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年24期文献
  • 北京市门诊预约挂号现状及流程的探讨

    分析了北京市门诊预约挂号的产生和现状.门诊预约挂号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一种人性化服务.与传统的窗口挂号相比,预约挂号具有许多优势,比如优化了就诊流程,节约了患者时间,同时降低了医疗管理成本.我市的门诊预约挂号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预约,更好地服务惠者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刘力松;姚峥;吉训明;刘德海;张育;费晓璐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动态血糖仪监测继发性磺脲类失效血糖漂移的特点

    目的 运用动态血糖仪持续监测血糖,了解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血糖波动和漂移的特点.方法 将40例2型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失效患者予CGMS连续监测72 h(3 d),观察血糖趋势.结果 本组患者全天各时段的血糖均漂移于较高水平,凌晨3点时间段血糖水平漂移至一天中的低谷期,4点~7点血糖逐渐升高,三餐进食后血糖升高,早餐后2h血糖漂移峰值高.3餐前血糖漂移在11.0 mmol/L左右,餐后血糖逐渐升高,进餐后2 h为餐后血糖高的时间段.1日内患者血糖水平>7.8mmol/L所占的时间比为(95.5±3.1)%.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比为(78.6±8.6)%.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的相关性显著相关(r值分另q为0.88,P<0.01).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更为详细地评估SF患者全天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三大特征:餐后峰值高、漂移幅度大和持续时间长,为达到全面、精细地控制糖代谢紊乱提供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唐奇志;姚姓林;蒋伟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的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的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老年晚期NSCLC患者58例,随机分为正常剂量组30例和低剂量组28例,正常剂量组予吉西他滨(1 000 mg/m~2)+顺铂(80mg/m~2)方案,低剂量组予吉西他滨(600mg/m~2)+顺铂(30mg/m~2)方案,用药方法 2组相同.结果 正常剂量组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0%和83.3%,低剂量组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9.3%和82.1%,2组惠者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比较,低剂量组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较正常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Ⅳ度毒副作用,正常荆量组为23例,低剂量组为7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低剂量顺铂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与探讨.

    作者:夏春芳;潘友兰;雷俊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选择合理使用肝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

    作者:谭亚林;彭湘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路径分析

    目的 探讨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应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社会支持量表(Sod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和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相关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atients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QOL-RT)对123名肾移植患者进行测评,然后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7.0作路径分析.结果 肾移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为(20.89±3.60)分、回避维度得分(17.15±2.73)分、屈服维度得分(9.50±2.74)分;社会支持总分(42.89±8.48)分;总的生活质量(128.74±16.29)分.路径分析结果 显示:回避维度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正向效应(β0.183,P<0.01),屈服维度对生活质量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88,P<0.01);面对维度对社会支持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32,P<0.01);屈服维度对社会支持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03,P<0.01);而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28,P<0.01);医学应对方式还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生活质量.结论 医学应对方式对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效应;医学应对方式还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可作为中介变量(Mediated variable)调节应对方式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作者:雷俊;晏晓颖;何国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附552例报告)

    目的 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52例ADK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 ADK发生男性(290例)略高于女性(262例),但基本平衡;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高龄患者构成比高于其它年龄段;夏、秋两季共发生380例,占全年发生总数的68.8%;发生ADK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占55.8%(308/552),中成药引起的ADK排名仅次于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占ADR的绝大部分(65.2%);ADR所致器官损害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大多数预后良好,本组无后遗症病例,无死亡病例;输液室报告率高,报告人中护士占68.8%,药师占20.3%.医师占10.9%.结论 ADR难以完全避免,应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ADR知识的宣传;医生除合理用药外,还应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主动收集、整理ADR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 .

    作者:王惠成;沈英;刘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尿酸性肾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降血尿酸、降血脂以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方法 建立尿酸性肾病伴高脂血症的实验大鼠模型,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血尿酸值、肾功能、血脂、肾指数和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组SUA、Ccr和24h尿蛋白均较自然恢复组明显下降;治疗组血脂TC、TG、LDL-C较自然恢复组均下降;HDL-C较自然恢复组上升.治疗组大鼠的肾小管萎缩、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均较自然恢复组明显减轻.结论 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用药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并有降血脂的作用.

