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350例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雷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强刺激化疗药物血管外渗患者1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靖文;张鸿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对35例卵巢囊肿患者使用腹腔镜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乔秀丽;程宝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7月~2005年12月,我们将输液泵应用于80例化疗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燕辉;韩海燕;卓礼霞;赵碧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月~2004年6月,我们加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夜间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9例,男144例,女315例,2~93岁,冠心病212人,病窦综合征36例,风心病45例,先心病57例,高血压101例,阵发性室上速48例.加强夜间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达到了预防疾病发生、促进疾病好转的效果.
作者:张凤娟;侯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97年8月~2005年12月,我们为446例婴幼儿进行氧舱高压氧(HBO)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7月~2005年4月,我们对480例母乳喂养不足产妇进行调查,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月始,我院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对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持续性加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学勤;戴学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带止水夹)置管的143例患者采用夹管后直接拔除头皮针的封管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士英;成汉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年10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急性CO中毒7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少莲;尚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6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桂菊;边进;尚咏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们收治了老年肥厚型心肌病(HCM)41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血液灌流(HP)是使血液通过装有活性碳和树脂的灌流器从血液中直接吸附药物或毒物的方法[1].2001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应用HP治疗重度中毒患者5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3月~2004年7月,我院开展了新生儿游泳,通过30例新生儿的临床观察显示,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呼吸机治疗,现将人工气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运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2年5月~2005年2月,我们对脑出血患者37例行院前急救程序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芳;路爱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2年2月~2003年2月,我院施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80例,经积极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月~2005年6月,我们对348例产妇给予曲马多与安定联合应用,以促进产程进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香兰;王香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8月~2005年3月,我们对静脉化疗致静脉炎49例患者给予马铃薯片贴敷,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红;范桂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ISO9001标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实践方法.方法:建立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并进行有效运作.结果:对实施ISP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前后24个月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比较,护理人员三基平均达标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等均有提高.结论:急诊科引入ISO9001标准是改进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质量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莉;王爱丽;赵宇;费贤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护理缺点差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发生原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广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门诊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我院于2004年3月开始在门诊开展人性化服务,受到了患者好评,门诊量明显增加.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荣;田松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7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新形势下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爱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循证护理思想核心是运用现有新好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1].包含3个要素:可利用的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是近年来护理领域中兴起的新观点、新思维、新概念,也是对护理学科提出的新挑战.
作者:朱凌云;陆佳红;张静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探讨对结肠内窥镜检查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3例,男55例,女38例,25~74岁.肠炎39例,溃疡性结肠炎12例,腹泻原因待查16例,肠内赘生物11例,腹痛原因待查5例,肠道占位5例,肠道手术前准备3例,便血原因待查2例.随机分为A组(甘露醇组)47例和B组(番泻叶组)4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饮食、用药、健康教育指导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韩桂霞;魏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热患者不同降温方法和时间的降温效果.方法:对17例高热留观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对19例实施药物降温,对44例实施药物+物理降温,分别于30min、60min后测定体温下降幅度.结果:药物+物理降温的效果优于药物降温,降温后60min降温幅度大于降温后30min,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起效快,但不够持久.结论:药物+物理降温的效果优于单纯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后60min的体温能够有效反应降温效果.
作者:庄芹;陈招娣;曾红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0月~2005年9月,我院对8例脑卒中伴中枢性高热患者采取降温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15例体温在39℃以上的中枢性高热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例,男4例,女3例,平均65岁,采用物理及药物降温;实验组8例,男5例,女3例,平均61岁,采用冰毯降温治疗.
作者:郭晖晖;何雪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6月~2005年10月,我们对老年患者行静脉穿刺800余例,穿刺成功率98%以上.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解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运用自制玉红生肌膏治疗压疮患者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波;张明清;李念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肌内注射方法对减少肝癌水肿患者注射后渗液的效果.方法:将38例肝癌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严格按肌内注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组在注射前后给予按压或包扎.注射后30min及2h实验组注射部位渗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肝癌水肿患者行肌内注射时,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注射部位的渗液情况.结果:肝瘤水肿癌者注射前后给予一定时间的按压和注射后局部包扎,可减少注射部位的渗液,减少局部感染机会和不适感.
