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
患者男,72岁.因左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周,头颅CT提示右顶枕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即往无糖尿病病史,近期无咳嗽、咯血、胸痛、血尿、发热、消瘦病史.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肌力IV级,余神经系统无阳性发现.
作者:张文川;徐顺清;万亮;华续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survivin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及其对表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特异性靶向survivin的ASODN及正义寡核苷酸(SODN),将其转入786-O细胞.设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SODN组和600 nmol/L ASODN组,处理24 h后收获各组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结果ASODN组的细胞呈典型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而对照组细胞生长良好;ASODN组细胞survivin表达减弱,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转染ASODN 24 h后,表阿霉素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survivin ASODN能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抑制786-O细胞增殖,并增强表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高晓康;李青;王禾;杨波;袁建林;邵国兴;康福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咔唑生物碱HY-1对人慢性骨髓性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RB法检测HY-1对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通过PI荧光染色法、罗丹明123染色法、AnnexinⅤ-PI染色法等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HY-1处理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HY-1对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29.05±0.90) μmol/L.随着HY-1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SubG1期细胞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迅速下降,发生凋亡的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而且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了典型的DNA Ladde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 (Cyt c)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9酶原被剪切,且活化程度呈时间依赖性;caspase-3酶原及其作用底物PARP也发生了剪切; caspase-8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HY-1能够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通过线粒体激活途径,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由此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作者:蔡颖;蔡兵;崔承彬;张冬云;韩冰;王元国;王敏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5′非编码区(UTR)串联重复序列和3′UTR 6 bp缺失或插入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从232例ESCC患者和348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提取白细胞DNA,分别用PCR-片段长度和PCR-RFLP方法检测TS 5′UTR和3′UTR基因型.结果 TS 5′ UTR、3′UT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在ESC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们不单独作用于ESCC的发生和发展.但这两种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同时携带3R/3R及6 bp+/6 bp+基因型的个体,其患ESCC的危险性显著低于携带其他基因型组合的个体(校正OR=0.32,95%CI=0.08~0.92).5′UTR 2R/3R基因型显著增加ESC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校正OR=3.68,95%CI=1.54~8.93).结论 TS 5′UTR重复序列多态性和3′UTR缺失多态性联合分析可作为预测ESCC易感性的标志,而5′UTR 2R/3R 可作为预测ESCC淋巴结转移的候选分子指标.
作者:崔雅静;李琰;王瑞;郭炜;王娜;温登瑰;魏丽珍;张健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构建人源树突状细胞(DC)与肝癌细胞系HLE的融合细胞.方法含15%FCS的RPMI 1640培养HLE细胞, 用GM-CSF和IL-4培养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7 d, 并用TNF-α和PGE2促成熟2 d后获得成熟DC; 用荧光染料PKH67-GL(绿色荧光)和PKH26-GL(红色荧光)分别标记DC和HLE细胞,以50%聚乙二醇和10%二甲基亚砜为融合剂,构建可供流式细胞仪快速筛选的融合细胞.结果成功构建具有红、绿双色荧光的人源DC与HLE的融合细胞, 融合率为16.8%.结论利用PKH67-GL和PKH26-GL为标记,可获得便于快速识别和筛选的DC与肝癌细胞的融合细胞,为使用融合DC疫苗治疗肝癌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心;彭吉润;冷希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开放的、前瞻性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2年,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柔比星80 mg单次灌注组、40 mg 多次灌注组和50 mg 多次灌注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6.7%、13.3%和16.7%,2年复发率分别为50.0%、36.7%和36.7%.3组术后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时单次灌注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多次灌注组(P<0.05).表柔比星80 mg单次灌注组、40 mg多次灌注组和50 mg 多次灌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40.0%和33.3%,灌注次数愈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愈高.结论表柔比星术后早期、单次、大剂量灌注配合每月1次低剂量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可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忠标;林国兵;陈柏君;吴忠明;戎瑞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842例行根治术后的大肠癌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和老年组(≥65岁).用SPSS软件分别对3组患者的35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842例大肠癌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54.2%和48.5%,青年组大肠癌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0%和42.7%,低于其他年龄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 分期和家族肿瘤史为青年和中年组大肠癌患者的共同影响因素;慢性便秘是中年组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肠梗阻、手术时间、转移淋巴结数为老年组大肠癌的预后因素.病程(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不是影响青年组大肠癌的主要原因.青年组Dukes A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和64.5%,B期分别为73.3%和67.4%,C期分别为37.3%和27.0%,D期分别为33.3%和22.2%.青年组A期和B期患者生存率与中老年组相近,但C期和D期的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有家族肿瘤史的青年组患者预后好,其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64.5%,显著高于无家族肿瘤史患者的48.1%和37.3%.结论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青年组大肠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在青年组,大肠癌Dukes 分期晚和无家族肿瘤史的患者预后差,病程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青年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与就诊时间晚、延误诊断无关.
