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儿童行为问题包括情绪和行为2个方面的异常,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如行为问题儿童的学习能力及其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1-2].笔者就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交焦虑、个性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王秀珍;邓冰;王秀英;郑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智力缺陷及其对阅读障碍的影响,为汉语阅读障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ICD-10诊断标准,采取分层检测的策略筛查出阅读障碍儿童55名,按1∶1配比选取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相似的正常儿童55名进行配对研究;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中国第2次修订版分析阅读障碍儿童的智力缺陷.结果 汉语阅读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智力水平分布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除A单元外的各分测验得分以及智商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A和E单元外,瑞文测验各分测验对DD(阅读障碍儿童)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均为DD的保护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与DD显著相关(P<0.01),为D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在智力结构中,以类比能力与DD的相关性显著.
作者:卢珊;吴汉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818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拟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经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和强迫症状的回归系数较高.ξ2对心理卫生的影响大,ξ6和ξ3次之.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身体状况、生活规律、与他人交流情况等.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不仅能提示各个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影响,而且对各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数理角度上的证实和理解.
作者:王媛;郭剑;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团体咨询改善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方法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概念问卷(SCT),采用修补试验设计,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名贫困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对比干预前后UPI、SCL-90和SCT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 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 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I筛选为第一类的学生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总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T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咨询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蓝琼丽;韦成全;秦小云;赵世英;黄艳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常模,为当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SCL-90对广西3 469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计算信、效度,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信、效度良好,各因子分和总分存在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结论 广西高中生SCL-90常模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较好的内容结构效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林东;覃玫;韦弘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培训的实效性,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应用朋辈辅导胜任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SCL-90等问卷,从朋辈辅导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方面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39名朋辈辅导员经过培训,朋辈胜任力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得分(P<0.001),GSES的得分和SCL-90总分显著低于培训前的得分(P<0.01),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抑郁、强迫和精神病性SCL-90因子得分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过系统的培训,朋辈辅导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证明朋辈辅导培训内容和方法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钟向阳;胡浩民;蔡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受体罚儿童神经心理功能相关指标,探讨体罚对儿童神经心理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自我汇报法,调查某校842名初中生受体罚情况,筛选出既往受体罚初中生105名、近期受体罚初中生35名、远近期同时受体罚初中生21名,按同等条件选择对照212名,进行瞬时记忆力检查、视觉反应时测验、划消试验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 瞬时记忆广度值既往受体罚组为(6.5±1.10),近期受体罚组为(5.8±1.20),远近期受体罚组为(6.4±0.77),对照组为(6.4±0.96),近期受体罚组低于其他3组(P<0.0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套合互换的抽象推理能力分既往受体罚组为(5.2±3.02)分,近期受体罚组为(3.7±2.95)分,远近期受体罚组为(4.7±3.14)分,对照组为(5.2±3.15)分,近期受体罚组低于既往受体罚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其他实验结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既往受体罚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无影响,而儿童神经心理功能的差异可能与儿童近期受体罚有关.
作者:凤尔翠;陶芳标;凤尔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健身运动处方,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测量法和实验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486名高校教师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结果 男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tA=-3.01,P<0.01;tB=-2.43,P<0.01)、抑郁(tA=-1.95,P<0.05;tB=-1.96,P<0.05)和焦虑(tA=-2.02,P<0.05;tB=-2.4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子实验组与其对照组相比,在身体化(tA=-2.49,P<0.01;tB=-1.97,P<0.05)、抑郁(tA=-2.72,P<0.01;tB=-2.52,P<0.01)、焦虑(tA=-2.55,P<0.01;tB=-1.9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男子实验A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关系(t=-2.69,P<0.05)、敌对性(t=-2.62,P<0.01)和强迫性(t=-2.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子实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则在强迫性(t=-2.27,P<0.01)、人际关系(t=-2.11,P<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导高校教师科学地运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有效地增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傅健;马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杀与离家出走是造成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2000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的死因统计资料显示,自杀为第3位[1].自杀给家庭、社会、学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离家出走反映了学生心理负担,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了解宜昌市青少年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情况,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开展了对全市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的现况调查,现将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青;刘晓俊;徐勇;胡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颁布了几个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文件[1],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到城市受教育的措施,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人发现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存在许多心理问题[2].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教育对策提供依据,笔者对重庆市263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
作者:胡韬;郭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编制适合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为研究大学毕业生压力提供必要的测评工具.方法 选取宁夏地区2所综合性院校,对567名毕业生进行自编压力问卷测试,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该问卷由主观心理体验、就业情绪困扰、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4个因子构成,共计26个项目.问卷总体及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4~0.73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0.93之间;问卷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呈显著正相关,与幸福感指数量表呈显著负相关;找到工作和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普通综合性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测评工具.
