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

李国东;蔡郑东;张寅权;龚海洋;唐昊;张秋林

关键词:骨肉瘤, MAPK信号通路, 基困芯片
摘要: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困在人骨肉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Affymetrix的Human Genome U133A芯片检测骨肉瘤细胞与成骨细胞间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芯片检测到的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骨肉瘤和24例成骨性良性肿瘤组织中ERK1/2、JNK和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以表达差异≥2倍为限,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和U-2 OS中,共筛选出18个与成骨细胞株hFOB 1.19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其中10个为上调基因,8个为下调基因.1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KEGG的MAPK信号通路上均为重要的节点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ERK1/2、JNK和p38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40/48)、72.9%(35/48)和85.4%(41/48),在成骨性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3/24)、8.3%(2124)和1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APK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的发牛中发挥着莺要作用,其中ERK1/2、JNK和p38三条通路通过相瓦协调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中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特异性发夹状RNA敲低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对鼻咽癌细胞在体内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Raav-shRNA-LMP-1载体.以不同滴度的Raav-EGFP转染鼻咽癌C666-1细胞,确定佳转染复数(MOI).Raav-shRNA-LMP-1按MOI转染C666-1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抑制效率.将体外转染RNA干扰后的C666-1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包膜下建立鼻咽痛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的肝脏成瘤及肝脏、肺脏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分析LMP-1基因沉默对鼻咽癌细胞成瘤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Raav-EGFP以5×104病毒基因组数/细胞转染C666-1细胞,转染效率>95%.Raav-shRNA-LMP-1以5×104病毒基因组数/细胞转染C666-1后,LMP-1的表达抑制率>90%.Raav-shRNA-LMP-1转染组裸鼠的肝脏成瘤体积为(0.2527±0.1152)cm3,与Raav-EGFP转染组[(0.2533±0.0754)c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aav-sbRNA-LMP-1转染组裸鼠的肝转移率(50.0%)和肺转移率(33.3%)明显低于Raav-EGFP转染组(均P<0.05).Raav-shRNA-LMP-1转染组裸鼠的生存时间为(15.50±2.47)d,明显长于Raav-EGFP转染组[(11.50±1.22)d,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显示,LMP-1抑制后,MMP-9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通过Raav介导RNA干扰序列能有效抑制LMP-1的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转移,但对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雄;李刚;张宝;王路;李晓华;李湘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表阿霉素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表阿霉素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P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胃癌的101例患者接受PELF方案化疗,其中R0切除术后辅助化疗者37例,无法手术切除仅接受姑息化疗者64例.PELF方案具体药物的用法为表阿霉素50~80mg/m2(姑息化疗)或40~50 mg/m2(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第1天;顺铂10~2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5天;氟尿嘧啶425~600 mg/m2(姑息化疗)或425~500 mg/m2(辅助化疗),静脉滴注4 h,第1~5天,或持续静脉输注120 h;甲酰四氢叶酸100~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5天;每3~4周重复.化疗两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7例R0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有17例仍无病生存,20例复发(其中19例死亡),中位无病生存期为36.1个月,5年生存率为36.0%.64例仅接受姑息化疗者中,一线治疗47例,其中34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26.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7个月;二线治疗17例,其中10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2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全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且多为Ⅰ、Ⅱ级,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9.8%、1.0%和2.0%.结论 PELF方案作为辅助化疗或姑息化疗用于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患者基本可以耐受,安全性较好.

    作者:陆明;沈琳;李洁;李燕;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腺病毒转染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胃癌的免疫效应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动员的树突状细胞(DC),经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AGE-3)腺病毒转染后对胃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615小鼠尾静脉注射MIP-1α,分选得到B220-CD11c+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连续培养,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收集培养后的B220-CD11c+细胞,加入编码MAGE-3的重组腺病毒进行转染,制备表达肿瘤抗原的DC疫苗,以荷载小鼠前胃癌(MFC)全肿瘤细胞抗原制备的DC疫苗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榆测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对MFC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γ干扰素(INF-γ)的分泌情况.DC疫苗皮下注射MFC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瘤体生长情况和存活时间.结果 MIP-1α注射后,外周血中B220-CD11c+细胞明显升高.新鲜分离的B220-CD11c+细胞在体外经过细胞因子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表面标志,并在MLR中具有极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腺病毒转染MAGE-3的DC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现出对MFC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产牛高水平的INF-γ[(1460.00±16.82)ps/ml].实验组荷瘤小鼠接受DC疫苗治疗后,肿瘤牛长缓慢,观察至MFC细胞接种后的第27天,其肿瘤体积仅为(3.46±1.12)cm3;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趋化因子MIP-1α可快速动员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肿瘤抗原基因MAGE-3经腺病毒转染制备的DC疫苗,在体外可以诱导出针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在体内对MFC荷瘤小鼠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何宋兵;汪良;张雁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面临的若干问题

