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4337
  • 国内刊号:42-1303/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医药数学会颁发的《中国优秀特色期刊奖》、《现代计量医学最佳论坛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人HOXA13'-非翻译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针对人同源异型盒A1(HOXA1)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构建HOXA1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对其克隆进行鉴定并挑选出正确的克隆,为后续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PCR扩增包含HOXA1 3'-UTR的DNA片段,克隆至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构建HOXA1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经Not I和Xho I双酶切后测序进行鉴定.结果: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且插入方向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URAT1基因3'UTR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可用于后续功能研究.

    作者:肖法嫚;李余发;陈珍珠;曾香萍;郭琳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BX7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BX7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CBX7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CBX7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CBX7的表达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CBX7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CBX7呈低表达.增生期组CBX7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X7在血管瘤增生期均呈高表达,表明CBX7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汪晓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椎病兔模型TNF-а、SP、NPY、CGRP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注射硬化剂制作兔颈椎病模型的效果.方法:20只兔子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硬化剂注射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开始第1周后、第2周后、第4周后取兔血清,ELISA检测动物血清TNF-а(肿瘤坏死因子-а),SP(P物质),NPY(神经肽-Y),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а、SP、NPY升高(P<0.05),且3次检测呈逐渐升高趋势,CGRP降低(P<0.05),3次检测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颈椎横突旁注射硬化剂可能通过炎症因子刺激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颈椎周围疼痛,它是制作颈椎病动物模型的较实用的方法.

    作者:张红利;沈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咳嗽患儿60例病因分析和诊断程序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其诊疗程序.方法:从东莞市虎门医院2006年9月~2011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中,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确定慢性咳嗽的病因.结果:其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以前又称鼻后滴漏综合征)30例(12例慢性副鼻窦炎,6例慢性过敏性鼻炎,6例感染后鼻炎,6例增殖体肥大).咳嗽变异性哮喘16例,感染后咳嗽5例,心理性咳嗽4例,原发性胃食道反流1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3例,未明原因1例.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心理性咳嗽等.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鞣花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新生血管过程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鞣花酸(Ellagic Acid,EA)是存在于多种水果及中草药中的一种多酚类成分,大量研究已经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新生血管作用,是肿瘤发生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EA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过程中给予EA 10uM,24小时处理,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刮伤愈合实验,管道形成实验观察EA对于内皮细胞体外增殖,迁移是否具有作用;通过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检测EA处理后内皮细胞中磷酸化的2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p-VEGFR2)的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细胞增殖实验中,对照组矫正后570nm吸光度为0.49±0.08,EA处理组为0.27±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刮伤愈合分析,对照组12小时愈合率为(98.40±2.30)%,EA处理组为(50.61±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管道形成实验中,EA处理组相比对照组管腔形成数量及完整性明显较差;western blot中,EA处理组的细胞中p-VEGFR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但VEGFR2总量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EA能够在体外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拮抗VEGF介导的VEGFR2的磷酸化过程.

    作者:陆楷;李亮萍;李明松;李夏西;曹加;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粗银针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髌骨软化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粗银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运动性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性.方法:对符合中医诊断为运动性髌骨软化症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30min,4周治疗为一疗程,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果:治疗观察30例,临床治愈30例,占全部病例的100%.结论:采用中医粗银针治疗运动性髌骨软化症,方法简便,能有效消除膝关节乏力,髌骨边缘、周围软组织压痛,上下楼、半蹲位疼痛,其改善症状疗效明显.