作者:杨柳;杨毅华;曾桂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4月,我院收治1例立止血过敏反应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君;胡晓玲;孙凌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0月,我院收治1例重度苯巴比妥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坤;徐淑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2月,我院收治1例使用金钠多致过敏反应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明彩;李淑英;李荣菊;孙胜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6月,我院收治1例化疗副作用致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宁;栾顺莲;崔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严重献血反应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范军丽;韩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5月~2005年9月,我院对48例行长春瑞宾(NVB)化疗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的干预,配以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家属可起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在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伶;孟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近几年的护理教学工作中,急诊实习护生开始对各类型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永久心脏起搏器已广泛用于不可逆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救治,帮助患者掌握置入起搏器的相关护理知识和保健方法,在促进其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上起积极作用.现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由于老年人的退行性变,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就诊患者有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有疾病的稳定期、康复期,有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为主的疗养人员,住院时间较长,反复入院,有些长期住院直到死亡.在多年的整体护理实践中,我们根据老年病的特点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实践.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黎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7月~2005年6月,我们利用多种方式对9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其掌握糖尿病有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控制,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娟;田风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对52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G5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好且任何体位均能操作,患者易于接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香;徐曰东;王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早期诊断较困难,常需要做多项特殊检查才能确诊,晚期并发症较多,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疗程较长,护理有一定特点.本组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护理查房,重视心理疏导,协助做好各种检查、规范的激素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护理重点.
作者:王笑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患者均保持原来的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治疗组30例应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B12肌内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梅;刘燕平;黄少娟;杨碧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霍乱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确诊为重型霍乱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液体疗法及病原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10例患者6d治愈,5例8d治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重型霍乱患者迅速、足量补充液体与电解质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王小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把住院精神病患者3d无解大便者定为便秘,并对1个月内出现1次以上便秘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比较干预后1个月内与干预前患者出现的便秘次数.结果:干预后患者出现便秘的次数明显减少,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陈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48例,给予心理、运动、饮食、预防诱因、分期、局部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治愈24例,好转18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曼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收治雷诺现象患者1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12~62岁,平均36岁.硬皮病3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6例,红斑狼疮87例,干燥综合征21例.
作者:杨茂;刘启华;丁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1年12月~2004年11月,我们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50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兰;庄洪霞;琚世英;张洪玲;朱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34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患者实施有效抢救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淑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颖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落实实习计划的根本保证,论文的撰写既是对智力的再开发,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2005年12月~2006年2月,我们对护理本科存档的105篇毕业论文成绩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学生撰写高质量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做好铺垫,以全面实现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秀新;黄德亮;张晓丽;郝春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健康评估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是护理程序首要环节,完整全面评估是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为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仅靠外因是不够的,关键在内因.然而我国护理工作者普遍学历层次偏低,缺乏科学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护理教育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障碍.现将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季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有意识地减轻或消除其不适与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探讨不孕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护理措施,我们回顾性分析89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翠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对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高压氧(HBO)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由于多数患者对HBO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过程不了解,不同疾病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对HBO治疗的反应各异,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解除心理障碍,使其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洁;冷雪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8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急诊接诊420例自杀未遂患者,对自杀诱因进行分析,并给予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兰;张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轻则引起局部红、肿、热、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护理学者用中草药防治药物性静脉炎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黄琦;符维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占全部医院内感染的15%,脑卒中患者中有15.09%发生HAP[1],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现将脑卒中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作者:汤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喉症丸研末冷敷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乳腺炎,并与青霉素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吉玲;王雷;于进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倾向年轻化,且主要是2型糖尿病.常累及神经、心脑血管、肾脏等系统[1],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浆的C-反应蛋白及胆固醇的检测,旨在探讨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咸永松;陈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主要是由于胃肠道病原菌的纵向移位(在气管消化道上)和口咽部定植菌被误吸入下呼吸道[1],因此其预防措施是为了减少气管消化道上的细菌定植和(或)减少误吸,可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类.现将VAP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刘培荣;李秀敏;颜廷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临床上为小儿作术前或急救检验采血时,多采用5ml或10ml注射器在肘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抽取血样.此法由于针头粗长,穿刺时疼痛明显,针头不易固定,抽吸时负压较大,抽吸费力,导致患儿哭闹,家长不配合,使穿刺失败或凝血,尤其一人值班或需急查血时浪费时间多.现将改良的小儿采血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2002年9月~2004年9月,我们对9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杨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精神科护理对象是精神上受到严重创伤、生活上失去理智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在感知、情感、思维、意志、行为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社会功能受损,甚至丧失自理能力.专科的特殊性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经多年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夏玉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急诊急救家属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艳春;陈阿利;陈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基层医院由于条件、环境的制约,多采用氧气瓶及局部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的一次性鼻塞供氧,氧气瓶及供氧装置的贮存、使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疾病转归.我们通过对临床科室氧气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护理管理及服务细节上的不足之处,探讨各种不足存在的原因,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丽丽;葛玲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63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地应用所获得的好研究证据,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模式,使临床中的各项护理措施更加安全、有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护理程序,对护士进行再教育、拓展知识面,在临床中对患者病情评估、诊断、证据采集运用、计划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
作者:魏贤芹;李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应用输液巡视卡给护理工作提供了帮助,相应增加了工作量.现就输液巡视卡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邢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对96例晕厥急症的病因、临床特点、现场急救及预防、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减少晕厥的发生和带来的意外损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因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收治入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会功能训练,训练前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QOLI)评分,出院后1个月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评定患者精神残疾的减轻程度.结果:QOLI评分除物质生活维度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院后1个月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其精神残疾程度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精神残疾程度.
