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瘦素-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间歇低氧致肺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间歇低氧组及正常氧组,每组内部再随机分为0、40、80ug/mL瘦素预处理组,80ug/mL瘦素+瘦素受体拮抗剂BY0961预处理组以及80ug/mL瘦素+p38MAPK拮抗剂SB203580预处理组,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38MAPK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内皮素-1(ET-1)、内皮素转换酶(ECE)水平,硝酸酶还原法测定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无论是在间歇低氧组还是正常氧组,40ug/mL瘦素预处理后,p38MAPK mRNA表达均较0ug/mL瘦素预处理组(间歇低氧组,0.42±0.08 vs 0.13±0.05,P<0.05;正常氧组,0.25±0.08 vs 0.06±0.05,P<0.05)显著升高,p38MAPK蛋白表达(间歇低氧组,0.52±0.07 vs 0.36±0.06,P<0.05;正常氧组,0.14±0.04 vs 0.02±0.01,P<0.05)显著升高,ET-1水平〔间歇低氧组,(23.65±5.24)pg/mL vs(15.24±4.76)pg/mL,P<0.05;正常氧组,(8.64±2.77)pg/mL vs(3.27±1.48)pg/mL,P<0.05〕显著升高,ECE水平〔间歇低氧组,(13.76±3.48)pg/mL vs(8.42±2.15)pg/mL,P<0.05;正常氧组,(6.25±1.93)pg/mL vs(2.47±1.13)pg/mL,P<0.05〕显著升高,NO水平〔间歇低氧组,(40.24±8.95)umol/L vs(67.38±11.26)umol/L,P<0.05;正常氧组,(116.78±26.44)umol/L vs(195.46±32.07)umol/L,P<0.05〕显著降低;上述效应随瘦素浓度增加进一步增强,且可被瘦素受体拮抗剂以及p38MAPK拮抗剂阻断.结论 瘦素通过激活p38MAPK通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作者:张超;欧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BA)发病与其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岁以下BA患儿100例作为BA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健康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组和健康组母亲孕期过敏家族史、吸烟及新生儿时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时间、胎盘粗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过敏家族史、吸烟及新生儿时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胎盘粗糙,是5岁以下儿童BA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5岁以下儿童BA发病与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多种因素有关,应对母亲孕期过敏家族史、吸烟及新生儿时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胎盘粗糙等因素进行加强监测和干预,以减少5岁以下儿童BA的发生.
作者:肖小兵;邓建荣;聂煜哲;覃洁;彭丽君;王彩凤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RICU和中心ICU近两年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病人,按是否应用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分为两组,即传统液体管理组(传统组)和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组(超声组),分别收集两组病人7天内液体平衡、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长、住ICU天数、28天生存率,对比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比传统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超声组累积液体正平衡均更低(P<0.001);超声组患者第1、3、5、7天氧合指数均高于传统组(85±8.8 vs 81±8.6,118±10.0 vs 112±9.6,155±14.0 vs 146±12.9,185±15.6 vs 171±18.0,P<0.05),超声组在第1、3天SOFA评分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别(10.2±3.1 vs 10.5±2.8,9.5±3.0 vs 9.8±2.6,P>0.05),而在第5、7天明显低于传统组(7.2±2.3 vs 8.5±2.5,4.3±1.5 vs 5.5±2.0,P<0.05);对比传统组,超声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短(8.8±2.0 vs 10.6±2.8,P<0.05),住ICU天数更短(10.5±2.1 vs 13.0±3.5,P<0.05),但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别(33.3%vs 26.7%,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方法,超声指导方法更有利于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的实施;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器官功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减少住ICU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
作者:梁伟军;谭洪毅;谢和宾;杨勇;杨红忠;曾晓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联合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A)在肺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60例胸水标本(包括经组织学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的113例肺腺癌、6例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小细胞癌、12例肺外癌,27例反应性间皮细胞)中TTF-1及NapsinA的表达.结果 (1)诊断肺腺癌NapsinA的敏感性略低于TTF-1(84.07%vs 88.50%),特异性高于TTF-1(100%vs 90.%).(2)Napsin A在高中分化肺腺癌75例中表达69例(92.00%),低分化肺腺癌38例中表达26例(68.4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90.67%vs 84.21%,P>0.05).结论 NapsinA诊断胸水肺腺癌特异性高,敏感性与分化程度相关,必要时需联合TTF-1检测.