    作者:杨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传染病预警在卫生应急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我市传染病预警系统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分析其对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的作用.方法:利用Excel对2010~2011年传染病预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病种预警情况和效果.结果:我市2010~2011年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且麻疹发病大幅下降,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传染病预警过于灵敏,存在错误预警等现象.结论:传染病预警对于控制传染病疫情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需合理设置预警阈值,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薛黎坚;王文明;王华;祝闻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乙型肝炎预防、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样本分为3组,同时进行ELISA法与PCR检测HBV-DNA含量水平的测定.第1组为HBsAg(+)、HBeAg(+)、HBcAb(+)、的患者,第2组为HBsAg(+)、HBeAb(+)、HBcAb(+)的患者,第3组为HBsAg(+)、HBcAb(+)的患者,组与组之间进行阳性率及HBV-DNA含量的t检验.结果:285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HBV-DNA平均含量为7.5×108copies/ml.第2组患者HBV-DNA阳性率低于第1组(P<0.01),但平均HBV-DNA含量为9.58×107 copies/ml,与第1组无差异(P>0.05).第3组患者HBV-DNA阳性率为51.83%与第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第2组无差异(P>0.05),患者的HBV-DNA含量为7.74×107 copies/ml,与第1、2组无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测HBV-DNA含量比EL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对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四爽;熊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温度对枸橼酸铋钾合成中的影响

    研究以枸橼酸铋与枸橼酸钾为原料合成枸橼酸铋钾的工艺中温度的影响.在原辅料、反应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不同反应温度情况下,产品一:含量达36.5%,总收率达115%;产品二:含量达37.8%,总收率达105%;产品三:含量达36.3%,总收率达116%;产品四:含量达38.1%,总收率达104%.根据实验对比数据论述温度在枸橼酸铋钾合成过程中的影响,从而为枸橼酸铋钾合成工艺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邵冠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Oct-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9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Oct-4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Oct-4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对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呈高表达,正常食管组织中Oct-4呈低表达,各组中Oct-4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Oct-4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向长港;张端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集对分析的国际疾病分类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通过简化研究对象、归结其数学结构,得出便于解决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以集对分析联系数[1]概念入手,试图建立国际疾病分类数学模型,并且举例说明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其推广等,演示集对联系数学语言的精简性、生动性与实用性.

    作者:哈丽阳;陈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实施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86例,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对妇科肿瘤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妇科肿瘤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更可以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之中推广.

    作者:孟月华;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甲医院护士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方法:使用WHOQOL-BREF对广东省中医院320名护理人员进行量表调查,回收有效量表300份,并将数据导入SPSS13.0进行数据库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总体呈较差趋势,且生存质量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递减.结论:三甲医院护士生存质量不容乐观,应重视从各方面提高护士生存质量.

    作者:何丽卿;欧碧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心律失常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治疗方案,分别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加用乙胺胺碘酮和乙胺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碘酮联合治疗与单用乙胺碘酮相比,更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抗坏血酸针剂在流行性感冒治疗中的辅助效果研究

    目的:了解L-抗坏血酸在流行性感冒中运用情况及临床治愈效果.方法:将流行性感冒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L-抗坏血酸联合治疗.结果:运用L-抗坏血酸联合治疗流行性感冒,退热疗效好(P<0.05).结论:运用L-抗坏血酸,流感症状改变迅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喜树碱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喜树碱7位取代衍生物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电子结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其抗肿瘤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喜树碱7位取代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与分子总能量、8位和6位碳原子电荷密度及B环总电荷密度相关,其中影响大的是8位碳原子电荷密度数值.

    作者:吴洪;高平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肝保护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使用汉防己甲素评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抗氧化作用.方法:每日给予四氯化碳损伤大鼠不同的浓度汉防己甲素剂量分别为20,60,100mg/kg,随后检测血清和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和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脂质过氧化效应等指标,体外抗氧化使用使用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清除实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和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后发现,汉防己甲素在所用剂量下均显示出较为理想的肝保护和抗氧化效应.进一步的体外过氧化自由基清除和超氧化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汉防己甲素较维生素C有更为优越的清除活性.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有效保护四氯化碳对大鼠造成的肝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密切相关.

    作者:陈阜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甘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粉葛的水浴提取和超声辅助工艺,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浴提取的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以粉葛中主要黄酮成分葛根素为考察指标,研究水浴提取粉葛的优化工艺条件.同时研究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溶剂.结果:水浴提取粉葛的优化工艺条件是:30%乙醇作溶剂,时间90min,温度80℃;超声提取的优化溶剂是30%乙醇.结论:较其他常规提取方法,该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高,方便快捷,具有省时、节能等特点.

