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某护校438名学生生命质量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护校学生生命质量状况,为改进教学、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438名中等职业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生命质量健康测评.结果 被调查对象在生理健康方面,总体健康分值低,生理功能分值高;在精神健康方面活力分值低,社会功能分值高.除在总体健康方面,农村学生自我评价高于城市学生外,其余各方面均无城乡差异.结论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护校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减轻学习压力,加强职业形势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王富珍;徐琪安;郑京明;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庆市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探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健全素质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量表,对重庆市722名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学生、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社会责任心水平在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而学校类型和学生生源地差异不明显.

    作者:李雪;王淑敏;孙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社会心理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6所中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心理压力等不同状态的学生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心理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家庭和学校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作者:刘庆敏;项海青;裘欣;陈仁华;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其自尊、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以及归因方式的异同对他们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探讨大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关系,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以便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作者:贺小华;张建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甘肃省4所高校学生就业心态及专业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和就业信心,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端正大学生就业心态提供依据.方法 抽样问卷调查甘肃省兰州市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 500名.结果 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对专业成绩的满意度、每月的生活费用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因素,且4所高校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态,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把关注大学生就业信心、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以及关心在校贫困大学生等因素作为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丹琳;江陆平;吴俏燕;董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定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与干预的态度和需求,为开展针对网络成瘾的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定性研究中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及家长19人进行访谈.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多数以网络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多在网吧上网,且时间较长;多数中学生把上网视为一种休闲;家长普遍认为中学生上网成瘾与性格特点和缺少关爱有关;过度上网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中学生和家长普遍缺乏对于网络成瘾的正确认识,但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均有需求.结论 应广泛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学校、专业人员和政府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知晓和重视,以利开展预防和干预.

    作者:赵萌;黄悦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前后比较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加,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处于青春期的职业中专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承受着就业竞争的压力,有些学生还要承受经济、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解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临沂市某职业中专1 64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心理干预方案,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观察其前后的变化,以探讨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有效性.

    作者:朱莲;秦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1.2亿,其中农民工的学龄子女估计有240万~360万.为了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6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从政策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求学的难题,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仍然突出.为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通过家访、学生访谈、书面调查、心理测量等方式对重庆市某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家庭环境与高考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高考学生家庭客观和主观(心理)环境对抑郁、焦虑症状形成的影响程度,为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 663名高考学生进行评估.结果 高考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05%,且抑郁、焦虑症状学生与家庭心理环境密切相关,亲密性、娱乐性、组织性是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矛盾性是抑郁、焦虑症状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家庭心理环境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降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兴康;俞爱月;钱锋;许建英;徐雪芳;周振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南通市高中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南通市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对南通市高中生3 798名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5.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情绪与家庭结构、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年级及学校类型等变量有关.结论 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降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庄勋;周逸萍;荀鹏程;朱湘竹;周兵;姜声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军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军校998名大学生,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UCLA孤独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该军校大学生中存在抑郁情绪的占71.9%,存在焦虑情绪的占65.8%;各年级在自测健康、孤独、抑郁和焦虑方面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学生,其自测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抑郁和无焦虑情绪的学生(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孤独与出生地、社会支持、社会资源和社会接触以及健康总体自测等因素呈负相关(P<0.05),而与抑郁、焦虑和心理症状及负向情绪明显呈正相关(P<0.05).结论 军校大学生在适应军校环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应加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发生.

    作者:方雪晖;陈娟;苏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宁波技师学院学生防治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

    2005年秋冬,在短短的1个月内,内蒙古、安徽、湖南、辽宁和湖北先后发生了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尽管目前禽流感只有呈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以及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致病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种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大的疾病之一.为此,笔者于2005年11月下旬对宁波技师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禽流感防治知识、行为、态度等相关问题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西省5所高校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认知情况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对江西5所本科院校在校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3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卫生知识教育,有1/3以上的学生不了解常见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和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论 当代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应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卫生素质.