作者:余清;吴宁;苏亚婷;李慧;杨清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在诊断对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25例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根据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将肺结核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1例)和非糖尿病组(144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等差异.结果糖尿病组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高于非糖尿病组(54.3%vs 22.2%,P<0.001),咯血发生率也高于非糖尿病组(71.6%vs 56.3%,P=0.023),但两组的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厌食、盗汗、胸痛、发热等症状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患者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分别增加4.179、4.220和4.696倍(均P<0.05),并且合并糖尿病能够提高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4.762倍(P<0.001).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作者:张菊侠;杨万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OC)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并分析其发生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轻中度老年男性COPD患者68例,重度极重度老年男性COPD患者37例,老年男性对照组55例,完善肺功能及骨密度检查,并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外周血PTH、OC及(25-OH-D3)水平.结果 ① 老年男性COPD患者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8.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 正常对照组、轻中度COPD组及重度极重度COPD组三组间外周血25-OH-D3水平依次为21.75±5.89、19.44±5.32及18.77±5.61(ng/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外周血PTH水平依次为39.54±14.63,44.85±14.24及47.48±15.96(pg/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外周血O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FEV1%(第一秒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OR=1.106)、体重指数(BMI)(OR=3.307)及外周血25-OH-D3水平(OR=1.641)是老年男性COPD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发病率高于同龄健康男性;且存在外周血25-OH-D3减低及PTH升高;肺功能FEV1%减低、体重指数下降及外周血25-OH-D3水平减低是引起老年COPD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作者:李冬祎;王炜;赵真;陈颖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呼出一氧化氮检测(FeNO)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ACOS)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68例ACOS患者(ACOS组),64例哮喘患者(哮喘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80例同期体检健康不吸烟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FeNO、嗜酸性粒细胞、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FeNO对ACOS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eNO与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OS组FeNO、嗜酸性粒细胞、ESR、CRP、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数值明显高于COPD组与对照组,但低于哮喘组(P均<0.05);FeNO对ACOS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与嗜酸性粒细胞、ESR、CRP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eNO对ACOS、哮喘、COPD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能够作为评估患者体内炎性水平的指标.
作者:陈素婷;郭锋;杨剑;叶小群;刘冬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保存的老年NSCLC组织63例(NSCLC组),同时选取肺良性病变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ECAM1表达.结果 NSCLC组PECAM1阳性表达率为68.2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ECAM1阳性表达率为88.8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2.78%(P<0.05);PECAM1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24个月,明显低于PECAM1阴性表达患者25个月和36个月(P<0.05).结论 PECAM1在NSCLC老年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与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明枝;杨红;王彩红;杨宝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MTB)耐药性的可视化变色硅胶培养管的性能,并进行方法学建立.方法 以BACTEC MGIT960药敏结果作为标准,应用变色硅胶培养管检测50株MTB临床分离株对利福平(Rifampicin,简称RFP)、异烟肼(Isoniazid,简称INH)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佳检测条件进行探索;其次对100份结核病患者涂阳痰标本用变色硅胶培养管进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与MGIT960药敏结果作比较,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培养管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50株MTB临床分离株对RFP、INH药敏结果与BACTEC MGIT960符合率均达到100%,佳检测时间为7-10d;培养管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100份涂阳痰标本对RFP药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98.6%、95.8%;对INH药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6%、96.9%、93.8%,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2种抗结核药物结果与MGIT960法比较无差异(RFPχ2=0.50,P>0.05;INHχ2=0.75,P>0.05).佳检测时间为15-20d.结论 培养管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MTB的耐药性具有成本低、快捷、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判断等优点,为检测MTB耐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瞿梅;顾德林;陈俊林;马娟;胡忠义;丁元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BNP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患者,其中肺心病代偿组、肺心病失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组和全心衰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 右室每搏量(RVSV).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BNP为(143.50±22.51)ng/L,肺心病代偿组为(311.87±45.11)ng/L,呼吸困难组为(758.64±63.14)ng/L,右心衰组为(2134.25±214.01)ng/L,全心衰组为(6237.36±325.48)ng/L.随着病情进展,血清BNP水平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121.425,P<0.001).随着病情加重,PASP、RVEDV和RVESV逐渐升高(F1,245=15.121,P<0.001;F1,245=9.121,P<0.001;F1,245=9.121,P<0.001),RVSV和RVEF(F1,245=12.254,P<0.001;F1,245=10.201,P=0.00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BNP与PASP、、RVEDV、RVESV、RVSV、RVEF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8、0.684、0.354、-0.715、-0.654,P<0.05).结论 血清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未来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其价值.