作者:张丽锦;邱桂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探究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5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1% ;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生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管理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与否与性别、年级、生源均无显著性相关,而与学校性质和学校管理类型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类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在各变量中大.结论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学校是否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关.实施封闭式管理是干预网络成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必须适当变通现有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完善.
作者:常国胜;李永占;赵山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有关研究显示,1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2004年的调查,大学中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46.7%.社会和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竞争的无序化、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僵化、强制性学习、对专业缺乏兴趣等,均可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影响心理健康[1-2].体育运动是人们进行心理渲泄、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类高校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体系,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3].开展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章巨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学校集体用餐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导致食物污染、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军校因为其管理的严格性,学生没有太多机会外出就餐,因而军校食堂担负的责任比普通大学更大.为了解某军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现状,寻求佳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笔者于2006年9至11月根据态度·支持·强化(PRECEDE)健康教育模式开展了卫生知识培训,并进行了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近期效果评价.
作者:刘淑红;王俊红;胡役兰;惠武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幸福为目的,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性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于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拥有幸福的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苑文英;张克呈;刘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在病理性激情、幻觉或妄想影响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1].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而导致的行为.这种刺激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倒退为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以使人将对别人的攻击、对社会的对抗内向投射于自己,形成自残或自伤.也就是说,自杀的大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面临强大的心理刺激、形成内部心理冲突的正常人[2].
作者:王艳芝;李彦牛;杨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艾滋病(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前提下,健康教育被视为有效的预防措施[1-2],尤其学校健康教育是一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利用[3].教师预防AIDS知识水平及对学校预防AIDS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学校预防AIDS教育效果.德清县是艾滋病低发区,为掌握低发区中学老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择4所中学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才;郑英杰;许爱琴;焦薇;顾建平;朱建福;陆一涵;张雪;王法弟;姜庆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营养教育对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平顶山市4个区8所中学学生共4 43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将学生分为营养教育组和对照组,对2 118名营养教育组学生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并比较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 营养教育后,学生营养KAP明显提高,知道高血压与摄入食盐过多有关的人由46.3%上升为53.5%;70.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进行营养教育;教育组谷类、薯类、豆类消费增加人数分别较对照组高2.5,2.6和2.8个百分点.结论 营养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其态度及行为;营养知识讲座和营养咨询是受中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
作者:张艳丽;王守英;谷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1和2004学年在静安区开展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4与2001学年比较:(1)饮食行为方面,报告率上升的有每天吃1次及以上甜点、每天不喝或不足1杯牛奶或奶制品、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 h或更长、为控制体重而吃减肥药;下降的有每天喝1次及以上饮料.(2)体育锻炼和涉水行为方面,上升的有每天活动不到1 h.(3)道路交通行为方面,上升的有骑车时互相追逐打闹、骑车带人、行走时曾经乱穿马路;下降的有闯红灯.(4)校园暴力行为方面,上升的有感觉不安全而不上学;下降的有曾经与人打架.(5)心理状况方面,上升的有想过自杀、想过离家出走、尝试离家出走.(6)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方面,上升的有尝试吸烟、抽完一整支烟、吸过烟、通常每天吸烟1支或以上、喝过酒、曾因喝酒太多而感到头晕;下降的有没有医生指导使用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6)性行为和艾滋病知信行方面,上升的有学校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下降的有看过色情制品.(7)2004学年监测存在有网络成瘾、校园暴力、性行为等危险行为.结论 现阶段学校开展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工作是有效的,但学生在合理饮食行为、积极锻炼、心理健康、安全的道路交通等行为的形成还有待加强,校园网络成瘾、性行为和艾滋病的监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何永频;刘洪雷;张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青春期是人类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随着身心发育的加快,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青春期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本调查旨在了解怀柔区中学生性健康知识、观念、行为现况及教育需求,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为探讨防治亚健康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郑州市1 74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100名进行分组,A组为实验组50名,实施健康干预;B组为对照组50名,不采取任何措施.3个月后随访,将B组中无改善者定为C组,即验证组,再进行健康干预,3个月后随访.结果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65.94%,男、女生分别为61.27%,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自然好转率为38.0%,干预组的有效率为96.0%,验证组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与干预组、验证组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干预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
