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小学生攻击、情绪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为开展小学生心理行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教师填答问卷收集资料,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攻击、情绪问题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攻击问题的线性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高.情绪问题与二次增长模型拟合程度高.自我控制分数低的儿童2种问题行为的分数都高,自我控制分数低的男生比女生情绪问题分数高.二至五年级男生和女生在攻击、情绪问题上的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年级时的自我控制能显著预测后期的问题行为.结论 二至五年级期间小学生的攻击问题表现为线性下降趋势,情绪问题表现为U型变化趋势.
作者:郑淑杰;石松山;郑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许多学校瞬间被夷为平地,这一巨大的灾难给灾区学生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重建新的校园和美丽的家园,更要对他们遭受重创的心灵进行积极的抚慰,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的阴霾,燃起重新生活的勇气.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和失去亲人、失去同学、失去学校的沉痛打击,用过于书本化、程式化的理论说教可能太简单,也很难起到好的干预作用.但用体育可以努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快乐,宣泄压力,找回自信,重建信心,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田静;肖亚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竞心理的关系,为合理引导其竞争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760名大学生进行完美主义及竞争人格量表的测试.结果 文、理科大学生在完美期待、条理性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大学生在高标准、自省、担心错误与条理性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担心错误、条理性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大学生在自省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变量在竞争心理的各个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担心错误与完美期待对过度竞争有显著的预测效用,高标准与条理性对竞争的自我成长因子有显著的回归预测效用,高标准、担心错误与完美期待对竞争的超越他人有显著预测效用.结论 完美主义在不同人口特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能有效地对竞争因子进行预测.
作者:王志华;李建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广西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全部来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边(边远地区)、山(山区)、穷(贫穷地区)地区.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这些学生彼此间语言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顺利度过预科学习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毛小玲;胡良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39所农村中学学生8 316名,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前的1 a中,学生产生过自杀意念、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24.10%,7.53%和1.95%.重点中学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26.40%)高于非重点中学(21.78%),大家庭中学生自杀的报告率低,单亲家庭和父母均缺失家庭中学生的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家庭.有自杀相关行为的农村中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静态活动相关行为集聚现象.结论 应重视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梁振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河南省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419名,抽取非留守小学生410名作为对照,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小学生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外伤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关心学习,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9个变量入选.除前3者外均为保护因素;与留守小学生相比,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卒及沟通状况2个变量未入选,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感压力3个变量入选方程.结论 相对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作者:窦东梅;蒙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与体验,是反映社会中某一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1].多年来,在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果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那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也就有其合理的一面.
作者:赵富学;张学忠;王惠霖;谢智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中学女生共1 492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再用同样问卷复查.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女生对于性病和毒品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8.78%和11.73%的女生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比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16.55%的女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5);仅有57.71%的女生在干预前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5).80%以上的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途经了解毒品知识.结论 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相关知识匮乏,应对中学女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作者:廖芳芳;潘发明;夏果;唐晓武;邹延峰;杨超;王永林;何益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对痤疮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女大学生2 849名,使用自编的青少年痤疮及其相关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痤疮的患病率为44.8%.分别有37.1%的患者和34.1%的正常对照认为痤疮的主要病因是激素分泌过多.对痤疮发病原因的认知.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对痤疮认知不足.有必要在青年女性中进行针对痤疮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乳霞;张福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由于过多地侧重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忽视了生殖健康教育,导致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1].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越来越多地默认婚前性行为.初次性行为低龄化,意外妊娠、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为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探讨切实可行的、符合地方特色的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对吉首大学2006级589名不同专业的女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雪梅;杜建林;沙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云南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为高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6所高校1 147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行为、生殖健康知识/技能及性知识来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为80.1%;有性行为者达23.2%,男性(33.8%)高于女性(17.1%)(P<0.01).在性安全意识及保护技能上未见性别差异,但有性行为者中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为52.9%.AIDS传播途径多选题的正确率仅为29.5%.回答性知识源于学校、父母的仅为8.0%和3.0%.结论 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开放,生殖健康知识及技能滞后,性知识来源的主渠道受阻.大学生是生殖健康的脆弱群体.