    作者:陈和利;王素珍;陈晓凡;王军永;刘霞;王力;黄为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学校肥胖控制干预对家长相关认知行为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学校群体性肥胖控制干预活动的同时,对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评价此种干预对家长相关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4城市4所小学全体三、四年级学生家长中,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进行肥胖控制的教育和知识渗透,并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干预时间为1 a.结果 分别有88.4%和83.6%的家长认识到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家长认识到合理饮食是控制体重或有效减肥措施的比例从61.1%上升到84.7%,家长对膳食平衡宝塔、洋快餐的正确认知分别从干预前的1.2%和1.4%提高到27.6%和24.0%(P值均<0.01),98.6%的家长认为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99.3%的家长愿意在生活中运用营养知识,每周吃油炸食品控制在2次以下、每天吃多种蔬菜的家长比例分别从干预前的49.8%和48.7%提高到91.0%和82.4%(P值均<0.01).31.1%的家长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较干预前提高了18.9%(P<0.01);很少或不带孩子去吃洋快餐、经常和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的家长为43.5%和56.4%.结论 1 a的干预有效提高了家长对肥胖控制的相关认知和行为.家长在膳食、运动方面的变化以及对孩子的支持和帮助也将进一步促进学生肥胖的控制.

    作者:吕书红;田本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 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 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以在大学生中继续推广.

    作者:刘宝花;王培玉;吕姿之;张桂芝;张华明;钮文异;高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长春工业大学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

    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1],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AIDS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且既无有效治疗药物,又无特效预防疫苗.所以,加强预防和控制AIDS的发展和流行势在必行.而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抵御艾滋病侵扰的能力,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为此,笔者于2004年9-12月在长春工业大学学生中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朱冬元;耿志辉;石丽华;贾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1):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技能及行为,全面认识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的现况,为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26个省市采用2阶段整群抽样法,共调查中小学校153所,接受调查学生共计8 008名.结果 学生健康知识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呈现省际间差别,性别、年级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健康的态度与知识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调节能力方面亟需提高.结论 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力度和管理,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疾病预防策略.

    作者:余小鸣;张芯;杨土保;王书梅;朱广荣;石晓燕;柴海鹰;周绍英;张兵;王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南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南阳市16所大中学校4 208名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 25.7%的学生过去1 a打架1次以上;18.2%的学生常感到孤独;1 a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4.9%;6.8%和1.9%,34.7%和6.2%的学生在过去1 a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70.1%和58.7%;过去1 a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学生占14.8%;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4.6%和78.3%,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4%;过去7 d内玩游戏和上网≥4 h/d的学生分别占5.0%和4.7%,有赌博史的占17.5%;过去1 a内观看色情书籍和制品的学生占21.0%;高中以上学生有性行为史的占6.1%,有3.0%的大学生怀孕或使他人怀孕.健康危险行为在南阳市青少年中广泛存在,大部分危险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阳市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作者:张玉超;李文梅;李君;武砚斐;郭颖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苏某地2003-2004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

    近年来,学校传染病时有发生,传染病的爆发疫情也日益增多,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尽管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曾多次联合下发文件并采取措施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但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某地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情况,掌握传染病爆发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笔者收集和分析了某地2003-2004年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高铅血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高铅血症的现况,探讨高铅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1 75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儿童高铅血症检出率为5.18%.儿童血铅受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是否常吃爆米花和皮蛋、幼儿园与马路的距离、从事铅暴露职业的父母习惯、儿童年龄以及家庭装修等因素影响.结论 儿童高铅血症受其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应开展血铅筛查,早期发现血铅异常儿童,尽可能减少高铅血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作者:刘慧燕;陈开明;孙春阳;王小毛;刘怀丽;张红卫;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一起接种甲肝疫苗偶合感染流感的调查

    2004年5月24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卫生院为该镇中小学生接种甲肝疫苗.5月28日该镇福洋小学学生出现首例注射疫苗后发热、咳嗽、头晕头痛、乏力的病人,随后,接种学生中有续发病例发生.至6月2日共发病61例,其中收入院治疗37例,门诊治疗16例,症状轻微在家中自行处理者8例.群众认为这是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反应.澄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于2004年5月30日深入隆都镇开展调查.