作者:高玉萍;赵乐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2 237名大、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中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均达到86%以上;有25.2%的中学生及36.7%的大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感染者大中学生选择同情和关怀的居首位,占70%左右;39.5%的中学生及38.4%的大学生认为对艾滋病感染者应严格隔离.2.6%的中学生和8.3%的大学生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性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 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大中学生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作者:孙秀梅;王宝兰;于德河;宁召起;刘秀军;刘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易成瘾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学校5 1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6.3%的初中学生尝试过吸烟,60.5%的学生曾经喝过酒;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5.7%,有继父或继母的孩子尝试吸烟率为34.4%,单亲家庭孩子尝试吸烟率为33.5%,尝试饮酒率为67.5%;0.5%的初中学生曾经使用过毒品;4.1%的初中学生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曾经使用过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结论 中学生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情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钟娅;杨汴生;何健;彭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学校领导者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力度,探讨有效、可行的学校领导培训模式.方法 在黑龙江省和河南省举办为期1 d的普通中学领导培训班各1期.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国家相关政策和反对歧视的理念为切入口,培训学校管理人员、校医和中小学保健所管理人员共78人.评价培训后的效果.结果 培训后学员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态度明显转变,普遍认识到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互动式培训模式深受学员欢迎,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及发放教学材料等方面评价较高.结论 加强学校领导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培训是落实国家及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关键.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有效且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丁素琴;马迎华;王超;张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大学生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和急救知识,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增进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胡悒萍;陈秀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吸烟基本情况及其心理状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在医学生中开展无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大学医学院在校本科生共825名,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和回收不记名自填问卷.结果 医学生吸烟率为19.9%,男生吸烟率为29.3%,女生吸烟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年级学生吸烟率显著高于低年级(P<0.01),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吸烟率高于临床医学及其他专业(P<0.01).学生吸烟主要原因是应酬,其次为个人习惯、好玩和解闷.在医学生中,反对吸烟的只占11.0%,而赞成的达25.6%.父、母吸烟是子女吸烟的不利因素.结论 应在医学院校中开展无烟教育,不仅要让医学生不吸烟,还要让他们教育其他人群不吸烟,以推动全社会的禁烟活动的开展.
作者:黄杏;陈冬峨;王增珍;景亚斌;刘登秀;黄茜;陈华;宋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城乡儿童伤害的发生水平,探讨伤害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北京市1 361名发生伤害的学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北京市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61%,排在前3位的是跌伤、动物咬伤、交通事故.不同地点、不同活动各种类型伤害发生率不同,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伤害发生构成比分别为41.42%,16.84%,31.38%;玩耍、体育活动和步行时各种伤害发生的构成比分别为35.25%,27.20%和39.33%.不同类型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宿主因素、致伤因子、环境因素)不同.结论 伤害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预防学生伤害须采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郭欣;王星火;曹若湘;耳玉亮;陈延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大学生住院疾病的基本状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校医院近6 a的学生住院资料,对住院人次和住院率、病种和发病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住院人次从2002年至2004年上升较为明显,年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在外科疾病中,泌尿系结石占首位,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内科占第3位,外伤的发病率在外科占第4位.2001年以后学生的每人次住院费用逐年下降.结论 高校医院应加强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和完善健康教育课,以减少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应重视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出行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郑九星;王虹敏;程启秀;王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为特征,可伴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并发症.该病为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以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中国矿业大学幼儿园1991-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分析如下.
作者:张予平;孙志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男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咨询与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中学入学新生6 084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外生殖器检查,并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询问调查和随访.结果 在所有男生中,包皮过长914人,包茎429人,包皮炎(包皮粘连)1 066人,精索静脉曲张84人,隐睾19人,包皮环切术后281人.询问和随访发现,目前与青少年男性生殖健康相关的人员和社会因素均非常薄弱.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令人担忧.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是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作者:刘峰;王彦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到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较易发生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流行或爆发,同时也会影响当地传染病的发生.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9月组织开展了对全市22所民工子弟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的专题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邹勇;金玫华;韩建康;沈建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黔东南州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1-2005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黔东南州2001-2005年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爆发疫情90起,发病6 099例,死亡2例,罹患率为8.81%,病死率为0.03%.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3.33%),94.45%的爆发和97.41%的病例发生在农村;3月和10月为高发月份,7~9岁为高发年龄.结论 特殊的环境、学生疫苗接种率低和疫情迟报是学校出现传染病爆发和疫情扩大的原因.
