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东省护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256
  • 国内刊号:37-1257/R
  • 影响因子:1.45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4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2008年获全国优秀医学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7期文献
  • 年轻肺癌多瑞吉增加剂量致严重呼吸抑制的护理体会

    当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而癌痛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出现癌痛的概率为70%[1]. 范晓兰[2]研究表明,多瑞吉对癌痛患者有明显镇痛效果,且相对于口服吗啡类药物方式相比有更高的安全性. 芬太尼透皮贴剂通用名为多瑞吉,剂型分别为每帖4.2 mg和8.4 mg,芬太尼释放速率分别为25 μg/h和50 μg/h,可持续贴用72 h,适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及只依靠阿片样镇痛药治疗难消除的疼痛. 多瑞吉是强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的控释透皮贴剂,具有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稳定持久和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其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便秘和嗜睡较常见,少数患者有局部轻度过敏,呼吸抑制少见,未发现精神依赖和其他罕见不良反应[3]. 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将有生命危险,我们现将1例年轻肺癌患者使用多瑞吉增加剂量后导致严重呼吸抑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佩舅;陈建红;严娜;曹颜卿;撒莉;雷清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胃癌化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程度,提高化疗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园;王桂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视神经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视神经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视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视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葛若希;郑梓瑶;单梦娟;庞楠楠;钱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PICC维护的过程中,通过集束化的护理方式,可以将分散护理的方式进行相应归纳,使其形成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人员依从性,从而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邵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网格化精细沟通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网格化精细沟通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住院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头交流式护患沟通,实验组接受网格化精细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住院知识掌握程度、护理需求及时满意度和护理沟通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知识掌握度评分、护理需求满足度评分和护理沟通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网格化精细沟通模式加以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住院知识掌握度、护理需求满足度与护理沟通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路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股静脉放置输液港的护理

    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 )是上腔静脉系统血流回流到右心房之前,因腔静脉部分或全部管腔狭窄,经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受阻,导致出现面颈部及上肢水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胸壁静脉显露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 呼吸困难、胸闷、窒息感是SVCS的主要症状,面颈部、上肢、上躯干部水肿及胸部静脉曲张是SVCS的典型表现,在严重的SVCS中,可发生喉水肿和脑水肿,如不进行治疗,可因气管梗阻和(或)脑病变导致死亡[2-3]. SVCS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急症,80%以上的病例是由恶性肿瘤的侵袭或外部压迫引起,其中淋巴瘤引起上腔静脉占所有病例的15%[4]. 为避免增加上腔静脉内的静脉压力, SVCS患者应避免在上肢、颈外及锁骨下静脉输液. 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是足背静脉穿刺输液、股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输液,而对经股静脉放置输液港治疗的报道很少,并且在股静脉放置输液港报道的病例中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 我科3月收治了1例原发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且经胸部CT、上腔静脉CTA 诊断合并SVCS需要化疗的患者,经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由医生通过右股静脉成功放置了输液港已顺利进行了4个周期化疗,期间输液港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艳;李旭英;谌永毅;袁忠;魏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选7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疗治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疗治及健康教育的基础,再开展12周的自我管治项目,主要有动机性访谈、拟定出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手册、相关计划、网络支持及24 h电话支持.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两组自我效能、普通状况、自我管治行动及生活品质.结果:观察组掌控疾病活动度与饮食日记登记状况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12周后,两组压力及情绪管理、病症表现和病患管理、缓解维持和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IBDQ中全身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症状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可提升中、轻度UC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准,推动患者一些健康行为的变化,进而改进患者同病症有关的生活品质.