    目前,结直肠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手术仍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医生对肝内、肝外转移病灶手术观念的变化,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灶的可切除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提高到27%~41%[1].由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

    作者:徐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过表达Notch1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Notch信号通路对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增殖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包含Notch1胞内段(NIC)的重组质粒转染NCI-H446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株.实验细胞分为3组,即NIC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应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连续6 d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细胞爬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以及Western blot技术,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嗜铬素蛋白A(Cg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 显示,NIC转染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其连续6 d测得的吸光度(A)值均小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均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NIC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cgA染色的阳性单位(Pu)值分别为8.81±0.77、38.10±1.55和38.97±0.80;NSE染色的PU值分别为7.21 ±0.59、28.25±1.46和30.57±1.31;NIC转染组CgA和NSE的Pu值均显著小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均P<0.01).Westem blot检测结果 显示,NIC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CgA条带的灰度值分别为0.54±0.03、0.99±0.05和1.00;NSE条带的灰度值分别为0.43±0.02、1.07±0.09和1.00;NIC转染组CgA和NSE条带的灰度值均显著小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均P<0.01).结论 Notch1在SCLC中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其介导的Notch信号通路的上调能抑制SCLC细胞的增殖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表达.

    作者:王洁心;张秀明;王玲玲;程慧;姚根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半乳糖凝集素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他滤泡源性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3例甲状腺肿块手术标本,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29例,桥本氏病5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3例甲状腺组织标本中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在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82.6%和21.7%,均与其他滤泡源性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在各滤泡源性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甲状腺滤泡源性良恶性病变中,RASSF1AmRNA与Galectin-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earson点相关系数=-0.4090,χ2=12.2088,P=0.000);RASSFIA mRNA与TPO mRNA的表达旱正相关(Pearson点相关系数=0.2763,χ2=4.8217,P=0.028).结论 RASSF1A和TPO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普遍缺失,而Galectin-3mRNA表达率较高.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志物,且联合检测的结果 更可靠.

    作者:徐美荣;陈云;周绍荣;池鸣鸣;陈森林;刘磊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

    目的 探讨小胰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 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直径≤2 cm的胰腺癌(14例)为小胰腺癌组,直径>2 cm的胰腺癌(75例)为对照组,总结小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特点.结果 CT和MRI检查对小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7%(8/12)和77.8%(7/9).小胰腺癌组有2例肿瘤侵犯胰腺被膜,3例出现腹膜后侵犯,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小胰腺癌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和31.7%,中位生存时间为56.5个月.对照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7%和22.5%,中位生存时间为22.5个月.对全组89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的结果 显示,胰腺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侵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大小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小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CT和MRI检查是诊断小胰腺癌的主要手段,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是小胰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对于小胰腺癌患者,为获得良好的预后应采取积极的根治性手术.

    作者:张建伟;孙跃民;边志民;石素胜;王成锋;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问题的探讨

    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被视为临床研究的金标准,而对照组的选择是随机对照试验的关键.长期以来,有关新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伦理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抗肿瘤药物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更被认为是难以实施和不可接受的.但是,近年来一些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成功开发,开始对这一传统观念进行挑战.因此,什么情况下使用安慰剂对照在伦理学上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情况下安慰剂对照在科学方面又是必需的,巳成为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

    作者:陈晓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简化大肠癌大体类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简化大肠癌大体分型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9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大体类型分组:1组为隆起型,2组为限局溃疡型,3组为浸润性,4组为浸润溃疡型;简化分型后,A组为限局型,B组为浸润型.比较原大体分型和简化大体分型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肠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淋巴结转移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在低级别大肠癌比例、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淋巴结转移数量和5年生存率等指标上,1组和2组、3组和4组之间的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3、4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均P<0.05),即浸润型和浸润溃疡型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更差、肠壁浸润更深、淋巴结转移更严重.简化分型后,A、B两组的组织学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淋巴结转移数量和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大肠癌大体分型中,隆起型和限局溃疡型、浸润型和浸润溃疡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可以通过分别合并达到简化大体分型的目的 .简化大体分型在临床医生对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均有莺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海涛;于志伟;邢军;董新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术前应用螺旋CT超声内镜和PET-CT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在螺旋CT筛选出胃癌侵犯胰腺病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和PET-CT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60例术前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的患者,联合EUS检查(60例)和PET-CT检查(14例),判断是否存在胃癌侵犯胰腺,并与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 显示,60例患者中,38例存在胰腺侵犯,22例无胰腺侵犯.CT在胃癌侵犯胰腺方面诊断的准确率为63.3%,过度诊断率为36.7%.在CT诊断的基础上,结合EUS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达到87.8%,过度诊断率为7.3%,与单纯使用螺旋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ET-C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比PET-CT检查更有优势(P<0.01).结论 术前应用螺旋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尚有待提高;在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US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可提供比PET-CT更多的信息.

