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As2O3)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体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宫颈癌移植瘤模型,用低浓度As2O3[2 mg/(kg·d)],高浓度As2O3[5 mg/(kg·d)],顺铂(DDP)[3 mg/(kg·d)]及0.9%NaCl腹腔连续给药10d,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和抑瘤率,药物对裸鼠体重、肝肾组织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38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低浓度As2O3,高浓度As2O3及DDP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48%,33.61%和53.11%,高浓度As2O3和DDP组的抑瘤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两种浓度As2O3引起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P38和Caspase-3蛋白在As2O3治疗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二者呈正相关(r=0.5164,P=0.01).结论 As2O3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且毒副作用明显小于DDP,其抑癌机制之一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林晨;拉莱·苏祖克;张春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热疗对膀胱癌细胞BIU-87HCPT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试验用对羟基喜树碱耐药的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待其处于生长对数期时取出待用.将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放置于37~43℃不同的温度的恒温箱中化疗,72h后用酶标仪测量其吸光度.结果 单独热疗可以抑制BIU-87/HCPT癌细胞,且抑制效果与温度呈正相关.热疗联合化疗比单独热疗或者单独化疗效果好.热疗可抑制BIU-87/HCPT癌细胞繁殖.热疗可抑制P-gp、MRP1、GST-π和survivin的表达,且抑制效果与温度呈正相关.结论 热疗可以很好的抑制膀胱BIU-87/HCPT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抑制其表达耐药相关蛋白从而降低其耐药性以提高疗效.
作者:王延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黄芪总皂苷的体内外抗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模型,采用cell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黄芪总皂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小鼠肝癌H22为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黄芪总皂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50、100mg/L时黄芪总皂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在50、100mg/kg时,黄芪总皂苷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37.98%和46.63%.结论 黄芪总皂苷无明显体外抗人肝癌细胞活性,但体内抗人肝癌细胞活性较强.
作者:蔡翊;王群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SP2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PHA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及USP22蛋白表达;ERK1/2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PHA诱导的USP2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受PHA刺激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SP2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p-ERK1/2抑制剂阻断ERK磷酸化水平,进而下调USP2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论ERK1/2信号通路参与PH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SP22基因的转录激活.
作者:张敏;龚帧;李卫东;熊建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与长期毒性试验验证龙丹腰痹宁的毒理学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参考剂量.方法 ①急性毒性实验: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采用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龙丹腰痹宁大耐受量;②长期毒性实验:根据药效学有效剂量确定长毒实验的低、中、高剂量组,观察连续灌胃给药12周及停药4周后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摄食量并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脏体系数及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小鼠口服龙丹腰痹宁的大耐受量按生药量计算为427.6g/kg,相当于成人临床每日口服剂量的523.4倍.连续用药90d后大鼠一般体征、血液学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恢复期一个月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龙丹腰痹宁安全范围较大,在规定剂量下用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师振予;李鑫;郭建生;任守忠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体外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山奈酚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NE-2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IC50,用流式细胞仪、Hoechest33258染色及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山奈酚对鼻咽癌CNE-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其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不同浓度山奈酚分别处理细胞24、48和72h后,其IC50值分别为(184.1±10.1)、(53.9±3.1)及(27.5±1.8)μmol/L,各IC50值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显示,经不同浓度山奈酚作用72h后细胞凋亡率均增加,以80μmol/L显著(P<0.01);60、80和100μmol/L山奈酚处理组可见明显的DNA梯带.结论 山奈酚可通过抑制CNE-2细胞株的增殖而诱导其凋亡.
作者:陈育华;周克元;袁汉尧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及脑干蓝斑(LC)中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氯芬酸实验组(5,20mg/kg),利用Fos蛋白、加压素(AVP)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并检测上述核团中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LPS明显诱发PVN、SON和LC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P<0.01),Fos-AVP、Fos-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双氯芬酸能剂量依赖地降低LPS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 双氯芬酸下调不同脑区LPS免疫应激Fos蛋白的表达与其抑制PGs的合成有关,通过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活动,从而发挥中枢应激调节作用.