    作者:曾洪;谭焕源;邱承高;张雷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HRT-Ⅱ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用海德堡激光眼底扫描仪(HRT-Ⅱ)和自动视野计测定110例(147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盘沿面积与MD显著相关,盘沿面积每减少1 mm~2,MD的绝对值将增加7.933dB.各象限盘沿面积异常情况中,以颞下区盘沿面积变窄为明显.结论 在HRT-Ⅱ的各项视盘参数中,盘沿面积能反映青光眼的视野平均缺损程度.各象限盘沿面积异常情况中,以颞下区盘沿面积变窄为明显.

    作者:钟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有目的 性地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医院感染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9.25%(50/540);单因素分析医院感染的与性别、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无关(P>0.05).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存在球麻痹、有意识障碍、伴呕吐、实施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脱水剂及抑酸剂应用时间长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筛选出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有意识障碍、实施侵袭性操作4个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老年人重点保护、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意识障碍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适量活动、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建文;孙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术式胃切除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胃切除对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因胃部疾病接受胃切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合并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接受非胃肠转流术(NGBP)与胃肠转流术(GBP)者分别为18例和22例,非糖尿病(DM)患者接受NGBP和GBP各30例.比较不同患者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非DM患者和接受NGBP的T2DM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接受GBP的T2DM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下降(P<0.01).结论 接受GBP的T2DM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有下降趋势.

    作者:吴桂堂;王海久;秦伟;张惠莉;吴志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外伤性尿崩症

    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在外伤性尿崩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总结47例外伤性尿崩症的治疗经验,其中25例按常规综合治疗,22例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25例按常规综合治疗中,治愈17例(68%),恢复良好6例(24%),永久性尿崩2例(8%);22例按醋酸去氨加压素等综合治疗中,治愈16例(72.7%),恢复良好6例(27.3%),无永久性尿崩.结论 在外伤性尿崩症的治疗中,醋酸去氨加压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高炼;贺启荣;梁建平;赵邦;邓元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739例女性法定报告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地了解我市女性法定性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4~2008年间确诊的女性法定报告性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病例739例,以梅毒为主.好发于20~39岁性活跃妇女,以无(待)业为主,城市高于农村,学历较高者高于低学历,配偶为主要传染因素.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并与生育健康、妇女保健等工作结合起来,是预防和控制女性性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蒋武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689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DCG对689例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在各类心律失常中,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2.60%,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0.12%,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2.96%和11.76%,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2.05%,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发生率分别为1.60%、1.45%、1.02%.结论 老年人因电生理学的改变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生,而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

    作者:瞿琼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超声引导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安全的心包穿刺方法 ,观察置管引流及腔内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共有34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腔内积液,并经导管注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4例中CR11例,PR19例,NC4例,有效率(CR+PK)88%.无心跳骤停及心律失常发生.腔内注药毒副作用轻微.结论 本方法 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作者:姚莉;杨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 探索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ABP)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80例AB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在症状首发后72h内行内镜治疗;对照组40例,除不予内镜治疗外,其他同试验组.观察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完成试验79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用末次观察结果 转接(CFLO)和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纳入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25),住院时间缩短(P=0.00),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P=0.0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P=0.03)、腹部体征消失时间(P=0.01)均缩短.病死率(P=0.20),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P=0.07),住院费用(P=0.7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ABP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可在有条件的单位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胡红强;肖青川;罗伟;秦红军;李俊;杜淑珍;王永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实践.方法 对临床24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分别用常规护理和循征护理的方法 进行护理实践.结果 循证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避免或减少了腹腔镜手术不良反应造成的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丽芳;杨苏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夫妻间供肾移植(附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夫妻间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6例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名供者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第7天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平均升高19.1μmol/L,术后7~10d出院.6例受者术后2~6 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急性排斥反应出现.平均随访15个月,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 夫妻间供肾是安全可行的;夫妻间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移植;夫妻间供肾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

