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银杏叶提取物对氢化可的松模型小鼠记忆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氢化可的松模型小鼠记忆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氢化可的松4 mg*kg-1*d-1×21 d, sc诱导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和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跳台法作行为检测;MTT法用于测定免疫指标.结果 EGb(40、80 mg*kg-1*d-1×31 d, ig)可减少小鼠的跳台错误次数,缩短逃避潜伏期.EGb(20、40、80 mg*kg-1*d-1×31 d, ig)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提高IL-1及IL-2水平.结论 EGb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和免疫功能低下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艳;明亮;李卫平;方明;江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麦滋林-S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

    目的探讨麦滋林-S(M-S)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消炎痛诱发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评价胃黏膜损伤指数和损伤面积的变化.应用TBA法和核黄素-NBT法分别测定胃黏膜MDA和SOD含量;应用阿利斯蓝染色法测定胃黏膜黏液量;应用重氮化反应法和化学滴定法分别测定胃液NO含量和胃酸含量.结果 M-S 300 mg*kg-1,无明显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剂量增至700 mg*kg-1以上时,胃黏膜损伤指数和损伤面积明显降低,并随M-S剂量增大其作用更明显.M-S在300~2 400 mg*kg-1剂量范围内,均可抑制胃黏膜MDA生成,恢复SOD活性,有与其胃黏膜保护作用较一致的量效关系.在M-S剂量增至1 400 mg*kg-1以上时,胃黏膜黏液量明显增加.各种剂量的M-S对胃液NO和胃酸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M-S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和促进胃黏膜黏液生成有关.

    作者:张磊;许建明;刘志杰;梅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抗感冒口服液的抗炎作用和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抗感冒口服液(CCD)的抗炎作用和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鼠耳肿胀法、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法、小鼠ig急性毒性试验(大耐受量测定).结果 CCD 2.5~10.0 g*kg-1对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CCD 0.5 mg*L-1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脂多糖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小鼠ig的大耐受量(MTD)>80 g*kg-1.结论 CCD具有抗炎、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郑芙林;徐冰;刘家全;于旺银;陈铎保;李兵;张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变化.方法采用α-bungarotoxin(α-BTX)荧光结合剂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图片分析技术,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挤压后,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结果神经根受压后20天,乙酰胆碱斑明显地发生卷缩,密度降低,结构紊乱,甚至崩解成碎片,60天后,乙酰胆碱斑的大小及形态逐又恢复正常,但仍留有一些异常的小球状或梭状的乙酰胆碱分支. 结论乙酰胆碱受体的形态功能与神经支配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周重建;施杞;王拥军;沈培芝;刘梅;徐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MTT法检测重组人内抑素对人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观察重组人内抑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的方法.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胎儿内抑素是否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增殖产生抑制作用.结果 MTT法分析显示细胞活力与光密度改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重组人内抑素可抑制胎儿血管内皮细胞ECV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约为3.50 mg*L-1.结论 MTT法检测重组人内抑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准确可靠、操作简便.

    作者:智强;任斌;朱年春;张礼秀;刘建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编码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目的克隆神经元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编码基因,以研究其在人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人脑胶质瘤细胞总mRNA,以其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14-3-3ζ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插入pGEM-T载体,并用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出一条约750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获得了一条与RT-PCR大小相同的条带.经DNA测序证明所克隆的DNA片段与GenBank收录序列一致.结论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重组pGEM-T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作者:祖莹;沈继龙;汪学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妇科止血颗粒促凝、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妇科止血颗粒(FKZXKL)的促凝、抗炎作用.方法大鼠、小鼠经灌胃给药后,分别采用剪尾法、毛细玻管法、Quick一期法以及葡萄球菌聚集法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复钙时间(PRT);用鼠耳肿胀法与肉芽增生模型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 FKZXKL能明显缩短小鼠的BT与CT,以及大鼠的PRT,但对PT和FDP量无影响;能分别降低鼠耳肿胀度与肉芽干重.结论 FKZXKL能明显促进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但对外源性凝血系统以及纤溶系统无影响;FKZXKL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张三军;张艳;明亮;尹艳艳;李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芍总苷对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断颅和大鼠三血管阻断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以小鼠断颅后的喘息时间、大鼠脑电图(EEG)、脑组织Ca2+、Na+和水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GP(20 mg*kg-1)可延长小鼠断颅后的喘息时间,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脑电活动,可降低脑钙、钠、水含量.结论提示TGP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玮;吴华璞;祝晓光;明亮;董淑英;童旭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D34+造血祖细胞的聚集、CXCR3 mRNA的检测及CXCR3极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鲜分离的和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刺激的CD34+造血祖细胞上CXC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 mRNA水平表达的区别,以及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FN-γ inducible protein 10,γIP-10)和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的作用下,GM-CSF刺激的CD34+造血祖细胞的聚集作用和CXCR3分布的变化.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ting 检测CXCR3 mRNA水平的表达;24孔板细胞培养法观察细胞聚集作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CXCR3后,以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XCR3的极化现象.结果 GM-CSF刺激的CD34+造血祖细胞上CXCR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新鲜分离的细胞;γIP-10和Mig能够诱导GM-CSF刺激的CD34+造血祖细胞发生聚集现象和CXCR3重新分布现象,CXCR3聚集成束,并指向特定的方向.结论 GM-CSF的刺激作用能够显著性提高CXCR3在CD34+造血祖细胞上的表达;γIP-10和Mig能够诱导GM-CSF刺激的CD34+造血祖细胞的聚集作用和CXCR3的极化现象.

