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检测SPAR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胃癌和89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PARC的表达情况.结果 SPARC主要表达在胃癌的间质细胞,少数表达在胃癌细胞.SPARC在胃癌组织间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88.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4.1%)(P<0.01).肿瘤细胞SPARC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各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而间质细胞SPAR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 SPARC在胃癌间质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转移,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杨;吴继锋;张红;秦蓉;王道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tHcy)的相互关系,探讨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叶酸-tHcy相互关系的影响.方法 在中国6个城市收集轻中度高血压合格患者445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测定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血浆tHcy水平与叶酸水平的相关性;然后按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层建立叶酸水平与血浆tHcy水平的回归预测模型,比较模型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基因型对叶酸-tHcy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血浆t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29,P<0.01).在按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层的叶酸水平与血浆tHcy水平的回归预测模型中,TT基因型的回归系数(绝对值)高于CC、CT组(P<0.01),TT基因型中叶酸水平对血浆tHcy水平的影响大,叶酸缺乏或补充后,TT基因型的血浆tHcy的变化幅度将大.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在回归预测模型中,MTHFR677 TT基因型患者叶酸水平对Hcy水平的影响大.
作者:徐艳龙;张善春;李建平;王梦德;邢厚恂;臧桐华;霍勇;徐希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2Gly-hGLP-1)基因,并表达GST2-Gly-hGLP-1.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载有hGLP cDNA的重组克隆质粒PMD18T simple和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将GLP-1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筛选出阳性克隆.在获得重组hGLP-1基因工程菌的基础上,利用定向突变的技术改造其第2位丙氨酸为甘氨酸,经酶切克隆于pGEX-4T-1+中,构建pGEX-4T-1+/2Gly-hGLP-1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 经测序分析,证明2Gly-hGLP-1已经克隆到pGEX-4T-1+中.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可被特异性hGLP-1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和表达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
作者:刘莉;胡红琳;丁振兴;王佑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鉴定从合肥市某医院先天性脑瘫患儿尿标本中分离的4株人巨细胞病毒(HCMV)毒株并对其UL83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为HCMV感染的预防及pp65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法复苏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p65蛋白表达,并用特异性引物对UL83基因进行PCR,扩增的产物经凝胶纯化后测序;序列结果运用DNAMAN软件和GenBank登录的3株代表性HCMV毒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 HCMV AD169株与HCMV-1分离株的UL83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余3株的同源性也达99.26%~99.69%;4株HCMV分离株与Merlin株、Towne株在相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低的分别为98.95%,99.06%.结论 UL8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CMV UL83编码pp65蛋白的优势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序列无变化.
作者:史永林;陈敬贤;王明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眶上裂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较为全面的横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火棉胶切片技术对5例(10侧)眶上裂区标本连续薄层横断层切片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对选取的9个典型横断层面上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进行描述.结论 横断层对于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显示较为理想,可作为该区影像检查的辅助层面资料.
作者:庞刚;韩卉;胡玉婷;朱友余;王惠珠;孟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肺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7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47例对应癌旁组织中DNA的p16基因甲基化状况,同时收集吸烟等环境暴露资料.结果 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44.7%,高于癌旁组织的17%(P<0.01),p16基因甲基化好发于鳞癌(P<0.05),在鳞癌中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p16甲基化和吸烟在鳞癌中高度相关(P<0.01).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鳞癌的形成,且与吸烟高度相关.
作者:汪亚松;金永堂;薛绍礼;于在诚;徐迎春;刘晓;田敏华;陶文虎;孔云明;侯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明胶酶(MMP-2、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TIMP-2)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MMP-2、MMP-9、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及其相应比值大小.结果 乳腺癌组织MMP-2、MMP-9蛋白表达和MMP-9/TIMP-1、MMP-2/TIMP-2蛋白表达比值均与腋淋巴结受累、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TIMP-2蛋白表达与腋淋巴结受累呈负相关(P<0.05);MMP-9/TIMP-1和MMP-2/TIMP-2比值大小均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5);MMP-9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在乳腺癌组织MMP-2和TIMP-2蛋白表达、MMP-9和TIMP-1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665、0.702,P<0.01).结论 明胶酶及其抑制因子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表达比值可作为一个提示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潜在标志.
