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西平县居民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持续落实碘缺乏病的基本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我国新制订的《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按照《河南省碘盐监测方案(修订)》.按东、西、南、北、中将所有乡(镇)划分5个片区,在东、西、南、北片区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中部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随机抽取9个乡(镇);在每个被抽中的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被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户居民盐样.盐碘含量均按照国标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结果 共检测盐样288份,合格274份,碘含量在20~42.3 mg/kg之间,合格碘盐食用率95.14%;不合格2份,均为盐碘<20 mg/kg,碘盐覆盖率95.83%,碘盐合格率99.28%;非碘盐12份,非碘盐率4.17%.结论 我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5.14%,略高于国家规定95.00%的目标,为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应进一步加强碘盐的监督监测与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家庭主妇碘盐鉴别能力及碘缺乏病防治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
作者:邵天堂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汉沽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汉沽区348名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结果 汉沽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11.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4.4 %、10.1%和54.6%.结论 汉沽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张希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平顶山市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对5种疫苗采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和比值(R值)法进行评价.结果 2010年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报告及时率100.00%,5苗报告接种率均>95.00%;估算接种率为101.01%~111.43 %;D值评价可信率为20.00%,可疑所占的比例较大;R值评价显示接种率存在可疑现象.结论 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数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杨秋峰;魏海涛;张俊杰;崔振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义马市适龄儿童接种麻疹和乙脑疫苗后免疫水平以及免疫屏障状况,为今后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1~15岁少儿末梢血进行采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乙脑IgG抗体,用统计学方法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义马市适龄儿童通过接种疫苗,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6.11%,乙脑IgG抗体阳性率95.98%,均达到消除麻疹和控制疾病人群免疫力>95.00%的指标.结论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乙脑等传染病的关键.
作者:刘志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一起疑似流脑死亡病例的原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病例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关处置措施.结果 该病例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来源不详,通过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杜绝了二代病例.结论 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等聚集场所疫情监测和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等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设,使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周志红;周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常规的儿童系统管理并由儿保医师指导家长每日在家中进行训练,并定期追踪随访;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儿童系统管理.两组早产儿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 干预组身长、体重发育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智能发育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干预有利于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
作者:孙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2011年4月15日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疫情报告,信阳市平桥区区平昌镇有1例布鲁氏菌病病例,现将调查报告如下.1患者情况患者王某,男,1990年10月1日出生.2011年3月26日患者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5℃,热型不规则,同时出现乏力、多汗、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作者:李光明;杨家强;杜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蔡县基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25个城乡基层接种点进行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结果 除1个接种点是一次性注射器与玻璃注射器混合使用外,其余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99.2%的接种点实行了“一人一针一管”但仍有5.8%的接种点不能正确处理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个别乡村医生不知道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部位和贮存条件,存在不安全注射隐患.结论 加强对基层计划免疫人员的培训及督导很必要.
作者:张松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信阳市学校饮水卫生管理现状,为制定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信阳市所有在册学校分层抽样确定200家单位就饮水类别和卫生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 学校饮用水总合格率较高为84.5%,二次供水和自备水的合格率较低.农村乡镇供水和学校自备供水首位不合格指标是细菌总数和总硬度,二次供水首位不合格指标是余氯;学校饮水类别以开水和桶装纯净水为主,农村中小学、托幼机构对外来饮水产品索证意识不强,饮水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工作未落实.结论 信阳市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供水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作者:胡寿根;高波;范永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禹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的现状及特点,为保护青少年视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检测细则》的要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禹州市中小学生12 882人进行检测.结果 2009年禹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13%,与200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相比上升明显(P<0.01).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不良程度的构成,随学段的升高,中、重度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于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文峰;王毅;郭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 连续对2003-2004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月、1月、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6 a,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 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结论 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a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作者:叶明;刘克敏;邓铁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7-2010年乐陵市碘盐监测情况和2010年儿童、孕妇尿碘检测结果,分析原因.方法 2007-2010年分别按照乐陵市东、西、南、北、中各方位,抽取的郑店、化楼等9个乡镇(街道)36个村的288户居民,对食用盐情况进行了入户采样和样本检测.2010年在乐陵市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检20名儿童的尿样检测尿碘浓度.同时,在上述被抽取的乡镇(街道)随机采集10名孕妇尿样检测尿碘浓度.结果 检测盐样共288份,其中2007年食盐无碘率87.50%;2008年食盐无碘率89.24%;2009年食盐无碘率94.79%;2010年食盐无碘率99.65%.结论 乐陵市碘盐使用情况基本符合要求,建议盐务部门和疾控部门加强使用无碘盐的有关知识宣传,更要不断加大生活饮用水和食用盐及不同人群尿碘的定期监测力度,指导群众科学合理的补碘,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苏学芳;张喜峰;靳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便于进一步进行营养干预.方法 连续5d膳食调查称重法调查郑州某幼儿园儿童膳食.结果 该幼儿园儿童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类、蛋类、豆类摄入量合理,谷类、奶类摄入不足,脂类、禽畜肉类摄入过量;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占供应量的百分比为62.13 %~99.57%,实际摄入量占带量的百分比为46.16%~285.53%,供应量占带量的百分比为46.36%~372.14%.带量食谱除能量合理外,其它营养素均存在偏高或偏低的现象.结论 该幼儿园带量食谱设计需改进,儿童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及比例需调整.