    作者:孙亚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患沟通联合气道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联合气道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气道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入院时、出院前24 h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负性情绪;通过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价两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TCSQ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TCSQ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联合气道护理能明显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积极应对方式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菁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吴茱萸药包外敷神阙穴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吴茱萸药包外敷神阙穴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使用吴茱萸药包外敷神阙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症候评分变化、生活质量(QOL-C30)评分、肠鸣音恢复情况.结果:干预7 d后,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各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QOL-C30中SF、PF、EF及R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为0~24 h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吴茱萸药包外敷神阙穴,可有效改善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缓解胃肠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燕;宁风风;赵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神病患者家属照护负担及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家属照护负担及生活质量水平,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就诊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家属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Zair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Z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0名研究对象中,有11名(9.17%)处于无或很少负担水平,有32名(26.67%)处于轻度负担水平,有56名(46.67%)处于中度负担水平,有21名(17.50%)处于重度负担水平;SF-36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躯体功能(70.6±18.1)分、生理职能(47.6±14.5)分、躯体疼痛(66.9±21.4)分、一般健康(55.5±21.1)分、活力(53.0±20.4)分、社会功能(63.5±23.3)分、情感职能(51.4±23.9)分、精神健康(53.5±20.3)分;精神病患者家属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精神病患者家属照护负担与其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照护负担为中度水平,生活质量较差.家属的照护负担程度越重,其生活质量水平越差.因此,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照护负担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有效的方法减轻照护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田凤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翻转课堂在肿瘤科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肿瘤科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入科的30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化操作培训模式;将2015年7月入科的3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培训.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两组护士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新护士操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翻转课堂能激发新护士主观能动性,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杨文静;吴晓燕;陈晶晶;张植;夏忞婧;严笑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利咽解毒液对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咽解毒液对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简便抽样法选取口腔颌面损伤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利咽解毒液组、甲硝唑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0例,分别采用相应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并指导正确充分的口腔含漱法.结合相应主客观评分标准比较三种口腔护理液对颌面损伤后发生的口干、口臭等口腔并发症及口腔舒适度和黏膜表面菌量、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三组干预第7天口干、口臭及舒适度和黏膜表面菌量、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咽解毒液口腔含漱法对口腔颌面损伤恢复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口腔黏膜表面菌量,促进创口愈合,改善口干、口臭等口腔并发症,提高口腔舒适度.

    作者:王芹;董丽娟;王谨;王琼波;余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知情程度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知情程度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首次化疗52例,非首次4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3 d内进行知情程度调查,采用量表法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合理呼吸功能锻炼配合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首次化疗周期完全不知情者用药依从性、合理呼吸功能锻炼配合程度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完全知情者及部分知情者(P<0.05);非首次化疗周期部分知情者治疗依从性、合理呼吸功能锻炼配合程度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完全知情者及完全不知情者(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应酌情逐步落实患者知情权,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从而使其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诊疗工作.

    作者:邱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心理韧性在不孕症患者自我概念与抑郁中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不孕症患者自我概念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我院生殖科就诊的443例不孕症患者,应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调查评定,结果与443例相匹配的正常生育能力的妇女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心理韧性、自我概念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分析和检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结果:443例不孕症患者CD-RISC总分评分、TSCS总分评分、SDS总分与443例正常生育能力的妇女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自我概念与抑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与自我概念是抑郁的预测因子(β=-0.648、-0.526,P<0.01);Boot-strap检验显示,心理韧性至抑郁的中介效应值为0.206,95%置信区间为[0.156,0.256],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比值为0.307.结论:心理韧性在自我概念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不孕症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水平,降低抑郁程度.

    作者:李留芝;王振卿;宗秋升;蔡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微课在护士人体经络穴位定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课在护士人体经络穴位定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将194名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7名,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及实验组微课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护士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多数认为微课学习对人体经络穴位掌握很有帮助,符合率非常高,不存在不符合的情况.结论:采用微课对护士进行人体经络穴位定位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穴位定位准确率,增强培训效果,提高穴位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穴位选取技能考核成绩,提高社会对中医特色疗法的认可度.

    作者:邱春燕;向萍;欧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交换份法对GDM孕妇知信行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择产检确定为GDM孕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食物GI的食物交换份法为主要教育材料,采用一对一面对面沟通、微信等教育4周,观察教育前后研究对象对所授知识的正确率、膳食相关行为、血糖和体重的变化.结果:经过营养教育后,GDM孕妇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膳食行为教育后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周餐后1 h和2 h血糖含量低于干预前(P<0.05),孕妇体重增长得到合理控制.结论:GDM孕妇对基于GI的交换份法营养知识接受较好,效果理想,科学管理膳食行为,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陈爱娣;陈新;危淑玲;谢亚莉;陈基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本科生对临床PBL教学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实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课程的认识和体验,为引入和完善临床实习PBL课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20名参与临床实习PBL课程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后共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参与PBL课程的障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学生认知技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情感倾向.结论:PBL课程有利于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深知识理解,促进临床实践.

    作者:梁玮;郑文燕;丁琳;赵慧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订及在早产儿出院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订及在早产儿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适用于新生儿护理的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将早产分娩的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程序化护理随访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比较干预后两组护理质量、生长发育质量及健康状况.结果: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新生儿照顾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生长发育质量和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有效提高早产儿出院后新生儿照顾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长发育质量和健康状况,可作为改善早产儿护理方案的有效参考.