作者:吴正升;吴强;杨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 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法,比较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及其它寄生虫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 rSj14-3-3-ELISA、SEA-ELISA和IHA 3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8%、94.2%和90.0%,特异性分别为87.0%,84.8%和84.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Sj14-3-3抗原间接ELISA法具有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敏;沈继龙;罗庆礼;王志成;郑美娟;罗飞;李丛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10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0在30例鼻息肉和14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对IL-10阳性细胞的类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IL-10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较正常下鼻甲组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主要表达于鼻息肉的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结论 IL-10在鼻息肉组织内的多种炎性细胞中明显表达,能客观反应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提示IL-10在鼻息肉中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
作者:朱俊;吴强;方平;沙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吸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2例肺癌组织、32例肺部良性病变和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结果 MGMT蛋白在肺癌组织、肺部良性病变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45.2%(28/62)、87.5%(28/32)、75%(6/8)和1.85±1.906、3.31±1.554、2.75±2.550,两项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2).MGMT蛋白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正常肺组织、肺部良性病变和肺癌患者中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MGMT蛋白表达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正常肺组织和肺癌中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肺良性病变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与吸烟相关,但与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作者:杨进;陆友金;张妍蓓;何凤莲;刘荣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丘脑网状核(RT)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埋管及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PSG).结果 RT双侧分别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2.0 μg后引起睡眠增多;注射一氧化氮的前体左旋精氨酸0.5 μg后对睡眠有改变,但无显著性意义,其促觉醒作用未能被左旋硝基精氨酸所阻断;注射一氧化氮的供体硝普钠0.2 μg后可明显增加觉醒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并且可以阻断左旋硝基精氨酸的促睡眠作用.结论 RT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RT中的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可能有促觉醒作用.
作者:李春华;张瑾;赵乐章;钟明奎;章功良;方继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2例,其中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9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出血的关系,同时评价北意大利内镜协会出血风险指数在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病程、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红色征以及食管静脉曲张Grad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期间再出血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未再出血组(P<0.01),再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和未再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是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指数在预测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海龙;张磊;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在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 7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接受心导管封堵术,超声评价缺损大小及位置并结合球囊测量缺损直径而选择相应的封堵器.结果 74例患者成功放置了封堵器,缺损大小为(24.36±8.23)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6.54±10.36)mm,与超声测量值相关性很好(r=0.92,P<0.01).结论 超声可以直接指导房间隔封堵器的选择与封堵.
作者:史学功;汪太平;徐岩;朱红军;赵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122只眼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5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7.5 mm.术后佳矫正视力≥0.2共111只眼(90.2%),≥0.5者共75只眼(61.5%).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12只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7只眼,2只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术后发现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各1例,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无眼压升高者.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加强;朱美玲;廖荣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赵红;刘斌;吴兴旺;张家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利塞膦酸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筛选合格的6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利塞膦酸钠片+钙尔奇D;对照组30例:安慰剂+钙尔奇D).两组服药12个月,于试验0、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腰椎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等相关有效指标.结果 ①试验组治疗12个月与基线比较,腰椎骨密度提高13.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12个月骨密度综合疗效为:治疗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80.77%.③血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均降低,其中试验组血碱性磷酸酶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塞膦酸钠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其骨转换,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作者:黄大祥;王长江;王佑民;潘天荣;钟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分析检测HBV DNA和基因型.结果 196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26例(64.3%),C基因型59例(30.1%),BC混合型11例(5.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江淮之间以B基因型占优势,淮河以北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8.8%和66.7%;HBV 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占62.7%(P<0.01),C基因型感染者以肝硬化为主,占44.1%(P<0.01),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出的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HBV C基因型的HBeAg阳性表达(68.4%)明显高于B基因型(31.6%)和BC混合型(0).结论 安徽省部分医院HBV基因型存在B、C和BC混合型,B型为该地区的优势基因型.HBV 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而HBV C基因型感染以肝硬化为主.
作者:叶珺;熊自忠;尹华发;李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32例CVC-RI确诊患者的菌群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以及引起CVC-RI的相关因素.结果 32例CVC-RI患者中,共分离出菌株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革兰阴性菌10株,真菌11株;置管7天后CVC-RI发生率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CVC-RI组患者年龄较大(P<0.05),住院时间、导管留置入时间较长(P<0.05),入科时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血清白蛋白和Glasgow评分较低(P<0.05),给予胃肠内营养者较少(P<0.05),气管切开数较多(P<0.05).结论 对于住院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低、APACHEⅡ评分较高、Glasgow评分较低、行胃肠外营养及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尤其应注意CVC-RI的发生;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应根据已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叶文;王锦权;陶晓根;范骁钦;王秋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和急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升高[1],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现通过对血清β-HCG联合孕酮水平的监测以达到对异位妊娠早期初次诊断,并通过监测两者动态变化来了解保守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美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除了血压分级水平外,还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年龄、吸烟、血胆固醇、糖尿病等,这些因素均影响动脉的弹性和结构.近有报道脉压(PP)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1-2],血管性假发病因子(vWF)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3].本研究依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同时检测脉压、vWF等指标,探讨其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胜;王邦宁;陈大年;刘敏;骆志刚;胡泽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中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存在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患者在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更易受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1],使术后肺功能不全,成为影响患者预后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2],术后吸入NO可以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功能.我科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吸入NO,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高从荣;周汝元;林敏;葛圣林;葛建军;高晴云;张士兵;张飞;周德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0.2%~0.25%浓度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1-2].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后的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3].本研究以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并评价其可行性.