作者:和平英;张河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健康教育对农村学生交通伤害的预防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农村学生交通伤害提供有效的方法 .方法 选取广东省二类农村县城辖区内全部2006年小学三一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过程采用12种健康教育方式.以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期1 a.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信息.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下降到干预后的3.5%,降幅为57.8%,男、女生分别下降52.3%和60.4%,各年级学生均有50%-70%的降幅;交通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增幅为10.8%-50.8%.女生知识掌握程度优于男生;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从22.5%,26.4%分别下降到15.7%,19.5%,下降幅度为30.2%,26.1%,以初中学生降幅较大.交通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干预后下降了36.0%,降幅为显著的是门诊费用,下降了36.3%.结论 健康教育对降低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非常有效,符合成本效益,必须从早、从小全面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作者:徐浩锋;马文军;聂少萍;宋秀玲;许燕君;李海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适合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某高校选修和末选修健康教育课新生各900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 实验组AIDS相关知识知晓牢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颅前、后及与对照组(8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率从干预前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57.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7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高校艾滋病防治应以大一新生为重点,强调性行为、性道德教育,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等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葛光华;凌文华;陈立中;江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逐渐增多,且呈现出低龄化和上升趋势[1],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生命教育深入思考.中国的生命教育刚刚起步,适合中国国情的生命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开展中外青少年生命教育现状研究,将会对中国的生命教育的基础研究和生命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许海元;胡夏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溺水认知和行为情况,为制定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溺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连平县元善镇4所中学和16所小学共9 732名学生过去1 a中的非致死性溺水认知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2.0%的学生认为溺水是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50.4%的学生不知道乘坐汽车掉入水中后该如何逃生,24.3%的学生不知道当同学发生溺水时该如何做,51.5%的学生不知道当溺水者救上来后如何进行紧急抢救.男生(41.8%)的溺水高危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31.4%)(X<'2>=850.8,P<0.01).在无大人陪同下男生到非游泳区游泳比例为40.7%,高于女生(10.7%)(P<0.05).男生去开放性水域捕鱼、在水域里/周围打闹、在不知深浅水域跳水/潜水比例分别为25.1%,21.7%和19.1%,均明显高于女生(10.7%,12.9%和3.6%)(P值均<0.05).结论 农村中小学生溺水预防知识正确认知率不高,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亟待加强中小学生溺水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宋秀玲;马文军;徐浩锋;聂少萍;许燕君;李剑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儿童牛乳蛋白过敏(cow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现状,为CMPA的防治和致敏食物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自编问卷、皮肤点刺试验.德国敏筛试纸实验作为初步诊断依据,对哈尔滨市5 840名6-10岁学龄儿童进行筛查.分析牛乳蛋白过敏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有效答卷5 720份中,自诉牛乳蛋白过敏的学生196例,其中47例皮肤点刺实验、德国敏筛试纸均呈阳性,CMPA发生率为0.82%.牛乳蛋白过敏多为皮疹,其次为胃肠过敏,除对牛乳蛋白过敏外.同时也对其他食物过敏.喂养方式、其他食物过敏情况、父母过敏情况是CMP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采取母乳喂养、推荐食用低致敏婴儿配方粉等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疗CMPA.
作者:郭鸰;周鹏嵩;刘宁;霍贵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蛔虫、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肥胖、龋齿、视力不良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1].它们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作者:严志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为了解澂江县农村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状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4月上旬对澂江县农村中小学学生2872名进行了预防性健康检查,现将沙眼患病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梁丽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昌平区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为防控学生传染性肝炎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昌平区2007年9月人校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4 402名,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氰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AVIgM,HBsAg,HBeAg,HBeAb,HBsAb,HBcAb,抗HCV,抗HEVIgM水平.结果 4 402名寄宿学生中ALT阳性率为4.82%.HBsAg阳性率为1.93%,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02%;未检出抗HAV-IgM,抗HEVIgM阳性学生.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ALT阳性率分别为0.83%,3.33%和8.34%,HBsAg阳性率分别为0,2.46%和2.27%,乙型肝炎现患率为0.4%.结论 北京昌平区寄宿学生肝功能异常(ALT阳性)以大学生为主,其次为中学生.病毒性肝炎感染以乙型肝炎为主,因此要切实做好寄宿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作者:牛桓彩;赵炳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校内急性死亡事件的死因及诱因特点,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从性别、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病理学教研室30例高校学生校内急性死亡的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学生校内急性死亡的尸检案例中,男性19例(63.3%),女性11例(36.7%);农村生源8例(26.7%),城市生源22例(73.3%);一年级新生10例(33.3%),毕业班学生12例(40.0%),其他年级学生8例(26.7%);猝死16例(53.3%),自杀死亡6例(20.0%),意外死亡5例(16.7%),外伤致死3例(10.0%);23例(76.7%)具有明显诱因;26例(86.7%)处在不同程度负性生活事件中.结论 高校应根据学生心理、行为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校内学生急性死亡事件发生.