    作者:张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迁,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临床分离的376株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杆菌,G+杆菌,真菌分别占47.1%,39.9%,12.5%,其他0.5%;常见G-杆菌对氨芐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相对较高的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有明显逐年提高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80%,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面临的严重问题,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喻群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6例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CP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组(联合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单一组).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有效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前列腺液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 (P<0.05).联合组各种症状缓解率亦明显高于单一组.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IL-2、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联合组降低程度优于单一组.结论: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前列腺炎具有协同效应,更好的改善炎症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范青红;李海燕;何国伟;李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以钾长石为原料制备的白榴石对牙科玻璃陶瓷性能的影响

    实验采用了化工原料来合成SiO2-Al2O3-K2O系统玻璃陶瓷,结果发现合成的玻璃陶瓷主要为玻璃相,只有很少量的白榴石晶体;在玻璃相陶瓷中添加白榴石后,其显微结构表明白榴石晶体呈柱状或颗粒状与玻璃相基质紧密结合,并均匀地分布于玻璃相基质中;添加白榴石可明显提高玻璃陶瓷的强度.

    作者:焦谦益;张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中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评价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中药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运用贝叶斯分类识别算法,构建中药疗效预测模型.结合中西医临床指标,对180 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例中药组和安慰剂组的疗效分别进行统计、评价和预测分析.结果:贝叶斯分类算法预测显示:中药扶正化瘀片在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Child-Pugh积分上有一定效果,这与中药组和安慰剂组间的Child-Pugh积分的统计检验结果相一致.结论:运用贝叶斯方法建立的疗效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中药疗效预测和评价,可以为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孙继佳;张蕾;邵建华;严广乐;苏式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结果表达的常见错误辨析

    统计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直接影响着医学科研的水平和论文的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统计分析结果的错误表达同样会使整个精心设计的研究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应该引起广大作者及编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作者:秦鹏;沈瑞文;曲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福州地区774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2008~2009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了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对福州地区2008~2009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病例根据ICD-10编码,按病种汇总进行统计.结果:福州地区2008~2009年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7746例,占总发病的43.7%,发病顺位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道癌、消化系统其它肿瘤;35~54岁组病例较多,占22.9%;在55~74岁组病例多,占55.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是福州地区危害居民健康主要的恶性肿瘤,应引起重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自我调节心情释放压力,加强防癌体检,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及早诊早治,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江惠娟;肖景榕;周衍;林永添;林曙光;钟文玲;陈铁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福建石狮市医院医疗工作情况

    目的:对石狮市医院1997~2011年医疗工作情况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秩和比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石狮市医院1997~2011年医疗工作情况评价分为4档:优为2006年、2009年、2011年;良为2010年、2004年、2003年、2007年、2002年、2005年;中为2008年、2001年;差为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结论:秩和比法适用于各类资料的综合评价,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石狮市医院1997~2011年医疗工作情况.

    作者:蔡珊珊;郭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6~20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对2006~2010年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中国引文数据库>网络版作为统计源,2006~20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论文共3870篇,总被引频次为11339,篇均被引频次为2.92.利用普赖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确定高被引论文.论文高被引频次为45次,即nmax =45,确定被引频次≥ 5的论文为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共641篇,被引频次是5356.对641篇的高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作者分布、地区分布、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作者:许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气候变化对华中区域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未来趋势预测

    首先分析了华中区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现状及季节特点,然后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归纳华中区域范围内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天气过程,后根据华中区域气候变化趋势,对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作出预测.

    作者:翟红楠;张轩;王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关于在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必要性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愈演愈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对于普通的医学本科院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唐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论医药专业学生的《多元统计学》课程教学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说明应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是<多元统计学课程教学>重要的任务.

