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6年12期文献
  •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沈阳市5个城区的2 612名一~六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0.8%,A行为、N行为、M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3.5%,4.7%,2.5%;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呈正相关,与家庭亲密度、组织性、知识性呈负相关.结论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知识性影响.

    作者:白春玉;张迪;周红;刘新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的1 61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私立高中学生(P<0.001);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心理卫生问题(因子分≥2)的检出率分别为12.9%和19.4%,私立高中生在敌对和偏执2因子方面表现得较严重(P<0.05),而重点高中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方面较严重(P<0.01).结论 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重点高中生,私立与重点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有所不同,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作者:关明杰;杨丽君;刘素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荆春霞;杨光;廖莲恩;靳家康;黎慧妍;陈亮廷;何振贤;张飞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起校园食物中毒引发流行性癔症的心理分析

    流行性癔症是一种流行性、发作性轻型精神障碍,是癔症的一种类型,多为群体发作.近年来,因注射疫苗引发的群体流行性癔症较多[1-2].本文对一起校园食物中毒引发的学生群体性癔症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职业中专学生特质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焦虑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与学校、人格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认为特质焦虑是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焦虑倾向上稳定的个人差异;而状态焦虑则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由特定的情境引起的.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的素质和人格倾向.职业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高中学生相比,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和压力,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为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特质焦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之间的关系,笔者对部分在校职业中专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民;黄恩;徐晓青;吕望强;张载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某校初中生学业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从个体和文化因素2个方面考查初中生的学业求助特点,为掌握中学生的求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对中国求助格言认同量表、对他人评价敏感性量表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172名初中生进行测评.结果 自我效能、学习成绩与工具性求助呈正相关,与回避求助呈负相关;认同中国求助格言的学生更愿意作工具性求助,对他人评价敏感的学生倾向于回避求助;性别差异对学生的学业求助有显著影响,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作工具性求助.结论 学业求助既受个体认知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作者:唐芳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江苏省中学生消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学生消极情绪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集体匿名自填调查问卷方法,对江苏省中学生5 169名进行调查.结果 江苏省中学生1 a内发生过消极情绪的比例为38.3%,1周内与父亲交流天数在3 d以下、家庭关系不融洽、父母及自己对学习有压力、上学期与教师争吵过、感觉教师讨厌自己、感觉被同学看不起、感觉被同学孤立、感觉同学不关心自己等是中学生发生消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江苏省中学生发生消极情绪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应同时考虑家庭和学校等影响因素.

    作者:潘晓群;史祖民;袁宝君;戴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厦门集美中学学生SCL-90评定结果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社会竞争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为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SCL-90量表对厦门集美中学学生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海燕;张勤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研究

    目的 探讨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55名中学生,从中筛查出单亲中学生122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则随机抽取来自完整家庭的中学生,配成122对.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当地完整家庭的中学生,由父/母抚养的单亲中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得分低于由其他人抚养的单亲中学生.结论 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作者:马迎教;许建国;曹聪;邓树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为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提供证据.方法 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界定网络成瘾青少年15人,同时选用89名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其生活事件进行测试.结果 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在考试失败或不理想、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不喜欢上学等13项生活事件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与生活事件关系密切,应积极干预.

    作者:赵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杭州市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技校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杭州市某轻工技工学校一年级学生23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技校生积极应对方式低于常模,消极应对方式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因素为EPQ-E、精神病性、EPQ-P、对支持的利用度;消极应对方式影响因素为敌对、EPQ-N、性别、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 技校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方式较多采用消极应对,受个性特点、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影响有综合作用.

    作者:韩耀静;夏泳;谭忠林;莫亚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贫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于2003年12月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和教师满意度问卷,对云南省红河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娟;李辉;黄高贵;李瑾;汤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江西某大学学生体像烦恼现状分析

    身体自我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自尊或自我价值感而成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2].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发展阶段.在此时期,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身材、第二性征等表现出一定的关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这些方面的现状感到困惑或不满,表现出体像烦恼问题.据国内有关研究,体像烦恼对青少年学习积极性、情感平衡、社交都存在一定的影响[3-5].该文旨在掌握大学生体像烦恼的现状,为对大学生进行体像心理问题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巢传宣;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黔东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目的 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RPR)对415名苗族、土家族和侗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63%,其中男童为29.94%,女童为29.25%.男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强迫、抑郁、交往不良、分裂样,女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男童行为问题的绝大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惩罚定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女童行为问题的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全国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陈汉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庆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的预测力(分别为1%,10%和5%),但预测力较小(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但相关性较小.