作者:刘俊峰;郑英娟;徐乐;贾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OPD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疾病史,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导致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E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AE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ECOPD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作者:刘延一;杨俊华;叶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找到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初次就诊时的HRCT表现与抗体滴度值的某种相关性,提高成人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103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的抗体滴度值及HRCT表现.结果 78例初诊抗体滴度值分别为1:80、1:160及1:320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HRCT表现均为混合型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磨玻璃密度影、小斑片状影及支气管壁厚明显多于余下其他类型(P<0.05).其中抗体滴度值为1:80组没有出现大片状实变影,小斑片状影又多于磨玻璃密度影及支气管壁厚(P<0.05).1:320组与1:160组相比,各征象出现几率差异缩小.25例初诊抗体滴度值为1:640的患者HRCT表现混合型与单纯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树芽征、支气管壁厚、磨玻璃密度影、小斑片状影及大片实变影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分布情况,抗体滴度值1:80及1:320组单肺明显多于双肺(P<0.05).抗体滴度值1:160及1:640组右肺下叶明显高于右肺上叶或右肺中叶(P<0.05).但双肺下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本身缺乏特异性,但通过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初次抗体滴度值与HRCT表现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对本疾病的敏锐度,一旦怀疑,积极治疗,减少漏诊与误诊.
作者:曹妍;安瑞馥;马贺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DNA定量细胞学检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73例胸腔积液患者,对其胸腔积液进行DNA定量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 DNA定量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78.9%)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测的特异度(100%)明显高于DNA定量细胞学检查(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高于DNA定量细胞学检查(0.809)和液基细胞学检测(0.842).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4.2%、82.9%、4.91、0.226和67.1%,均优于DNA定量细胞学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的阳性预测值(100%)优于联合检测,但阴性预测值(74.5%)及诊断准确度(31.6%)不及联合检测.结论 胸腔积液DNA定量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久荣;邹珏;林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D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入住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97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PASP<40mmHg,n=49)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n=48).两组基线资料及临床指标(WBC、NLR、RDW、CRP、PaCO2、氧合指数)进行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NLR、RDW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相关性.结果 较肺动脉压正常组相比,肺动脉高压组NLR、RDW和PaCO2水平偏高,氧合指数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RDW和PaCO2均与PASP呈正相关(P<0.05),氧合指数与PASP呈负相关(P<0.001).NLR与CRP呈正相关(P<0.001),RDW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01).结论 NLR和RDW水平均与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呈明显相关.二者可作为反映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张鹏;齐保龙;孙耕耘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00例患儿,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诊断标准,分为普通组(n=60)和重症组(n=40),分别行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患儿支气管镜下表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支气管镜下黏膜均可见不同程度充血、肿胀及粘性分泌物产生,普通组炎性水肿导致管腔狭窄者4例(6.7%)、粘液或痰栓堵塞3例(5.0%)、气管黏膜纵行皱襞2例(3.3%)、黏膜表面结节样凸起1例(1.7%)、黏膜糜烂1例(1.7%),重症组则分别为12例(30.0%)、12例(30.0%)、2例(5.0%)、5例(12.5%)、5例(12.5%).上述各气管镜表现,除纵行皱襞出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表现出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PP患儿支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炎性狭窄、粘液栓堵塞、黏膜表面结节样凸起及黏膜糜烂,为临床表现不典型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琪;许崇玉;毕良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χ2=5.52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7.010,13.738,17.448,P<0.05,P<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52,4.635,6.407,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68%vs 6.45%)(χ2=0.435,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等因素有关.