    作者:华琳;闫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了检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结合一学期的研究实践,采用时间效益分析法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后的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价,说明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优于传统教育方法,可以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敏;朱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介绍,探讨导入式教学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先英;赵华文;刘毅敏;周小霞;张定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开拓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因此,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是一项成功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刘红;华琳;杨铮;李林;高磊;王珂;张金旺;李冬果;闫岩;郑卫英;郑文新;张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介绍某院在数学课程建设中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分析高等数学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结合应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高等数学和药学专业课结合的一些实例.

    作者:张绍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网络西部民族院校开放式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探析

    通过对西部高校及其本校的物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已建设的各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提出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医用物理学开放式立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和总结.

    作者:张翼;唐锋意;赵瑞;周正诚;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在皮肤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在皮肤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1~2012学年上半学期的皮肤病理科新生108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52名学生,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授课;一组为对照组,56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验两项考试方法,然后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按成绩高低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统计两组同学中每个等级中的学生人数并计算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后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理论课成绩为优良的学生比例为86.29%,平均成绩为85.2分;实验课成绩为优良的学生比例为90.38%,平均成绩为88.6分,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皮肤病理学教学中效果显著,可以在医学院校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药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介绍了我校医药物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下一步的医药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郑艳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本科医学教育PBL教学模式长短期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PBL教学模式长短期学习效果.方法:对中外医学教育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个RCT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短期基础理论考试、综合分析题等考试成绩,但对本科学生长期学习效果没有显著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pbl效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生医学本科生的短期理论成绩,但能否对学生产生长期影响力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张锦;罗盛;李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构建web服务的医学数据挖掘演示系统

    目前大多数数据分析工具都是基于桌面应用程序.随着web的技术发展,B/S模式系统在医药领域大规模应用,web系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使得数据挖掘领域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必要进行开发基于web的数据挖掘系统.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为实行医药决策信息分析的课程教学实验顺利开设.我校率先对基于web服务的医药数据挖掘演示系统进行探讨,并采用了JAVA WEB技术结合Weka,Matlab混合编程和自主实现的算法包,增加了具有可扩展性,高效性,可视化的B/S模式的医学数据挖掘演示系统的架构.该系统具有重要的教学使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朱远平;陈伟;李建彬;陈剑鸿;许树欣;鲁春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在人体脉象识别中的应用

    人体脉象信息的分类、识别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大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依赖于人的经验,以及学习和训练时长、学习收敛性很难保证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结构、连接权、初始阈值、学习率、动量因子同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优化神经网络的算法.该算法结合了神经网络的快速并行性和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性,提高网络的处理能力,为人体脉象识别方法提供新的理论思想和认知系统.

    作者:韩幸才;韩华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丙肝病毒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丙肝病毒感染后会引起机体的急慢性肝炎,并终导致持续性肝组织损伤及肝细胞癌的发生.丙肝病毒诱导肝癌发生的机制很多,比如: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脂肪变等.这些机制都可以使得肝脏组织在病毒长期慢性刺激下出现损伤,从而终导致肝癌的发生.将针对丙肝病毒通过氧化应激反应这一机制导致肝癌发生进行综述.

    作者:纪雯川;李瑾;樊苗苗;林燕鹏;周瑜;卢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理论流行病学的库室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系列研究Ⅰ:一阶库室模型理论及在催化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提出理论流行病学库室模型理论方法.方法:建立理论流行病学一阶库室模型理论方法和语言.结果:利用理论流行病学一阶库室模型理论方法重建和改进了Meuch.H的催化模型,克服了催化模型存在的仅适用感染力恒定、封闭系统的单类型流行病学状态的问题.结论:提出的理论流行病学库室模型理论方法,改进后的催化模型可称为广义催化模型,并给出此模型的理论分析.该模型可用于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的转移、处理和分析.