    作者:王钢;刘衍玲;张大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杭州市城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中学生在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中学生健康促进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城区721名初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杭州市城区中学生不健康行为较普遍,初一学生吸烟、饮酒率分别为9.7%,12.3%,高二学生吸烟、饮酒率分别为41.0%,62.9%;抑郁、紧张、脾气暴躁在初一学生中出现的比例为63.7%,高二学生为91.7%.绝大多数学生(97.6%)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更多的健康教育.结论 杭州市中学生吸烟、饮酒报告率较高,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心理问题也较突出.应加强宣传吸烟、饮酒的健康危害,改变学生不良生活方式,提倡健康行为.

    作者:姜彩霞;裘欣;杨海飞;程彬;项海青;毛一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医科大学74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并对21个指标和婚前性行为态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对传统贞操观的认同、父母文化程度、周围有未婚同居者、学校制定恋爱行为规范、政治面貌、家庭收入、是否谈过恋爱共8个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在0.134~0.458之间.结论 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对大学生实施恰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行为规范.

    作者:赵丽娟;唐龙妹;丁树荣;杨俊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态度的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生殖健康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的发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已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仍然是空白.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对促进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对宁夏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式与服务需求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所学校肥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82名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并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1学年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果 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陶佩生;徐济达;霍金芝;钱晓勤;冯向明;何日;蔡亮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目的 了解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运用结构式问卷对3 302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8.8%,男生(79.3%)高于女生(77.4%)(P<0.01),高二年级学生(85.4%)高于初二年级学生(71.5%)(P<0.01),城区(79.9%)高于乡镇(74.0%)(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9.5%,78.3%和72.3%.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83.0%)、教师(62.4%)、招贴画和挂图(58.8%).结论 安徽省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应继续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的教育,并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管建粉;王德斌;洪倩;苏斌;王华东;程晓莉;童连;程静;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0 405名城市大、中学生,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中,偏食率为38.5%~40.0%;过去1周每天吃甜食1次以上者有22.2%~35.4%,每天吃早餐者仅11.7%~12.8%,每天喝1杯以上牛奶者仅4.7%~6.4%;过去30 d进行减肥者有27.6%~29.0%;过去1周经常参加运动者仅24.8%~50.8%,每天看电视2 h以上者有35.6%~42.4%,每天做课外作业4 h以上者有12.1%~21.3%;过去30 d内骑车违规发生率为39.0%~46.8%;过去1 a严重受伤发生率为35.7%~53.9%,斗殴发生率为15.2%~42.0%,学习压力重报告率为21.5%~31.0%,抑郁报告率为18.5%~22.4%,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23.0%~38.7%,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8.8%~27.5%;过去30 d目前吸烟率为12.6%~25.2%,目前饮酒率为26.1%~48.0%;10.8%~13.1%的人曾使用过镇静催眠药物;网络成瘾者有9.6%~12.6%;高中和大学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8%和18.9%.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大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学校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孙莉;朱鸿斌;张成云;李俊康;赵萍;唐明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福建某女子高校学生性态度及其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福建省女大学生的性态度及其干预效果,探讨性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于2004年3~6月利用福建省某女子学院开设性健康教育学公共选修课机会,于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参加选修课的171名和125名学生进行相关性态度调查,对所得的基线和终期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教育后,女大学生反对性自由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0.5%上升到20.0%,提倡的则由15.8%下降至8.0%;有66.4%的女生认为黄色书刊影响安定,有50.0%的女生认为应该严厉打击黄色书刊;有84.4%的人能正确看待手淫;她们对肥胖和体毛等体征焦虑得到缓解.结论 对女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现阶段应开展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全方位性教育.

