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静脉全血血糖与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应用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强生稳豪(R)型血糖仪测定790份糖尿病患者的手指毛细血管血糖(CBG)及静脉全血血糖(VBG),同时用己糖激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PG).分别比较CBG与VPG、VBG与VPG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CBG、VBG与VPG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在不同的血糖范围内,CBG、VBG与VPG之间一致性好(P>0.05);CBG低于VPG(P<0.05).结论 血糖仪测定的毛细血管血糖、静脉全血血糖值与生化结果相关性、一致性好,均可用于床旁血糖监测,而在需采集静脉血的情况下可用静脉血代替末梢血测量血糖不影响测量准确度,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叶秀利;鞠昌萍;姚莉;孙子林;金晖;闵捷;陈香;韩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项目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科室医生、教育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8名成员组成自我管理教育项目组,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两组均随访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第3个月评估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信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管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项目,能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高俊香;张力辉;王丽娟;白敬娜;李冰;常欢;王艺璇;张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描述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口腔黏膜炎防治的认知、态度、行为情况,分析口腔黏膜炎防治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医护人员对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防治的认知、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225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6.63±1.75)分、(29.17±3.99)分、(23.16±6.42)分;医护人员的态度情况和行为情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医护人员进行口腔黏膜炎防治的影响因素包括责任心、知识掌握程度、工作量、措施的有效性、患者的依从性、经济因素等.结论 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较低,态度较积极,行为水平一般,防治癌症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医护人员方面.应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认知水平;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防治措施实施的依从性.
作者:顾艳荭;胡雁;严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癫痫患者院前发作时发生意外伤情况,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厦门市4所三甲医院141例意外伤入院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141例意外伤癫痫患者中,主要受伤部位为头面部(58.87%)、四肢(47.52%)、躯干(31.21%)、臀部(18.44%);主要受伤类型包括咬伤(51.06%)、皮肤擦伤疼痛(41.13%)、头面部挫伤淤血(36.17%)、骨折或脱臼(7.80%)、烧烫伤(6.38%)、利器伤(2.84%);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陪护因素(68.79%)、自身因素(51.77%)、社会环境因素(29.08%).结论 癫痫患者院前发作时发生意外伤的情况严峻,加强对陪护和家属及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强调责任心和注意力,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是降低意外伤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亮;江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付出-获得不平衡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ERI)和护士工作生活质量(QNWL)量表对荆州市8所医院58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ERI比值为1.41,处于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的护士411名(69.78%),超负荷状态护士430名(73.00%);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总分为(3.47±1.04)分.付出-获得不平衡组与平衡组、超负荷组与未超负荷组之间的工作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龄、用工形式、轮值夜班、家庭照护任务、付出-获得不平衡及超负荷是影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及超负荷状况突出,工作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丰富护士的获得,平衡其付出获得状况及减轻超负荷状况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利于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克英;张婧;周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大化,保证优质护理的落实.方法 设计护士工作态度评价表,使用该表考核得分作为每月护士绩效考核重要的一部分.结果 应用后科室护士积极性、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结论 护士绩效考核工作态度评价量表在护士绩效考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其红;张华君;胡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康复科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康复科护士站旁边的2间病房作为亚重症过渡病房,集中收治康复早期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建立完善的病室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和分工,从对患者功能障碍和自理能力的评估、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基础护理等各方面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后转至普通病室治疗.结果 自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共收治309例患者,296例(95.8%)达到转出至普通康复病房标准,入住时间1~112 d,平均58.0 d;13例(4.2%)转至其他科室治疗.52例气管切开患者中,49例(94.2%)成功拔除气管套管;296例患者ADL评分由入病房时的16.6分上升至32.9分;患者家属能掌握为患者穿脱衣、擦洗、修饰、进餐、皮肤护理、翻身方法、留置管道的护理、大小便的护理、轮椅和平车转换、协助患者行走和上下楼梯等方法.入住期间148倒留置胃管患者中3例(2.0%)发生意外拔管,无坠床、跌倒、烫伤、走失、自杀等意外事件、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患者满意率为95.8%.结论 在康复科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回顾性分析某大型综合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据中的21例住院患者自杀的详细资料,并访谈曾经发生患者自杀事件的病房护士长或当事人,发现自杀高危患者具有抑郁症病史或家族史、有自杀病史或家族史、治疗效果不好的癌症患者、久治不愈的重病患者等特征;认知因素、缺乏合适的心理评估、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是影响患者自杀的重要因素.建议建立患者自杀评估及心理评估体系、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教育与医院管理等措施,以及时发现自杀患者,防止与减少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