    作者:宋武;何裕隆;张常华;蔡世荣;周学付;彭建军;詹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困在人骨肉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Affymetrix的Human Genome U133A芯片检测骨肉瘤细胞与成骨细胞间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芯片检测到的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骨肉瘤和24例成骨性良性肿瘤组织中ERK1/2、JNK和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以表达差异≥2倍为限,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和U-2 OS中,共筛选出18个与成骨细胞株hFOB 1.19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其中10个为上调基因,8个为下调基因.1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KEGG的MAPK信号通路上均为重要的节点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ERK1/2、JNK和p38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40/48)、72.9%(35/48)和85.4%(41/48),在成骨性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3/24)、8.3%(2124)和1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APK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的发牛中发挥着莺要作用,其中ERK1/2、JNK和p38三条通路通过相瓦协调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李国东;蔡郑东;张寅权;龚海洋;唐昊;张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中的发牛率和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80例AML-M2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80例AML-M2患者中,初诊时JAK2V617F基因突变6例,复发时JAK2V617F基因突变1例,JAK2V617F基因的突变率为8.8%.7例JAK2V617F基因突变者的血象和骨髓象均呈现出白血病改变特征,而无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征象;免疫分型显示为髓系表达.接受治疗的5例JAK2V617F基因突变者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除1例失访外,其余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作为AML发病机制中的Ⅰ类突变,可能并不是AML发病的初始事件;初诊AML患者出现JAK2V617F基因突变也并不意味着疾病顸后较差.

    作者:沈益民;晁红颖;张日;李渭阳;冯宇峰;朱子玲;薛永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加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平滑肌瘤9例,嗜铬细胞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癌肉瘤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结果 平滑肌瘤呈圆形,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均匀;MRI的TIWI及T2WI序列均呈低信号;7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有6例表现为轻度强化;4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例显示为血流不丰富或有少许血流.嗜铬细胞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略有分叶,边缘清楚,密度均匀,1例伴有钙化;MRI的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6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有4例呈高度强化;5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例显示为血流丰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同嗜铬细胞瘤.其他恶性肿瘤旱不规则实性肿块,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等强化.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及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再结合临床症状,术前能够作出正确诊断;其他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仅能作出定性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术前可提供肿瘤部位及部分肿瘤性质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计划.

    作者:张连宇;戴景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15例老年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官颈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年龄≥65岁的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15例患者中,192例为Ⅱ b~Ⅳ期的中晚期患者,占89.3%;8例(3.7%)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后辅以体外放疗;207例(96.3%)采用放射治疗,其中74例采用同步放化疗.结果 全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63.7%,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76.4%、39.0%和0.同步放化疗者与单纯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1%和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0).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宫颈癌患者,治疗宜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尽量选取一种根治手段,不建议综合治疗.

    作者:程敏;吴令英;章文华;黄曼妮;张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嗜铬细胞瘤患者VHL基因突变的分析

    目的 探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VHL基因突变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从4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外周血及嗜铬细胞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VHL基因测序分析,存在基因突变者再进行家系成员筛查.以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提取的DNA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3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VHL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572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C,该突变导致120位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苏氨酸;2例为623位核苷酸处插入一重复核苷酸T(TITGTtG),导致下游读码框移位.其余38例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未发现VHL基因突变.进一步对3例发生基因突变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筛查,分别筛查出3例G572C携带者、3例623(TTTGTtG)携带者.结论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存在可能致病的VHL基阏突变,建议对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VHL基因检测分析.VHL基因检测有望作为临床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基因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斌;王养民;王楠;哈小琴;董永超;周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阴性乳腺癌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无病生存期.方法 对1998至2003年间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7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立三阴性乳腺癌表型,并且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p53和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状态以及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AJCC分期、是否化疗和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对影响两组患者尤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70例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96例,占12.5%;Her-2过表达乳腺癌164例,占21.3%.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p53和E-cadherin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阴性乳腺癌(71.9%)较Her-2过表达乳腺癌(58.5%)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34),并且三阴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10枚患者所占的比例(26.0%)明显大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12.2%,P=0.034).三阴性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67.7%)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42.1%,P<0.0001).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直径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24).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期(61.85个月)明显短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78.69个月,P=0.047).结论 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性更强,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作者:王雅杰;王宁;王斌;秦文星;薛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NSCLC不容易早期发现,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其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失败后,再次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

    作者:黄诚;吴标;张晶;庄武;许凌;徐振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p53相关蛋白和潜伏膜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鼠双微体2(mdm2)、p53、p21基因和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其与NKTL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取62例NKTL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pS3、p21及LMP-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1/2的表达.结果 mdm2、p53、p21和LMP-1蛋白在NKT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79.0%、58.1%和48.4%,EBER1/2的阳性表达率为90.3%.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进展,mdm2、p53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并与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mdm2、p53和p2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阴性表达组患者的预后均好于阳性表达组(均P<0.05).LMP-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预后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是NKT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dm2、p53、p21的蛋白表达与NKTL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KTL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是NKTL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徐刚;王槐富;何刚;谢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