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416
  • 国内刊号:43-1460/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获省一级期刊
  • 泌尿科学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蛋白质芯片SELDI-TOF-MS技术与泌尿系肿瘤研究

    蛋白质芯片SELDI-TOF-MS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全新技术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其技术原理及在泌尿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2(COX-2)是环氧化酶的诱导型,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速酶.近年来,COX-2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有望成为膀胱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及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及COX-2抑制剂在膀胱癌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常峰;李成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肠粘膜下组织应用于尿路修复重建中的进展

    利用小肠粘膜下组织(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作为尿路修复重建的组织工程材料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方向之一.有关其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的研究已在基础实验乃至临床上获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对SIS在尿路修复重建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可采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将治疗基因导入前列腺癌细胞,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治疗前列腺癌.本文就近年来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基因转移途径、各种载体、治疗策略、临床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范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40分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CD40分子是重要的免疫分子,在激活抗原递呈细胞和激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上起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CD40分子与肿瘤诊断、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免疫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CD40分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万光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为尿路肿瘤的一种.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炎症刺激、某些致癌因子的刺激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和梗阻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尿道膀胱镜检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室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目前发现IP有复发及恶变倾向,与尿路移行细胞癌关系较为密切,因此需于术后定期随访.

    作者: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BO血型不合肾移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ABO血型不合一直是肾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控制和避免ABO血型不合的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保护移植肾的功能.这些方法有的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有的尚处于研究阶段,如基因治疗、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等.本文就目前ABO血型不合肾移植的原理、主要的抗排斥反应措施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作一综述.

    作者:何云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DBCCR1基因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DBCCR1基因(deletedin bladder cancer chromosomeregion candidate1,DBCCR1)定位于人染色体9q32-33上的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目前研究表明DBCCR1编码蛋白对细胞周期G1/S期有负性调控作用.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CpG岛的高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是导致DBCCR1失活的主要机制.在膀胱肿瘤组织及膀胱癌细胞系的研究中发现该区域异常改变普遍存在,提示DBCCR1的失活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米军;李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危害男性健康的恶性疾病,现有检测方法仍不能满足准确诊断前列腺癌的要求,因此致力于鉴定新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仍在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加速并拓宽了前列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模式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为前列腺癌的个体化评价和治疗带来了希望.

    作者:庞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分枝杆菌Ag85B与膀胱癌的治疗

    Ag85B是分枝杆菌主要的分泌蛋白,能够诱导机体强烈的Th1免疫反应,并在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与纤维粘连素(FN)结合的特性.Ag85B蛋白能够诱导膀胱癌患者PBMC的增殖反应,并能诱导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2;Ag85B基因修饰的膀胱肿瘤细胞疫苗具有抗膀胱肿瘤效应;利用Ag85B的外分泌特性构建分泌细胞因子的BCG在治疗膀胱癌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Ag85B基因编码的DNA疫苗为膀胱癌的基因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杨登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危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在高危前列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本文就目前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张忠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端粒逆转酶(hTERT)及端粒酶在膀胱癌诊治中的进展

    手术前的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非常关键,能否找到一种灵敏度高并且特异性强的膀胱癌早期和术前诊断方法以及预后指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端粒酶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大多数恶性肿瘤高表达,近年来又将端粒逆转酶(hTERT)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端粒酶和端粒逆转酶(hTERT)在膀胱癌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鹏程;邓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CD30检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移植肾病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诊断和预防仍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SCD30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检测指标,本文就其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作者:李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肾癌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完成后出现的新兴学科,是以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表达的所有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体水平上揭示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物功能的科学.它在肾癌特异性标志物的鉴定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方面已取得一些阶段性进展,本文概述其概念、策略、相关技术及其在肾癌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杨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肾脏中的应用前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从1970年被发现,对于它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培养、分化及其多潜能的特点,许多研究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所得出的较为公认的结论的一个总结,并且就其在肾脏病治疗方面上的应用前景做了相关展望.

    作者:房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肾小球硬化关系的研究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内在的修复因子在削弱疾病进展中起关健作用.本文回顾HHGF与肾小球硬化发生的关系及其基因重组技术应用的研究.HGF作为治疗肾小球硬化的一种可能的新措施.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与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概述了DN发病炎症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据、可能的机制及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延缓或逆转DN的进展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吴国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综合措施及相关新进展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血液净化治疗和肾移植治疗是维持患者生存的有效手段,但其治疗费用昂贵,国内尚不能普及或充分利用.近年来研究认为在原发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控制与营养疗法、控制全身及肾小球局部高压、降脂、抗凝和抗血小板、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延缓肾衰的进展.