作者:李银娥;王惠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按需湿化及吸痰对防止气道堵塞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56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使用传统的定时定量湿化、定时吸痰法,实验组82例采用按需湿化随时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因堵管而进行纤支镜灌洗和更换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简称换管)的次数变化.结果:试验组堵管率为8.54%,对照组为2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按需湿化及吸痰可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作者:龚绍荣;蔡军红;彭海燕;刘沙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贺普丁治疗肺结核并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会谈法、行为观察法及个案分析法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疾病卫生知识指导及护理.结果:实验组在坚持规范治疗,心态、行为的表现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贺普丁治疗肺结核并乙型肝炎患者时适当实施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痨保肝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顺坤;彭秋燕;曹丽红;洪婉媚;麦群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方法:分析738例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情况,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儿童在行静脉输液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能配合顺利完成静脉输液.结论: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春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呼吸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通畅呼吸道、氧疗、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肺功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电解质、血清白蛋白、血气变化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住院观察时间为12.5±3.2d,对照组为17.5±6.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给予HD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范艳;姚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药复合灌肠.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89.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异博定时手动与微量泵推注对成功转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常规组应用微量泵7min内匀速推注,实验组在相同时间内采用人工手动推注,按照给药速度先快后慢.观察用药后的转复情况.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在转复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良反应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手动推注异博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柳林;冯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啶治疗,实验组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膏外敷脐部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38%,对照组43.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心理反应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1).结论: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原发性痛经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
作者:周玉娣;魏秋玻;周萍;李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胰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重型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内科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血液滤过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滤过治疗,可明显提高重型胰腺炎的治愈率.
作者:傅金华;郭玲;赵玉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精心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45例,好转23例,无效7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用药后反应、做好腹腔穿刺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预防并发症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作者:刘荫荣;金霞;吕爱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108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穿刺成功106例(98.15%),出现肉眼血尿4例(3.7%),不同程度腰痛15例(13.9%),感染1例(0.93%).结论:手术前后行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龚小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后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携泵健康教育.结果:本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3d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结合全面、持续地观察及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王翠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采用开塞露通便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3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出生行常规处理后给予开塞露5ml注入肛门,捏紧肛门周围皮肤1-2min,对照组103例行常规处理.两组均为母乳喂养.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实验组胎粪排出时间明显提前,第一次胎粪量明显增多,胎粪变黄时间明显缩短,经皮测黄疸指数较快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应用开塞露通便能减轻新生儿黄疸.
作者:彭冬晗;王惠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60例,抚触组新生儿进行抚触活动2次/d,15min/次;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不予抚触.测定两组出生时及出生42d时身长、体重的变化.结果:抚触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增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是一项安全、简便、实用的护理技术.
作者:王锦花;仲茜;李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持续改进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对360例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并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家属对护士仪表举止、就诊环境、健康教育等八个项目满意率均为95%以上.结论:正确引导及合理安排惠儿就诊,能有效缩短候诊时间,对提高家属满意度及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西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治疗,并采取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及合并症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治愈28例,无效3例,并发颅内出血2例,无皮肤粘膜及其它部位出血病例.结论: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除注意肝素钠治疗过程的护理外,其它各项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胡迎春;姜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量泵(微泵)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中量咯血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将58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中量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26例)与微泵组(32例),分别采用传统静脉滴注及微量泵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微泵组总有效率略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泵输注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中量咯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简爱华;沈碧强;林凤英;陈大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塞患者(P<0.01);脑卒中病情程度与肺部感染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病情越重,肺部感染机会越多(P<0.01);老年组并发肺部感染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卒中病灶位于中线结构者并发肺部感染机率高(P<0.05);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病死率显著高于无明显肺部感染征象者(P<0.01).结论:及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去除和治疗诱发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各种病因,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安玉美;李召芳;安振国;杨文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将我院2000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生(简称护专生)9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培训前师资和传统教学方法,将2001级护专生90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培训后师资和改进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综合病案分析、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在思路开阔性、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学习主动性及自学能力方面有一定差异(P<0.01).结论:加强师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秀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1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社区护理干预组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生活满意度、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并发症发生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云霞;席冠华;张辛;谢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加强病情观察,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2例治愈,6例好转,1例死亡,1例未愈.结论: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降温效果好,能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作者:杜智梅;陈桂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经空肠造口管注入营养剂是实施肠内营养的途径之一,传统的封管方法是将造口管末端反折,用无菌纱布包住,胶贴固定于患者腹部.但无菌纱布取出超过4h即失效,细菌会通过纱布进入造口管末端,造成患者腹泻、恶心,甚至脱水,为减少污染机会,我们采用新的封管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霞;韩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临床中多使用布制沙袋做各种疝的术后压迫护理及大动脉穿刺后的压迫止血,其外套的清洗消毒耗时、费力,且内层棉布被污染后,再次使用易出现交叉感染.我们研制了新包装沙袋作为替代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褚艳丽;于荣;姜丽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临床工作中,留置胃管患者常因皮肤出汗、活动及胶布本身原因,出现固定不牢致胃管脱落现象.我们通过实践,用止血带协助固定胃管,方便实用,操作如下:剪一条长1cm的止血带,在止血带中间对称剪一小口,用止血钳夹住胃管穿过止血带的两个小口至需要的长度,再用一条细线(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松紧决定线的长短),沿止血带的两头穿过,插入胃管后,细线绕过患者的头部绑一活结,既方便又不会脱落,还可以调节松紧度,应注意消毒灭菌.