    作者:谢续标;彭龙开;彭风华;余少杰;王彧;蓝恭斌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胆管细胞性肝癌临床归属之我见(附92例胆管细胞性肝癌与38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的临床归属.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胆管细胞性肝癌与38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在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性别、有无肝硬化、有无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史、HBsAg阳性率、AFP阳性率、B超检查阳性率、CT检查阳性率、肿瘤位置、有无转移、手术切除率、病理分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管细胞性肝癌较肝细胞性肝癌在多个临床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认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应归属于胆管癌范畴,称为胆管癌肝内型,更符合其临床特征.

    作者:段文斌;王群伟;张斌;温怀玺;邹亘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氯吡格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现察氯吡格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病理状态下的抗凝效果,分析对氯吡格雷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高血压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和普通组分类,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的大聚集率.结果 用氯吡格雷治疗后,测得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在高血压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和普通组分别为(17±13)%、(66±15)%、(68±17)%和(15±13)%.其中,高血压组和普通组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和第60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脂组和糖尿病组在整个疗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显著削弱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但其影响程度与用药的时间依从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刘正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期间的防控措施(附550例病例)

    目的 现察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期间,各种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将2009年6月 -2009年7月期间,我医学观察酒店接收的医学观察人员共550人.年龄3月至86岁,男性220人,女性330人.主要观察各种防控措施是否安全可靠.结果 所有观察对象以及医护工作人员没有交叉感染.结论 做好隔离防护工作,认真对待疫情,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分析

    目的 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情况的研究,进一步探讨OSAHS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95例,所有患者记录一般情况包括体质指数、颈围/身高的比值、就诊时血压,完成至少7小时的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测量患者的睡前血压,夜间血压,醒后即刻血压,将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不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颈围/身高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在研究中,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患者的高血压高低无统计学差异.AHI与醒时即刻-睡着SBP差值,睡着-睡前DBP差值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与睡着-睡前SBP差值及醒时即刻-睡着DBP差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 OSAHS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夜间收缩压(SBP)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两组均只有3%~4%左右,睡着-睡前舒张压及醒时即刻-睡着血压的变化与AHI相关(P<0.05).

    作者:陈庆;梁宗安;刘跃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头痛性癫痫对儿童影响的临床诊断与探讨

    目的 探讨头痛性癫痫的诊断及与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由院外诊断为头痛性癫痫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复查EEG1~3次后,重新确定诊断,实施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02例患者中,68例为偏头痛,34例为神经性头痛.复查EEG结果 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有3例EEG显示有散在癫痫样波.但临床表现却符合典型偏头痛的诊断.结论 头痛性癫痫临床少见,单纯以头痛诊断为癫痫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临床表现、EEG检查结果 综合判断,并和偏头痛进行鉴别.以头痛为主诉的儿童不应轻易诊断为癫痫.

    作者:赵贵存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本实验尝试制备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探求其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阿霉素纳米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霉素包封率.结果 制得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粒径在180nm左右、包封率为71.46%,4℃保存3个月稳定.阿霉素在0.54μg/mL~21.6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回归方程为Y=46632x+19140.结论 该法制备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工艺简单易行,质量可控.

    作者:龚连生;曾雅娟;张阳德;周艳琴;陈果;李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后,将成模的糖尿病大鼠根据血糖和体重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30 min运动组(30minDE)、糖尿病60 min运动组(60 minDE)和糖尿病90 min运动组(90 minDE),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均喂以标准饲料,饮用清水.运动为无负重游泳运动,每周6 d,持续6周.三组糖尿病运动组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分别为30min、60min和90min,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每天放入水中后即捞出.6周后测量各组大鼠体重(BW),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免疫球蛋白(IgM、Iga、IgG)、补体(C3、C4),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量并计算脾脏、胸腺系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中MDA和FBG处于较高水平(P<0.05,P<0.01);INS、C3、C4水平,血清SOD、GSH-Px活性,体重和脾脏、胸腺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P<0.01).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30min运动组C4水平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60min运动组和90min运动组INS、C4水平、SOD活性及脾脏、胸腺系数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P<0.01),而FBG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90min运动组体重和60min运动组GSH-Px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大鼠有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增强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等多方面效应,从而发挥较为广泛的保护作用.