作者:徐乃玉;郭试瑜;久光正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胞免疫与肠道通透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折断一侧股骨并将股动脉放血后造成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分别于即刻、1、2和3h为时间点,采集下腔静脉血测定血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同步切取末端回肠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后随时间延长血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含量逐渐增高(P<0.05),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逐渐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CD3+CD8+)逐渐升高,末端回肠绒毛水肿,上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浸润等逐渐加重.结论 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含量与肠壁病理改变呈正相关,而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但此二者的改变却没有明显先后次序,几乎是同步变化的.由此推断,肠壁通透性的增加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都与休克后细胞的缺血缺氧直接相关,而且互为因果.
作者:韦志坤;程爱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DSCAM)在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表达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月龄分别为新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APP转基因阳性和阴性小鼠,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对全脑切片进行染色,观察DSCAM在APP转基因阳性小鼠脑内的表达,特别是在小脑内的表达部位及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DSCAM主要在APP转基因阳性模型小鼠小脑中的浦肯野细胞、大脑皮层、海马安蒙氏角(Ammon's horn)的锥体细胞、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丘脑及脑干神经元中表达.新生小鼠和1个月小鼠DSCAM的小脑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1月龄小鼠小脑内的表达量较3月龄小鼠低(P<0.05),到达3个月时,其表达量达到高峰,6个月时,DSCAM的表达量和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12月龄的小鼠小脑内的DSCAM的表达量较6月龄低(P<0.05).在3个月和6个月时,DSCAM在APP转基因阳性小鼠小脑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龄阴性小鼠(P<0.05).结论 DSCAM在一定月龄APP转基因阳性小鼠小脑内存在过度表达,推测DSCAM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其过度表达在APP小鼠的学习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缺陷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永林;景黎君;鲁晶晶;韩瑞;王淑阳;彭涛;贾延劼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Cdx2基因RNA干扰(RNAi)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LL-Cdx2-siRNA)对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移植瘤Cdx2基因表达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pLL-Cdx2-siRNA组),空载体组(pLL3.7组)和生理盐水组.隔天向各组动物肿瘤内分别注射Cdx2基因沉默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LL-Cdx2-siRNA、空载体pLL3.7或生理盐水0.2 mL,共6次,测量各组肿瘤体积的大小;11d后处死裸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移植瘤中Cdx2基因的表达,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空载体组相比,实验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肿瘤细胞Cdx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16.7±5.6)%明显高于空载体组( 10.5±4.1)%和生理盐水组(11.2±4.3)%(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pLL-Cdx2-siRNA瘤内注射可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杨杰;谢玉波;肖强;王晓通;李雷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含有地塞米松方案治疗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诊治的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产妇,共60例,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含有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组及含有硫酸镁方案对照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治疗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有3例化脓,对照组有15例,两者比较,x2=4.593,P=0.0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回乳患者为3例,对照组则为10例,治疗后回乳情况的比较,x2=4.812,P=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含有地塞米松方案治疗中央区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后病情恶化进展为乳腺脓肿患者少,回乳患者少,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高海凤;马祥君;汪洁;孔令伟;高雅军;何湘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微创动力髋螺钉(MIDHS)与传统动力髋螺钉(C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探讨两者的优劣.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MIDHS与CDHS治疗.追踪患者的治疗情况,通过愈合率、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骨折复位满意率、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等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愈合率,骨折复位满意率上没有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伤口长度和失血量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IDHS与CDHS固定均可有效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而MIDHS固定能缩短手术和愈合时间,创伤小,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钟辉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供血不足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85例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供血不足性头晕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郑庆玲;王玉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将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H-UPPP)改良为UY-UPPP,观察这种改良术式是否提高疗效和(或)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82例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分别行H-UPPP和UY-UPPP术,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疼痛,应用Epiworth嗜睡量表和PSG评估术后疗效,以及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呼吸事件和鼻咽返流等的发生.结果 UY-UPPP术式的患者术后第3和5天的疼痛模拟视觉评分疼痛的缓解显著较H-UPPP快,且获得了相似的疗效,而且减少了术后出血的发生.尽管术后短期内鼻咽返流较H-UPPP增高,但是术后半年则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UY-UPPP能提高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速度,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且获得了与H-UPPP相似的手术效果.
