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王钢;刘衍玲;张大均

关键词:精神卫生, 教育, 相互影响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的预测力(分别为1%,10%和5%),但预测力较小(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但相关性较小.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目的 了解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运用结构式问卷对3 302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8.8%,男生(79.3%)高于女生(77.4%)(P<0.01),高二年级学生(85.4%)高于初二年级学生(71.5%)(P<0.01),城区(79.9%)高于乡镇(74.0%)(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9.5%,78.3%和72.3%.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83.0%)、教师(62.4%)、招贴画和挂图(58.8%).结论 安徽省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应继续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的教育,并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管建粉;王德斌;洪倩;苏斌;王华东;程晓莉;童连;程静;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某高校医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为在校大学生寄生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厚涂片透明法、自然沉淀法对某高校一、三年级大学生659人进行调查.结果 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1.11%.其中,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校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仍较严重,需加强高校学生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工作.

    作者:杨庆贵;李朝品;陶莉;蔡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丹阳市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丹阳市城乡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对7~18岁27 33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6.76%,6.40%和5.21%.营养不良女生所占比例较高,城区明显高于乡镇;超重肥胖男生所占比例较高,城区高于乡镇.结论 营养不良防治重点在城区中学女生,超重肥胖防治重点在城区小学男生.

    作者:陈红芬;应洪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邳州市中学食堂食品卫生状况

    为全面了解邳州市中学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特别是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2005年笔者对邳州市61所中学食堂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允红;张文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福建某女子高校学生性态度及其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福建省女大学生的性态度及其干预效果,探讨性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于2004年3~6月利用福建省某女子学院开设性健康教育学公共选修课机会,于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参加选修课的171名和125名学生进行相关性态度调查,对所得的基线和终期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教育后,女大学生反对性自由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0.5%上升到20.0%,提倡的则由15.8%下降至8.0%;有66.4%的女生认为黄色书刊影响安定,有50.0%的女生认为应该严厉打击黄色书刊;有84.4%的人能正确看待手淫;她们对肥胖和体毛等体征焦虑得到缓解.结论 对女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现阶段应开展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全方位性教育.

    作者:方华;江剑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荆春霞;杨光;廖莲恩;靳家康;黎慧妍;陈亮廷;何振贤;张飞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研究

    目的 探讨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55名中学生,从中筛查出单亲中学生122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则随机抽取来自完整家庭的中学生,配成122对.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当地完整家庭的中学生,由父/母抚养的单亲中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得分低于由其他人抚养的单亲中学生.结论 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作者:马迎教;许建国;曹聪;邓树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黔东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目的 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RPR)对415名苗族、土家族和侗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63%,其中男童为29.94%,女童为29.25%.男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强迫、抑郁、交往不良、分裂样,女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男童行为问题的绝大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惩罚定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女童行为问题的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全国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陈汉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生命早期的营养和发育状况与成年期疾病:Boyd Orr队列研究回顾

    国外一些队列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的经历、环境、营养和发育状况与成年期疾病相关,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应从生命早期开始.Boyd Orr队列研究是时间跨度较长,并较早提出童年早期营养和发育状况影响成年期疾病的队列研究之一.现对Boyd Orr队列研究背景和实施过程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国内开展大规模队列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阙敏;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起校园食物中毒引发流行性癔症的心理分析

    流行性癔症是一种流行性、发作性轻型精神障碍,是癔症的一种类型,多为群体发作.近年来,因注射疫苗引发的群体流行性癔症较多[1-2].本文对一起校园食物中毒引发的学生群体性癔症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小学生跖部浸渍20例诊疗分析