    作者:薛慧;饶丹;王卫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Goldenhar综合征家系的eya1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 探讨eya1基因在Goldenhar综合征家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个Goldenhar综合征家系6例成员(患者4例,疑似病人2例)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然后对eya1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3~18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 家系中患者和表型正常者有3个已知SNP改变.结论 排除eya1基因在该Goldenhar综合征家系中的作用,说明有新的致病基因有待发现.

    作者:肖玲;胡正茂;黄雪霜;谭灿;张李洋;蒋洁;张建湘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生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所致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生脉低剂量组和生脉高剂量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以及生物学标志: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比和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和BALF中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以及肺组织核因子-κB和iNOS活性.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生脉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淤血、肺水肿明显减轻;而且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GSH-Px和SOD活力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核因子-κB和iNOS降低(★P<0.05,★★P<0.01). 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可以引起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害,而且核因子-κB及iNOS在百草枯所致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生脉注射液可使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害得到改善,并且能降低核因子-κB及iNOS水平,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

    作者:刘会芳;赵燕燕;魏芳;陈春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及其胸膜的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观察

    目的 证实结核性胸膜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观察大鼠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膜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过程及胸液渗出与吸收不平衡的原因.方法 健康雌性Wiser大鼠3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复制结核性胸膜炙动物模型;分别于建模后2、4、6 、8、10、12、14、16、18、22、26及30d处死.观察大鼠胸腔内积液特征及胸膜结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24只大鼠成功复制出结核性胸膜炎模型,形成胸腔积液及胸膜结核结节,后期胸膜肥厚粘连.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早期间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损伤,中期间皮细胞逐渐消失,纤维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增生,后期由增生的胶原纤维替代原有胸膜结构.结论 接种卡介苗5周后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入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悬液,可以建立结核性胸膜炎的动物模型.胸膜间皮细胞的损伤及丢失,影响了胸水的回吸收.胸膜类上皮细胞肉芽肿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可能导致淋巴管阻塞,减少了胸水的渗出,同时可能破坏了间皮细胞与淋巴孔之间形成的回吸收通路.

    作者:王咏梅;柳仓生;张军;刘晓东;王承志;杨鸿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循环脑损伤中粘附分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在体外循环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44例心脏病需体外循环下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予充液中加入银杏叶提取物2mg/kg(体重),对照组应用常规予充液.分别在术前、主动脉阻断后1 h、CPB结束即刻、术后6 h、12 h、24 h和48 h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选择素、ICAM-1和NSE浓度水平.结果 对照组P-选择素于主动脉阻断1 h开始升高,一直保持高水平至术后48 h实验结束;观察组P-选择素于主动脉阻断1 h后有所降低,持续至术后24 h,术后48 h恢复正常;自主动脉阻断1 h开始至术后48h实验结束,血清P-选择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ICAM-1自主动脉阻断1 h后,血清ICAM-1开始升高,并维持高水平至术后24h;观察组ICAM-1于CPB结束后开始升高,维持高水平至术后48 h实验结束:主动脉阻断1 h至体外循环结束,血清ICAM-1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自术后12 h开始至结束,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NSE自CPB结束后开始升高,高水平维持至术后48 h至实验结束;观察组血清NSE于CPB结束后开始升高,维持至术后12 h,至术后24 h恢复至正常;自主动脉阻断1 h开始至结束,观察组血清NSE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可引起粘附分子P-选择素和ICAM-1的升高,应用GBE可显著抑制P-选择素过度表达;GBE可能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或封闭ICAM-1的受体途径而发挥抗炎作用,从而使脑损伤减轻.将GBE加入体外循环予充液中,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大脑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庆林;张新中;韩培立;张小路;Robert J Cusimano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氟发他汀对1型糖尿病大鼠血液、尿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与肾脏病变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 检测糖尿病大鼠血液、尿液中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含量,探讨其与肾脏病变的关系及氟伐他汀对其含量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后,复制1型糖尿病(DM)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血液中CTGF、尿液中CTGF含量;测定尿白蛋白、血糖、血脂、肾功等生化指标;观察肾病理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DM组)大鼠出现明显肾病变,血液、尿液中CTGF含量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P<0.01):氟伐他汀治疗组(DM-F组)血液、尿液中CTGF含量和肾病变较DM组明显降低和减轻(P<0.01),但血液、尿液中CT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仍为高(P<0.01).结论 CTGF促进DM肾脏病变发生,监测血液和尿液中CTGF含量,可反映DM肾病变的发生、发展.氟伐他汀可通过降低CTGF,延缓DM肾脏病变发生.