作者:蔡善荣;郑树;张苏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在各型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肾上腺肿瘤和4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染色,研究CgA和Syn的表达,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肾上腺组织,CgA和Syn主要表达于髓质.CgA在全部25例嗜铬细胞瘤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极少表达;Syn在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癌、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转移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27/28)、87.5%(7/8)、96.0%(24/25) 和75.0%(6/8).结论 CgA在肾上腺皮质与髓质肿瘤间、嗜铬细胞瘤与恶性嗜铬细胞瘤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A、Syn可作为标志物对各型肾上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冯超;李汉忠;严维刚;罗玉凤;曹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当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大进步是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的研发使用.从1998年开始,先后有第二代的兰他隆(福美斯坦)、第三代的弗隆(来曲唑)、瑞宁得(阿那曲唑)、阿诺新(依西美坦)等在我国临床应用,正确的内分泌治疗理念也随之为大家逐渐接受.
作者: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UCK和DSA方法,对12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8例,回肠2例.良性者7例,恶性者5例.肿瘤供血动脉明显增粗者8例,静脉提前显影者3例.GIST的血管造影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1)肿瘤血管紊乱呈卷发状,部分血管边缘毛糙、模糊.(2)肿瘤血管呈抱球状,肿瘤染色均匀一致.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黑便患者更有价值.
作者:方松华;孟磊;董旦君;章士正;金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YP3A5基因与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克隆CYP3A5基因全长cDNA,构建CYP3A5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稳定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采用四氮唑蓝法(MTT)测定化疗药的半数抑制量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百分比. 结果空载质粒pcDNA3、重组质粒pcDNA3-CYP3A5稳定转染HL-60细胞.柔红霉素诱导后,HL-60和HL-60/pc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7.3%和6.3%;而HL-60/CYP3A5细胞则无明显凋亡峰,凋亡细胞比例为1.2%.HL-60/CYP3A5细胞与HL-60、HL-60/pc细胞相比,显著耐受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长春新碱和三尖杉酯碱,耐药倍数分别为2.89,2.01,4.05和2.79倍(P<0.05);而对鬼臼噻吩甙则无明显耐受,耐药倍数为1.04倍.结论 CYP3A5基因的转录直接导致白血病细胞对蒽环类抗生素及生物碱类药物耐药,而对表鬼臼毒素仍然敏感.
作者:王婷;陈芳源;顾春红;钟华;滕晔;欧阳仁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76岁.因左侧阴囊内肿块2个月,迅速增大10 d 伴会阴部坠胀不适,于2004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内有一肿物,约3 cm×3 cm大小,无排尿困难、多尿,无尿液混浊,无双侧腰背部疼痛,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不适.
作者:张建东;于金明;黎功;李建彬;邢力刚;戴洪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溴化脱氧脲嘧啶核苷(BrdUrd)标记指数(LI)、G2/M期细胞比率(G2/MPF)、DNA含量与胃癌淋巴管侵袭、淋巴结转移、静脉侵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BrdUrd/DNA 双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胃癌新鲜标本.碘化丙啶(PI)用于检测细胞DNA的荧光探针, 抗BrdUrd单克隆抗体用于掺入DNA中的BrdUrd探针.荧光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用于第二抗体.用体外标记BrdUrd法检测S期比率,同时检测DNA倍体和G2/M PF.结果淋巴管侵袭阳性者BrdUrd LI和G2/MPF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二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BrdUrd LI和G2/MPF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1),二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倍体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明显增高(P<0.05),二倍体癌的5年生存率较异倍体癌明显增高(P<0.05).淋巴结多数转移者(>5个)的BrdUrd LI较无转移者(P<0.01)和少数转移者(1~4个)明显增高(P<0.05),G2/MPF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1); 淋巴结少数转移者较无转移者的G2/MPF明显增高(P<0.05),淋巴无结转移、少数转移和多数转移者之间比较,其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倍体癌淋巴结多数转移者明显增高(P<0.01).静脉侵袭阳性的G2/MPF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癌细胞BrdUrd LI、G2/MPF、DNA含量和脉管侵袭与胃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许多研究表明,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对原发实体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必须条件.同时,肿瘤的淋巴转移也是影响许多实体肿瘤发生、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肺癌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生长以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现就VEGF的结构功能特点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公琰;洪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鼠因子Ⅶ (mf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融合蛋白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活性.方法构建表达Ⅶ因子-SEA融合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用293包装细胞系制备病毒Ad/mfⅦ-SEA.局部荧光检测证明其表达能力和安全性后,直接应用病毒感染的293细胞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试验.采用小鼠205 H12肺转移模型和小鼠RM-1皮下肿瘤模型检测mfⅦ-SEA对小鼠皮下肿瘤生长和肺转移形成的抑制情况.结果腺病毒感染的293细胞诱导的二次感染只在注射局部产生,而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任何影响.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mfⅦ-SEA治疗组肺转移数(23±8)与空载体对照组(193±38)和PBS对照组(211±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抗小鼠前列腺肿瘤的动物实验中,mfⅦ-SEA对皮下肿瘤的抑制非常明显,第23天时,治疗组皮下肿瘤的体积平均为(342.6±107.1) mm3,明显小于空载体对照组(2244.3±350) mm3 和SEA对照组(1208.3±210) mm3.结论 mfⅦ-SEA融合蛋白能明显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和肺转移的形成.
