,尤其是成人癫痫与β-EP的关系,研究者甚多.但小儿癫痫、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与β-EP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45例病脑患儿,29例癫痫患儿脑脊液(csf)中β-EP的含量,并与19例正常小儿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癫痫组与病脑组csf中β-EP的含量差异也具显著性(P<0.05).
作者:郑美琴;李光乾;楼永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90年代温州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特点. 方法:对1990年至1999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病人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从4136份标本中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共584株,总检出率14.12%,其中福氏菌(B群)占98.7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痢疾杆菌(B群)对氯霉素、四环素、优力新等明显耐药,对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等较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丁胺卡那、泰能皆敏感.结论:90年代温州地区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应合理用药.
作者:陈晓英;陈益平;张微;汪洪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8年3 月至1999年11月,我们共收治10例末节断指患者,采用甲床渗血法,均获成功.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挺前;宋华羽;姜拥武;王志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2.8%[1].我院自1976年10月~1999年8月共收治18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和;蓝瑞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早期QTc离散度(QTcd)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将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有效组(18例)和无效组(12例),观察溶栓后2小时、24小时QTcd变化. 结果:溶栓后2小时、24小时,有效组QTcd较溶栓前明显缩短(P<0.05),无效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MI溶栓后早期QTcd变化可作为观察溶栓疗效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陈达开;张建华;陈晓曙;王毅;姜文兵;王晓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地高辛(digoxin)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某些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正常治疗范围血浆浓度介于 0.8~2.0μg/L,中毒常发生于血浆浓度超过2.5μg/L[1].临床上为了指导治疗,需经常监测其血药浓度.救心丸(英文名 KYUSHIN,日本救心制药株式会社)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非处方心血管中药,我们分别用RIA、FPIA、CLIA来评价服用救心丸后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扰.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荣;潘秋英;许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几年来,我院在治疗末节手指离断伤中,利用手指掌侧软组织转移覆盖外露指骨后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78指,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倪跃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Ⅰ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为探讨低血糖反应后口服葡萄糖佳剂量,我们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蔚春;翁哲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腹型癫痫的致病因素. 方法:脑电图跟踪观察48例小儿腹型癫痫的治疗过程. 结果:发现小儿腹型癫痫发作易控制,治愈率高,极少有复发.结论:脑电图在诊断本病不可缺少,但要注意小儿年龄与个体差异.
作者:朱锡荣;麻碧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与血型的关系. 方法:对130例高热惊厥患儿和462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型鉴定和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血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O型血者易发生高热惊厥.结论:高热惊厥发作与血型类别有关,支持遗传因素在高热惊厥中的作用,并对阐明高热惊厥的遗传机制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志方;张勤;周馥英;朱晓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国内对小儿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报道较少.我院自1994年1月~1999年4月共收住麻疹患儿398例,其中8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璟;陈一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病理产科容易引起DIC.由于产科DIC起病急骤,如不及时控制,母婴均有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我院产科采用早期肝素治疗8例DIC,效果明显.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玉环;陈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由于儿童与成人颌骨及牙列的生理特点的不同,临床上对骨折的复位、固定方法及固定时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我院应用固定矫治装置加颌间结扎法对1例儿童下颌骨骨折和上颌齿槽骨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宏;张金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例1,女,62岁.因反复发作胸痛3天入院.患者近3天分别在谈话中、吃饭时及在外院输液中反复发作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并向左上肢前内侧放射,伴出汗,疼痛历时5分钟左右,能自行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体检:血压140/85mmHg(1mmHg=0.133kPa),心界不大,心率86次/分,心律齐,无杂音,两肺正常.
作者:钱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在正畸门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畸形,它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的为上颌前突,有的为下颌后缩,或二者兼而有之.我院用直丝弓矫治器对该类错(牙合)进行正畸治疗,并对矫治前后在矢状平面和垂直向上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矫治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倪振宇;林新平;胡荣党;郑敏玲;张秀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八面体蒙脱石口服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满意.为证实国产蒙脱石散剂(肯特令)的优质性,我院传染科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42例,分别使用肯特令和思密达治疗,现将两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慧君;陈益平;张桂莲;陈一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ITP)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如处理不当,孕妇、胎儿死亡率很高.本文收集我院1996年6月~ 1999年5月孕足月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28例,分别在分娩前后静脉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灵芝;邵秀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常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AD),表现为心律失常、血压改变、颜面潮红、多汗、排尿障碍等.本院1995~1999年间收住GBS 38例,现将其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Holtor)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以探讨其形成机制.
作者:邹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我院于1999年5月~2000年4月1年间收治的76例中,多数伴有其他系统受累.现将资料完整的6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月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4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大肠癌伴糖尿病的患者42例,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张银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新式剖宫产是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即采用腹部横直切口.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术式.我院自1999年8 月开始应用新式剖宫产1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凌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格列齐特系第二代磺脲类降血糖药物,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已被证实.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国产的格列齐特片与合资的达美康片.但临床上有反映两种药物疗效不一的说法,为比较国产与进口格列齐特的降血糖疗效及不良反应,我们对这二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方面进行自身疗效对比,并对曾服用过国产格列齐特及合资达美康治疗的住院病人的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爱芳;沈飞霞;汪大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乙肝病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尚无特效药.美国人Sells 1989年建立了能稳定分泌病毒颗粒的2.2.15肝癌细胞系[1],自此针对乙肝病毒的体外药物实验开展得很多[2~6],但大多是观察药物直接对细胞和病毒的作用.考虑到人体自身对药物的分解吸收的影响,这样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如实反映药物的实际疗效.而药物血清方法可避免了这些缺点.药物血清中血清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长活动,并且过低时血清中的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不显著.制定药物血清的浓度需要确定血清在整个培养液中的适浓度,以往人们习惯用小牛血清.鉴于小牛血清的价格高且来源少,我们尝试在正常培养液中加入兔血清来部分代替,并以此确定肝癌细胞系2.2.15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兔血清高浓度.
作者:杨雷;何秋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足三里穴位药物注射疗法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如在消化性溃疡、白细胞减少症、癌性腹痛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但也有因足三里穴药物注射损伤腓深神经、胫神经及注入胫前动脉而引起小腿肌功能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成肢端坏死而截肢的报道[2~4].为此,我们对足三里穴断面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以期为临床足三里穴位药物注射治疗的安全操作提供资料.
作者:杨新东;楼新法;蒋松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多巴胺是常用抗休克药物,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大剂量偶见心动过速,停药后恢复,皮肤坏死者极少见,笔者遇到一例因静脉滴注多巴胺引起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CT表面常为高密度影.等密度影的ASDH鲜见报道,在临床上易被忽视、漏诊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本文报告一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谭显西;诸葛启钏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