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资料63例中年龄大65岁,小17岁,其中17~45岁47例,46~65岁16例;男37例,女26例;病程长者7年,短者15天.临床以一侧腰部或臀部开始疼痛,沿股骨后、腘窝、小腿外侧向远端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有牵掣感,疼痛持续,常间歇性加剧,夜间或遇水湿疼痛更甚为特点.
作者:罗发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芪赤风汤、生铁落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芪、赤芍、防风、生铁落、全蝎、天麻、勾藤、磁石、石菖蒲煎水内服并外敷脐部.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赤风汤、生铁落饮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有效疗法.
作者:周丽华;刘传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近10余年来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们自1998年~2003年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丰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用自拟健脾化瘀汤治疗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21~30岁5例,31~40岁16例,41~50岁18例,51岁以上19例;病程1年以下8例,1~5年15例,6~10年18例,10年以上17例;腺体轻度萎缩20例,中度萎缩27例,重度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阴性10例,轻度21例,中度18例,重度9例;异型增生:轻度10例,重度4例.
作者:王建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部分新生儿及小婴儿肺炎纯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表现为肺部罗音和呼吸困难难以消失和缓解,采用桑菊饮加减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旭平;项代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牵引加按压整复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由外伤所致,并经X线摄片、CT检查确诊为单纯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50例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大65岁,小18岁;椎体压缩1/3~1/2者17例,压缩1/2以上者29例,第一腰椎压缩合并轻度脱位者4例.
作者:罗冬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面颈位于暴露部位,易发生烧伤,颈部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局部瘢痕增生,挛缩畸形,不仅影响头颈的正常活动,还影响病人外形美观,小儿则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面部及颈部的畸形.自2000年以来,我科对36例颈部深度烧伤病人行功能康复疗法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晚期肺癌病人,或因病程长,或因病情重,所见都为正虚邪实.所谓正虚,多为气虚,尤以脾虚与肺气虚为主,同时也夹杂部分气阴两虚的.所谓邪实,为痰、为饮、为瘀、为积、为毒、为热,各不相同.为此,我们本着因人施治,因症施治原则,以补气健脾为主,或化痰,或分饮,或消瘀,或化积,或解毒,或清热.扶正不忘祛邪,攻邪顾及扶正,制定了扶正解毒汤基本方.数年来共治疗9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居全部肿瘤的第1位或第2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对肺癌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患者的病灶部位、肿瘤类型、病程、体质等方面的原因,对丧失了以上治疗机会的患者寻求中医药治疗仍为积极有效的治疗途径.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多为年老体衰,慢性肺部疾患而致肺气虚损,邪毒乘虚入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肺气贲郁,宣降失司,痰凝气滞,瘀阻经脉、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
作者:周朝辉;章谙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用及临床特点;方法:观察48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心律失常的用量与心电图表现关系;结果: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作者:邹小青;江美芝;李险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练功及中药熏洗配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6例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随访平均2年,按优、良、差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32例,良4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练功及中药熏洗配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单易行,损伤小,疗效肯定.
作者:杨勇;苏培基;伍中庆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腰腿痛病人总数的5%,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自1998年采用椎间融合器(TFC)与RF系统治疗本症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庆祥;吕卉;卢书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创伤显微外科术后病人经常出现便秘,导致血管痉挛从而使手术可能失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类病人给予辨证治疗效果良好,无一例病人因便秘而致手术失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崔连光;李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采用以方求证的方法,分析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从功能主治、加减变化、作用机制、异病同治等方面,来探讨血瘀证的实质.认为血瘀证的实质并非单纯的某一种物质,而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是神经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的病理改变.
作者:吴广平;李燕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叶天士辨治胃痛有辛通、辛甘、理营、理气、通瘀、辛润苦滑、通胃制木及泄降八法,以气血阴阳为纲,以寒热虚实痰瘀湿火为目,验诸叶氏胃痛门各案,多无爽忒,确有良效.
作者:郑天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几年来,补肾活血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满意的疗效.而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深感妇产科肾虚血瘀证较其他各科更为常见,故认为补肾活血法是妇产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卓丽霜;吴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现将1998至2004年间国内期刊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头部腧穴及头针为主治疗1.1头部腧穴为主治疗唐氏等[1]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磁针组、常规针刺组、静磁针组,每组各30例.结果:头穴脉冲磁针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静磁针头穴的治疗(P<0.01),其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治疗作用相一致(P>0.05).
作者:熊杰;石学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对脾虚证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分析,认为脾虚证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一些问题,如研究成果的再评价问题、中医文献以及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不足,容易在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值得密切关注.
