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内镜外科微波治疗深腔肿物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微波直接消除深腔肿物的功能保全性治疗方法,探究微波对于内镜外科治疗癌前病变、恶性肿物及其危重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内镜操控同轴电缆及电极直接插触呼吸道或消化道肿物346例,发射适当剂量微波使病灶组织内部产生高能,攻击与消除肿物.随机分别设立微波气化与凝固、气化与放化疗、微波与机械钳取等对照比较疗效,并对计数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波治疗肿物329例达CR,仅17例为PR,全部良性肿物患者痊愈.其中25例患者Ⅲ度以上喉阻塞解除,37例气管和支气管阻塞、37例食管贲门癌性梗阻当即复通,呼吸或吞咽困难危重症立即缓解,功能恢复.微波气化与凝固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气化组实现速效,术毕肿物即已消失而治愈.气化和钳取疗效差异显著.咽喉肿物术后发音及吞咽功能恢复,随访1~5年原部位未见复发,恶性者亦明显缓解,吸气性呼吸困难改善,上消化道复发癌术后 KPS明显改善,51例患者中46例达A级,手术前后比较P<0.01.结肠腺瘤治疗较为彻底,随访1~5年原部位未见复发.结论微波气化疗法适用内镜外科功能保全微创术,是简捷安全的有效方法,对预防性治疗癌前病变防止残留及复发,局部切除癌肿,解除内腔肿物严重梗阻都显示良好效果及前景,应进一步研究提高.

    作者:胡建章;丁溥训;张庆海;王伟;陈敦淳;杨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的IP3-和非IP3-敏感钙库的特征和相关性

    目的研究纯化培养的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的IP3-和非IP3-敏感钙库的特征和相关性.方法用显微荧光测量技术监测单个星型胶质细胞内钙信号的动态变化,用IP3-敏感钙库和非IP3-敏感钙库的激活剂MCh和CAF及线粒体解偶剂FCCP刺激胶质细胞, 观察它们胞内钙信号的影响.结果在大部分细胞上,两种钙库中的任何一种被削弱或完全排空后,另一种钙库被激活所诱发的[Ca2+]I的升高幅度不受影响或仅被轻度抑制;而在少数细胞上,一种钙库被削弱或完全排空后,另一种钙库被激活所诱发的[Ca2+]I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结论研究显示星型胶质细胞内的钙库包括:IP3敏感和非IP3敏感的两种内质网钙库,它们相对独立或密切相关.

    作者:胡波;孙圣刚;何立铭;梅元武;童萼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综合康复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35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35例),综合康复组接受以运动训练为主,结合健康教育、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定期心理咨询,常规药物治疗组按ABC方案(即阿司匹林、β-倍他受体阻滞剂、降脂药)治疗,3个月后2组均进行活动平板,测定运动时间、代谢当量、心肌缺血发生率及血脂,根据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定的标准评定每组病人的血脂达标率.结果综合康复组在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血脂达标率方面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运动能力,降低血脂,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作者:汪萍;郭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依有无临床症状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将85例老龄患者分为3组:非梗死组(NI组)、无症状性脑梗死组(AI组)和症状性脑梗死组(SI组),各组病人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结果 SI组和AI组斑块指数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颈内动脉(CIA)及颈总动脉(CCA)内径均较低,与NI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SI组斑块指数、IMT较AI组亦有显著增高.结论 IC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及评价ICD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葛伟;李源;袁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家庭功能训练和支具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训练和支具应用于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治疗作用.方法 4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9例,采用上肢支具、按摩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2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和1年后进行临床评定,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病例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均有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在综合实用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1个月、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家庭功能训练和支具治疗对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有可靠疗效,并能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作者:丁建新;陈少贞;黄东锋;庄晓鹏;江沁;蒋伶俐;刘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次声对兔脑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次声对兔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分别暴露于频率为8 Hz和16 Hz、声压为90 dB和130 dB的次声场内20 min,采用EEG Holter记录穿颅皮层脑电波的活动变化.结果在 16 Hz次声作用下,实验兔脑电慢波出现量明显增多.结论声强为90 dB和130 dB的16 Hz次声波对实验兔脑电活动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刘卫;陈景藻;李玲;刘静;裘明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恒定磁场与硫酸肝素对人肝癌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恒定磁场与硫酸肝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观察硫酸肝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后的细胞增殖、凋亡效应和细胞ras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恒定磁场作用下的相互关系.结果硫酸肝素能抑制细胞HepG2的增殖能力及其细胞ras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诱导其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在恒定磁场作用下获得细胞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的加强.结论硫酸肝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与ras基因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作用有关;恒定磁场与硫酸肝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玉苹;张海伟;罗英儒;宋秀豹;叶仲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围产期缺氧缺血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及海马长时程增强发生率的影响,探讨缺氧缺血损伤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7日龄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HI组(n=21)和尼莫通治疗组(n=13).HI组经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含8%氧和92%氮的混合气体2 h的处理.大鼠经HI处理后给予尼莫通(160 μ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5 d)治疗的为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至生后80 d左右对各组动物进行Y迷宫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行为实验结束后每组取5只,采用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检测海马LTP的发生率.结果 HI组大鼠Y迷宫中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训练次数为32.82±8.22,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4 h后的记忆保持率为59.00%±21.3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尼莫通可明显提高HI大鼠的学习能力(P<0.01),但对记忆无明显效果;高频刺激(HFS)前各组群峰电位(PS)的平均幅值及平均峰潜伏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FS后对照组PS平均幅值始终高于HI组和治疗组.HFS后HI组LTP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5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LTP发生率45.5%,较HI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I可使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HI引起海马LTP抑制可能是HI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神经机制.尼莫通可提高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能力,但对记忆无明显效果.