    作者:王红艳;黄保军;王明军;郭克泰;秦卫兵;谭锦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褪黑素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及肝匀浆中SOD、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血清白蛋白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褪黑素预防组及阳性药对照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及肝匀浆中SOD、GSHpx活性。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及肝匀浆中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而自造模的尾静脉攻击阶段起,每ig褪黑素(0.3、0.6、0.9mg·kg-1),均可恢复模型大鼠血清及肝匀浆中SOD、GSHpx的活性。结论 褪黑素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其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作者:董晨;魏伟;沈玉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N组).分别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结果 DM-N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收缩压水平较DM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保护肾脏,对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晓明;姜凤琴;王海燕;盛树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P糖蛋白(p1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GSTπ、TopoⅡα和p170在ANLL中的初治组(A组)及复发或难治组(B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0%、43.2%、22.0%及50.0%、50.0%、46.7%;三者在ALL A组及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3%、0、18.2%及30.0%、18.2%、30.0%.GSTл阳性、TopoⅡα阴性、p170阳性AL患者完全缓解率(CR)与GSTπ阴性、 TopoⅡα阳性、p170阴性的CR率分别为25.0%、75.0%、38.5%及81.8%、37.5%、84.2%.除TopoⅡα外,耐药因子阳性患者的CR率低于阴性患者(P<0.01及0.05).相关分析显示GSTπ与p170之间密切正相关(r=0.64,P<0.01).结论 GSTπ、p170过度表达与AL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且GSTπ与p170过度表达密切正相关.

    作者:鲍扬漪;朱晓梅;彭丽娟;何皖伟;聂泽丰;牛玲;李长庆;高蓉;时峰;史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锥体外系反应的差异. 方法对40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应用利培酮组和奋乃静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统计,每组各20例,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作疗效评定.结果利培酮组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65%,奋乃静组75%,两组间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锥体外系反应利培酮组较奋乃静组为少(P<0.01). 结论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较少,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钱朝庆;张育麟;杨丽达;谢雯;黄豹;靳胜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显微镜功能性鼻、鼻窦手术36例

    目的探讨将显微手术技术应用在鼻、鼻窦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显微镜,鼻显微手术器械及内窥镜手术进路和方法行功能性鼻、鼻窦手术.结果 36例患者中鼻通气功能恢复正常26例,好转10例.32例术前有嗅觉障碍者术后症状改善26例,术后随访1例鼻腔有复发性息肉生长,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系立体视野,整体感强,能用双手操作,不糊镜头,且快捷便利,值得推广.

    作者:张抗美;李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16/MTS1基因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标本p16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MTS1)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12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且手术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32例.提取DNA,建立PCR方法分析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对p16第二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32例NSCLC患者中9例发生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缺失率为28%(9/32),p16 第一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结论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且影响肺癌细胞其他生物学行为.

    作者:费广鹤;桂淑玉;庞玉瑛;张安成;刘虎;周青;汪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神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神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在采用控制饮食及给予降糖药物,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糖神康,每天1剂,持续12周;对照组先肌注Vit B1、Vit B12、2周后改服呋喃硫胺及Vit BCo,持续10周.观察DP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腓部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能降低患者全血及血浆比粘度,并可改善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MCV),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糖神康为一种治疗DPN较为有效的药物.