作者:赵云清;黄润平;韩萍;刘艳;刘嘉雯;孙凌;张建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晨检监测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郑东新区26所小学和托幼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SP5S11.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的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7月26所单位晨检日报监测数据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月比对分析.结果 通过2种方法对26所单位进行监测的数据显示,发病位于前3位的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配对t检验结果:P< 0.05,两者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晨检监测方式能够监测到更多的传染病病例,疾控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晨检监测,重点做好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的防控管理.
作者:杨松芹;陈平安;解国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0年项城中医院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郑州安图生物试剂厂出品的试剂盒对1 573例门诊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结果 846名患者支原体阳性,阳性率53.78%.其中男性总标本数421例,感染186例;女性总标本数1 152例,660例阳性.对12种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846例阳性标本中,解脲支原体(UU)714例、人型支原体( MH )27例、UU和MH混合感染105例,各占阳性比例分别为84.40%、3.19 %、12.41%.其中UU对12种抗生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甲砜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3.70%、93.70%、92.44%、97.06%、96.22%、10.50%、19.75%、95.80%、74.37%、48.32%、68.49%、92.02%,MH分别为:100.00%、100.00%、7.41%、11.11%、96.30%、66.67%、81.48%、18.52%、29.63%、29.63%、33.33%、55.56 %,UU+MH分别为:91.43%、91.43%、0.95%、2.86%、97.14%、43.81%、2.86%、0.95%、0%、11.43%、19.05 %、31.43%.结论 项城市及附近地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娄占伟;李倩;雷秀平;位松华;楚卫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T/C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例Graves病及119例正常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T/C基因多态性.结果Graves病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 1031C/C、T/C、T/T表型频率分别为:0.016 7、0.366 7、0.616 7,对照组分别为0.008 4、0.411 7、0.579 9;Graves病组TNFα-1031 T、TNFα-1031C基因频率分别为:0.800 0、0.200 0,对照组分别为:0.785 7、0.214 3;TNFα-1031T/C各种基因型频率在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 T/C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无明显相关.
作者:赖绮云;冯锦辉;陈盛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和分析农村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13例脑卒中患者中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好20例,占9.39%.患者家庭收入、农忙、服药麻烦、自理能力、用药知识、药品费用、对脑卒中的认识及药品副作用等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农村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很不理想,义务人员应重视用药依从性的问题.
作者:孙玉英;侯滕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郑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服药维持率提供决策性依据.方法 对2011年5~9月份到药物维持治疗中心办理重新入组手续脱失者进行调查,使用Foxpro9.0和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112例脱失者,男性占77.68%,女性占22.32%;文化程度偏低;主要年龄组多介于30~50岁之间;既往主要使用毒品多数为“吗啡”;吸毒方式以单纯口吸或烫吸为主;多为无业或待业;调查时多数尿吗啡检测呈阳性.结论 治疗期间脱失情况频现,且脱失后复吸率较高,影响美沙酮治疗效果.采取相应对策可有效减少脱失情况的发生,提高服药维持率.
作者:崔兆麟;王超;刘红建;马传敏;窦志坚;孙瑞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荥阳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加强对托幼机构预防消毒工作指导,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方法 对市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托幼机构57家,抽检各类样品1 493份,合格1 272份,总合格率85.2%;2008年合格率为84.9%、2009年为85.5%,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不同样品检测合格率在56.0%~95.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检测项目之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虽然检测合格率较高,但空气指标合格率却很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预防消毒工作指导和消毒人员培训.