    作者:王小平;杜卓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鸭山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为了解双鸭山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现况,以便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11-12月对44所体检监测学校学生的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福州市2004年学校疑似流感爆发疫情分析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1].福州市2004年共接到幼儿园、中小学校疑似流感爆发疫情报告10起,其中7起确诊为甲3(H3N2)型流感.现将这10起幼儿园、中小学校的疑似流感爆发疫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杨伟;张宏;王镜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庆市万州区2001-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995年全国6~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对万州城区2001-2005年中小学生进行评价.结果 2001-2005年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6.11%,27.42%,22.32%,22.62和22.22%,学生营养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47.73,P<0.05);2001-2005年学生肥胖率分别为6.89%,7.44%,8.47%,7.96%和7.45%,学生肥胖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19.69,P<0.05).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小学生肥胖率高于中学生.结论 万州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理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王万陵;李英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小学生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4 58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BMI指数.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9.7%,男生(12.6%)高于女生(7.1%),城镇(10.3%)高于农村(6.6%),随年龄增长降低;肥胖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居住地区、是否有户外活动时间、喜吃多油食品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肥胖率普遍偏高,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秀荣;李澜;韩梅;杨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上海市南汇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南汇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指导和改善南汇区学校营养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汇区中小学校各3所,对所抽学校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2005年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1年; 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而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 中学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 而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中学生;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结论 南汇区中小学生营养失衡问题明显增加,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作者:沈晓青;钟亚;沈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黑皮素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黑皮素4受体(MC4R)基因V103I多态性与青少年肥胖、血脂的相关性,为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919名14~17岁初中生进行身体测量、血脂测定和V103I多态性检测.结果 青少年各项血脂指标均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5),肥胖与血脂存在一定相关性;V103I等位基因突变率(G>A)为3.9%;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之间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超重组GG基因型的腰臀比(WHR)略低于GA/AA基因型(P<0.05);血脂指标TC,TG,LDL-C异常者与正常者相比,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青少年MC4R基因V103I多态性突变率与白种人接近,该多态性可能与男性超重有关,但与血脂异常没有显著关联.

    作者:王海俊;马军;张愫;尹遵栋;潘勇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综合健康干预对肥胖儿童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对肥胖儿童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探讨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选取合肥市2所管理方式不同的学校体检中筛选出的肥胖儿童59名,同时选取体重正常儿童64名作为对照组,采取营养知识教育,膳食指导和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对其实施健康干预,并检测干预前后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干预前肥胖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肥胖组和对照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P值均<0.01),肥胖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2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TG水平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P<0.05),对照组TG水平在干预后无变化;2组TCH水平干预后较干预前都明显升高(P<0.01).结论 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可以改善肥胖儿童血糖和血脂水平,且集中式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提高干预效果.

    作者:吴英;张俊青;高茗;张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宁夏地区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及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宁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3 977名7~22岁回汉族学生资料进行营养状况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28%,8.86%和3.91%;汉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59%,9.38%和4.44%,回族学生分别为2.72%,7.92%和2.96%;城市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78%,10.34%和5.99%,乡村学生分别为2.91%,7.76%和2.36%.学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12.78%,较1995年(7.17%)、1991年(2.71%)明显增高.结论 宁夏地区学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应加强学校、家庭健康教育,积极防治超重、肥胖.

    作者:许红霞;张毓洪;杨建军;刘秀英;刘瑛;梁华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北京市西城区初三年级超重肥胖学生ALT异常现状

    目的 探讨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中ALT异常的现状,了解肥胖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为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北京西城区2005年全体初三年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ALT和HBsAg,用χ2检验、等级相关分析超重、肥胖与ALT异常的关系.结果 超重、肥胖率男生为24.57%,女生为13.0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ALT异常检出率男生为1.14%,女生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异常检出率正常体重学生中为0.25%,超重、肥胖学生中分别为0.78%和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异常者的ALT值与其BMI值呈正相关(r=0.979,P<0.005).结论 肥胖、超重学生ALT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提示超重、肥胖与ALT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张亚娟;王俊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05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要求,对甘肃省6~22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10 897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200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进行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2005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98%,较低体重检出率为50.27%,肥胖检出率为5.34%;乡村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P<0.01),城市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乡村学生(P<0.01)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1).结论 甘肃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应加强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作者:杲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天津市河西区2001-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和肥胖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为掌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笔者采用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方法对2001-2005年天津市河西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徐辉;张燕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岱山县1996-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岱山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岱山县22 227名城乡中小学生连续10 a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1996-2005年岱山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37.43%下降到2005年的28.18%,年均递减3.10%.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2.71%上升到2005年的6.83%,年均递增10.82%.各年度的营养不良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乡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且以初中生高,高中生次之;肥胖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镇学生高于乡村学生,以小学生为高,初中生次之.结论 加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教育,改善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可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