作者:李进;孙颖;Masako Chen;李锋;Alan Garen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从鼻咽癌微小原发灶探讨其好发部位.方法对1994年3月至2003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32例鼻咽癌患者的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32例患者具有病变局限的微小病灶,CT显示为T0或T1.结果原发病变位于咽隐窝者3例,位于顶壁者20例,位于后壁者9例.CT图像显示,鼻咽部各壁(含咽隐窝)正常者24例(75.0%);一侧后壁黏膜轻微隆起而咽隐窝正常者5例(15.6%);咽侧壁和(或)咽隐窝受累3例(9.4%), 即为临床检查原发病变位于咽隐窝者.结论鼻咽癌临床早期(T0或T1)微小原发灶多见于顶壁,其次是后壁,而后才是咽隐窝.晚期患者大多数累及咽隐窝,可能是顶壁或后壁肿物向咽隐窝扩展的结果.
作者:邝国乾;莫立根;杨荣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去甲长春花碱(NVB,商品名盖诺)加顺铂(DDP)联合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联合组(33例)和化疗组(31例).化疗组单纯采用NP方案化疗,其中NVB 25 mg/m2, d1,8; DDP 25~30 mg/m2, d1~d3.联合组在NP方案化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常规放疗.结果 64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联合组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化疗组(45.2%,P<0.05);联合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9.7%和39.4%,化疗组分别为38.7%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稍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盖诺加顺铂联合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N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提高生存率,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吴华;谢忠;王镇南;冯丽萍;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淋巴细胞减少期T细胞发生增殖活化的原理, 以全身照射或环磷酰胺引起淋巴细胞减少,联合免疫重建及肿瘤疫苗免疫,以增强机体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分别以放疗或化疗(环磷酰胺)引起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然后输入同系小鼠的未致敏脾细胞,建立免疫重建的淋巴细胞减少小鼠模型(RLM).用黑色素瘤细胞F10对前者行免疫-肿瘤攻击实验,并行T细胞亚群清除试验.而化疗-RLM-免疫模型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效果通过过继免疫治疗检测.免疫用瘤苗为GM-CSF修饰的黑色素瘤细胞D6-G6.免疫后9~10 d,采集肿瘤疫苗接种部位的引流淋巴结,制备效应T细胞,然后过继回输给荷瘤3 d(D5)的小鼠.2周后处死小鼠,计数肺转移灶数目.结果 63.2%的放疗-RLM-免疫组小鼠可对肿瘤攻击产生抵抗,显著高于正常-免疫组(16.7%,P<0.0001).CD8+T细胞是介导抗肿瘤保护性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延长免疫重建和瘤苗接种之间的间隔可削弱保护性抗肿瘤免疫.化疗-RLM-免疫组效应T细胞的在体抗肿瘤活性显著强于正常-免疫组.结论在放、化疗引起的淋巴细胞减少期进行瘤苗免疫,有助于打破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马军;王一理;HU Hong-ming;Bernard A.Fox;司履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比较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和Masson三色法在含有不同成熟度的成骨组织和胶原组织的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骨外骨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纤维组织增生伴骨化及钙化的染色规律.结果改良丽春红三色法显示,成骨组织染色呈橘红和蓝相间,均质;骨样基质到成熟骨的染色规律为橘红→淡蓝→深蓝;纤维组织呈蓝色条纹状,软骨组织不着色.天狼猩红染色法显示,成骨组织染色呈淡红、黄、橘红、深红相间,均质状;从骨样基质到成熟骨的染色规律为淡红→黄→橘红→深红→紫红;软骨组织呈淡红色,均质;纤维组织呈红黄相间条纹状.Masson 三色法显示,骨样组织染色呈浅蓝色,成熟的骨小梁呈深蓝色;纤维组织呈蓝色条纹状.结论在骨肉瘤的诊断中,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能较好的将骨样组织和不同成熟度的骨组织显现出来,优于Masson 三色法,并可用于骨发育的研究中.
作者:李青;巩西启;马福成;赵一岭;朱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