作者:胡德英;刘义兰;邓先锋;熊宇;王伟仙;鲁才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监测分析我院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的基线资料和变化趋势,促进压疮护理质量改进,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 采用JCI(Ⅰ-NSC-2)和NDNQI中的压疮事件数据收集工具,每季度对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我院压疮现患率为1.36%~2.63%,院内压疮发生率0.45%~1.13%;监护室的压疮现患率为10.53%~29.41%,院内压疮发生率为5.00%~15.69%,为我院的压疮高发部门.结论 监护室的压疮预防应作为医院护理质量改进的重点项目,要重视监护室的质量监控;定期开展医院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的调查,可获得压疮护理质量监控的基线数据和变化趋势,为今后评价和研究压疮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赵琦;蒋红;孙晓春;王莺;刘华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危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佳输注方式,减轻反流、误吸风险.方法 将60例ICUE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泵入输注(16 h),观察组采用间歇泵入输注,即输注90 min暂停150 min,4次/d.结果 两组胃残留液、胃液pH值,营养液反流入口、胃管内营养液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肠内营养间歇泵入输注方法可减少患者胃残留液量和降低胃波pH值,有效减少反流、误吸发生率,是ICU患者较理想的鼻饲方法.
作者:潘慧磷;沈永红;章月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正确有效地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为老年病房风险管理,预防老年病人跌倒提供参考.方法 在原有的跌倒评估表上进行改良,并将其运用于老年病房254例患者(观察组)跌倒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对照组262例用原有评估表实施评估和针对性干预.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患者均为轻微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观察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改良型跌倒危险评估表,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柯小瑜;范柏林;刘青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灾害救援知识培训及效果的持续性,为进一步提高灾害救援知识培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抽取56名临床护士,由2位灾害护理专家对其进行8学时的灾害救援知识培训,并用不同试题顺序的同一问卷在培训前、培训毕、培训3个月后对护士进行灾害救援知识调查.结果 培训前护士灾害救援知识掌握薄弱,得分仅为44.52±1.71;培训不同阶段临床护士灾害救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灾害救援知识得分按升序排列依次为培训前、培训3个月后、培训毕.不同学历临床护士在培训毕、培训3个月后灾害救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灾害救援培训可以提高临床护士灾害救援知识水平,但需进行长期科学、系统的灾害救援培训,才能保持灾害救援培训的效果.
作者:张美芳;鲜于云艳;孙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将进入急诊科实习的72名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项技能三段式教学;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模拟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急救情景,进行演示训练,包括情景设置、角色安排、技能练习、角色互换、考核答疑等步骤.后由考核小组对两组护生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和操作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结果 实验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可提高护生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和操作综合能力的成绩;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王惠珍;许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状态,并探究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用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调查护理、医药卫生管理、临床医学(五年制)3个专业325名本科生,另外收集每位学生的一般资料和近学期的学习成绩加权分数.结果 不同专业学生内在价值差异显著(P<0.01);不同专业、性别、年级、专业调剂学生加权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业表现与自我效能、内在价值呈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 不同专业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对挑战的态度和对目标的定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护理学生要加强学习动力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本科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吴凡;徐嘉琦;李节;毛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卫生口诀在急诊科护生手卫生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按实习时间顺序将2011年7~12月急诊科实习护生4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手卫生培训;2012年7~12月急诊科实习护生45名设为观察组,采用手卫生口诀进行培训.结果 观察组护生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理论和七步洗手法考试成绩、对手卫生培训的肯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手卫生口诀对急诊科护生进行手卫生培训,能使护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
作者:吴晓燕;贺巧玲;黄梅;陈艾华;彭琳;方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方法 从政策、护理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及要求、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国外社区护理队伍建设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社区护理在护士角色定位、岗位培训及教育、资格认证、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结论 发展滞后的社区护理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社区护理发展.