    作者:赵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12月在ICU行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CU机械通气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6月在ICU行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VAP的发生情况、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结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VAP的发生风险,并减少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花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血氧分压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及血氧分压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有效提高肺功能,还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赛容;蔡冬雪;罗雪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院外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院外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抑郁症出院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定期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于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干预12个月后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抑郁状况和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6个月、12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院外康复效果明显.

    作者:孙凤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本科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并分析其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社会变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度量表,对便利抽样的439名在校本科护理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网络成瘾倾向、人际关系、学业自我效能、专业认同感比较中存在一定的人口学差异;网络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学业自我效能、专业认同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自我效能和年级是影响护理本科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院校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建议通过改善其人际关系和提升其学业自我效能,改善其网络成瘾倾向.

    作者:路莉静;吴锦楠;高佳;杜世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非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气囊的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非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气管切开导管气囊的管理现状及相关不良反应,明确存在的问题,为规范气囊护理行为并减少相应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收住的留置气管切开导管而无机械通气62例患者的气囊管理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2例发生气囊漏气,31例气囊密充气良好,29例更换为金属套管;6例发生反流致误吸,2例外部肉芽生长,4例气管切开拔除困难,1例套管内出血;经鼻胃管肠内营养者52例(83.87%),而经口进食者10例(16.13%).结论:气管切开导管而无机械通气患者现存相关并发症较多,气囊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作者:邹欣欣;李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多层次分析对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与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层次分析对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63名护士实施多层次分析法,分析实施前后护士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培养菌落数、操作正确性、方法依从性与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可能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个场景下不洗手或不按要求洗手例数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士手菌落数与操作合格率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士手卫生措施依从性与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实施多层次分析法可优化院内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以及对手卫生措施的依从性.

    作者:宾娟;雷国萍;唐莉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PICC相关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对肿瘤患者风险预测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患者的改良《PICC相关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预测静脉血栓发生的效能,为临床提供严谨有效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ICC置管的695例肿瘤患者,根据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发生组133例和无血栓发生组562例,应用改良《PICC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对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全程动态评估,比较两组间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量表血栓风险预测的效能.结果:695例肿瘤患者中有133例发生血栓(19.1%),其中有症状血栓38例(28.6%),无症状血栓97例(72.9%);血栓组评分为19~44(25.12±3.57)分,非血栓组评分6~21(13.56±4.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4,P=0.021);进一步亚组分析,有症状血栓组和无症状血栓组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932,P=0.035).该评分法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21,敏感性97.6%,特异性60.6%,Youden指数>0.124,具有良好的风险评估效能.结论:改良《PICC相关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血栓风险预测的效能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霍玉青;郭英;秦芳;刘长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神康复联合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联合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康复,观察组在精神康复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两组症状及自我效能,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GSE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康复联合社区干预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和自我效能,对其生活质量有改善效果.

    作者:彭兴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满意度、环境压力源量表评分、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环境压力源量表评分、心理状况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较好地预防重症患者出现ICU综合征,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

    作者:魏章英;魏大琼;谢作勇;佘青;邓小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鼻咽癌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42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鼻咽癌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实施基础护理、鼻咽癌专科护理、骨转移癌专科护理、高钙血症护理、心理护理、社会与家庭支持、医学知识介绍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2例鼻咽癌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采取一系列优质护理及医疗诊治,患者高钙血症及并发症、癌痛、心理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鼻咽癌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采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小红;陈国凤;王国平;张力;刘良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呼吸道疾病患儿父母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呼吸道疾病患儿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的父母250名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父母250名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患儿父母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症状得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干预后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能显著改善呼吸道疾病患儿父母的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王莉;黄金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微信式延续护理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式延续护理对耐药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66例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对照组使用普通的院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微信式延续性护理,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结核病生活质量量表(QLI-TB)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两组Morisky评分、QLI-TB评分及ESCA评分.结果:观察组Morisky评分、QLI-TB评分及ES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实施微信式延续性护理,能够很好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有机磷服毒自杀患者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机制的建立

    目的:了解有机磷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研究构建心理护理机制,解除患者心理危机,降低再自杀率.方法:对因有机磷服毒自杀而被送急救的患者56例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建立心理护理机制,解决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6.79%出现焦虑情绪,78.57%出现抑郁情绪,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通过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建立心理护理机制,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促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和抢救.