    作者:王伟超;张洁;刘宽芝;王战建;李玉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GSH和MDA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与高压氧(HBO)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行HBO+常规治疗;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仅单纯常规治疗;6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中、后用哥拉斯哥结果 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评定;用谷胱苷肽还原酶法测定GS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结果 HBO组和疾病对照组治疗前GSH和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治疗1个疗程后.GSH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与相同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治疗3个疗程后,在GOS 3~5分的患者中,与疾病对照组比较GSH和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和疾病对照组治疗后GOS评定结果 比较,HBO组死亡率(10%,6/60)低于疾病对照组(20%,12/60),预后良好率(53.3%,32/60)高于疾病对照组(40%,24/60),P<0.01.结论 高压氧能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GSH和MDA水平,提示检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GSH和MDA水平,可作为观察HBO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魏明;刘培杰;卢永申;李盼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的影响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复制大鼠心肌肥厚模型,L-精氨酸作为干预因素,检测心脏重量参数,心肌组织胶原染色,心房利钠肽(ANP)的转录水平,观察L-精氨酸对心肌肥大的影响;不同时间段,应用Westem blot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 皮下注射ISO 7d后,心脏重量参数增加,ANP mRNA表达增加;L-精氨酸抑制心肌肥大,随着L-精氨酸作用时间延长,血清NOS活性增强,NO含量增加.同时,iNOS蛋白表达下调,eNOS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L-精氨酸可以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大,这与其调节iNOS和eNOS表达,增加NO含量有关.

    作者:林岩;肖锋刚;李振涛;潘程捷;黄旭;刘博婵;喻庆安;刘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检测蝮蛇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阵列的初步构建

    目的 初步构建适宜于蝮蛇毒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阵列.方法 制作2×5型压电免疫传感阵列,AT切向、基频10MHz,通过自组装技术将巯基化后的蝮蛇毒抗体固定在石英晶体金膜电极表面,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蝮蛇毒液,时压电晶体频率变化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 蝮蛇毒压电免疫传感器阵列上,达到大频率变化的小抗体浓度为4μg/mL;蝮蛇毒与抗体反应40分钟后频率达到稳定状态;蝮蛇毒浓度低于0.1μg/mL时,频率变化不明显,蝮蛇毒浓度在0.1~5.0μg/mL范围时,与晶体频率变化间呈线性关系.结论 初步构建的蝮蛇毒压电免疫传感器阵列响应特性良好,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不需标记等优点,是较有前景的蝮蛇毒检测方法 .