    作者:费忠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髓脂素的研究进展

    髓脂素-Ⅰ是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由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系统所激活并转化为其活性形式髓脂素-Ⅱ,髓脂素Ⅱ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引起利钠、利尿效应,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孙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肾小球病变在肾脏病进展中意义更为重要,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和/或表型转化,则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宋新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的防治

    血管钙化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很常见,它相似于骨的形成过程.深入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对于防治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寻找治疗策略,阻止这一致命的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溶血磷脂酸的病理生理作用与肾脏疾病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简单的甘油磷脂.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损伤和修复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LPA与肾脏疾病也有关.本文对LPA的基本情况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严玉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随着腹膜透析基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腹膜透析模型被广泛采用,使得研究人员对于感染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形态和转运的影响、腹膜透析中腹膜微循环改变、腹膜与血液之间溶质转运、超滤动力学、淋巴重吸收等腹膜病理生理改变,认识进一步提高.此外,腹膜透析模型还被广泛应用于新型腹膜透析渗透剂及其生物相容性、腹膜透析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反义寡核苷酸技术与纳米基因输送载体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概述了纳米和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机理.分析了:①反义寡核苷酸作为基因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及影响其作为疾病治疗药物进展的原因;②纳米作为基因输送载体对反义寡核苷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③反义RNA的转导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对RNA转导的研究,特别对纳米技术提高转导效率的研究仍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醛固酮、高血压和心血管、肾脏疾病的关系

    本文主要综述醛固酮在介导心、肾疾病方面的作用,独立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另外,讨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意义.

    作者:郝丽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糖尿病肾病

    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轴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可明显改善肾脏病变.

    作者:王战建;王依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肾脏保护机制及应用

    近年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保护因子,本文就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肾脏病模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宋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近年的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证实了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升高与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导致肾纤维化重要的作用因子之一.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仅处于细胞培养或动物实验阶段,且仅进行短期的观察.有关TGF-β在人类纤维化肾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聂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型磷酸盐结合剂萨佛拉莫

    高磷酸盐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并发症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临床采用低磷饮食、磷酸盐结合剂和血液净化控制高磷酸盐血症,目前的磷酸盐结合剂存在金属离子蓄积中毒的危险.新型磷酸盐结合剂盐酸萨佛拉莫磷结合效力高,不含金属原子、不被消化道吸收,克服了传统磷酸盐结合剂的不足,在慢性肾衰患者和动物模型显示明显降磷、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减少了终末期肾病心血管硬化的危险.

    作者:杨剑辉;孟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t-derived growth,PDGF)是一类具有致增生、硬化和化学激活特性的促细胞生长因子,在肾脏病理改变中表达水平升高,在肾间质中通过诱导肾小管间质细胞增生、表型转化、炎性细胞浸润等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抑制PDGF表达及活性对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会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炎症机制与肾小球硬化的新进展

    炎症细胞、炎症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但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并非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强大的网络,共同影响着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作者:黄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质Gla蛋白(MGP)

    MGP是体内研究中首个报道的钙化抑制因子,它通过多个环节影响血管钙化过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MGP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王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的增加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氧化应激与肾性贫血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我们尽可能地纠正贫血对于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心血管发病率有帮助.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实行预防性抗氧化治疗,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和透析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途径.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病理学意义,分子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β1)是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重要的诱导剂,完整的TGF-β1/Smad信号传导途径介导EMT.整合素连接酶ILK是诱导EMT的关键调节因子.

    作者:李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TIL)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和病理基础,TIF的早期防治对肾脏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TIF早期防治新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牟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与许多细胞的抗凋亡、增殖、分化以及其他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该通路与某些肾脏疾病关系密切.本文概述PI3K/AKT抗凋亡信号传导通路成员的结构、调节因素、信号传导、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

    肾间质纤维化对机体的影响不仅看纤维化的范围,还应看是否有细胞因子,特别是纤维化特异蛋白1的存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与肾小管上皮转分化、多种细胞、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缺血缺氧等有关.过去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现发现有些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肾纤维化.

    作者:张翥;苏克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上尿路结石51例患者行一期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PCNL.结果51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36例,一周后经瘘管再行PCNL取净结石10例,两次手术结石总取净率90.19%,手术时间平均150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7天,平均住院15天,其中5例患者输血,输血量平均3ml,未出现大的并发症.结论单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少明;常江平;王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