    作者:陈娟;王茵;冼少玲;容淑恒;柯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PICC尖端位置达标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12月208例PICC患者作为实施前,将2017年1~3月开展QCC活动后的224例PICC患者作为实施后.应用QCC活动的十大步骤,完成PDCA循环.结果:QCC活动实施前后,达标率、满意率分别为84.61%、97.77%和92.31%、97.3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成员的各方面自我评价平均得分均有提高.结论:应用QCC活动可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达标率及PICC患者满意度,促进PICC术操作流程的不断改进、完善以及更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作者:胡丰阳;何虹;梅孟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结果:预见性护理2年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

    作者:叶秋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陆娟;毛春美;夏艳梅;俞激;王玉琴;王登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目的:调查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为提高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IEF)、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3名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家庭功能较低,生活质量较差;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1);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患者自理能力及与患者不同关系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其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也要关注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作者:王燕;江萍;陆艳;徐丽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预防临床肿瘤患者跌倒的作用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预防临床肿瘤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住院的653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668例肿瘤患者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癌因性疲乏得分、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跌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能降低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有利于保障肿瘤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燕萍;张蜀芸;周小燕;宋秋月;杨芳;刘水安;蒋丽萍;蒲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3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宗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CQQC)和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KDQOL-SF)调查其生活质量,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该类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05);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合并的心血管疾病.结论: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因此,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其生活质量,以求在延长寿命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云;邱艳娥;李英文;冷梅芳;张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城乡接合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护理行为相关性分析

    目的:调查城乡接合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行为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170例,收集一般信息,采用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和护理行为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足部护理知识和护理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城乡接合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行为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城乡接合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护理行为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评分低的维度为足部检查(0.59±0.20)分和问题处理(3.47±0.69)分;城乡接合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护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城乡接合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护理行为均处于较低水平.护理工作者应加强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的教育力度,尤其是在足部的检测和问题处理方面,以提高患者的正确的足部护理行为,预防糖尿病足(DF)的发生.

    作者:温彩银;吴华锋;沈露;梁婉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同理心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住院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理心(EMP)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住院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住院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同理心护理联合康复训练为;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神经精神科问卷(NPI-Q)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医生面谈印象变化量表(CIBIC plus)评估病情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病房环境、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康复指导及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P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住院老年VD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认知水平及精神行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环境等满意度.

    作者:许倩瑜;李巧薇;张婉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经MECT治疗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CT常规护理,实验组在MECT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MECT治疗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孟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学生接受标准化病人培训的体验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护理学生接受标准化病人(SP)培训的真实学习体验,了解SP培训对他们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12名接受SP培训的真实体验,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学生接受SP培训的真实学习体验提炼出4大主题:感受临床、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富有挑战.结论:接受SP培训对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积极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对护理学生进行SP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和支持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学生标准病人(SSP).

    作者:张明月;陆欣;路嘉;许静;陈蓉;赵岫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在体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在体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实施前(2017年7~9月)和实施后(2017年10~12月)于我院体检科接受采血护理的体检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采血等待时间、疼痛度评分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采血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科采血护理工作中引入基于卓越服务理念的采血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工作模式,可提高采血安全舒适性与护理质量,深受体检科采血护理对象认可.

    作者:许湛珠;阮华娟;李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对COPD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科室COPD患者行NIPPV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临床查检的方法找出真因后,拟订改进对策,按照PDCA循环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率从品管圈活动前39%提高至活动后81%(P<0.05),不良项目的发生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194次减少至活动后62次(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行NIPPV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从而降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

    作者:田洁;商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评估-分类-护理模式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评估-分类-护理模式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门诊输液室全年登记不良事件的分析与梳理,发现主要原因是护士缺乏对患者了解与评估,使护士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提供服务,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和医疗隐患.结果:通过结合社区医院自身特点,以提高社区门诊输液护理质量为目的,探索形成以评估-分类-护理为模式的门诊输液护理新模式.结论:通过对新模式的探索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终期望在社区医院得以推广.

    作者:王明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6月我们将QCC活动用于压疮管理,运用QCC手法;对2016年10~12月51个临床科室上报的40例院内压疮患者,进行现状把握、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开展前后院内压疮发生率及圈员活动情况.结果:开展后,院内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211%降至活动后0.109%,圈员活动能力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明显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同时提高圈员活动能力.

    作者:牛凤仙;吴富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钆喷酸葡铵加生理盐水在核磁共振增强造影引发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铵加生理盐水在核磁共振增强造影引发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的住院患者145例,其中接受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73例作为对照组,接受静脉注射钆喷酸葡铵加注生理盐水7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局部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铵加注生理盐水能预防核磁共振增强造影引发静脉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降低严重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梁英林;伍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生肌愈疡膏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压疮2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生肌愈疡膏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肿瘤患者压疮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Ⅲ期压疮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压疮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生肌愈疡膏外涂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与护理;治疗30 d时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及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愈疡膏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Ⅲ期压疮的肿瘤患者,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压疮创面愈合率,促进肉芽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亚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