    作者:方华;江剑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了解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的执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黔东南州996名儿童家长,并分别组织卫生、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结果 95.0%以上的家长认为接种证有用;94.8%的家长认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有意义.3.6%的家长认为查验接种证没必要,这部分家长认为接种记录没有了,可能会导致盲目补种进而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另外,担心负担不了接种费用.卫生部门持赞同意见;教育部门也认为很有必要,但顾虑凭接种证入学可能会影响入学率.结论 尽管实施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应该大力推行该制度.

    作者:冯子健;盛利;左树岩;童亦兵;唐光鹏;龙昌兵;张大勇;周峻;杜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盐城市农村中小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沙眼是学生常见病之一.据1990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盐城市学生沙眼患病率为26.8%[1],其中农村高于城市.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根据《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试行)第二阶段防治目标和要求,从1996年开始,以农村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学生沙眼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涛明;戴寿桂;杨强生;陈玉宏;孙中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南京市儿童行为异常与血铅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异常与血铅的关系,为防治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2所小学9~12岁的学龄儿童404名为对象,采指端末梢血40 μL,血样经消化、离心,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铅含量.同时采用父母填写的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查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 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1.2 μg/L,男生血铅水平及铅中毒人数显著多于女生,行为异常组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明显高于行为正常组.结论 铅对男童的危害高于女童,高血铅与儿童行为异常有关.

    作者:陈凤娟;莫宝庆;池红;周自新;尹学震;赵人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临沂市河东区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状况

    为了解中小学新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为今后预防工作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10-11月对临沂市河东区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及抗-HBs的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秦玲玲;朱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徐州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中学生常见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年11-12月对徐州市15所全日制中学2 99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对其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总发生率为30.57%(914/2 990).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为跌伤(28.3%)、砸伤或碰伤(18.0%)、打架致伤(6.8%)、车辆伤(4.2%).结论 中学生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不同,应制定相应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

    作者:褚庆萍;葛小伍;孔庆兰;肖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延庆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

    目的 了解延庆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和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原因,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延庆县821名中小学生近1 a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 a内有116人发生伤害163人次,伤害年发生率为14.13%(小学生14.89%,中学生12.17%).伤害类型排前5位的依次为跌落/坠落(33.74%)、碰撞/挤压伤(21.47%)、扭伤(18.40%)、昆虫或动物咬伤(8.59%)、烧烫伤(6.75%),主要发生在娱乐活动(37.42%)和体育活动(30.06%)时.伤害发生后,44.79%的病例在医院门诊处理,31.29%的病例经自己或他人处理,8.59%的病例需住院治疗.平均每例伤害需要休息2.90 d,住院0.58 d,需要医疗费用356.65元.结论 延庆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给中小学生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马丹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小学生跖部浸渍20例诊疗分析

    浸渍(maceration)是皮肤长期浸水所致的角质层松解、软化、发白,并伴有脱皮及疼痛.笔者2002-2005年在门诊诊治了20例中小学生跖部浸渍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守民;尹光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起不明原因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2005年9月3日7:30,赣榆县卫生监督所接到某镇卫生院电话,报告某中学发生食物中毒.县卫生监督所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协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按照食物中毒预案要求,分别对住院病人、学校食堂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丁兆峰;邢君;柳运涛;吕从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起学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5年5月22日上午,无锡市新区某小学部分学生发生发热、出疹性病症.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学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患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麻疹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坚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甘肃省某贫困山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甘肃省贫困山区学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为提高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体检项目,逐人逐项对甘肃省环县虎洞乡14所中小学校1 876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和臀围等形态指标总体符合儿童一般生长发育规律.检出各种疾病12种,患病1 209人次;以视力低下居首位,龋齿次之.结论 学生常见病发生呈地域性特点,传染病仍可能发生局部流行.

    作者:耿会宝;慕志华;景永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某高校医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为在校大学生寄生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厚涂片透明法、自然沉淀法对某高校一、三年级大学生659人进行调查.结果 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1.11%.其中,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校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仍较严重,需加强高校学生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工作.