作者:詹鑫亮;张燕妮;蒋林;陶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检测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效应T细胞对涂阴肺结核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2017年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1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BALF,经确诊后分为涂阳肺结核组43例、涂阴肺结核组56例,非结核感染组21例.利用结核感染效应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对所有患者的BALF中的效应T细胞进行检测,评估其阳性率;收集涂阴组患者BALF其他结核检测指标: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AT-TB)、使用BACTEC MGIT 960系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960培养)、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及外周血T-SPOT检测,与BALF T-SPOT进行对比,并计算BALF T-SPOT对于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涂阳组和涂阴组BALF T-SPO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0.677,P>0.05),但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C2=51.325和51.889,P<0.05).涂阴肺结核患者BALF T-SPO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诊断准确度较高.涂阴患者BALF T-SPO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1.1%、95.2%、98.1%、80%,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结核检测指标.结论 利用T-SPOT技术检测BALF中效应性T细胞对于快速诊断涂阴肺结核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琳;施军卫;陈俊林;陈晓丽;秦志华;郑宏;唐建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人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及癌旁远端正常组织的差异蛋白,寻找与肺腺癌发病相关的蛋白.方法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肺腺癌及癌旁组织的蛋白质,通过图像扫描寻找差异蛋白点,进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对比数据库确定差异蛋白.结果人中分化腺癌及癌旁远端正常组织、低分化腺癌及癌旁远端正常组织的平均蛋白点数分别为1810±167、1704±53、2066±144、1549±33.选取差异2倍以上蛋白点进一步分析,发现与肺腺癌相关的蛋白质共14个.结论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鉴定肺腺癌及癌旁远端正常组织的差异蛋白,为早期诊断肺癌,判断预后奠定基础.
作者:李晓亮;杨志刚;马希涛;王朝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检测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比较二者对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92例,根据患者过去一年内是否发生两次或以上急性加重或FEV1%pred<50%为标准,分为高风险组46例,低风险组46例,记录TEG的各项指标(R值、K值、Angle角度、MA值、CI);行常规凝血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PLT).回顾性分析高、低风险组AECOPD患者的TEG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间的差异;观察TEG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TEG检测在评价AECOPD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凝血各项指标在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ECOPD高风险组中TEG各项指标与低风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与APTT低度相关(r=0.435);K与APTT低度相关(r=0.303),与PLT低度负相关(r=-0.372);MA与PLT中度相关(r=0.538),与FIB低度相关(r=0.462),与FDP低度负相关(r=-0.308),与D-Dimer低度负相关(r=-0.332);Angle角与PLT低度相关(r=0.422);CI与PLT低度相关(r=0.450);其他各参数无直线相关.结论 对于高风险组AE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TEG较常规凝血指标有一定优势.TEG与常规凝血指标相关性不高,不能相互替代,二者结合更利于掌握AECOPD患者的凝血状况.
作者:张玲玲;王继灵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glandin-F2α,8-iso-PGF2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白介素-17与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COPD患者80例(COPD组),根据入院前1年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分为无急性加重组(37例)及急性加重组(43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8-iso-PGF2α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血清IL-17、8-iso-PGF2α水平差异;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IL-17、8-iso-PGF2α水平对于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诊断效能.以COPD无急性加重组为对照,研究血清IL-17、8-iso-PGF2α暴露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关系.结果 (1)COPD组血清IL-17、8-iso-PGF2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与COPD急性加重组增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IL-17水平预测COPD患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95%CI 0.750,0.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8-iso-PGF2α水平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 0.706,0.8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8-iso-PGF2α暴露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相关,血清IL-17、8-iso-PGF2α暴露水平越高,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越高(OR=OR=3.565,2.840).结论 血清IL-17、8-iso-PGF2α参与慢阻肺发病且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有关,血清IL-17、8-iso-PGF2α水平增高,增加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
作者:戈艳蕾;刘聪辉;余华丽;付爱双;王红阳;张嘉宾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讨其对microRNA-99a、miRNA-145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NSCLC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0)采用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对照组(n=60)采用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每个疗程28d,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microRNA-99a、miRNA-145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8.3%)显著高于对照组(53.3%)(χ2=8.336,P=0.004);观察组治疗前microRNA-99a、miR-NA-145水平分别为(8.84±2.02)×10-6、(0.92±0.28),治疗后显著升高至(42.23±15.43)×10-6、(1.85±0.30)(P<0.05),对照组治疗前为(8.70±2.13)×10-6、(0.83±0.25),治疗后升至(18.74±14.17)×10-6、(1.22±0.2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microRNA-99a、miRNA-14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3.3%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同时促进血清microRNA-99a、miRNA-145的表达,从而降低肿瘤恶性程度.