    作者:汪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短期疗效. 方法在C型臂X光机上开展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并予随访.结果 35例患者进行了PTCA术,29例患者随访6~23月,22例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在C臂型X光机上开展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褚俊;马礼坤;余华;范西真;安春生;韩晓萍;严激;丁晓梅;王家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13例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分析

    目的对113例白血病免疫分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人群免疫分型的特点,并将之与FAB初诊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细胞膜抗原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双标记法,胞浆内抗原CyMPO,CyCD3,CyCD22的检测在对细胞膜进行通透性处理后,采用单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 结果①1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未分化型占6.3%,AML占43.7%,B-ALL占31.3%,T-ALL占12.5%,BAL占6.3%,9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未分化型占1.1%,AML占65.6%,B-ALL占17.8%,T-ALL占3%3%,BAL占11.1%,NK-AL占1.1%,儿童AML/ALL为1∶1,明显低于成人AML/ALL的3.12∶1.②7例慢粒急变患者全部CD34阳性.③发现急性NK细胞白血病1例,CD3-CD38+ 92%,CD3-CD56+ 88%.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很大帮助,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推广将有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戴海明;翟志敏;何晓东;吴竞生;孙自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水DNA含量测定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腹水DNA倍体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腹水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腹水的CEA、CA19-9;腹水离心沉淀作细胞学检查.结果恶性腹水组的DI、SPF、PI均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FCM法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2.3%.细胞学、CEA、CA19-9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41.7%、41.7%、50%,特异性为100%、76.9%、84.6%,FCM联合CEA或CA19-9检测,敏感性为95.2%及95.8%,特异性为71%及78.1%.结论腹水DNA含量测定诊断恶性腹水是一有效而敏感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FCM联合CEA或CA19-9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

    作者:张明黎;吴正祥;王巧民;瞿志敏;戴海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E-cd、LN-R表达的意义

    目的了解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层黏连蛋白受体(LN-R)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E-cad和LN-R.结果 77例OSCC中E-cad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LN-R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E-cad蛋白表达与LN-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E-cad是影响OSC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测定OSCC组织中E-cad和LN-R蛋白表达,对阐述OSCC浸润与转移机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检测 OSCC的E-cad表达状况对临床判断患者预后及指道治疗有较大帮助.

    作者:叶金海;周健;龚西马俞;孟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与罗吡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与罗吡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配伍方案.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用药为1.25 g*L-1罗比卡因10 ml;Ⅱ组用药为1.25 g*L-1罗吡卡因10 ml含咪唑安定2.0 mg;Ⅲ组用药为1.25 g*L-1罗吡卡因10 ml含咪唑安定3.0 mg;Ⅳ组用药为1.25 g*L-1罗吡卡因10 ml含咪唑安定4.0 mg;采用双盲法模拟视觉镇痛评分(VAS),记录用药后BP、HR、SPO2、RR、不同时段疼痛评分,产妇遗忘程度、娩出婴儿Apgar评分及用药后副作用.结果用药后24 h内不同时段VAS评分在3~15 h之间,用咪唑安定各组较对照组低(P<0.05),且随着咪唑安定剂量增大,在同一时段内VAS评分依次降低,但副作用增多.结论一定剂量的咪唑安定伍用罗吡卡因用于分娩镇痛较单纯罗吡卡因阻滞完善,对产妇和婴儿影响小,咪唑安定剂量不宜过大,一般小于4.0 mg.

    作者:尹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以1998年5月~2000年7月,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33例为实验组,以1995年1月~1997年4月延迟肠内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26例为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对比,观察血淀粉酶升高情况、各种并发症、治愈率和费用的差异. 结果两组血淀粉酶升高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加重胰腺负担、不引起胰腺炎反跳,能降低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

    作者:张从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异丙酚对气管切开插管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喉部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时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喉部手术需气管切开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异丙酚麻醉(切皮前静注1~2 mg*kg-1)和局麻下,C组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病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C组SBP、DBP在气管插管时较P组升高(P<0.05).C组DBP在切皮时、插管后1 min、3 min较P组升高(P<0.05).C组HR在切皮时较P组升高(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气管切开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钱梅;方能新;曾一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进展期端粒和端粒酶变化

    目的探查端粒( telomere) 和端粒酶(telomerase)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MDS期和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期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 8例患者,18个不同病期的标本(外周血11例,骨髓7例)被获得.Southern杂交放射性同位素探查端粒长度;末端重复放大程序(telome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和定量PCR测定端粒酶.结果 MDS患者的端粒长度(6.58 kb±2.81 kb)较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端粒长度(9.73 kb±0.79 kb)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8例患者中仅1例端粒未缩短;其余7例均缩短,其中2例在MDS期尚正常,AML期时明显变短;另5例患者在MDS期和AML期端粒均缩短.全部患者均可测得端粒酶,AML期的端粒酶活性(36.91±20.52)较MDS期的端粒酶活性(20.49±11.01)明显增加(P<0.05). 结论 MDS患者的端粒缩短和端粒酶活性增强的现象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徐建华;倪卉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A125联合EmAb测定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并对75例EM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CA12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EM组Ⅰ~Ⅳ期血清CA125水平(U*ml-1,±s)分别为45.08±24.87、63.48±19.32、109.43±60.24、126.52±86.74,对照组为21.42±8.31,EM组各期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将EM组各期CA125水平与AFS评分作相关分析,两者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EM组EmAb阳性率为64.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且Ⅲ~Ⅳ期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05);EM组血清CA125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41%、92.53%;EmAb的敏感性为64.63%,特异性为73.51%;以血清CA125和EmAb均阳性为标准,敏感性稍有下降为70.25%,特异性增加100%.75例术后1周的CA125水平低于术前(P<0.01).结论血清CA125联合EmAb测定对EM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并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血清CA125测定有助于观察EM的疗效.

