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提高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髋关节支具进行改良,并应用于20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通过固定髋关节使之保持伸直状态,即用腰部绑带、腿部绑带分别将腰部固定器、腿部固定器固定在腰部和腿上,调节好上、下支撑杆,使其固定和不可扭转,然后用弹性绑带交叉固定沙袋,松紧以可以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宜.结果 20例患者使用改良式髋关节支具压迫止血,穿刺部位未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渗血等并发症,肢体可适宜活动,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 改良髋关节支具的应用,可增加肢体活动范围,避免长时间制动身体所致的僵直不适;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效果较好,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作者:黎世勤;李霞;黄振;李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 对18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的反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因服毒量过大、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6例抢救成功,除1例发生下肢胭静脉血栓外,其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理人员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陆翠玲;巩义春;刘京涛;耿倩宁;寥庆林;杨慧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及其态度进行问题识别,再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基于循证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与流程、制定家属参与早期活动方案,并经过2轮行动方案的实践,观察早期活动实践规范的实施效果.结果 第2轮早期活动方案实施后患者早期活动开始时间、活动频率、活动强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预后、住院时间与第1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可显著缩短早期活动的开始时间,提高患者活动频率与活动强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清;李红丽;张敏;刘草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流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单双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更衣,观察组实施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流程.结果 入组1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可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付莲英;杨海兰;廖爱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其与家庭关怀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对143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1.51±5.87)分,家庭关怀度总分为(5.02±1.63)分,两者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显著相关.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患者家庭的关怀支持,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许娟;刘义兰;徐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研制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测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形成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预试量表;选取32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预试量袁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正式量袁由26个条目组成,包括责任信念、获取支持、增长知识、参与治疗、重建自我5个维度,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8.513%.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7,折半信度为0.842.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0.899,折半信度为0.842~0.904.条目内容效度(CVI)为0.80~1.00.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为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状况提供参考.
作者:杨阳;曾铁英;赵梅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应用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痛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心理痛苦,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
作者:毛丹;房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我国护士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正在进行,这项政策是否顺利落实取决于各利益相关集团.通过探讨现阶段我国实施护士多点执业卫生服务需求者、卫生服务提供者、卫生服务监管者各方面的利益与相互作用,分析患者、护士、各级医院、政府的利益、资源、能力、立场.提出开放护士多点执业要在承认护士多点执业合法性的基础上,保证护士、医院的利益,规避医疗风险,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以保证护士多点执业有序进行.
作者:毕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为社区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评价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依据前期构建的社区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编制问卷,咨询5名专家及对20名社区护士进行预调查后,选取上海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5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测试,评价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终形成的社区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问卷包括6个因子(7个维度),共38个条目,为自评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问卷和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CVI)均为1.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33%,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效标关联效度r=0.665(P<0.01);问卷总体及6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69、0.896、0.895、0.900、0.948、0.860、0.904,重测信度为0.910.结论 社区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问卷条目具有针对性,初步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社区护士老年护理能力水平的测评工具.
作者:曹靓;王君俏;梁燕;陈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运用SWOT方法对急诊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策略,即建立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指南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系统;加强对急诊护士培训,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优化医院环境和流程,以及以社区医院为依托,急诊专科护士为主导,提高居民院前急救技能和医学基本知识;对降低急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燕;肖明朝;赵庆华;江颖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方法 对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6,一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37(均P<0.01).确立的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权重系数分剐为0.1396、0.5279、0.3325;各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均<0.10,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论 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各指标权重合理,能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作者:熊宇;徐玉兰;胡灵芝;刘媛;谢进芝;胡德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采取管理措施提高ICU护士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方法 采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对20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效与高效交班,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加,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提供患者信息.结果 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总体评分为(4.23±0.58)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有效与高效交班(4.41±0.63)分,保证患者安全(4.41±0.59)分,促进患者参加(4.20±0.63)分,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4,23±0.61)分,提供患者信息(3.90±0.84)分;ICU类型、工龄及职称是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ICU护士认同交接班是有效及高效的,能保证患者安全,但患者参与度低.ICU护士交接班需要进一步地促进患者参与度,增加合理的监督,减少压力源,以期提高交接班质量.