作者:徐光红;李侠;张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整块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食管癌常用的手术方法.区域淋巴结彻底廓清是食管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是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主要转移部位,该处淋巴结的清扫对减少术后上纵隔及颈部复发,以及选择颈清扫术与否有重要指导意义.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们对55例胸段食管癌进行了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胸段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重点清除,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君旭;于在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及手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对26例年龄<3个月婴儿血管瘤采用盐酸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1 mg/cm2,总量不超过2 mg/kg),每2~4周1次,共3~5次.对50例年龄>3个月婴幼儿血管瘤(其中10例术前1个月内曾接受过1~2次的瘤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予以手术切除,缺损较大者以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26例草霉状血管瘤经激素注射后1~2次充血减轻,4~5次后所有瘤体均变平,边缘萎缩.50例中38例创口直缝合,3例植皮,9例以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皮瓣均成活,形态良好.结论 激素注射是控制年龄<3个月患儿血管瘤的安全、可靠、简便的方法;对年龄>3个月患儿因可耐受手术及麻醉则以手术切除效果为佳.
作者:盛辉;曹东升;张林;丁浩;王邦河;汪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紫杉醇在血浆中的含量.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醚提取后,以乙腈:0.1%磷酸(1∶1)为流动相,经ODS C18色谱柱分离,230 nm波长检测.结果 多西紫杉醇浓度在0.0781~5.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n=5;r=0.999 2),低检测浓度为0.04 mg/L;低、中、高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8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8%.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可满足临床血药浓度的检测及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作者:李娜;孙国平;金涌;李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可靠、纯度高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BM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BMMSCs表面标志蛋白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采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度较高的BMMSCs,接种细胞生长良好;G1期、S期、G2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82.4%、10.6%、7.0%;分离培养的细胞:强表达CD44、CD14阴性、CD34阴性、Cdlla阴性、HLA-DR阳性率为1.1%.结论 采用Percoll分离液能够较好地进行犬BM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
作者:曹浩;葛建军;吴胜东;徐盛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总黄酮(TFG)对交感神经节细胞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细胞内记录技术和离体神经节灌流.结果 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静息电位为(-53.1±6.5)mV(n=54);重复电刺激(10 V,1 ms,20 Hz,4 s)与IMG相连的腹下神经,在IMG有61.1%(33/54)的细胞可诱发ls-EPSP,其电位的幅度与时程分别为(7.7±1.8)mV和(97.4±17.4)s(n=33);用TFG(100~500 mg/L)灌流,其中有78.8%(26/33)细胞的ls-EPSP出现抑制,幅度与时程均表现降低和缩短,且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另有21.2%(7/33)的细胞无明显反应.由TFG引起的ls-EPSP抑制可被低钙/高镁Krebs液可逆性阻断,但不受胆碱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影响;亦可被低钠(58 mmol/L)、高钾(20 mmoL/L)的Krebs液和河豚毒(10 μmol/L)所增强,并可被四乙基铵(1 mmoL/L)所减弱.结论 TFG可不同程度抑制IMG内大多数细胞的ls-EPSP,其作用离子机制可能与Na+内流减弱和K+外流增强有关.