    作者:刘明华;姚婕;陈鸣;田君;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切肝量的大鼠血清HSP70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大鼠血清HSP70在评价手术创伤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不同切肝量的手术创伤模型,3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轻度切肝创伤组、中度切肝创伤组、重度切肝创伤组及谷氨酰胺干预组,并予术后2、8、12、24和48 h检测大鼠血清中HSP70、皮质醇的浓度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手术创伤后2 h血清HSP70表达开始增加,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正常水平.血清皮质醇于术后2 h迅速增加,8 h达到高峰,24 h仍有较高浓度,48 h略高于正常.谷氨酰胺干预后,HSP70在各时相点均增高,皮质醇浓度均有所下降.中、重度切肝手术创伤组术后的ALT、TB均出现异常,经谷氨酰胺干预后两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 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清HSP70和皮质醇浓度的明显升高,随着创伤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血清中检测HSP70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手术创伤程度的指标.术前诱导HSP70的高表达有利于增强时机体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建康;卢榜裕;孙志刚;荀敏;李建军;晏益核;肖顺崇;黄琴陶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蜕皮甾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核因子κB与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核因子κB与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高脂膳食喂养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蜕皮甾酮处理组与吡格列酮处理组,每组12只.模型组应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蜕皮甾酮组与吡格列酮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应用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实验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mRNA 水平变化.结果 蜕皮甾酮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蜕皮甾酮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核因子κB水平明显降低(P<0.01),PPAR-γ mRNA显著增加(P<0.05).结论 蜕皮甾酮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酶学,通过增加肝组织SOD的含量和减少MDA的含量来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肝组织PPAR-γmRNA和减少核因子κB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炎症,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作者:李晓云;郭睿;李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食管鳞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中Her-2/neu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以Her-2/neu单抗对过表达Her-2/neu蛋白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Hercep Test 试剂盒,对94例外科切除、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的标本中Her-2/neu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neu蛋白在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在94例食管鳞癌中的过表达率为20.2%(19/94),其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N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T3+T4期的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T1+T2期的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30.0% vs.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P=0.039);在N1期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在NO期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26.8%vs.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P=0.045);生存分析显示HER-2/neu蛋白过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于非过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8,P=0.017),而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0.6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neu基因过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之一.结论 HER-2/neu基因过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HEK-2/neu蛋白过表达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并为HER-2/neu过表达的病例应用HER-2/neu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邓勇军;李海滨;沈剑;杨鸿生;洪志鹏;李定彪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部分修补mdx鼠膈肌肌膜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BM-MSC)移植mdx鼠后是否能修补膈肌肌膜.方法 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hBM-MSC,将1×10~7个干细胞(0.3mL)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mdx鼠(8~10周龄)体内.于移植后2、4、8、12、16、20及24用处死mdx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膈肌的病理变化、BrdU阳性细胞核数及人细胞核(Hu)与人抗肌萎缩蛋白(Dys)的表达,RT-PCK检测人Dys mRNA的表达.结果 移植mdx鼠膈肌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较未移植mdx鼠显著减少(P<0.05) .移植后2周膈肌可检测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核,8周后膈肌的BrdU阳性细胞核数逐渐增加.移植后2周膈肌检测到少量人特异性抗核(anti-Ha)抗体阳性细胞核,4周后在膈肌肌膜可见少量人特异性Dys阳性细胞,8周后有Dys mRNA的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anti-Hu抗体阳性细胞核数和Dys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Dys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hBM-MSCs可在mdx鼠膈肌分化为肌细胞,能减轻膈肌的病理,部分修补膈肌肌膜.

    作者:柳太云;张成;代宏;李玫;冯善伟;李才明;张亚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家兔脑组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以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判断标准,探讨家兔糖尿病模型胰岛素(Ins)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 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组)、模型组(D组)、多次Ins治疗组(A组)、50R预混Ins治疗组(B组)、30R预混Ins治疗组(C组)].其中,4组用四氧嘧啶制作成家兔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用Ins 30d后处死动物,同时处死其他组动物;记录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述标时Ins用量.观察比较各组血糖、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脑顶叶组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 B组的达标Ins用量较A、C组少,C组达标时Ins用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达标时问短(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长(19.63±1.41)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束时,治疗组空腹血糖、HbA1c、TNF-α较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KB灰度值较D组增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TNF-α与血糖呈负相关(r=-0.44、-0.77;P<0.05);脑NF-κB灰度值与血糖呈正相关(r=0.52;P<0.01).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脑NF-κB灰度值与血糖呈负相关(r=-0.81、-0.86;P<0.05):TNF-α与血糖呈正相关(r=0.79,P<0.02).大脑顶叶皮质锥体细胞组织水肿及病变受损严重程度D>A>B>C.结论 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佳.提供1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神经组织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或长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 不可首选.