    作者:常燕群;谢集建;王淑珍;徐宁;杨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体征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总结1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依据常用临床诊断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CT检查,计算各指标所占比例.对直腿抬高试验本文采用自制测角器确定直腿抬高的度数.结果①症状和体征:间歇性疼痛84.28%,麻木58.08%,行走引起腰腿痛59.15%.腰椎前屈受限较少,腰及患下肢压痛73.00%其中放射性疼痛21.05%,肌肉萎缩 6.75%,皮肤感觉减退5.24%,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26.8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86.86%,30°~60°受限者 65.01%,跟臀试验阳性率11.63%.②CT扫描:1126例患者有1067例做了扫描,L4~5、L5~S1突出占 91.52%,突出物<8 mm者97.46%,其中<5 mm者83.25%,中央型和侧后型突出占95.41%,突出合并关节突增生 19.31%,黄韧带肥厚或骨化6.65%,后纵韧带骨化15.1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多发于20~50岁人群,有近半数的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高,CT检查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L4~5、L5~S1节段多发,以中央性和侧后型为主.

    作者:岳寿伟;袁璐;吴宗耀;王永惠;沈东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颈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颈髓损伤患者治疗前血液粘皮增高,表现为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皮及血沉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OD活力降低且MDA含量增高,提示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治疗后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血液粘度下降且抗氧化能力提高.结论颈髓损伤可出现血液粘皮增尚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在治疗中应予重视.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彭楠;刘瑾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的摄食-吞咽障碍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发病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应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对连续入住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评价.结果 100例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所在的侧别和有无伴发疾病无关,与患者的意识程度、认知功能、病变的性质、部位、病程、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和颜面失用、言语失用、失语症有关.

    作者:李红玲;王志红;吴冰洁;张彤;张玉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电脑控制牵引和微波透热综合治疗颈椎病100例

    我们采用电脑控制牵引加微波透热的方法,对1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收到较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运动疗法和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herapy, NDT).因为NDT有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效果,已取代传统疗法.NDT已经形成了一类统称为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s, FT)的实际操作技术.但NDT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改善,诸如注重运动方面训练需重复多量刺激,忽视实用动作的训练,治疗时间较长等.近年来Carr提出了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MRP).Carr和Shepherd经过长期实践,认为该疗法的效果要比易化技术好.目前国内对MRP的相关研究报道比较少,本文旨在探讨MRP疗法对我院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为促进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辉;纪树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脑梗死发病因素之一,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我们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患者血清LDL和HDL的影响.

    作者:高振华;史瑞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脉冲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疼痛不仅发生在带状疱疹急性期,且可在疱疹愈合后持续存在,即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荟萃分析结果表明PHN发生率为22%[1], 且随年龄增大而显著增加,多见于40岁以上[2].带状疱疹神经痛,尤其是PHN,尚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但目前对此却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我们应用脉冲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22例,以观察脉冲微波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镇痛效果及对PHN预防的可能性.

    作者:汪玉萍;王兴林;梁晓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及疗效的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但如此先进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并未得到推广.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注射方法需在大型设备C型臂X光机监视导引下操作,许多单位因设备的缺乏或医生难以承受X射线的损伤,无法使用这项技术.我院运用侧隐窝穿刺技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克服了以上困难,下面就其安全性和疗效作一探讨.