作者:郭亚东;王雷;龚俊;易旭夫;官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7年5月18:00-20:00,温岭市某学校某数学教师借用化学实验室进行补习,误将紫外线灯与日光灯同时开启,致使23名师生受紫外线照射,造成眼损伤后来院诊治,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胡浩;胡德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特点.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将武汉市学校分为中学、小学、幼儿园3层,结合学校学生规模,共抽取117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全市的监测点,进行常见传染病监测.下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有关信息,对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常见传染病进行分析,并与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发病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全市2005-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66.67%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85.71%,有64.29%发生在小学;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的登记也是发现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重要途径.结论 学校和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监测结果 能够较真实反应出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弥补疫情报告系统之不足.加强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是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经济有效的手段.
作者:余滨;陈剑;罗同勇;周敦金;陈邦华;刘普林;李秋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7年5月19日,沈阳市于洪区某中学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经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证实为一起食用芸豆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作者:陈璐;关大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6起,其中传染病类130起,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水痘(45.21%)、流行性感冒(19.86%)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3.70%);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109起,占74.66%;全年都有发生,3-6月是高发季节;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6(P=0.000).结论 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中传染病类占居首位,事件的时间分布与学生的作息规律密切相关.要注意加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小学是监控重点;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事件及时控制.
作者:李铁钢;杨智聪;王玉林;李美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零食行为现状,为指导儿童合理消费零食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成都市城区2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1 290名,对近6个月的零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6个月以来调查对象吃零食频率在3次/d以内者达93.4%;常吃的零食为水果(54.1%).冰激凌(35.3%),糖果、巧克力(28.2%);选择高糖高脂高盐零食者达93.7%;在非饥饿状态下吃零食的比例为69.0%,因饥饿而吃零食的比例为31.0%;选择零食的依据主要是味道(83.4%)、营养(52.2%)、父母准备(17.7%)和家人常吃(15.0%);吃零食的时间依次为晚餐前(53.3%)、晚餐后(28.7%)和晚上睡觉前(9.2%);零食来源主要是自己购买(54.3%)和父母准备(43.5%).结论 成都市学龄儿童零食行为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引导和改善.
作者:刘婧;曾果;代旋;冯敏;程改平;郭宏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百色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对百色市城区15所中小学校19 903名学生进行Hb检测.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14.34%,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人数的99.34%.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6%和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8.28%,16.97%和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与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4.43%和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中小学生贫血以轻度为主.应采用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等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农镇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不仅身体发育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而且繁重的脑力劳动和较大量的体育锻炼也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指导学生科学饮食,改进膳食营养结构十分必要.笔者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相结合,对晋中学院女生的膳食营养结构进行1周的跟踪凋查,以便针对女大学生膳食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引导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
作者:李秋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区日托幼儿膳食营养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和询问法,于2005年对呼和浩特市区幼儿园日托3-6岁幼儿2 134名进行为期1 a的膳食调查.结果呼和浩特市3-6岁儿童的能量,脂肪摄人高于推荐标准;蛋白质、糖类摄入低于推荐标准;钙、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分别占中国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42%,49%,71%,86%和84%.结论呼和浩特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需调整优化膳食结构.