作者:王小玲;卢惠娟;戴垚;王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经近心端静脉PICC置管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超低出生体重儿57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经外周静脉PICC置管,观察组经近心端静脉PICC置管.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行近心端静脉PICC置管,能安全、迅速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作者:黄朝梅;高平明;黄倩怡;何力;邵巧仪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网络语音平台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 以YY语音通讯软件为平台,通过创建神经内科网络虚拟课堂,全体护士通过共享密码加入教室,教学督导即管理员与学员利用“设置讲师”、“设置麦克风”、“板书”、“上课”及“下课”等功能,将各类护理培训相关资料根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与需求,以课件的形式上传并讲授,进行在线测试与实时互动.结果 2016年护士课堂培训参与率为90.03%,显著高于2015年传统课堂培训法(81.69%);缺课人员培训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2015年(均P<0.01).结论 利用网络语音平台对护士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有效利用时间,可提高培训课堂的实时参与度,使缺课人员同质化掌握相关知识.
作者:黄姝;刘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乐高4C教育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级护理本科学生203人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01人)和对照班(102人),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乐高4C教育模式,包括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续(Continue)4个环节.学期末对两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乐高4C教育模式可提高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杨茜;张世友;王家香;刘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尝试将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与创新思维培养相融合,建立基于SECI模型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型.该模型的运用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评估,但还需要在进一步实证研究、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特定的教学实施主体及维度进行具体化.
作者:杨凯涵;江智霞;王万玲;张晶晶;潘燕彬;胡蕖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探讨其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为提升本科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安徽省2所护理院校已完成临床实习的437名全日制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186.78±15.58)分,处于低水平;利他行为得分(113.66土11.09)分.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利他行为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及利他行为各因子对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P<0.01).结论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高,利他行为可显著影响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可通过培养本科护生利他行为意识促进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作者:张小敏;章新琼;王芹;吴小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方法 遴选人文关怀教师并进行培训,对60名实习护生开展人文关怀临床带教,包括人文关怀理论学习、人文关怀教学查房、人文关怀护理,写关怀日记及人文关怀护理个案,评选关怀之星.评价该方案实施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生人文关怀表现的满意度.结果 出科时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对护生人文关怀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对实习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可加深护生对人文关怀护理的理解,激发护生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体验,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林玲;娄湘红;宋小燕;冯芳;刘彦林;史雯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阐述工作场所消极行为的概念,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消极行为发生率较高,遭受的工作场所消极行为以隐性行为为主,工作场所消极行为可影响护生身心健康和实习工作,影响护生的职业选择.提出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为护生提供相关支持和心理指导等,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尽可能降低工作场所消极行为的危害.
作者:王哲;胡泽伟;裘秀月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对玩偶疗法的理论基础、干预方式、注意事项及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为缓解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增加与他人互动等提供借鉴,从而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嘉琪;刘文平;李智慧;相玮;李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图像思维训练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个社区60~80岁的老年人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对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且同意参与研究的123名老年人实施图像思维训练,即磁贴剪纸、涂色找茬、解环游戏.干预前及干预24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MMSE总分、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复述能力等得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干预后ADL总分及修饰、穿衣及上下楼梯3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图像思维训练能够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对患者定向力具有显著疗效,并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能力.
作者:赵丽蓉;程云;何晓英;包晶晶;李晨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心内科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随访管理.结果 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康复知识、二级预防能力、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随访管理有利于提升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预防管理能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及维持血脂水平的平衡,可有效改善康复效果.
作者:张杨;田竟;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奥塔戈运动锻炼项目对居家不出老年人移动能力和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 以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的形式,对36例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个体化的、为期6个月的奥塔戈运动训练.结果 30例居家不出老年人完成此训练项目;干预期间发生3例(5例次)跌倒事件;干预6个月后,居家不出老年人的计时起立 行走测试时间显著低于干预前,平衡力得分、跌倒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奥塔戈运动锻炼可提高居家不出老年人的移动能力和跌倒效能,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于彤;王玉;芦英洁;尹荔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的作用.方法 将108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静态坐位及站立的平衡功能训练.比较出院后3个月两组跌倒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并长期坚持平衡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
作者:黄莺;郎黎薇;任琳;叶婷;刘华华;侯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将南昌市某社区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参加社区的常规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干预,即要求患者每2天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的积极感受,持续4周;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总分(64.90±3.97)分,主观幸福感总分(35.44±1.29)分,对照组分别是(59.98±3.81)分、(34.66±1.3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燕珍;朱海萍;章玉玲;李妹芳;黄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害怕跌倒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跌倒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害怕跌倒评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简易虚弱问卷、老年焦虑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63例(49.2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害怕跌倒心理;患者害怕跌倒心理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过去1年内有跌倒史、抑郁是害怕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害怕跌倒心理存在的比例较高,患者年龄、抑郁水平及过去1年内跌倒史与害怕跌倒密切相关.加强防跌倒健康教育及改善情绪状态有助于缓解其害怕跌倒心理,降低患者再次跌倒的风险.