    作者:杨庆贵;李朝品;陶莉;蔡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初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中生超重与肥胖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市742名初一学生,采取询问法进行问卷调查,在膳食和体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学生在体育锻炼、就餐地点、坚果摄取频次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体育锻炼每天平均>1 h,即有保护性作用,相对危险度为0.039,而晚餐在餐馆或街头就餐及坚果类食物的摄取频率每周>5 d时,相对危险度则分别为7.435和1.934.结论 晚餐在餐馆或街头就餐、坚果摄取频率高为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

    作者:裴迎新;胡巧云;娄晓民;朱明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1998-2004年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变化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房山区6所中小学39 719名学生1998-2004年健康检查卡,对其中有关的营养状况资料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分析,并评价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肥胖发生情况.结果 1998年学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为6.71%,2004年检出率为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高于小学生(χ2=463.32,P<0.01),女生高于男生(χ2=130.82,P<0.01);1998年肥胖检出率为10.44%,2004年为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4,P<0.0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38.82,P<0.01).结论 房山区中小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同时存在并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女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男生肥胖应成为防制重点.小学生肥胖应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作者:张琼;燕海英;王化金;臧小凤;张慧楠;刘玉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丹阳市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丹阳市城乡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对7~18岁27 33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6.76%,6.40%和5.21%.营养不良女生所占比例较高,城区明显高于乡镇;超重肥胖男生所占比例较高,城区高于乡镇.结论 营养不良防治重点在城区中学女生,超重肥胖防治重点在城区小学男生.

    作者:陈红芬;应洪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庆工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重庆工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4 h回顾法,对240名学生进行连续7 d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膳食营养状况均较差,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RNIs)标准的人数,男生分别占83.51%和76.60%,女生分别占96.15%和78.85%;男、女生钙、锌、硒、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摄入量也低于推荐摄入量(RNIs)标准.结论 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较差,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全面增加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同时改进不良膳食行为和增加膳食费用.

    作者:王进;阳亚雄;李育忠;曾远生;杨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山东省不同地区儿童少年发育水平比较

    目的 比较山东省不同地区儿童少年的发育水平,探讨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济南、烟台、济宁3个地区7~18岁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体质量指数作方差分析,分析1985-2005年的地区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烟台市儿童少年身材高,并且20 a来一直保持明显优势,济南市儿童少年身体充实度较高,济宁市儿童少年各项指标发育较差.结论 山东省不同地区儿童少年的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与肥胖儿童身体成分指数比较

    目的 比较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MI)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及其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约10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身体成分,计算FFMI和FMI.结果 7~15岁肥胖儿童FFMI和F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15岁肥胖儿童FMI与BMI呈高度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大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儿童FFMI与BMI呈中度正相关(P<0.05),肥胖男生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7~8岁肥胖女生FMI和FFMI与身高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3~15岁肥胖儿童FMI和FFMI呈正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相比,有FFMI高、FMI高、BMI高和脂肪百分比高的特点.在同一脂肪百分比范围内,不同年龄的FFMI和FMI交点可跨越多个BMI.FFMI和FMI是肥胖儿童的体重研究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冯宁;马军;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安徽省7~22岁学生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特征分析

    目的 描述安徽省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年龄特征,探讨儿童青少年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方法 以参加安徽省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8 450名7~22岁学生为研究对象,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百分位数、均数和标准差,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 城乡7~22岁男生及女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随年龄变化总趋势一致,腰围和腰臀比男生大于女生.青春发育期女生臀围大于男生,农村青少年臀围的性别差异更为明显.各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中,城市男生腰围和腰臀比均高.多数年龄组城市男生臀围明显高于农村(P<0.01或P<0.05),城市女生腰围和臀围比农村稍高,城市男生腰臀比略高于农村,而农村女生的腰臀比较城市稍高,但腰臀比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组较少.结论 基于城乡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差异,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腰围和腰臀比参考值.