作者:马超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p44/WDR77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化、肿瘤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p44/WDR77在192例患者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NSCLC病理分化、肿瘤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92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为81.3%(156/192),在与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10/192),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p44/WDR77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鳞癌)和胞质(腺癌)中.鳞癌和腺癌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67);p44/WDR77在高、中、低三种不同病理分化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12)、79.9%(115/144)、94.4%(3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临床肿瘤TNM不同分期的NSCLC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期77.1%(27/35)、Ⅱ期73.1%(49/67)、Ⅲ期85.7%(60/70)、Ⅳ期100%(20/20),表达差异显著(P<0.001);p44/WDR77的表达差异与患者的性别,解剖学肿瘤分类(中心型、周围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1、P=0.462),而与NSCL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灶范围显著相关(P<0.001、P=0.036、P=0.041).在随访的192例NSCLC病例中,p44/WDR77表达阳性和阴性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21.3和3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检测p44/WDR77的表达水平可能在NSCLC的诊断、恶性程度的预判、病灶转移及生存预后方面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成为诊断NSCLC和患者预后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作者:崔渊博;张志培;景鹏宇;王雪娇;王武平;谷仲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432例,均给予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临床细菌学检查为对照,分析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及三者联合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情况.结果 临床细菌学检查显示,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有80例(18.52%);在诊断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结核抗体分别为87.50%、76.70%、78.70%,结核杆菌培养分别为37.50%、92.61%、82.41%,结核感染T细胞分别为82.50%、88.64%、87.50%,三者联合时分别为97.50%、98.30%、98.15%,三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可作为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三者联合时,对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具有更佳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佳栋;汪宏良;朱杰稳;雷文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对肺癌手术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入住我院13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应用ERAS,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模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恢复速度快慢、手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以及进食的时间、胸管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下床活动及进食的时间、胸管停留时间、恢复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住院使用的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1天,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术后2天,3天,4天,5天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加速康复外科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从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恢复速度、首次下床活动及进食时间、胸管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与传统模式作对比,显示出ERAS治疗的优越性,同时为胸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提供新理念.
作者:洪祎纯;蔡南;杨晓瑜;张欢楷;黄加铭;黄豪达;张志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4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家庭雾化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后出院,家庭雾化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无特殊治疗,并对两组患儿进行半年的随访和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出院后喘息再次发作的情况以及肺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随访半年内,家庭雾化组患儿的急诊就诊次数、住院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雾化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和应用.
作者:芦长龙;毕良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连续治疗1年,随机将其分成高剂量组(5μg/d,n=120)和低剂量组(2.5μg/d,n=1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口干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低剂量的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数据分析.