    作者:何存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能X线吸收法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身体成分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儿童双能X线吸收法与生物电阻抗法身体成分结果,为儿童体成分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分别采用DEXA和BIA测定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成分及骨矿含量,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7~15岁儿童肌肉组织、骨矿含量、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除个别年龄段的个别指标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年龄组女生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测量值相关系数均高于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男生差值标准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生相对稳定.Bland-Altman图分析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结果的一致性限男生为-7.6%~12.6%,女生为-3.2%~10.4%.男、女生BIA得出的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大于DEXA结果,差值在2.0以内,男生有随脂肪百分比含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女生20%~30%脂肪百分比组差值小.结论 儿童BIA与DEXA身体成分测量值相关性好.BIA与DEXA相比,可低估脂肪组织含量和脂肪百分比,高估肌肉组织含量和骨矿含量.

    作者:马军;冯宁;阿布都艾尼·吾布力;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明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

    常见病影响着学生身体健康与正常的生长发育.为了解三明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笔者于2004年9-10月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忠;姜闽;徐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郴州市城区15 618名7~17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测量,并与该区1992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生身高10 a平均增长2.1 cm和1.9 cm,体重平均增长1.7 kg和1.5 kg,胸围平均增长0.9 cm和0.7 cm,生长发育水平低于湖南省同期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下降,超重率、肥胖率上升.结论 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较大提高,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的预防控制均不容忽视.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锡市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新措施

    江苏省无锡市目前在校大中小学生有90余万.且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学校内部管理出现了许多改革,给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笔者就无锡市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简述如下.

    作者: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山县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现状

    为了解学校周边食品及餐饮行业的卫生状况,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员工食品卫生安全,笔者于2005年10月对山东省微山县21所学校周边的食品及餐饮单位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

    作者:杜希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舟山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为揭示舟山市学校中可能存在的引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潜在危害因素,在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针对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笔者对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城乡中心小学以上的69家食堂进行了调查.

    作者:沈永康;郑善军;俞惠飞;徐孝波;陈圣安;张玲亚;郑叶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肥胖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

    人类肥胖是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性肥胖主要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对人群进行基因多态性筛选,发现肥胖的易感基因已成为当前肥胖研究的热点.目前己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易感基因从功能上主要分为3类: 影响能量摄入的基因、影响能量消耗的基因、影响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基因等.

    作者:李芹;徐济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荷兰阿姆斯特丹生长与健康队列研究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生长与健康队列研究(Amsterdam Growth and Health Longitudinal Study, AGAHLS)是从1977年开始,2000年进行了近一次的测量和评价,围绕着这个队列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探讨了疾病的早期起源.AGAHLS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之一.

    作者:赵媛媛;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玉林师范学院乙肝病毒携带者运动保健效果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作为高度聚居人群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中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群体.笔者试图从体育运动保健的角度来关注大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心理、生理和保健锻炼,为他们正确对待疾病、调节心理、进行康复保健提供运动医学上的参考.

    作者:张永;李丽娟;覃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制外擦液治疗青春期痤疮33例疗效分析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和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是在校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33%的痤疮患者有焦虑情绪反应[1].该病病程缓慢,易复发,给大学生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和容貌上的烦恼,甚至心理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民族中学藏族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

    学生常见病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其生长发育乃至成年后的健康也将产生影响.为了解海南州藏族中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情况和藏族中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大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力度,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2年始对某民族中学学生进行了常见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万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高校离退休人员健康状况

    许多高校离退休人员都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石河子大学医院为加强对他们健康状况的监测,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每隔1 a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现将2005年石河子大学离退休人员的体检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牟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职工健康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体教师及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对一些常见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04年11-12月对该校全体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进行了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房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对大鼠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浅蓝菌素对wistar大鼠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探讨浅蓝菌素控制饮食与体重的作用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浅蓝菌素,测定大鼠体重及摄食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试验结束后分离腹脂,并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给药后连续7 d摄食减少40%左右,与对照组和控制摄食组比较,试验组体重显著降低(P<0.05),腹脂明显降低(P<0.01);而组织无病理学改变.血清三酰甘油下降(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上升(P<0.05),血糖、尿素氮、白蛋白、球蛋白无明显改变.结论 浅蓝菌素可明显抑制摄食和控制体重,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潜在的减肥药物.

    作者:唐宝定;李中文;吴涛;吴守伟;顾有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