    作者:孙华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具有三个时滞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建立了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有三个时滞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力学新模型,利用Routh-Hurwitz判据,获得了无免疫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作者:方海泉;周铁军;龙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两室模型药物体内释放(溶出)速率估算的半参数随机模型

    目的:为两室模型药物体内释放(溶出)速率估计提供一种半参数随机模型.方法:在生物药剂学意义上,同一药物的受试制剂(test preparation,TP)与参比制剂(reference preparation,RP)的纯吸收及处置过程相同,所需时间相等.将TP总驻留时间(Th)视为TP体内释放(溶出)时间(Tf)与RP总驻留时间(Tg)之和,Tf与Tg相互独立,Th、Tf及Tg均为非负且连续型随机变量.对TP:假设Tf概率分布未知,故Th亦服从由一次血管外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数值方法求得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的数值解的某一未知概率分布(非参数模型).对RP:由于无释放(溶出)过程或释放(溶出)过程可忽略不计(相对于TP),故假设药动学呈两室模型分布、一级动力学吸收、室间转运与消除特征,则可推导出Tg的PDF公式(参数模型).根据卷积公式,得卷积型Volterra积分方程,运用数值反卷积分法求解,得到TP体内各时间间隔平均释放(溶出)速率值.结果:半参数随机模型可估计出TP体内释放(溶出)速率、TP的PDF之数值解及RP的PDF的函数形式与参数估计值.结论:半参数随机模型可用于两室模型药物体内释放(溶出)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进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灰色新陈代谢模型的南宁市AIDS发病长期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灰色系统新陈代谢模型预测AIDS(艾滋病)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对广西南宁市2003~2008年、2004~2009年AIDS年发病率数据进行建模拟合,并进行外推预测研究.结果:建立的广西南宁市2003~2008年及2004~2009年AIDS年发病率GM(1,1)新陈代谢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C≈0.1881,P=1;C≈0.0947,P=1),可用于外推预测.结论:灰色系统一阶新陈代谢GM(1,1)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和预测AIDS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将其应用于AIDS发病预测是可行的.

    作者:梁红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种常见临床试验安排中样本量的优化方法

    目的:提供一种优化临床试验中样本量的方法,使临床试验达到科学性、经济性与伦理学的统一.方法:利用一个实际的例子,对一种临床试验中常见的试验安排,分别使用传统和优化的方法计算样本量,以说明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优化方法能在保证科学性与伦理学的基础上,很好的减少投入成本.结论:对临床试验中样本量的优化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陶庄;卢双;李芳;郭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福建省医院卫生人力预测方法研究

    目的:比较4种预测医院卫生人力的方法,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应用曲线拟合法、多元回归法、灰色动态模型预测法及加权平均组合模型法拟合数据并将2010年福建省医院卫生人力预测值与2010年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种预测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5%,3.15%,8.98%,1.91%.结论:在福建省医院卫生人力预测过程中,曲线拟合法较好;在多种模型预测的基础上,应用组合模型可求出大程度利用信息的协调解;此次研究为医院卫生人力预测提供了方法上的探讨,为卫生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伊波;陈锦华;吴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次静脉推注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的新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一次静脉推注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的方法,该法原理和计算简单,无需编程,且能给出参数的准确结果.两种一次静脉推注药物动力学例子被用于计算,结果优于现有方法.

    作者:李可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类容易出错的参数估计问题

    在用置信区间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若感兴趣的只是置信区间的上限或下限,此时只需求出单侧置信区间即可.

    作者:祝国强;杭国明;滕海英;黄平;刘沛;王中亮;李春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ogistic回归系数可信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中估计回归系数可信区间及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方法:从理论上介绍Wald、Bootstrap和轮廓似然三种方法,比较其应用前提.应用Monte-Carol模拟方法,分别产生自变量为二分类变量和连续型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分析数据,比较三种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无论自变量为连续型或二分类变量,Bootstrap法和轮廓似然法的检验效能均高于Wald法,该差异在小样本情形下更为明显.但Bootstrap方法的稳定性较差,对I类错误的控制也欠佳.结论:轮廓似然方法为稳健,能严格控制I类错误率,且检验效能优于Wald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郑海燕;廖志远;刘四兰;梁文琼;张旭;欧春泉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