作者:张丽娟;王翠翠;陈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国内外腹膜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现状进行综述,主要阐述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对PD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PD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提供良好的依据.
作者:谌璐;刘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的方法,为出院后慢性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从延续护理的概念、国内患者需求分析、开展延续护理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结果 我国延续护理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较多.结论 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扩展延续护理的内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延续护理模式,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节约国家卫生医疗资源.
作者: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按摩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每天1次,每次15~20 min,7d为1个疗程.1周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中医证候、心电图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按摩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摩可改善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且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徐银丽;王彩霞;阮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预防高危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8例住院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在骶尾部、髋部、臀部皮肤受压部位贴敷康惠尔泡沫敷料,观察组采用艾灸疗法及紫草油涂搽.比较两组14d内压疮发生情况及压疮分期、压疮发生部位、观察观察组局部皮肤烫伤情况.结果 两组无一例发生可疑深层组织损伤期、Ⅲ、Ⅳ期及不可分期压疮;两组Ⅰ、Ⅱ期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烫伤发生.结论 艾灸联合紫草油可有效预防高危压疮患者发生压疮,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雪飞;罗烨;洪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低温中药含漱治疗血液病患者口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血液病口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中药溶液低温含漱为观察组,常温含漱为对照组,含漱方法:每天>5次,每次2~3遍,每遍20~30 mL,连续含漱7d.通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及齿龈情况,记录出血量、出血次数及止血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和出血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将冷疗和中药含漱两种止血方法相结合,更优于单纯的中药含漱疗法;低温中药溶液制作方便、简便易行.
作者:赵楠;刘焕萍;刘环;许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依据实施前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均P<0.01);目标达标率100%,进步率59.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董红艳;梁丽丽;吴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人常见症状及健康管理现状,为建立社区失能老人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582名社区失能老人采用自制的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人常见症状及健康管理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失能老人排名前6位的常见症状分别是牙齿缺失、听力损伤、尿失禁、便秘、高血压及步态障碍;失能老人常见症状健康需求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健康体检、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慢性病自我管理指导、用药等保健指导及家庭病床.结论 定期健康体检、接受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自我管理是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的重要形式.
作者:郭飏;王丽娟;付雪连;张淋;李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研究久坐行为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截至2013年10月.依据MOOSE、QATSO和STROBE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出文献631条,终纳入10篇有关久坐行为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总共包括21 393例观察对象.其中1项研究为高质量研究、7项为中级质量研究、2项为低质量研究.久坐行为时间较长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73%(P<0.01);亚组分析提示,女性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女:OR 2.07,CI 1.70~2.52;男:OR:1.54,CI 1.28~1.85),但男女人群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久坐行为持续时间增加可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升高,控制久坐时间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作者:魏素文;马丽华;戴晓倩;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从国际专科护理期刊的角度分析国际护理专业化发展状况及形成因素,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方法 从JCR数据库检索SCI和SSCI收录的专科护理期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2版JCR中SCI和SSCI共收录专科护理期刊42~103种,专科护理期刊达30.95%~38.83%,专科领域9~28个,影响因子中位数0.282~0.915,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专科领域以自然学科为主,社会学科为辅.结论 国际专科护理期刊以及国际护理专业化发展良好,国内应从正确学科定位,发展护理研究生、专业护士注册及处方权联合机制等方面加强护理专业化发展.
