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王红梅;阎鹏;王平;席焕久

关键词:钙, 磷, 生物学标记, 血清学试验, 青少年, 少数民族, 藏族
摘要:目的 了解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为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中小学生中抽取12-18岁藏族健康女性青少年336名.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滑钙索(BGP)水平.结果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与年龄不相关(P>0.05),但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0.05).血清P,ALP,BAP,BGP水平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且各指标在多数年龄组表现为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值均<0.05).除血清钙外,其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居住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各指标水平逐渐降低.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体育手段促进地震灾区学生的心理康复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许多学校瞬间被夷为平地,这一巨大的灾难给灾区学生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重建新的校园和美丽的家园,更要对他们遭受重创的心灵进行积极的抚慰,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的阴霾,燃起重新生活的勇气.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和失去亲人、失去同学、失去学校的沉痛打击,用过于书本化、程式化的理论说教可能太简单,也很难起到好的干预作用.但用体育可以努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快乐,宣泄压力,找回自信,重建信心,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田静;肖亚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仙居县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

    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解仙居县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及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学校改水和防制措施提供依据,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意坚;顾文平;朱四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某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痤疮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对痤疮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女大学生2 849名,使用自编的青少年痤疮及其相关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痤疮的患病率为44.8%.分别有37.1%的患者和34.1%的正常对照认为痤疮的主要病因是激素分泌过多.对痤疮发病原因的认知.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对痤疮认知不足.有必要在青年女性中进行针对痤疮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乳霞;张福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为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中小学生中抽取12-18岁藏族健康女性青少年336名.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滑钙索(BGP)水平.结果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与年龄不相关(P>0.05),但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0.05).血清P,ALP,BAP,BGP水平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且各指标在多数年龄组表现为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值均<0.05).除血清钙外,其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居住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各指标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王红梅;阎鹏;王平;席焕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庆市北碚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经验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与学校自律相结合,突出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严肃纪律,狠抓落实,促使学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意识,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警钟长鸣,在制度上严密有效,在监督上严格细致,群策群力推动学校卫生发展.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使全区学校卫生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吴德培;胡泽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民族地区高校女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由于过多地侧重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忽视了生殖健康教育,导致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1].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越来越多地默认婚前性行为.初次性行为低龄化,意外妊娠、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为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探讨切实可行的、符合地方特色的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对吉首大学2006级589名不同专业的女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雪梅;杜建林;沙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上海崇明县2001-2007年学校食堂行政处罚案件分析

    学校食堂是师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食品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该文对崇明县2001-2007年学校食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件进行了分析,针对学校食堂在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规范经营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学校食堂的监管,提高执法效率,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作者:童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河南省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419名,抽取非留守小学生410名作为对照,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小学生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外伤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关心学习,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9个变量入选.除前3者外均为保护因素;与留守小学生相比,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卒及沟通状况2个变量未入选,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感压力3个变量入选方程.结论 相对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作者:窦东梅;蒙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牛乳蛋白过敏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儿童牛乳蛋白过敏(cow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现状,为CMPA的防治和致敏食物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自编问卷、皮肤点刺试验.德国敏筛试纸实验作为初步诊断依据,对哈尔滨市5 840名6-10岁学龄儿童进行筛查.分析牛乳蛋白过敏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有效答卷5 720份中,自诉牛乳蛋白过敏的学生196例,其中47例皮肤点刺实验、德国敏筛试纸均呈阳性,CMPA发生率为0.82%.牛乳蛋白过敏多为皮疹,其次为胃肠过敏,除对牛乳蛋白过敏外.同时也对其他食物过敏.喂养方式、其他食物过敏情况、父母过敏情况是CMP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采取母乳喂养、推荐食用低致敏婴儿配方粉等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疗CMPA.

    作者:郭鸰;周鹏嵩;刘宁;霍贵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超声骨龄仪机读骨龄值的精确性分析

    目的 分析X线骨龄双盲读片和超声骨龄2种骨龄判读结果 的误差,验证超声骨龄技术的精确性.方法 对4 588名5-19岁儿童,分别使用超声骨龄仪和X线进行手腕部骨龄测定.并对2种方法 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 测定骨龄的差值基本在认可范围内,但在青春期及某些个体的骨龄波动幅度较大,骨龄值的精确性存在着评价方法 上的差异.结论 超声骨龄的精确性较X线骨龄高.

    作者:沈勋章;徐成喜;蔡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呼和浩特市区在园幼儿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区日托幼儿膳食营养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和询问法,于2005年对呼和浩特市区幼儿园日托3-6岁幼儿2 134名进行为期1 a的膳食调查.结果呼和浩特市3-6岁儿童的能量,脂肪摄人高于推荐标准;蛋白质、糖类摄入低于推荐标准;钙、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分别占中国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42%,49%,71%,86%和84%.结论呼和浩特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需调整优化膳食结构.