作者:王娟;李艳红;郭秋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miR-222-3p靶向CD4对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1、2、4、8μg/mL的炎症诱导剂LAMPS对MH-S细胞的毒性影响.LAMPS处理MH-S细胞0、30、60、90、120 min后,RT-qPCR检测miR-222-3p和IL-6的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D4的蛋白表达水平.miRDB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22-3p对CD4基因的靶向作用.siR-222-3p转入MH-S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CD4的表达水平变化,RT-qPCR检测细胞内的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LAMPS对MH-S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2μg/mL的LAMPS作用于MH-S细胞后,miR-222-3p和IL-6上调表达,CD4下调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miRDB软件预测CD4为miR-222-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靶向关系.siR-222-3p能够促进CD4的表达,降低IL-6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222-3p可通过靶向CD4来调控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
作者:郎波;安勇鹏;李建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各级炎症和代谢反应,验证肺功能、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51例轻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轻、中度(GOLD1-2)n=21;重度(GOLD3)n=25,非常严重(GOLD 4)n=5.患者接受肺功能(肺活量测量)、代谢反应(甘油三酯(TG triglyc-erides)、总胆固醇(TC total cholester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反应(细胞因子:IL-6、IL-10、TNF-α(ELISA))的评估.结果 本研究发现,GOLD3组患者与GOLD1-2患者相比,IL-10、甘油三酯浓度水平低,IL-6水平高.此外,GOLD1-2组TNF-α与HDL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GOLD 3组IL-6与IL-10呈负相关(P<0.05)、IL-6和总胆固醇(P<0.05)负相关,白细胞介素-1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性(P=0.05).结论 重度COPD患者表现为IL-6浓度高、IL-10浓度低的炎症性反应状态.因此,在评估COPD严重程度时,IL-10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细胞因子.
作者:阮国虎;李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发病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的125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者分别按照性别(男、女)、年龄(少年组:7-17岁;青年组:18-40岁;中老年组:≥41岁)进行划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自发性气胸的时间分布规律(月份及季节分布规律).结果SP的整体发病具有明显的月份节律性(Z=3.35,P<0.05),发病多的是9月份(137例),少的是2月份(66例),发病高峰日为8月20日.其中,男性发病也具有显著的月份节律性(Z=5.66,P<0.01),发病多的是9月份(128例);女性发病未发现显著的月份节律性(Z=2.94,P>0.05).少年组和中老年组发病均具有月份节律性(少年组:Z=7.19,P<0.001;中老年组:Z=3.33,P<0.05),而青年组未发现显著月份节律性.在季节分布方面,四季间发病人数具有差异性(F=7.480,P=0.001),男性发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秋季低(P均<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好发于男性,秋季发病率升高,男性组、少年组和中老年组发病具有季节节律性.
作者:石晓;刘红艳;何凤莲;姚梦醒;高磊;赵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值用于鉴别入院肺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将95例肺炎患儿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47例,4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CPIS评分评估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肺炎患儿病情和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三组儿童血清IL-6、IL-10水平,计算IL-6/IL-10值,分析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 重症组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分别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6、0.806,P=0.005、0.000);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敏感性为70.21%,特异性为85.42%.结论 IL-6/IL-10值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IL-10值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预示不良预后,可作为诊断重症肺炎的临床指标.
作者:陈丹;任彦红;郭青;张广超;孙晓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肺血栓栓塞症 (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以呼吸功能和肺循环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其发病及临床症状呈多样性表现,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1]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超过29万的PTE患者,其中约1/3 的患者死亡[2]. PTE的危险因素有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危险因素常见于蛋白 C (Protein C,PC)缺乏、蛋白S(Protein S,P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V 因子 Leiden突变等,其中蛋白C、蛋白S缺乏为亚洲人PTE常见的原发危险因素[3]. 据报道我国人群中蛋白 C缺乏占8. 9%,蛋白S缺乏占14. 9% [4] ,蛋白C、蛋白S缺乏在我国肺栓塞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止血、凝血和抗凝失调的病理过程在PTE 均有存在,机体止血、凝血的基本因素离不开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及凝血功能,因此血小板在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就蛋白C/蛋白S缺乏引起PTE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启俊;傅应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EBUS-GS-TBLB的发展历史肺癌是我国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已为晚期,预后极差[1].因此,早期筛查并诊断肺癌尤为重要. 支气管镜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肺占位性疾病,但对PPL的诊断率阳性率较低. 虽然在X线透视下支气管镜对PPL的诊断率有所提升,但经X线或CT引导操作时,医生及患者暴露在射线下从而导致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技术的临床发展. 随着EBUS技术的出现,尤其是肺微型超声探头的广泛应用,对 PPL 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提高,是呼吸内镜技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2002年Herth[2]等使用EBUS技术经支气管镜行肺穿刺活检,首次证实该技术对 PPL 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柯章敏;朱颖;潘航程;武良权;杨健;晋发;张巧;刘盼盼;杨旸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根据目前IPF指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 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E-IPF )被定义为IPF患者在1 个月内呼吸困难急性恶化,并且排除其他疾病如:左心衰竭、肺栓塞等. 在IPF患者中,AE-IP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但其病因学知之甚少,目前尚无针对AE-IPF有效的特效疗法. 内科临床管理主要包括支持治疗,缓解症状和纠正低氧血症. 肺移植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其仍具有诸多局限. 本文旨在概述AE-IPF临床管理的新进展,并总结AE-IPF 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血清学标志物、预后和治疗.