作者:樊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某镇一村民办喜宴就餐者集体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方法 参照GB-4789.10-2010分别对剩余食物、厨师手涂抹液、病人呕吐物及病人肛拭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12份剩余食物标本中有7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名厨师有1名手上涂抹液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份病人呕吐物及肛拭标本有21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作者:邓振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获嘉县辖区内个人诊所消毒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改进基层医疗单位消毒卫生质量和预防医源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和2011年个人诊所内不同对象的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10年全县456家个人诊所的3 218份检测样品中合格2 134份,合格率66.3%.其中各类检验样品按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合格率96.3%;工作台面合格率79.9%;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74.4%;医护人员手合格率68.0%;空气合格率62.0%;医院废弃物处理合格率为6.1%.201 1年全县456家个人诊所的3 217份检测样品中合格2 149份,合格率66.8%.其中各类检验样品按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合格率98.2%;工作台面合格率78.0%;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76.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66.0%;空气合格率62.4%;医院废弃物处理合格率为8.1%.两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人诊所存在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消毒意识不强等问题,为院内感染及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加大个人诊所消毒监测管理力度,增强医护人员规范消毒意识.
作者:邓振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平顶山市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发病的患儿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此次疫情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3.69%.病例主要集中在小班,发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93.33%,罹患率为9.09%,在各年级中高,提示手足口发病以小班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3~4岁组,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6.67%,提示3~4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实验室检测发现肠道病毒阳性13例,阳性率为86.67%,其中EV71阳性11例,占阳性标本的84.62%,是导致本次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调查发现,首例患儿出现以来,未见明显发病高峰,提示可能与本次疫情措施得力有关.结论 隔离传染源、开窗通风、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的控制措施.
作者:吕锐利;马西平;赵国;张艳丽;李巧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汝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0年汝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 753例,其中重复感染49例,重症病例588例,死亡4例;2a平均发病率为183.13/10万;3~5月份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3.64 %(2 013/3 753);汝州市辖区内各乡镇、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2a报告平均发病率高乡镇为骑岭乡295.38/10万、低为寄料镇94.87/10万;男女性别比1.65:1(2 336/1 417);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04 %(3 567/3 753),其次为幼托儿童,占3.84%(144/3 753);发病年龄小1个月,大23岁,发病以1~3岁年龄组为主,占72.90 %(2 736/3 753).实验室诊断病例233例,其中EV71、CoxA 16、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率分别为73.39%、3.86%、22.75%;重症及死亡病例中,实验室诊断病例192例,其中EV71感染感染率78.6 %(P<0.01).结论 汝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3~5月份,集中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发病人群以1~3散居儿童为主,EV71为引起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新宽;张振朝;杨耀红;生广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0年河南省水痘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2010年河南省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河南省总共报告水痘13 209例,发病率为13.92/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7.91%.全省18个省辖市发病率结果比较,大致呈现豫北豫西高于豫南豫东的地区分布特点.全年各月发病数比较,其中以5月、6月和12月较多,2月、8月和9月较少;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发病率比较,其中以4岁前后较高;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 在目前水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当地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等未成年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此建议我国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监测报告与管理.
作者:申振元;马桂芳;陈正利;陈益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鲁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趋势,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鲁山县近3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鲁山县报告手足口病分别为80例、716例、1 442例,共计2 238例,发病率分别为9.39/10万、83.33/10万、166.71/10万;重症病例588例,聚集性病例72起;实验室诊断病例235例,其中EV71阳性病例179例,占76.1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7月为发病高峰期;县城及周边地区报告病例较多,偏僻地区相对较少;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1:1;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共2 114例,占总发病数的94.46%,其中1~2岁组发病1681例,占75.1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2 124例,占总发病数的94.91%.结论 鲁山县手足口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居多,流行高峰在3~7月份,实验室阳性病例主要为EV71病毒感染,应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和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于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市近些年麻疹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新乡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 778例,年均发病率为8.04/10万,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3~6月为发病高峰,2007年和2009年1~4月为发病高峰,2010年强化免疫后无病例报告;6岁以下儿童是麻疹发病主要人群.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17.78%;全市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8月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分别占28.50%、40.17%.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针对麻疹高发地区开展高质量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
作者:付惠成;吴富领;李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许昌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0/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76.35%);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76%),冬季高发.结论 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作者:余艳丽;贾桂华;张巧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原因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邓州市2010年28例乙脑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邓州市20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8例,1~5岁儿童发病27例,占96.43%,发病集中于8~9月,高峰为8月,有严格的季节性,有免疫史的9例,占32.14%,无免疫史的19例,占67.86%.结论 乙脑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在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乙脑疫苗的规范化接种工作,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免疫接种管理.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1991-2010年江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病例个案病例报告及随访病例报告情况,为评价AFP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1-2010年AFP个案病例资料及随访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全市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个案67例,病例相对集中分布在仙女镇,无明显季节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67例病例中有62例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67例病例均进行了60 d后的随访;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的总报告发病率为4.26/10万,达到1/10万的指标要求,其余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指标要求.结论 江都市近20年来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病例个案报告为维持AFP监测系统及时性敏感性提供了保证.