作者:黄九龙;胡金兰;孔淼;王烈成;吴政;柯道平;李忠稳;马嵘;孔德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虎杖苷(PD)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的保护作用及与抗氧化的关系.方法 用小动脉夹夹闭腹腔动脉30 min,复灌6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GIRI模型,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胃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结果 PD可明显减轻损伤模型中的胃黏膜损伤指数;能明显降低胃组织MDA含量,增加胃组织SOD、GSH-Px、NO、NOS水平.结论 PD通过抑制胃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对GIRI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洁云;赵维中;朱文庆;汪琳;黄大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R组以罗格列酮5mg/(kg·d)灌胃,C组和D组灌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2、4、8周测其尿白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结果 各时间点R组尿白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均高于C组,但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降低尿白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秀财;杨光伟;叶山东;范爱红;陈燕;王迎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TFA(160、80、40、20 mg/kg)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活性、MDA和PGE2含量,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论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作者:文继月;陈志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影响,探讨部分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A组、AA+RhIL-1Ra(2.5、10、40 mg/kg,tid,sc)和AA+anakinra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足爪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T、B细胞增殖度、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TNF-α和PGE2水平及关节滑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RhIL-1Ra(2.5、10、40 mg/kg,tid×7 d)改善了AA大鼠踝关节的炎性肿胀和病理学改变,RhIL-1Ra(40 mg/kg,tid×7d)显著提高了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RhIL-1Ra(2.5、10、40 mg/kg,tid×7 d)抑制了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RhIL-1Ra使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TNF-α和PGE2减少.结论 RhIL-1Ra对AA大鼠有治疗作用,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和T、B淋巴细胞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
作者:汪庆童;张玲玲;孙妩弋;吴丽;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银杏叶总黄酮(TFG)对豚鼠离体腹腔神经节(CG)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和离体神经节灌流给药方法.结果 TFG可使45.8%的CG细胞去极化,幅度和时程分别为(7.9±0.7)mV和(245.9±29.2)s,且表现剂量依赖性;10%超极化;另有10%出现先超极化后去极化的双相反应;还有34%几乎不发生反应.多数细胞的去极化可被低钙/高镁Krebs液部分阻断,但不受胆碱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影响.在TFG诱发的CG细胞去极化的同时伴膜电阻减小(47.2%)、增大(21.8%)或不变(30.9%);无钠或无钙的Krebs液可部分阻断CG细胞去极化,而四乙基铵则使细胞去极化增强.结论 TFG可诱发豚鼠CG大多数细胞的去极化,其机制可能与Na+、Ca2+内流增强和K+外流减弱有关.
作者:胡金兰;张玲;孔淼;柯道平;黄九龙;李忠稳;马嵘;孔德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肾小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霉酚酸酯治疗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给予霉酚酸酯20 mg/(kg·d)灌胃,2周后测定各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球HGF与TGF-β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霉酚酸酯治疗组能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P<0.01),显著增加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小球HGF表达(P<0.01),减少TGF-β1表达(P<0.01).结论 该研究提示促进肾小球内HGF表达、抑制TGF-β1生成可能是霉酚酸酯减轻肾毒血清肾炎肾组织损伤程度,抑制新月体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劲;张伯科;钱浩;王坤;赵珉;梁维龙;阚春明;戴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3种MAPK抑制因子对TGF-β1活化的HepG2细胞中Smad2/3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检测TGF-β1(9 pmol)与HepG2共培养0.5、1、2、4、8、16 h后,HepG2细胞增殖,TGF-β1(9 pmol,0.5 h)诱导HepG2细胞活化,在细胞活化前2 h分别加入p38、ERK及JNK抑制因子(PD163169、SP600125、PD98059)与HepG2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种抑制因子对HepG2细胞内Smad2和Smad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TGF-β1(9 pmo1)作用0.5、1 h时无明显促进HepG2细胞增殖作用,但作用2、4、8、16 h均明显促进HepG2细胞增殖.TGF-β1(9 pmol,0.5h)均可诱导Smad2C、Smad2L、Smad3L磷酸化;JNK抑制因子(3、10 μmol)与p38抑制因子(1、3、10 μmol)可明显抑制Smad2C、Smad3L磷酸化,ERK抑制因子(1、3、10 μmol)对Smad2/3磷酸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HepG2细胞中,TGF-β1可能通过JNK、p38途径促进Smad2/3磷酸化.
作者:王玉美;梁佳玉;杨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 白芍总苷(60、120、240 mg/kg)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浆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同时发现白芍总苷可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使降低的肝匀浆SOD、GSH-Px酶活性升高.结论 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有关.
作者:詹可顺;王华;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健康儿童的血压水平和小学生高血压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铜陵市城区2所小学1~6年级6~13岁的学生3 146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血压,登记家族史、饮食习惯、年龄、性别,测量体重、身高等.结果 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与年龄、体重、身高呈正相关,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童高血压总患病率为6.90%(217/3 146),其中男生为7.41%(123/1 659),女生为6.32%(94/1 487);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期血压与年龄、体重和身高密切相关,超重及肥胖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儿童高.提示儿童期减少肥胖、改善营养结构对于预防儿童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文辉;江文胜;高进;洪防;黄旭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工作记忆的差异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与工作记忆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用字母版n-back实验范式中的2-back测试分别对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工作记忆测试,比较两组2-back任务成绩的差异;同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工作记忆的成绩正确率(0.67±0.1)和反应时(0.97 s±0.12 s)与正常对照相比(分别为0.86±0.08、0.75s±0.07 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成绩正确率与精神症状之间不相关;而反应时与PANSS总分、妄想症状评分、幻觉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以及阴性症状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0.847,P<0.001;r=0.797,P<0.001;r=0.826,P<0.001;r=0.809,P<0.001;r=0.501,P=0.001;r=0.366,P=0.028).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明显受损;精神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加工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靳胜春;汪凯;王克永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