作者:陈湑仁 刊期: 2019年第04期
急性肺栓塞( APE )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该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快速诊断有赖于一系列辅助检查,确诊的患者也需要尽快进行危险分层,以便确定佳治疗方案,从而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本文检索了新的有关APE诊疗的相关文献,从APE的辅助检查,危险分层,影响分层的因素及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案等方面阐述了近的新发现,新观点,旨在对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俊华;陈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在重症患者支持治疗期间,经常使用高浓度氧气. 氧气是强的氧化剂之一,具有高氧化性,可以破坏所有生物分子,因此,危重症患者合理用氧逐渐引起临床的关注[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死亡率较高. 研究表明,高氧血症与VAP 发病存在密切联系,高氧血症是 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好地了解高氧血症与VAP的病理生理学联系以及控制风险因素是改进预防策略的关键[2]. 本文对高氧血症和VAP之间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岭;李月红;程静;杨志华;张雅青;谢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1949年Poleg[1]等运用冰冻法成功保存了单个细胞. 借鉴此法,此后多年研究者用单纯低温保存法(如表面冷却、冰浴等)保存整个器官,然而保存时间短,移植后器官功能恢复差,器官功能衰竭、坏死,几乎所有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探索过程中发现用低温保存液(灌注液)灌洗离体器官,相较单纯冷冻保存能显著延长保存时间,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由此,研制更好的器官保存灌注液成为器官保存界、器官移植界的热点项目. 直到研究出经典保存液:Euro-Collins液( EC液)和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 UW液) ,器官保存及移植技术才更加发展壮大. 尽管上述经典保存液对众多器官保存效果、质量很好,临床也广泛使用,然而对肺脏的保存,并没有因为经典保存液的诞生而取得瞩目成就. 本文着重描述肺保存液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唐飞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疾病.尽管近些年国内外在疾病防治上采取众多措施, 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在吸烟人群中COPD的发病率甚至可达50%以上,到2030 年其死亡率将位居世界疾病死因的第3 位[1]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COPD反复急性加重及其导致的多脏器损伤是目前临床COPD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反复感染导致COPD患者气道防御能力进行性下降,气道内病原菌滋生,加重原本存在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内粘液过度分泌[2] ,导致气道狭窄,甚至阻塞气道,是疾病反复急性加重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肺表面活性蛋白A( SP-A)和D( SP-D)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水溶性蛋白,可以提升吞噬细胞清除能力[3] ,调节气道炎症和控制感染,进而控制肺部炎症级联反应,这与COPD反复急性加重可能具有相关性. 本文就SP-A、SP-D与COPD反复急性加重的关系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吕美玉;强丽霞;金寿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OSA)是常见的与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为特征[1]. OSA诱导的长期慢性缺氧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神经退行性疾病[2].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21 世纪重要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口. 研究发现,睡眠异常可能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成为降低AD风险的潜在治疗和预防策略[3].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OSA与AD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颖超;秦岭;毕素芝;谢建军;王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诱导远端肺间质组织中肺泡上皮细胞(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AEC )损伤、凋亡和成纤维细胞活化形成肌成纤维细胞,大量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胶原蛋白沉积的一大类肺疾病[1].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肺纤维化常见的疾病类型,中位生存期大约为5 年[2]. 目前关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晰. 随着对肺纤维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AEC凋亡是肺纤维化起始和发展的重要事件[1];例如, Myers 等人研究证实IPF患者肺纤维化病灶周围相对正常的肺组织中存在AEC凋亡的现象[3];IPF患者AEC凋亡可直接导致肺泡塌陷,加速肺纤维化进展[4].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AEC凋亡在肺纤维化发生的早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邹宝安;高胜兰;刘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常见和严重的的疾病之一,目前我们对该病发病机理知之甚少[1] ,治疗方法十分有限,IPF患者的预后极差,诊断后平均预期寿命不足3年,患者多在终末期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IPF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2].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肺组织出现肺纤维化发生时存在肺组织自噬水平不足,引起肺泡上皮细胞衰老和损伤,产生上皮-间质效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分化;而恢复自噬水平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抑制肺纤维化形成[3]. 