作者:曾昭春;刘国红;张永晖;张玲玲;彭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打破护理基础研究与临床及教育之间的屏障,促进三者的相互转化.方法 引入转化医学思维,促使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护理教育相结合发展,从而促进护理发展.结果 转化医学思维能很好地融入护理发展中,有效地促进护理科研与临床实践相互反馈,并能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结论 转化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壁垒,促进理论结合实践,对护理的发展起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加强转化医学学习,引入其机制.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崔长钉;颜琬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在岗位管理视阈下探讨提升招聘护士组织承诺水平的基本策略.方法 基于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对招聘护士组织承诺现状、岗位管理基本内涵及岗位管理视阈下招聘护士组织承诺水平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公立医院招聘护士组织承诺水平普遍偏低,岗位管理赋予了招聘护士管理新的内涵.结论 岗位管理视阈下,采取合适的策略,可提升招聘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
作者:岳林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认知情况,为进一步落实护士岗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长对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认知调查问卷,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47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长对现行护士管理制度认知评分为17.6±4.2;92.5%护士长认为实施即将要推行的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很有必要,其中53.7%知晓护士岗位管理制度相关要求,40.8%了解其内涵;认为佳的管理体制应为实施责、权、利统一的护理垂直管理,大优势是岗位职责落实将更加全面、到位,大困惑是护理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结论 多数护士长认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但对其内涵知晓率较低;建议主管部门及各大医院加强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内涵及其操作性的指导和培训,提高认知度,以促进该项制度的落实.
作者:张玉莲;李婷;蒋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方法,为规范新护士岗位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将2011年的76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新护士带教方法进行理论授课、操作考核、临床跟班;2012年的102名新护士设为实验组,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方法,即成立研究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实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准入考核、上岗跟踪等系列培训管理模块.结果 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后,两组新护士独立上岗时间、理论操作成绩、护士执业能力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实现了按岗位需求抓好培训,按岗位胜任落实准入资格,有利于新护士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王永平;刘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3年护士缺岗原因,为进一步科学实施岗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2010~2012年护士缺岗原因,将不同年龄、工龄、职称、职务护士的缺岗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各种原因缺岗相当于年均缺少56.8名护士工作,其中产假缺岗占53.3%;年龄段为26~30岁、工龄在4~8年的护士缺岗天数比例大,分别占68.1%和62.8%.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隐性流失,拟定解决对策,以保障护理质量,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王芸芸;石贞仙;李亚兰;杜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黑龙江省专科护士的专职化岗位管理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结果 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8.初步形成了专科护士的专职化岗位管理体系,包括专科护士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岗位培训和绩效考核.结论 专家对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的认可度较高,意见相对集中,函询结果可以为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勤娥;李秋洁;洪素;高蓓蕾;王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并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其薪酬待遇、晋升与护理岗位挂钩.结果 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后,三类科室各层级护士构成得到良好配比;113名新护士中,19.47%选岗愿意去一类科室工作;一类、二类、三类科室护士满意度大幅提升(P<0.05,P<0.01).结论 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可稳定护士队伍,引导护士合理流动,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
作者:宋瑰琦;黄璐;秦玉霞;黄家丽;凌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与护理岗位价值和产出相挂钩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充分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 采取清点核查,确定岗位、科学测评,设置岗位系数、确定岗位标准与流程、建立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培训模式等措施.结果 全院护理岗位423个,岗位系数反映了岗位的价值,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由岗位积分、产出积分和内涵积分组成.结论 通过实施岗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职业防护视角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岗位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分析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使岗位安全管理的落实到位.结果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岗位安全管理得到充分保证;暂无医护人员由于自身健康问题而脱岗转岗;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医源性污染事件减少.结论 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实施职业防护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降低医源性污染;提高护理质量及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使岗位安全管理得到保证.
作者:肖远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于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培养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法 按照护士岗位管理方案,对1 212名护士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匹配的分层培训和考核.结果 培训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护理科研能力及综合保障能力提高.结论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军队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提升各层级护士的综合素质,能更好地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的需要.
作者:李春兰;李秀云;时敏秀;周京凤;唐静;李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