作者:吴晓彤;宇文威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2005年青海省土族与撒拉族中小学女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指标发育和发展水平,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与锻炼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土族女生体质状况总体优于撒拉族女生,尤其是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但土族女生的耐力素质较撒拉族女生差.结论 加强对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现代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作者:张青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血脂水平分布现况,分析血脂水平与体脂含量的关系,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抽取广州市2所全日制小学一-五年级各2个班,每班再抽取15名学生,进行血脂检测及体格检查.利用酶法对学生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测定,匀相测定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体脂含量.结果 广州市284名受检小学生血脂异常率为30.3%,肥胖小学生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学生(X2=21.91,P<0.01);TC,TG,LDL-C和HDL-C分别与体脂含量(PBF)呈中、高度相关.结论 体脂含量对预测血脂异常有一定的价值.肥胖儿童定期检查血脂,对早期发现血脂紊乱、进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林琳;刘伟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解仙居县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及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学校改水和防制措施提供依据,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意坚;顾文平;朱四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与学校自律相结合,突出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严肃纪律,狠抓落实,促使学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意识,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警钟长鸣,在制度上严密有效,在监督上严格细致,群策群力推动学校卫生发展.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使全区学校卫生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吴德培;胡泽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为切实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充分了解泰安市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提高监督效率,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泰安市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印发了<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单位、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校卫生综合整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英;赵峰;陈自强;张振宁;孔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桂西北地区高校食堂常用调味品粉螨的群落组成、危害与预防措施,为有效控制高校食堂中螨的孳生和预防人体螨病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食堂餐厅公用的14种调味品和食堂仓库储藏的22种调味品.采用电热集螨法和水膜镜检法进行粉螨的分离,并进行螨种的鉴定和螨的生境及季节消长等调查.结果 储藏调味品有13种检出粉螨,检出率为59.1%.检出螨种10种,隶属4科8属,其平均孳生密度为0.87只/g,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7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01,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26;食堂餐厅公用调味品有9种检出粉螨,检出率为64.3%,隶属4科8属中的9种螨种,平均孳生密度为2.08只/g,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4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7,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59.结论 桂西北地区高校食堂储藏调味品存在粉螨污染,已打开或食堂餐厅公用的调味品更易孳生螨,污染相对较为严重.
作者:熊翠欢;韦兴强;兰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学校食堂是师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食品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该文对崇明县2001-2007年学校食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件进行了分析,针对学校食堂在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规范经营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学校食堂的监管,提高执法效率,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作者:童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为保障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对幼托机构食堂的管理,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权益,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食品卫生法>、<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1],于2006年7月开始对杭州市西湖区76所幼托机构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2007年5月16日浙江省卫生厅制定了<浙江省小学、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试行),该区于2007年9月开始采用新的评分表格,对全区76所幼托机构实施量化分级评分.
作者:卢琰;孟肖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由于各国定义儿童肥胖的标准和方法不同[1-5],目前还没有一个世界各国共同接受的儿童肥胖标准筛检方法,所以儿童肥胖发生频率量化方法不同,各国之间的肥胖检出率也难以比较.在儿童肥胖率比较低的年代,儿童肥胖筛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还不明显,但在目前世界各国儿童肥胖检出率迅速上升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已明显突出.解决儿童肥胖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使用什么定义和标准将肥胖的儿童筛检出来.儿童肥胖筛检方法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现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萧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文素质的快速提高,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博士、硕士在读研究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肩负起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重担.为了解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保健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减轻社会、家庭经济负担,笔者对2000-2006年某高校入学研究生尿检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和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由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至今的高校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应对乏力,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大学生普通疾病治疗水平低,重大疾病和伤害则无力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亟待改革.
作者:刘伟华;杨军;马玉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12岁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口腔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评估13腔需求,为监测和评价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 .通过学校系统获得可靠样本792人,对贵州省部分六年级学生牙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贵州省12岁学生牙龈出血、牙石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9.09%,73.86%,城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州省12岁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口腔疾病及口腔保健相关知识认识缺乏.应加强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张绍伟;张剑;马丽霞;王家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百年来,涉及人类生长发育的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解答了许多未知数,不断丰富该领域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生长发育的知识宝库中,骨骼发育的研究及应用成果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成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汪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X线骨龄双盲读片和超声骨龄2种骨龄判读结果 的误差,验证超声骨龄技术的精确性.方法 对4 588名5-19岁儿童,分别使用超声骨龄仪和X线进行手腕部骨龄测定.并对2种方法 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 测定骨龄的差值基本在认可范围内,但在青春期及某些个体的骨龄波动幅度较大,骨龄值的精确性存在着评价方法 上的差异.结论 超声骨龄的精确性较X线骨龄高.