作者:王天生;余杰情;王敏;钟海英;柳岸;陈江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56岁.肿瘤均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大直径1.6~6.3cm.该7例病变几乎均局限在阴茎头部包皮及龟头;术前均行活检;治疗以阴茎部分切除或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高分化鳞癌,切缘均阴性;术后抗炎+抗病毒治疗,未做放、化疗;随访该7例至目前尚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阴茎疣状癌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活检方法不当易于误诊,治疗方法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或肿块切除,患者预后较好,但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作者:熊剑华;杨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特点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310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常见(占45.16%,140/310),其次是慢性肾炎(占40.97%,127/310);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型为主(占69.35%,215/310),其次是局灶节段硬化型(占29.03%,90/310).310例中有157例患者尿蛋白≥1g/d,病理分级以Ⅲ、Ⅳ为主.结论 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的特点.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系膜增生型,尿蛋白的量与病理分级关系密切.
作者:刘笑芬;孔耀中;甘宁;叶佩仪;蔡妙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榷弓根短节段内固定(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2009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期后路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狭窄指数、cobb角度数、胸腰背功能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4个月,损伤节段骨性融合率为100%.其中,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的(13.8±4.2)mm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26.4±5.6)mm;后凸角从术前的(23.4±7.2)°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5.5±2.9)°;cobb角度数从术前的(21.3±6.4)°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5.3±2.7)°;椎管狭窄指数全部恢复为0;胸腰背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神经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一期后路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性融合良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更具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一;邓展生;陈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探讨体质指数与OSAHS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7月确诊为OSAHS的成年患者8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24、24≤BMI<28、BMI≥28分为3组,并选取同期与其条件相当的单纯打鼾者8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对所有入选者进行整夜监测,对比分析不同BMI的OSAHS患者以及单纯打鼾者夜间睡眠结构情况.结果 OSAHS患者组与单纯鼾症组相比,睡眠时间与睡眠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睡眠Ⅰ期所占比例升高,睡眠Ⅱ期、SWS相和REM相所占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睡眠结构紊乱在高体质指数组(BMI≥28)差异更显著.结论 OSAHS患者的浅睡眠比单纯鼾症者明显增加,而深睡眠和快动眼睡眠比单纯鼾症者明显减少;随着OSAHS患者体质指数的增大,对睡眠结构紊乱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作者:马凌霄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探索VEC方案治疗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回顾分析治疗方案安全性,对照分析不同年龄组VEC方案治疗后效果及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基底平均直径及肿瘤厚度.结果 不同年龄组VEC方案治疗后效果对照显示,缓解者及进展者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变化者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基底平均直径及肿瘤厚度对照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能耐受,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VEC方案治疗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对于早期患者,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
作者:赵越;张萌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该院收治的7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行静脉镇痛,曲马多组镇痛药物配制:舒芬太尼100μg+曲马多12mg/kg+赛格恩8mg;对照组:舒芬太尼100μg+赛格恩8mg.两组患者分别于术毕即刻(T0)及术后4h(T2)、8h(T3)、12h(T4)、24h(T5)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的镇痛效应,及患者48h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曲马多组在T2-T4时点血浆IL-6、CRP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马多组血浆TNF-α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曲马多组在术后T2、T3和T4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对胸科手术患者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减少围术期应激性激素的释放,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马雪;侯宝月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随访佛山地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儿童62例,探讨其应用rhGH时的病因、应用时间、疗效、副作用情况.方法 对已应用rhGH的62例不同原因矮小儿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患者信息登记表获取患者资料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应用rhGH的病因、应用时间、疗效、副作用情况.结果 使用生长激素的病因复杂;用药时间多在12个月以内,占全部患儿的48.7%;且在治疗的前6个月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后6个月.结论 rhGH治疗副作用小,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患儿终身高.