    浸渍(maceration)是皮肤长期浸水所致的角质层松解、软化、发白,并伴有脱皮及疼痛.笔者2002-2005年在门诊诊治了20例中小学生跖部浸渍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守民;尹光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大学生急性酒精中毒30例疗效观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大学生饮酒人数不断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时有发生.纳洛酮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实验和临床的广泛印证.笔者对2002-2004年某学院60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系统回顾,选择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0 405名城市大、中学生,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中,偏食率为38.5%~40.0%;过去1周每天吃甜食1次以上者有22.2%~35.4%,每天吃早餐者仅11.7%~12.8%,每天喝1杯以上牛奶者仅4.7%~6.4%;过去30 d进行减肥者有27.6%~29.0%;过去1周经常参加运动者仅24.8%~50.8%,每天看电视2 h以上者有35.6%~42.4%,每天做课外作业4 h以上者有12.1%~21.3%;过去30 d内骑车违规发生率为39.0%~46.8%;过去1 a严重受伤发生率为35.7%~53.9%,斗殴发生率为15.2%~42.0%,学习压力重报告率为21.5%~31.0%,抑郁报告率为18.5%~22.4%,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23.0%~38.7%,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8.8%~27.5%;过去30 d目前吸烟率为12.6%~25.2%,目前饮酒率为26.1%~48.0%;10.8%~13.1%的人曾使用过镇静催眠药物;网络成瘾者有9.6%~12.6%;高中和大学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8%和18.9%.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大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学校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孙莉;朱鸿斌;张成云;李俊康;赵萍;唐明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安徽省7~22岁学生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特征分析

    目的 描述安徽省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年龄特征,探讨儿童青少年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方法 以参加安徽省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8 450名7~22岁学生为研究对象,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百分位数、均数和标准差,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 城乡7~22岁男生及女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随年龄变化总趋势一致,腰围和腰臀比男生大于女生.青春发育期女生臀围大于男生,农村青少年臀围的性别差异更为明显.各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中,城市男生腰围和腰臀比均高.多数年龄组城市男生臀围明显高于农村(P<0.01或P<0.05),城市女生腰围和臀围比农村稍高,城市男生腰臀比略高于农村,而农村女生的腰臀比较城市稍高,但腰臀比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组较少.结论 基于城乡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差异,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腰围和腰臀比参考值.

    作者:陶芳标;袁长江;阙敏;黄锟;宋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江西某大学学生体像烦恼现状分析

    身体自我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自尊或自我价值感而成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2].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发展阶段.在此时期,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身材、第二性征等表现出一定的关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这些方面的现状感到困惑或不满,表现出体像烦恼问题.据国内有关研究,体像烦恼对青少年学习积极性、情感平衡、社交都存在一定的影响[3-5].该文旨在掌握大学生体像烦恼的现状,为对大学生进行体像心理问题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巢传宣;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患病状况,探明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初中学生2 51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62.3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级(OR=1.65)、有视力低下家族史(OR=1.36)、经常感到眼睛疲劳(OR=2.05)、每晚学习时间>2 h(OR=1.45)、黑板反光(OR=1.28)和看电视时眼睛距电视机距离<3 m(OR=1.69)是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而眼睛疲劳时及时休息(OR=0.6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69)和经常吃海产品(OR=0.78)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现患率高,且存在诸多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作者:罗艳;栾荣生;袁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沈阳市5个城区的2 612名一~六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0.8%,A行为、N行为、M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3.5%,4.7%,2.5%;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呈正相关,与家庭亲密度、组织性、知识性呈负相关.结论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知识性影响.

    作者:白春玉;张迪;周红;刘新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所学校肥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82名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并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1学年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果 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陶佩生;徐济达;霍金芝;钱晓勤;冯向明;何日;蔡亮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某校初中生学业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从个体和文化因素2个方面考查初中生的学业求助特点,为掌握中学生的求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对中国求助格言认同量表、对他人评价敏感性量表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172名初中生进行测评.结果 自我效能、学习成绩与工具性求助呈正相关,与回避求助呈负相关;认同中国求助格言的学生更愿意作工具性求助,对他人评价敏感的学生倾向于回避求助;性别差异对学生的学业求助有显著影响,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作工具性求助.结论 学业求助既受个体认知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作者:唐芳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良非创伤性修复在中小学生恒龋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非创伤性修复(RART)技术应用于学生恒龋的防治效果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提升中小学的防龋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昆山市患浅、中度恒龋学生105例,应用非创伤性标准器械和Carisolv工具及凝胶以非创结合微创的方法进行去腐充填,并对修复体完好率进行1 a的动态观察,评价充填疗效.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接受程度.结果 经3个月,0.5 a,1 a的追踪观察,成功率分别为95.71%,93.53%,91.11%.3阶段的成功率男女生、年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充填治疗接受率达89.52%,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RT技术适合于中小学校学生早期龋病防治,可预防和控制早发龋病,提高充填率.

    作者:周爱萍;顾圣祖;沈春雷;丁载雄;季明;周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