    作者:张刚;李大成;黄启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病往往因劳累、损伤、受寒而发作,其发病率在1.7%~17.6%[1].笔者根据武汉同济医院杨树萱教授的指导,运用临床上的手法经验,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翠华;高春华;张盘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下肢肢体延长术后的康复治疗

    双下肢肢体延长术治疗身材相对矮小患者在我国临床的应用只有几年历史,术后的康复治疗与训练对患者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双下肢延长术后患者9例,通过系统康复治疗与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道立;李立勇;周淑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癔症性瘫痪18例报告

    我院自1983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癔症性瘫痪18例,现报道如下.本组18例中,男4例,女14例,年龄17~55岁;发病原因:受伤后发病12例(打伤7例,交通伤4例,跪伤1例),家族琐事、个人婚姻问题而吵架、生气后发病6例;病程3 h~15 d.临床表现:偏瘫9例,截瘫6例(腰穿后截瘫加重1例),四肢瘫2例,单肢瘫1例,失眠3例,呕吐2例,失语1例,头晕、头痛、精神差、全身无力15例,18例均无大小便障碍现象.检查:瘫痪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瘫肢感觉减退13例、消失1例,头皮血肿3例;腰穿CSF压力正常,Queckenstedt氏试验(-),CSF化验正常;颈椎、腰椎及肢体X线拍片6例、CT扫描11例及MR扫描4例(头1、脊柱3)均未见异常.治疗方法以精神治疗为基础,对症和暗示疗法相结合;结果:18例全部治愈,步行出院.有随访结果10例中有1例再受精神刺激再发病.

    作者:邢东风;崔大勇;卢留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调制中频电流治疗肌筋膜炎44例

    肌筋膜炎是门诊理疗常见疾病,我科采用中频电流治疗肌筋膜炎4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确诊的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4例患者,男31例,女13例;年龄17~75岁,平均32.5岁;病程5~14 d,平均 9.7 d;其中腰部疼痛13例,背部疼痛20例,骶髂部疼痛4例,颈肩部疼痛7例.对照组共40例患者,男29例,女11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7~16 d,平均 8.4 d;其中腰部疼痛11例,背部疼痛18例,骶髂部疼痛3例,颈肩部疼痛8例.

    作者:武秀萍;邢继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梗死患者甲状腺轴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1999年4月~2001年4月住院的101例脑梗死患者,均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及头部MRI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4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7.27±8.484岁.根据龚氏的老年认知量表[1],以81.5分为划界分.认知障碍组48例,非认知障碍组53例.

    作者:徐晓云;顾晓波;朱雯霞;黄蕾;徐霞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产后锻炼对产妇体型恢复的影响

    在现阶段,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存在差异,许多产妇对产后锻炼认识不足,以至于忽视了产后锻炼.我们通过向产妇宣教产后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和督促产妇进行产后保健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细叶;陈红;兰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200例腰椎间盘脱出症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多于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报道综合治疗对腰间盘脱出症的疗效.

    作者:邓茂清;张春玲;王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红光治疗因注射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

    我科采用KDH-I红光治疗机局部照射治疗注射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8例我科住院和门诊患者,男4例,女24例;30~40岁18例,41~50岁6例,51~60岁4例,病程短3 d,长8 d,28例患者均有接受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

    作者:刘晓霞;韩利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学研究论文中应避免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论文是概括性描述研究过程、客观报告研究结果、体现研究水平与科学价值的论证性文章. 论文质量取决于该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与论文的表现形式,而医学研究设计的内容是体现论文科学价值与研究结论可靠性的基础. 统计学处理在医学期刊论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医学期刊论文都涉及到统计学处理. 然而,在应用统计学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屡见不鲜. 如何正确地应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医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保证论文的科学性,这是值得论文作者和编辑探讨的. 现将医学研究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作如下评述,期望能对提高医学研究论文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董时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新刊出版声明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美国激光医学学会第22届年会简介

    作者:李燕;刘承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计算机在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也将增长.这也将促进对失语症治疗的需求增加.近几年来,我们注意到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可为失语症治疗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满足临床需要.此外,计算机技术可使我们提高传统治疗方法的水平.

    作者:汪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发病率上升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运用现代康复手段和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建设康复医学科新模式,是中医院值得探讨的学科建设课题.

    作者:汪土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