    作者:陶芳标;袁长江;阙敏;黄锟;宋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衡南县农村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为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开展农村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3-6月对湖南省衡南县农村88 925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作者:陈雄新;曾建一;王芬;蔡岳华;钟旭斯;何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郑州铁路中小学教室建筑和自然采光状况

    为评价郑州铁路地区中小学教室建筑和自然采光情况,笔者于2004年9月对郑州铁路地区6所中小学进行了相关卫生学指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化玲;韩忠敏;李国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邳州市中学食堂食品卫生状况

    为全面了解邳州市中学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特别是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2005年笔者对邳州市61所中学食堂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允红;张文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江山市中小学校自备水卫生状况

    近年来,介水传染病在江山市仍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家长及师生要求改水的呼声日益高涨,学校改水工作被提上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2005年8-9月江山市卫生监督所协同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市中小学校的供水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智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学生常用文具和饮料含铅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南昌市区小学生常用文具和饮料中含铅量,为建立在校学生防治铅中毒的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购市场销售小学生常用品牌文具44份,常饮果酸饮料43份,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 文具类含铅量为铅笔(129.90±52.53)mg/kg,合格率95.83%;蜡笔(55.15±21.33)mg/kg,合格率100.00%.果酸饮料类含铅量为铝罐听装(0.27±0.09)mg/kg,合格率71.40%;铁罐听装(0.23±0.09)mg/kg,合格率85.70%;塑料瓶装(0.16±0.08)mg/kg,合格率为100.00%.结论 南昌市区小学生常用文具和饮料中含铅水平大多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作者:李伟;范广勤;冯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生命早期的营养和发育状况与成年期疾病:Boyd Orr队列研究回顾

    国外一些队列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的经历、环境、营养和发育状况与成年期疾病相关,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应从生命早期开始.Boyd Orr队列研究是时间跨度较长,并较早提出童年早期营养和发育状况影响成年期疾病的队列研究之一.现对Boyd Orr队列研究背景和实施过程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国内开展大规模队列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阙敏;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南京医科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分析

    高校新生军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开展学生军训,不仅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军事训练,使参训学生能够磨炼意志品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了解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情况,减少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进一步做好军训工作,现对南京医科大学2003-2006年入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16例体育专业学生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是监测、诊断和评价心脏功能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体育专业学生有别于运动员和一般人群,在校期间接受程序化、系统化、规律化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利用心电图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心脏功能监督和健康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心血管功能情况,笔者对116名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

    作者:邹明勤;邓菊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碘伏治疗浅部真菌病50例疗效观察

    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一直较高,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很高.根据大学生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笔者试用碘伏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大学生急性酒精中毒30例疗效观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大学生饮酒人数不断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时有发生.纳洛酮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实验和临床的广泛印证.笔者对2002-2004年某学院60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系统回顾,选择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患病状况,探明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初中学生2 51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62.3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级(OR=1.65)、有视力低下家族史(OR=1.36)、经常感到眼睛疲劳(OR=2.05)、每晚学习时间>2 h(OR=1.45)、黑板反光(OR=1.28)和看电视时眼睛距电视机距离<3 m(OR=1.69)是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而眼睛疲劳时及时休息(OR=0.6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69)和经常吃海产品(OR=0.78)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现患率高,且存在诸多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作者:罗艳;栾荣生;袁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六龄齿龋患预防效果评价

    目前我国饮料的品种繁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消费量也增多.大部分饮料含有蔗糖或其他糖类,果汁饮料中还含有天然的果糖、葡萄糖,呈酸性[1],致龋性很高.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对人体的危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预防和控制龋齿的发生提供依据.为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康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良非创伤性修复在中小学生恒龋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非创伤性修复(RART)技术应用于学生恒龋的防治效果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提升中小学的防龋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昆山市患浅、中度恒龋学生105例,应用非创伤性标准器械和Carisolv工具及凝胶以非创结合微创的方法进行去腐充填,并对修复体完好率进行1 a的动态观察,评价充填疗效.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接受程度.结果 经3个月,0.5 a,1 a的追踪观察,成功率分别为95.71%,93.53%,91.11%.3阶段的成功率男女生、年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充填治疗接受率达89.52%,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RT技术适合于中小学校学生早期龋病防治,可预防和控制早发龋病,提高充填率.

    作者:周爱萍;顾圣祖;沈春雷;丁载雄;季明;周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