作者:孟凡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联合中药灌肠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将6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给予健脾益肾方和中药灌肠;对照组32例仅予中药灌肠.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肾功能三项、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血清补体C3、C4水平,并观察食欲、睡眠及二便情况等.结果:健脾益肾方与中药灌肠联用能更显著地降低肾功能三项,提升血红蛋白、血清补体C3及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与中药灌肠联用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调节其免疫功能状态,从而治疗及延缓肾衰竭.
作者:程静刁;易铁钢;祁爱蓉;易无庸;杨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对症治疗,溶栓组3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rt-PA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副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满意,能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秀玲;张海华;牟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老年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存活组(Ⅰ组)与死亡组(Ⅱ组),对梗塞面积、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心功能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死亡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控制心衰发生是提高AMI成活率的关键.结论:加强AMI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梗塞期间预见性护理,能改善AMI患者在急性期及康复期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邱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E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随机将100例HIE患儿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78%、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HIE能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郭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立并评价其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将85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2名,对照组4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学期末对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期末技能考试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许敏;刘玉锦;高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后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防止发生消极的自杀观念或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指数,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后抑郁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年后家庭随访56.3%患者抑郁指数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对出院后抑郁症患者开展家庭随访及心理干预,可降低抑郁指数,消除负面心理,预防自杀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燕;刘小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用药对树枝状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90眼)树枝状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4眼).对照组按常规局部用无环鸟苷眼药水及静脉滴注无环鸟苷,观察组常规加中药方剂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愈44眼,显效2眼,治愈时间12.3±2.50d,1年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治愈22眼,显效13眼,无效9眼,治愈时间19.7±3.6d,1年复发率为26.64%.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树枝状角膜炎,结合动态护理,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作者:李婕;郑雄彦;杜文敏;文焕琛;庄晋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9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速避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梁颖;黄丹丹;丁亚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供应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抽查56名供应室工作人员.结果:供应室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偏低,参加继续教育机会少.结论:培养供应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培养,完成配套措施,可尽快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春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和脱敏治疗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用阿罗格19种点剌原液对210例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对变应原为螨阳性者进行脱敏治疗,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本组螨Ⅱ阳性者106例(50.5%),螨Ⅰ阳性者60例(28.6%),对变应原为螨阳性且愿意脱敏治疗的66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治疗后皮肤点刺试验均转为阴性,且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疗效显著.
作者:黎景梅;成丽兰;何胜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超声波疗法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次,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治疗.3个月为l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效19例(31.7%),有效35例(58.3%),无效6例(1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13例(21.7%),有效27例(45%),无效20例(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波疗法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谢瑾琳;徐明明;陈鹏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并发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34例LN行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72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与病情的发展程度、激素的应用时间、环磷酰胺冲击量等密切相关(P<0.01),而与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LN院内感染,提高LN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控制院内感染率.
作者:曹敬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精神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14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495例,医院感染率8.82%.2003年、2004年、2005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9.67%、7.15%、9.58%(P<0.05),医院感染例次率分别为11.50%、7.53%、10.22%(P<0.0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8.72%)、胃肠道(19.63%)和下呼吸道(18.72%)为主,以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为主,分别占54.95%和31.52%,重性精神病区的医院感染率较神经症病区的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封闭式管理、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医院感染有关,建议应加强病区环境管理,重视重性精神患者的护理,合理选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雪琴;罗东凤;黄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门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继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症突发性大、随机性大、时效性强,且急诊患者病种及心态各异,易发生护患纠纷.现就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成燕;唐欣元;刘树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