作者:徐忠梅;于卫华;王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家庭养老高龄老人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依椐.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社区家庭养老高龄老人45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养老高龄老人自我感受负担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养老高龄老人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4~167(86.25±27.87)分.自觉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惠有慢性疾病、性别、民族是家庭养老高龄老人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可解释其总变异的22.0%.结论 家庭养老高龄老人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养老服务人员应重视家庭养老高龄老人的自我感受负担,及时予以干预,帮助其健康、积极养老.
作者:周建;庞书勤;吴异兰;郑丽秀;陈芳;王宝莲;卢桢妤;梅阳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开发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的评估量表,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建立量表条目池,以专家评议及调查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方式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终形成5个维度,包括23个条目的量表.量表总体Cronbacn's α系数为0.886,各维度Cronbacn's α系数为0.740~0.882;重测信度为0.932;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量表总体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71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RMSEA为0.067,CFI为0.878,提示模型的拟合较好.结论 开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评工具应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赵秋利;侯赛宁;梁艳;赵静;王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儿的饮食管理方法.方法 对1例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儿进行饮食管理,住院期间指导食物选择以及烹饪方法、饮食管理方法,正确而严格地记录饮食日记;随访期间护士每日与家属联系,根据患儿三酰甘油结果调节饮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及调整食用油比例.结果 随访3个月,患儿三酰甘油稳定在10 mmol/L以下,未发生胰腺炎.结论 饮食日记是贯穿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饮食管理的基础,持续的饮食管理可控制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儿的血脂水平.
作者:张胜男;连冬梅;李杨;王琳;邱正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手卫生工作现状和改进策略.方法 分析国内外手卫生发展现状,总结我国手卫生工作发展的基础与策略.结果 手卫生法规逐步规范,手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不断提升和依从性不断提高,手卫生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入.结论 我国手卫生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今后手卫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保障患者安全的要求有一定妁距离,手卫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任重道远.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降低艾滋病病区护理人员锐器操作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剖析导致护理人员锐器操作职业暴露事件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对护理人员加强针对性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结果 2013年、2014年(实施培训管理前)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6.25%、10.42%,2015年、201 6年(实施培训管理后)发生率分别为0、2.08%.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预防护理人员锐器操作职业暴露管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有效降低相关职业暴露发生率,有利于职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作者:余海燕;向江琳;蒋红;杨小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荧光标记法在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清洁效果监测的作用.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法对医院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透析室、导管室、口腔科6个感染高风险部门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标记,监测荧光清除率,并针对监测结果采取改进措施.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科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手术室、口腔科、导管室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均为100%,产房、母婴同室及透析室分别为90.0%、92.5%0、88.3%.结论 荧光标记法能快速、客观地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环境清洁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临床及时加强物体表面清洁质量改进工作.
作者:赵洪武;高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床单元终末消毒核查表在呼吸ICU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行终末消毒处理的461张床单元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终末消毒管理方式;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行终末消毒处理的495张床单元作为观察组,根据自制的床单元终末消毒核查表要求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和管理.结果 观察组床单元终末消毒合格率为98.9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7.19%,对照组为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床单元终末消毒核查表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终末消毒的依从性,提高床单元终末消毒合格率,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防控.
作者:伍林飞;唐荔;李建芳;刘光娣;田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总结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为: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监测细菌培养结果,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用药反应.44 d后解除患者MRSA感染隔离.
作者:昂慧;曹雅婕;孙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精准化监管模式在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1~12月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963例实施常规监管,对2016年1~12月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759例实施精准化监管,即设立目标管理菌预警平台、制定集束化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加强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比较精准化监管前后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率及环境清洁消毒合格率.结果 实施精准化监管后,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的执行率、隔离标识落实率、床边必备物品落实率分别由41.33%、51.82%、46.52%升至91.57%、96.05%、93.81%.清洁工具和环境物表ATP检测合格率分别由40.12%、36.88%升至78.36%、85.66%,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63.32%升至81.2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实施精准化监管模式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保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对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敏;许川;谢红艳;谭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