目前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问世,深入研究细胞自噬与肺纤维化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和完善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作者:邓树豪;李婷;董昭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自 1819 年以来,纵隔气肿( pneumomediasti-num,PM)先被Laennec描述[1]. 可分为继发性纵隔气肿和自发性纵隔气肿. 1939 年路易斯·哈曼第一次描述了自发性纵隔气肿( 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SPM) ,并定义为无明确病因的纵隔腔内出现游离的空气,因此,也称为 Hamman 综合症[2]. 鉴于SPM在国内相关疾病的文献报道的数据有限,并且SPM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仍然有争议,本文旨在回顾与总结目前文献和临床经验,后基于SPM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诊断和管理SPM 的流程.
作者:李东旭 刊期: 2019年第04期
Castleman病( 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初由 Castleman 博士于1954 年描述[1].CD的重要病理特征是淋巴滤泡,血管和浆细胞的增生. 此外,Castleman病是非肿瘤性淋巴结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大多数( 70%)的Castleman 病例都发生在胸部[2] ,尽管肺部是Castleman 病可能发生的罕见部位,但常见于纵隔. 本研究描述了1 例发生在右肺门的Castleman病例,进行了手术治疗. 患者术前诊断通常较为困难,Castleman病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热,体重减轻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是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但不具有特异性[3]. 完全手术切除肿瘤是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佳治疗方法[4].
作者:高凯;吴恺;张春敭;韩露;齐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Kartagener综合征( Kartagener syndrome,K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支气管扩张-鼻旁窦炎-内脏转位综合征,可伴有不孕不育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胸部影像等临床诊断KS并不困难,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多因反复肺部感染导致肺脓肿、呼吸衰竭、肺心病等,预后较差. 现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女性KS不孕症患者1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艳敏;刘子龙;杨达伟;朱蕾;胡莉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肺粘液表皮样癌( pulmonary mucoepidermoid-carcinoma ,PMEC)是一种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无典型临床特征,病理组织成分复杂,术前诊断困难,其传统治疗方式单一,主要是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辅助治疗效果仍不明确;目前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如火如荼,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曙光,但肺粘液表皮样癌的靶向治疗经验较少. 通过查阅对肺粘液表皮样癌靶向治疗报道的相关文献,推测靶向治疗可能是肺粘液表皮样癌治疗上的新突破. 现报告肺粘液表皮样癌ALK基因融合突变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屈贵东;施云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 以2017 GINA指南标准[1]为指导,选取65例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NO分析仪行FeNO检测.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FeNO:92.47±33.09ppb,血清HMGB1:134.64±46.20 ug/L;对照组FeNO:9.73±3.69ppb,血清HMGB1:83.60±28.41 ug/L;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Fe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HMGB1水平显著增高(P<0.05),哮喘组FeNO水平与血清HMGB1水平成正相关(r=0.535,P<0.01).结论 血清HMGB1含量与FeNO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程度,为支气管哮喘的炎症评估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张君雪;李树民;马雪梅;鲍文华;刘甡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血瘀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60例AECOPD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FPA、t-PA、Fg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缓解率依次为93.33%(28/30),73.33%(22/30),治疗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A、t-PA、Fg、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PA、t-PA、Fg及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aO2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气活血法可改善AECOPD血瘀证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周群;张星星;任薇;朱春冬;李春颖;邓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儿56例(VAP组)、同期治疗未发生VAP的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窒息缺氧情况、遗传缺陷情况、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合并败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类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合并败血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王娟;王勇兵;李凯;张欢欢;周莉;王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