作者:陈艳;赵锦玲;胡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油市本地梅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报告发病数持续增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43/10万,隐性梅毒增长明显,2010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报告发病年龄以20~49岁高,占发病总数的72.10%;男女性别比为1:1.32(x2=8.771,P>0.05);职业以农民、工人、家政多,占总病例数的69.60%;以初高中(含中专)文化为主,占82.09%;已婚占到了87.11%;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中坝镇、太平镇和三合镇,占到了55.95%.结论 江油市梅毒发病处于快速增长期,应切实加大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和梅毒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减少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作者:干昌贵;张天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39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396例患儿中重症86例,合并呼吸系统受累326例,循环系统受累296例,在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降颅压、人免疫球蛋白针、激素应用及对症治疗.治愈390例,要求出院5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筛查出重症患儿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志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一种HIV/AIDS患者合并肛门内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 由于括约肌紧张及患者配合困难等因素,一般治疗采取肛门镜暴露视野有限,增加操作难度及治疗时间延长;我们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下,用高频电离子对疣体进行清除的手术方式,进行肛门内尖锐湿疣的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至3个月观察效果.结果 33例HIV/AID患者合并肛门内尖锐湿疣的患者经过治疗,治愈率63.6%,有效率75.8 %(25/33),与文献资料非肛门内病变疗法疗效相当.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高频电离子治疗HIV/AIDS合并的肛门内尖锐湿疣时,肛门括约肌松弛,患者配合满意,视野暴露充分,利于操作,从而使疣体清除彻底,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赵会亮;彭希亮;卢改会;李炎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近5a来长葛市卫生防疫站诊治的37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0%,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农民是主要高发人群,发病占病例总数的46.0%.结论 提高乙肝疫苗的人群覆盖率,加强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的管理,广泛开展乙肝防治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范秋平;张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同时测定蔬菜中的百菌清,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类农药残留方法.方法 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经溶剂提取后,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分离、净化,用气相色谱分析,外析法定量.结果 几种组份的分离效果好,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5,回收率在82%~105%之间,检出限符合实验要求.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较高,且精密度和准确率较高,同时可以测定蔬菜的百菌清,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酯类农药残留获得结果满意.
作者:杨林飞;胡卓;罗建平;方英;石文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 取生物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氯化钠、水,以叔丁醇为内标物,经气-液平衡后,气相色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0.20 ~ 1.50 g/L样品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6.00%~105.7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30 %~9.70%,方法检出限(LOD)为2.00 μg/mL.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定量准确,适用于生物样品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赵新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河南省流感流行特征与病毒亚型分布情况,为制订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国家流感监测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对核酸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 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咽拭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09年ILI就诊率为5.1%,2010年ILI就诊率为1.2%,就诊高峰出现在2009年11月.2009-2010年共采集ILI咽拭子6 574份,分离到阳性毒株220株,分离率为3.3%.其中季节性H1N1流感(57株)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104株)为主要分离株,BV型流感次之(48株),分离高峰与ILI就诊高峰一致.结论 2009年上半年先后出现季节性H1流感和BV型流感病毒的流行,8月至2010年1月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阶段,12月份到2010年3月份甲型H1N1流感流行峰快速下降而BV型流感呈小幅上升趋势.
作者:僧明华;蒋红丽;封秀红;张珍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并掌握登封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腹泻病人大便,收集外环境(家畜、家禽粪便)标本,送实验室检验.利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56份,外环境标本431份.63份阳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志贺菌有6株(8.45%),OX+有50株(70.42%),O157有5株(7.04%),沙门氏菌有4株(5.63%),耶尔森氏菌有6株(8.45%).121份阳性外环境粪便标本中,O157有22份(18.18%),耶尔森氏菌有51份(42.15%),OX+有34份(28.10%).结论 初步揭示了登封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原谱.
作者:张胜勇;王德祥;李洪民;张建萍;张翠芳;白建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龙州县10a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率为198.99/ 10万;年均死亡率为2.69/10万;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途径传播传染病为主,两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5.32%;传染病发病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结论 2000-2009年龙州县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缓慢上升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麻疹、淋病、疟疾和艾滋病是龙州县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措施.
作者:廖锦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医院资产工作作为医院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医院医疗改革过程中担负重要的任务,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和保障职能.努力做好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经费整体效益,增强医院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围绕医院自身特点和工作重心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作者:吴毅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人类健康越来越关注,我国对卫生工作投入也越来越多.实验室检测是医院、疾病防控、健康体检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务,是诊断疾病、识别和确定病原体等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医学检验人员工作中经常操作传染病原微生物,有的甚至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因此探讨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提高其预防处置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欣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