作者:李颖仪;卢结文;张红雨;黎创幸;吴维英;吴杏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关节镜下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共61例.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比较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Lysholm评分:术前(47.7±15.9)分,术后(83.7±12.4)分(P<0.001),优良率90.2%.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盛斌;李晓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评价采用改良的外直肌折叠眶骨膜固定术矫正高度近视性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6例16眼行外直肌折叠后反折缝至颞侧眶骨膜缘上,术中将矫正眼位为正位.术后随访半年~2年.结果 除3例欠矫5°外,其它均为正位.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的外直肌折叠眶骨膜固定术是矫正高度近视性固定性内斜视的一种简单、安全,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岱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系膜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分析了在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保留(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研究组)组和非PANA(对照组),各86例.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结果 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5%和8.5%,差异无显著性(P>0.05);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5.5%和65.1%;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7.2%和63.9%;排尿功能障碍分别为24.4%和61.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系膜全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是可行的;它能既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又不增加局部复发率.
作者:杨孟选;可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阴道闭锁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先天性阴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随诊情况.结果 16例采用保留子宫并阴道成形手术,15例保留子宫成功,其中2例已婚,性生活满意.结论 先天性阴道闭锁的治疗较为困难,应对患者的妇科检查、B超、MRI等检查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尽可能保留其生理与生殖功能.
作者:戈静;吴晓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比较对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有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或取消鲜胚移植行全胚冷冻、冻胚移植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存在OHSS发生高风险的共1578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行鲜胚移植或取消移植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FET)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所获得的妊娠结局及处理后OHSS发生率.结果 2010年鲜胚移植共计9009周期,OHSS高风险患者共计1578周期(E2≥4000pg/mL或取卵数≥30个).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为1284周期,其临床妊娠率为60.9%;全胚冻存294周期,行首次FET为250周期,临床妊娠率54.0%(P<0.05);两组的着床率分别为39.7%(1111/2802)和35.7%(185/518),流产率分别为9.7%(76/782)和8.9%(12/135).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后发生重度OHSS共46周期,其发生率为3.6%(46/1284),高于全胚冷冻组0.3%(1/294),亦高于全年度非OHSS高风险鲜胚移植患者的1.3%(100/7725周期)(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首周期较鲜胚移植能有效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
作者:龚斐;宗豫容;张顺吉;朱文兵;蔡素芬;陆长富;卢光琇;林戈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组,n=30)和Ⅰ组(异氟醚组,n=30).两组的诱导方法和药物相同.插管成功后,两组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观察组七氟醚持续吸入,对照组异氟醚持续吸入.监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后呼吸恢复、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恶心、呕吐、窒息、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小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S组呼吸恢复、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更适合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作者:徐华;赵陶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水平及其在各组间与HBV 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其中Child-pugh A级38例,B级46例,C级35例,采用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定量测定,采用荧光PCR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HBsAg定量值分别为Child-pughA级[997.70( 146.00~1717.12)IU/mL],Child-pughB级[1158.78(345.82~1889.93)IU/mL],Child-pughC级[613.76(120.78~1528.77)IU/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HBsAg定量与HBV DNA相关性分析:HBsAg定量水平、HBV DNA含量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总体中呈正相关(r=0.353,P=0.000),其中Child-pughA级相关性高(r=0.410,P=0.011),Child-pughB级次之(r=0.366,P=0.012),Child-pughC级则无相关性(f=0.293,P=0.088).在各组中HBsAg定量水平与ALT、AST和TBIL均无相关性.结论 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之间血清HBsAg定量水平无差异;HBsAg定量水平与HBV DNA在Child-pughA级、B级组具有正相关性,C级组无相关性.