作者:周峻;唐光鹏;罗涛;吴念标;周文红;潘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浙江省7~12岁儿童主要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状况,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 677名7~12岁儿童为对象,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液中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结果 儿童血浆维生素A浓度为(1.19±0.35)mmol/L,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为(132.53±12.11)g/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和可疑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分别为5.46%和35.90%,贫血患病率为12.56%,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7.51%和4.46%.农村儿童SVAD、可疑SVAD、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男童可疑SVAD、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童.结论 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学龄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陈雅萍;俞敏;何青芳;钟节鸣;王立新;胡如英;龚巍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掌握内蒙古科左后旗蒙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该旗2所中学、2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燕;王立博;张传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四川农村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农村儿童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某县3个乡514名3~10岁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并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标准,评价膳食能量和各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 调查对象膳食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为主;能量达到80%RNI者占18.5%,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67.2%,20.4%和12.4%;蛋白质达到80%RNI者占11.7%,钙和铁摄入量达到80%AI值者分别为0.9%和36.2%.锌和视黄醇摄入量达到EAR值的儿童分别为12.4%和17.9%,铁和视黄醇均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结论 四川农村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
作者:林黎;曾果;刘祖阳;颜玲;冯敏;杨建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新入校男大学生性器官发育和病变情况,为高校学生性健康教育及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高校2005级2 409名新入校男生进行男科查体.结果 2 409名男生检出包皮过长1 421名,检出率为58.99%;包茎324名,检出率为13.45%;精索静脉曲张228名,检出率为9.46%.其中农村学生包皮过长、包茎、精索静脉曲张检出率依次为65.69%,17.06%和10.77%,城市学生检出率依次为48.03%,7.55%和7.33%.结论 男大学新生外生殖器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包皮疾患较多.应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同时有必要对青少年外生殖器疾患进行定期普查.
作者:李强;刘忠强;傅秀艳;荆涛;孙玉玲;聂玲;王沛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体质是今后学习、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关系到国家未来强弱和民族盛衰.为了解兰州市区幼儿园在园幼儿的体质状况,以便为提高兰州市幼儿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3-6月对兰州市8所幼儿园的960名幼儿进行了体质检测.
作者:任涵;蒋秋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05年安徽省汉族6~22岁学生BMI指标特征及其20 a间的变化,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黄山市及宿州市城乡各抽3所中、小学和合肥市1所综合性大学,学生年龄范围为6~22岁,共计9 000人,对其BMI指标进行测算.结果 2005年安徽省学生18岁前BMI指标总体随年龄增长呈现逐年增加趋势,18岁后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有所起伏,其中性别、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较1985年BMI指标城乡7~13岁学生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乡村14~22岁学生明显降低,近50%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5年安徽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学生发育状况仍不乐观.
作者:王君;张洪波;陶芳标;许娟;许敏兰;郑迎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西大学汉族学生呼吸功能发育状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0年和2005年广西大学19~22岁汉族学生肺活量及其相关指数资料.结果 不同年度学生肺活量及相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2005年男生城乡比较,21和22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城乡比较,19和21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城>乡.结论 广西大学汉族学生肺功能发育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质.
作者:姚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青少年肥胖程度与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及血脂等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83名中学生,其中肥胖学生47名,正常学生36名.测定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及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除血糖外,血清各项检测指标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P值均<0.05);83名中学生BMI和血清瘦素及其他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女生只有三酰甘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BMI对血清瘦素水平影响明显,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肥胖组存在明显的高瘦素血症(瘦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和轻微的脂代谢异常.
作者:郭俊岩;郑琳琳;满永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2005年与1985年安徽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派生指标,研究儿童青少年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比较安徽省2005年与198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维尔维克指数和肺活量指数的差异.结果 7~18岁城乡男女学生2005年BMI、维尔维克指数在多数年龄组中显著高于1985年,而2005年的肺活量指数显著低于1985年.结论 安徽省中小学生体型向肥胖和粗壮型发展,而肺功能则下降,体格与生理功能发育不平衡.