    作者:李妮;钟玫;陈晖;莫祥兰;周微雅;陈翠玲;黄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DFO、5-ALA联合诱导大肠癌细胞原卟啉Ⅸ聚积的时间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DFO、5-ALA联合体外诱导大肠癌SW480细胞原卟啉Ⅸ聚积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该药物诱导大肠癌组织原卟啉Ⅸ聚积用于大肠早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DFO、5-ALA浓度分别为10momL/mL、2 momL/mL的诱导培养液,作用SW480细胞2 h后,分别在2、3、4、5、8及10 h终止培养;SW480细胞用上述诱导培养液分别作用20、40、60、80、100及120 rain后终止培养;密度为1×10~6/mL的细胞悬液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细胞内原卟啉Ⅸ含量.结果 SW480细胞株在药物作用2h后,细胞内原卟啉Ⅸ含量在第4h达到高峰;药物作用40min以后,原卟啉Ⅸ含量明显升高;60min以后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DFO、5-AIA联合诱导时间短不得少于40min,药物作用后佳检测时间为第4小时.

    作者:王自明;张阳德;何剪太;林伶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和NF-κB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对巨噬细胞的凋亡作用以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干预效果.方法 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经传代培养24 h后,换用舍LPS(40μg/mL)和LPS+rhGH(4u/L)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1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内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 U937细胞经LPS和LPS+rhGH作用16 h后,rhGH明显降低LPS诱导U937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并可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rhGH能抑制LPS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并对NF-κB的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丽;鲁猛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多指标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克隆起源

    目的 探讨多指标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的价值.方法 选择44例多结节肝癌共116个结节肝癌组织,以P53、AFP蛋白,P53 exon7、bcl-10基因,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等5项指标作为鉴别细胞克隆起源异同的指标,判别多结节肝癌各癌结节的克隆起源是否相同.结果 经5项指标检测,联合判断为多中心性克隆起源(MO)者22例,单中心性克隆起源(IM)者22例.结论 联合检测多结节肝癌组织中P53蛋白、AFP蛋白,P53 exon7、BCL-10基因及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在各癌结节间的表达差异,有助于鉴别其细胞克隆来源.

    作者:苏铭;黎乐群;彭涛;郭雅;肖开银;尚丽明;徐邦浩;李仕来;苏智雄;叶新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目的 系统研究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MTT试验、检测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作用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来评价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体外抗癌活性.建立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现察阿霉素注射液和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对动物一般状态的影响,并检测肝功能和骨髓像改变以评价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体内抗瘤活性.结果 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其抑制率79%,对其他癌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对小鼠实体瘤S-180的抑瘤率可达83.3%,生命延长率可达132.8%.结论 在体外,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对多种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各浓度点比游离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抑制率更高.体内抑瘤实验,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与游离阿霉素元显著性差异.

    作者:龚连生;曾雅娟;张阳德;周艳琴;陈果;张利元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探讨合适的<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人文素质的培养.方法 将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每个护生在教师指导下与2张病床上的患者进行沟通,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课程结束后对护生进行人文素质考核和护理评估技能考核,在实习环节对护生对进行实习中期考核.结果 实验组人文素质和护理评估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中期考核成绩优于上一年级.结论 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作者:周乐山;何国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美沙拉秦剂型的发展与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肠疾病,该病病因不明,一直缺乏满意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对UC病因的深入了解和新型药物的开发,许多新型制剂开始用于临床.采用能在回肠或结肠末端释放美沙拉秦(mesalazine,5-ASA)的制剂,治疗、维持及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取得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见.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5-ASA剂型进行简介,并重点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APRISO的制剂特点、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不良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等加以综述.

    作者:崔艳丽;史亦丽;张岩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