作者:章洪流;王天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脉益智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3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口服中药1剂,对照组每日口服脑复康,疗程30天,对比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评分.结果:观察组各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通脉益智汤治疗VD具有一定疗效,补脾胃、活血脉、化痰通络、醒脑开窍之法治疗VD,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黄春莲;扬学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血塞通治疗肺心病急性期61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孟娥;郭奉琳;吴俊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用补肾健骨汤治疗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巍;褚小刚;彭太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顽固烦热便秘案患者,男,79岁,退休工人,2001年3月10日入院.患者因中风致左半身瘫痪卧床1年余,常夜里烦热,腹胀,便秘,大便数日一解,质不甚硬,常服果导以行之,但每便后觉头晕,短气,不思饮食,腹胀初似减轻,不久又复如故,数日后又便秘,如此反复不愈.近日烦热不分昼夜,遂来住院.见神疲少言,自汗,已5日未大便,腹胀不痛,唇淡白,舌质淡,脉虚大.
作者:贾雁云;王咏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不孕症在我国是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可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两种类型.由于环境污染、肥胖、流产等诸多因素,不孕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孕症的治疗有一定体会,现介绍如下,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
作者:李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医治疗肿瘤,长期以来比较常用的治法主要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消癥、扶正祛邪,应该说在一定范围内能取得良好疗效,然而本病常常是病机复杂,且变化无端.若默守陈方显然跟不上病情需要.笔者辨治本病时体会到,脏腑气血方面的失调是本病的病机要点,调理脏腑气血是治疗的关键,明确了这一点,则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四种治法在内,各种疗法都为我所用,且治疗不会失去方向.
作者:李海龙;郭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下简称ALT)升高.但多见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胁痛、肝瘟、虚劳、急黄、鼓胀等范畴.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潜伏末期临床症状尚未出现前,ALT都可明显增高,据统计其阳性符合率为90%~100%,因此可作为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手段之一.对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也是肝功能变化的唯一指标.
作者:颜永潮;许雅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厥证例1.赵某,男,38岁.1999年10月20日突然昏厥,面青无息,四肢厥冷,两手握紧,牙关紧闭,六脉不见,病因与妻生气而突病,此气致厥,急刺十宣、人中以开闭复苏,配药不及,急用家中橘皮、生姜熬汤,灌服以通调气机.十宣刺完,当刺人中时,患者出长气一口,继之两眼微睁而泪水如泉,灌服橘皮生姜汤后放矢气,前后仅15分钟,病人恢复,面青黄,脉沉弦,予四逆散加味3剂而痊愈.
作者:刘玉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晚期,能改善症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和利尿剂的用量;补充白蛋白及保护肝脏则为现代医学治疗的关键.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余幼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偏头痛的主要症状是偏于头部一侧的疼痛.按经络循行属于少阳经分野,故可用少阳经穴为主治疗本病.笔者以针刺悬颅透率谷为主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自1998~2002年用腕踝针和体针配合谷维素治疗偏头痛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生林;梁莲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运用针刺结合风府、哑门穴位注射纳络酮治疗重型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与西药+高压氧治疗作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恢复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证明穴位注射纳络酮对重型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
作者:顾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胆囊多发性结石患女,38岁,教师,1998年6月13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因患胆结石曾自购复方胆通片等成药内服,疼痛稍有减轻,但时而出现右上腹绞痛伴呕吐,于昨天上午出现右上腹绞痛呈持续性加剧,身热微恶寒,口苦喜呕,目眩心烦,小便黄,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证属少阳兼里实证.治以和解少阳,通腑排石.方用大柴胡汤合四金汤加减:柴胡10 g,黄芩10 g,法夏10 g,白芍10 g,枳实15 g,大黄10 g,郁金10 g,海金砂10 g,生内金10 g,金钱草10 g,玄明粉10 g,青皮10 g.水煎服12剂.
作者:朱志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40余年,主攻肝胆病症,有一些经验体会.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陈崑山;戴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本人师承江西省名中医、第二批省级师承指导老师、樟树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何顺华,近年来随师侍诊,耳提面命,研析医案,受益匪浅.其中老师对三仁汤多有阐发.
作者:何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胃脘痛是上腹痞胀、泛酸、嘈杂等证的统称,包括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等病,历代医家治法繁多,丰富多彩,见仁见智,但后学者往往较难掌握.为使中医治疗常见病执简驭繁,今将笔者历年应用吾师朱良春先生廉验效方治疗胃脘痛之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作者:邱志济;邱江东;邱江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