作者:龙翔;陶芳标;赵媛媛;阙敏;何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武汉市中小学生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降低中小学生成年期患高血压的危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武汉市参加2000年及2005年2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18岁各年龄组城、乡、男、女共10 4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体重指数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关系,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年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男、女中小学生的体重指数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多个学段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男、女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这些现象在男生及青春期女生中表现更为突出.结论 可将体重指数作为血压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学生的肥胖及血压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控制中小学生的体重来降低他们成年以后患高血压的危险.
作者:万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了解中专考生体质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沈阳市皇姑区1991-2006年中专考生身体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虞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房山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集房山区8~10岁儿童尿样430份.尿碘测定应用碘催化砷铈原理,采用尿碘快速检验法.结果 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15.2 μg/L,尿碘>100 μg/L的百分率为84.2%,尿碘>300 μg/L的占29.1%;尿碘<20 μg/L的为0,尿碘<50 μg/L的占1.6%,尿碘<100 μg/L的占15.8%.不同地区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山区人群碘摄入量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碘营养状况良好.
作者:于海柱;李丽丽;崔兰梅;邓雅丽;项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了解平湖市依法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现状,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006年9月19-22日,根据市教育局、卫生局的要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分3组,对全市的幼儿园、小学及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希望小学)就凭证入托、入学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
作者:陶志华;姚凤燕;高鲁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加强农村学校自备水卫生安全管理,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金华市卫生监督所于2006年9月对全市农村学校自备水卫生安全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沭仁;黄春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切实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这一卫生监督模式,加大卫生监督力度,提高监管效率,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自2004年起,开展了学校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近2 a的实践,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对2004-2005年苏州市区学校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审工作进行了分析.
作者:陆仲寅;杨伟刚;封卫娟;潘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学工作者对青少年嘲笑(teasing)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广泛地认识到在儿童时期被欺负或嘲笑存在普遍,受嘲笑程度与儿童及其成年后的社会活动和身心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1].
作者:周天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前房出血是眼部挫伤综合体征的一种表现.出血本身对视功能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其并发症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对于前房出血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尤为重要.为探讨在校大学生眼挫伤致前房出血的发生情况,以便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将某高校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995年9月-2005年7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眼挫伤致前房出血在校大学生患者97例(97眼)分析如下.
作者:许和;李爱琴;孙江红;李毅;孙跃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家庭学习环境中照明灯具的使用情况,为完善学生视力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通州区城镇3所中小学学生101名,对家庭学习环境照明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 学习时,台灯和日常照明灯同时使用率为56.44%,护眼灯使用率为58.42%,主要光源位置适宜者占47.52%.台灯和日常照明灯同时使用与单独使用日常照明灯照明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眼灯与白炽灯照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学习环境中的照明灯具使用存在问题较多.应对学生及家长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合理营造家庭学习环境.
作者:杨冬梅;韩卫民;周凤梅;常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12岁学生龋病及氟牙症的患病现状,为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城乡12岁学生792人,男、女各半进行调查.结果 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xDMFT)分别为27.02%和0.47,女性患龋率和xDMFT均显著高于男性(P值均<0.05).龋齿充填率为4.61%,其中城市为7.73%,农村仅为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牙症患病率为23.39%,氟牙症指数(Fci)为0.33,其中铜山地区高为1.12,显著高于其他样本地区(P<0.01).结论 江苏省12岁学生龋病流行状况与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调查(1995)结果相比,患龋率和龋均较低,龋齿的充填率较低;铜山为氟牙症流行地区.应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和开展学校口腔卫生服务,以提高龋病的治疗率.高氟区应改水除氟.
作者:沈家平;顾华;王一均;周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下颌骨有退化的倾向.第三磨牙(智齿)是牙列中后萌出的牙,常发生阻生.由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不全,牙冠表面覆盖着龈瓣,一旦遇有感染,很易引起炎症,称为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一般在18岁左右,故该病多发于18~25岁的青年中,其中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为多见.为了解湖北大学学生该病的发病特点,笔者对2005年11月-2006年10月来校医院治疗的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敖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学校作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地之一,其受伤害群体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影响重大.因此,如何预防与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将是今后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对保障广大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