    作者:周家德;沙玉成;陈建中;刘功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常规分割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65例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常规分割结合伽玛刀追加颅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分割大野照射、用伽玛刀局部加量代替传统的缩野加量方法. 结果局部控制率提高,中位生存期延长,疗程缩短.结论本治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吴黎明;马明;刘炜;杨林;杨家湘;许伯寿;徐发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输卵管注药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111例分析

    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堵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我院妇科门诊对111例不同程度输卵管堵塞患者,采用输卵管通药方法,同时予辅助治疗,其中58例愈并获妊娠,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晓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回肠代输尿管术后并发症10例治疗

    回肠代输尿管术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医师慎用的手术方式,主要原因是本术式存在一系列并发症而导致手术的失败,甚至因此而导致肾脏功能丧失.我院1990~1999年先后收治回肠代输尿管术后并发症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改良法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准确对位的影响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简称RO-DLT),由于管腔内径较大,不带隆突钩,易于插管,对气管的损伤小,目前已普遍用于临床,其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无法量化插管深度,所以其一次定位准确率较低(54%)[1].笔者采用改良RO-DLT插管法,与传统插管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在切除鼻窦鼻腔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在鼻窦鼻腔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5例鼻窦鼻腔恶 性肿瘤及1例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行改良面中部翻揭术,手术方法、效果与鼻侧切开术相比较。结果 应用改良面中部翻抚手术切除鼻窦鼻腔肿瘤有充分暴露、不瘤疤痕、术中出血少之优点,同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不但适用于一侧鼻鼻窦及鼻咽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而且对与范围较广的恶性肿瘤也适用,因此改良面正中翻抚术可取代大部分鼻侧切开手术。

    作者:童步升;沙群;江立琦;杨见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合肥市干洗场所卫生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了解干洗场所的卫生状况和广泛使用的干洗剂--四氯乙烯(PCE)的危害以及干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为干洗店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9年12月~2000年10月对合肥市22家干洗店进行了一次卫生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英;徐业林;张留喜;石艳;李家涛;胡中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合肥地区部分中专学校学生HBsAg和贫血的抽样调查

    结合每年中专学校学生的体检,于2000年10月对安徽省合肥市中专学校学生的Rh血型、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进行抽样调查,以期了解该地区中专学校学生营养性贫血的患病和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为该类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刘蓉;汪学龙;王海林;江宝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34例成批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孚玉地区是安徽省宿松县城所在地,为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内陆地区),成批急性血吸虫病(简称急感)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危害性相对显著.现对该地区的134例成批急感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洪佩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8例癌前病变(白斑)、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口腔癌前病变组与鳞状细胞癌组基本一致.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酶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的良好分子生物学标志.

    作者:张志宏;张洪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丹参对烫伤早期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72只,分为假烫组(n=8)、烫伤组(n=32)、烫伤治疗组(n=32),动态观察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后6、12、24、48 h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心肌含水量以及心肌组织MDA(丙二醛)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ATP酶(Na+-K+-ATPase、 Ca2+-ATPase、Mg2+-ATPase)活性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鼠烫伤后心肌明显受损,表现为血清CPK水平上升,心肌组织含水量升高,线粒体肿胀,嵴紊乱.同时心肌组织MDA水平上升,SOD活性下降,ATPase活性下降.应用丹参注射液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烫伤后心肌损害,并且降低心肌组织MDA水平,提高SOD活性,提高ATPase活性.结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烫伤后脂质过氧化以及提高ATPase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烫伤后早期心肌损害.

    作者:唐益忠;陈侠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枢神经系统钙调素研究若干进展

    CaM作为胞内Ca2+的多功能传感器或受体,介导了很Ca2+调节的生理过程。其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植物、原核心生物的几科所有组织中,氨基酸顺序高度保守,在所有脊椎动物中几科都相同,在非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间相差刀很少。脑和一些内分泌器官是CaM含量丰富的器官。典型的动物细胞含有107以CaM分子,其质量占细胞蛋白总量高达1%。CaM有广泛的靶物,在不同组织细胞、不同生理状态下及不同的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均不相同。现就CaM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关的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尹世杰;陈贵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