作者:沈勋章;徐成喜;蔡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为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中小学生中抽取12-18岁藏族健康女性青少年336名.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滑钙索(BGP)水平.结果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与年龄不相关(P>0.05),但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0.05).血清P,ALP,BAP,BGP水平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且各指标在多数年龄组表现为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值均<0.05).除血清钙外,其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居住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各指标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王红梅;阎鹏;王平;席焕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大声速值(SOSmax)与X线骨龄值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中国超声骨龄模型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6-18周岁大中小学生1751名(男生856名,女生895名),于1 d内完成拍摄X光片和超声骨龄2种方法 的测定.结果 CHN法骨龄值与SOSmax呈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男、女生分别为0.89,0.88(P值均<0.01);与距离(Distance)也呈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男,女生分别为0.85,0.75(P值均<0.01),以CHN骨龄为因变量,大声速值(SOSmax)、距离为自变量.建立二元回归方程评价模型的相关系数男,女生分别为0.85,0.80(P值均<0.01);回归方程的精度男、女生分别为1.46岁和1.61岁.结论 以超声骨龄仪测试过程中产生的SOSmax作为技术平台建立Chinese BonAge模型存在可能性.
作者:沈勋章;蔡广;徐成喜;梁佩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性成熟较早的女孩手腕骨骨龄、重点标志及骨皮质发育特点,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相关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青春期发育调查基础上,选择11岁前发生月经初潮的62名女生,拍照手腕骨X线片,判定骨龄,并观察重点骨发育标志.测量第Ⅱ掌骨骨皮质厚度.结果 被检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均值为10.6岁,平均骨龄达13.3岁,其中52人(83.9%)初潮骨龄处于13.0-14.0岁之间.该群体的仞潮平均骨龄比她们的初潮平均时间年龄大2.7岁.本组女生月经初潮时59人拇指内侧种籽骨已萌出,但有3例尚未见该籽骨.被检埘象的第Ⅱ掌骨皮质厚度已达到该地区12.3岁发育水平.结论 采用平均骨龄预测女孩月经初潮,无论对普通女孩,还是对性成熟较早者,均有实际意义.
作者:刘丽艳;刘宝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超声骨龄测试过程中声速(SOS)值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超声技术判读骨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超声骨龄仪器对上海市1 84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检测.结果 男女运动员和普通青少年SOS值变化规律相同,随着时间年龄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但以CHN分组的男女运动员和普通青少年比较.运动员SOS值基本都高于普通青少年.以SOS值为主要变量的超声骨龄二元回归方程,虽然精确度一般.但是复相关系数(R)较高(0.75-0.84,P值均<0.01).结论 有必要通过CHN方法 建立青少年运动员CHN超声标准.采用SOS值和其他一些变量来建立青少年运动员CHN超声骨龄评价系统是可行的.
作者:沈勋章;蔡广;梁佩珍;吴荷萍;余为东;方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肥胖和糖代谢异常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Prol2A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探讨肥胖病因和预防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14-17岁初中生955名,进行身体测量、血糖测定和Prol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 Prol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P>A)为6.7%;Prol2Al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正常,超量和肥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BMI≥30 kg/m2)青少年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不同基因型的BMI、腰臀比、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水平差异存在统汁学意义(P<0.05),分性别比较,仅发现肥胖组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这些指标水平较高(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异常组Ala频率要高于空腹血精正常组(P<0.05).结论 Prol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与已有汉族人群研究结果 相近.其多态性与肥胖有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中心型肥胖,提示性别可能有一定的效应修正作用.
作者:郭旭君;王海俊;马军;尹遵栋;潘勇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