作者:马晓艳;韩涛;裴彦祯;李莹;邢晶;宋佐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和慢性肝病(CLDs)组织中MCM2和TIP30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50例HCC、2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及66例CLDs穿刺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MCM2和TIP30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 HCC中MCM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除肝硬化外的各类型CLDs和癌旁组织(P<0.05或P<0.01);HCC中TIP30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轻、中度CHB(P<0.05或P<0.01);癌旁组织和慢性肝病中MCM2表达阳性率随G分级和S分期的增高而增高,但TIP30表达阳性率随G分级和S分期的增高而下降(P<0.05或P<0.01).高+中分化、肿块大径≤5cm、无肝硬化、无肝内外转移及无癌栓病例MCM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肿块大径>5cm、肝硬化、肝内外转移及癌栓病例(P<0.05);但TIP30表达阳性率则相反(P<0.05);HCC中MCM2和TIP30表达呈明显不一致性(X2=8.12,P<0.01).结论 MCM2和TIP30表达水平与HCC发生、进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及CLDs中炎性细胞浸润分级、纤维化分期及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黄江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HpamRNA及MMP-7mRNA表达情况与腹膜微转移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80例胃癌患者及16例胃良性肿瘤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中的CEAmRNA、HpamRNA及MMP-7mRNA表达水平,并与传统的腹腔冲洗细胞学(PLC)对比分析,寻找与胃癌腹膜微转移有关的肿瘤标志物.结果 胃癌组分别与胃良性瘤组患者比较,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HpamRNA、MMP-7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其中CEAmRNA高,其次为HpamRNA,MMP-7mRNA的阳性率较低(P<0.05);CEAmRNA、HpamRNA和MMP-7mRNA这三种指标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pTNM、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间阳性率比较,统计分析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这些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率也明显升高,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患者较未转移的患者阳性率也明显升高;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CEAmRNA、HpamRNA、MMP-7mRNA及PLC阳性率也明显增加,统计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RT-PCR技术检测腹腔冲洗液中的CEAmRNA及HpamRNAA表达,可以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作者:费建东;聂双发;郭飞;梁峰;胡晓峰;安永铸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单疗程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单疗程化疗,鳞癌患者选择CAP方案,腺癌患者采用FAD方案,治疗1疗程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术前单疗程化疗有效率为56.7%,病期下调率为36.1%.②观察组患者术前单疗程化疗后细胞凋亡率、增殖指数、bcl-2基因表达及bax基因表达分别为(7.40±2.39)%、(24.99±7.51)%、(4.70±1.16)及(5.57±0.9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2.8%、80.7%、96.4%和8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手术切除率与细胞凋亡率及bax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与增殖指数及bcl-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术前单疗程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增加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泽峰;高峰;王涛;郭杨;王瑞;姚继方;齐战;曾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喉鳞状上皮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8(galectin-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LSCC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galectin-8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对相应标本的蜡块组织中galectin-8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观察galectin-8蛋白表达情况与LSCC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Galectin-8在喉鳞癌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Galectin-8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患者的的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Galectin-8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一个判断临床预后的指标.
作者:熊辉强;李黎;张少容;刘红兵;杨春平;刘月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习惯化是简单的一种记忆模式,然而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这种记忆模式的神经机制还有大量未知的领域.该文总结了近年来一系列的各种研究哺乳动物气味习惯化的实验,包括离体和活体的突触生理学实验、感觉生理学、行为药理学以及计算机建模方法,结果显示在这种记忆模式中,一种代谢型的谷氨酸受体调节的嗅觉皮层传入突触抑制是必需的,而且很可能这种抑制正是皮质感觉适应性和短时程的行为学习惯化的原因.另外,长时程的习惯化被发现与嗅球内的N-甲酰-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调节的过程有关.因此,不论是在药理学上,还是解剖学上短时程和长时程习惯化均有显著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导致两种习惯化不同的特征,比如气味特异性.
作者:陈长水;方健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近年来,矩阵式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被推广为激励创新的一种管理方法.该文介绍了矩阵式管理模式在奥运会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基于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奥运保障团队创新组织结构体系与传统保障团队组织结构体系相比更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永泉;孙振球;夏萍萍;郭春晖;郑洋;时福礼;潘苏彦;何翔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旋咪唑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时间和咳嗽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gA和Ig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咪唑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欣黔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为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测定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分泌液中黏蛋白的含量.方法 测定了60例英国出生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中耳分泌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对黏液性和浆液性的中耳分泌液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 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分泌液的含量分别占14.6%和6.1%.结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分泌液中,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分泌液的黏蛋白含量是不相同的,在临床上治疗小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佩忠;邱明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