    作者:吴晓彤;宇文威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青少年肥胖和糖代谢异常与PPARγ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肥胖和糖代谢异常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Prol2A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探讨肥胖病因和预防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14-17岁初中生955名,进行身体测量、血糖测定和Prol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 Prol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P>A)为6.7%;Prol2Al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正常,超量和肥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BMI≥30 kg/m2)青少年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不同基因型的BMI、腰臀比、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水平差异存在统汁学意义(P<0.05),分性别比较,仅发现肥胖组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这些指标水平较高(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异常组Ala频率要高于空腹血精正常组(P<0.05).结论 Prol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与已有汉族人群研究结果 相近.其多态性与肥胖有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中心型肥胖,提示性别可能有一定的效应修正作用.

    作者:郭旭君;王海俊;马军;尹遵栋;潘勇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云南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为高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6所高校1 147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行为、生殖健康知识/技能及性知识来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为80.1%;有性行为者达23.2%,男性(33.8%)高于女性(17.1%)(P<0.01).在性安全意识及保护技能上未见性别差异,但有性行为者中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为52.9%.AIDS传播途径多选题的正确率仅为29.5%.回答性知识源于学校、父母的仅为8.0%和3.0%.结论 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开放,生殖健康知识及技能滞后,性知识来源的主渠道受阻.大学生是生殖健康的脆弱群体.

    作者:和平英;张河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农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掌握健康教育对农村学生交通伤害的预防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农村学生交通伤害提供有效的方法 .方法 选取广东省二类农村县城辖区内全部2006年小学三一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过程采用12种健康教育方式.以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期1 a.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信息.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下降到干预后的3.5%,降幅为57.8%,男、女生分别下降52.3%和60.4%,各年级学生均有50%-70%的降幅;交通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增幅为10.8%-50.8%.女生知识掌握程度优于男生;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从22.5%,26.4%分别下降到15.7%,19.5%,下降幅度为30.2%,26.1%,以初中学生降幅较大.交通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干预后下降了36.0%,降幅为显著的是门诊费用,下降了36.3%.结论 健康教育对降低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非常有效,符合成本效益,必须从早、从小全面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作者:徐浩锋;马文军;聂少萍;宋秀玲;许燕君;李海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泰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情况调查

    为切实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充分了解泰安市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提高监督效率,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泰安市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印发了<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单位、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校卫生综合整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英;赵峰;陈自强;张振宁;孔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贫困地区中学女生性病与毒品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中学女生共1 492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再用同样问卷复查.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女生对于性病和毒品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8.78%和11.73%的女生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比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16.55%的女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5);仅有57.71%的女生在干预前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5).80%以上的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途经了解毒品知识.结论 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相关知识匮乏,应对中学女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作者:廖芳芳;潘发明;夏果;唐晓武;邹延峰;杨超;王永林;何益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成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汪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青少年运动员超声骨龄测试过程中声速值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超声骨龄测试过程中声速(SOS)值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超声技术判读骨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超声骨龄仪器对上海市1 84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检测.结果 男女运动员和普通青少年SOS值变化规律相同,随着时间年龄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但以CHN分组的男女运动员和普通青少年比较.运动员SOS值基本都高于普通青少年.以SOS值为主要变量的超声骨龄二元回归方程,虽然精确度一般.但是复相关系数(R)较高(0.75-0.84,P值均<0.01).结论 有必要通过CHN方法 建立青少年运动员CHN超声标准.采用SOS值和其他一些变量来建立青少年运动员CHN超声骨龄评价系统是可行的.

    作者:沈勋章;蔡广;梁佩珍;吴荷萍;余为东;方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北京昌平区寄宿学生病毒性肝炎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昌平区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为防控学生传染性肝炎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昌平区2007年9月人校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4 402名,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氰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AVIgM,HBsAg,HBeAg,HBeAb,HBsAb,HBcAb,抗HCV,抗HEVIgM水平.结果 4 402名寄宿学生中ALT阳性率为4.82%.HBsAg阳性率为1.93%,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02%;未检出抗HAV-IgM,抗HEVIgM阳性学生.小学、中学和大学寄宿学生ALT阳性率分别为0.83%,3.33%和8.34%,HBsAg阳性率分别为0,2.46%和2.27%,乙型肝炎现患率为0.4%.结论 北京昌平区寄宿学生肝功能异常(ALT阳性)以大学生为主,其次为中学生.病毒性肝炎感染以乙型肝炎为主,因此要切实做好寄宿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作者:牛桓彩;赵炳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39所农村中学学生8 316名,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前的1 a中,学生产生过自杀意念、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24.10%,7.53%和1.95%.重点中学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26.40%)高于非重点中学(21.78%),大家庭中学生自杀的报告率低,单亲家庭和父母均缺失家庭中学生的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家庭.有自杀相关行为的农村中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静态活动相关行为集聚现象.结论 应重视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梁振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