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27与Ki-67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意义

陈绍礼;郭贵龙;朱进

关键词:乳腺肿瘤,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 Ki-67抗原,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剂p27和核蛋白Ki-67对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6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27和Ki-67的表达,利用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p27低表达且Ki-67高表达者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x2=7.56;P=0.003);COX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P=0.008)、肿瘤大小(P=0.002)、p27低表达(P=0.001)、Ki-67高表达(P=0.015)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p27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同时存在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显著的预后因子(P=0.008).结论 对乳腺癌组织中p27和Ki-67的检测有利于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p27低表达及Ki-67高表达预示乳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同时检测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面神经F波辅助监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46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全切除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方法和术中鼻肌F波辅助监测技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了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用鼻肌F波、TriggeredEMG和Online EMG三种技术联合监测的4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治疗结果.对术中各监测指标与术后1 d和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鼻肌F波与Online EMG监测的趋势性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45例(97.83%),次全切除1例(2.17%),术后死亡1例(2.17%),2例发生脑脊液漏(4.35%),保守治愈.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7.83%,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优良75.56%,中等22.22%,差2.22%.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 EMG监测对结果判定的完全一致率为52.17%,基本相符率为45.65%,完全不一致率为2.17%(X2趋势=6.113,P<0.05).术中鼻肌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κ=0.429,P<0.001).肿瘤切除后Triggered EMG监测面神经脑干端/内耳门端刺激电流阈值比和大波幅比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也有较好的一致性(κ=0.576,P<0.001;κ=0.595,P<0.001).结论 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 EMG和Triggered EMG监测在术中判断和术后面神经功能预测上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应联合使用.

    作者:朱权;袁贤瑞;范益民;刘尚明;郝解贺;刘跃亭;王绍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25例

    目的 探讨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的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患者25例,其中22例为良性,3例为恶性.男5例,女20例.所有病例均经细针穿刺发现嗜酸粒细胞,术中快速冰冻均确诊,恶性3例行根治手术,良性者17例行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5例行单纯腺叶切除.术后随访2~5年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 对于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冰冻切片检查往往可确诊,同时应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治愈.

    作者:郝建军;多永胜;杨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及分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及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率分别是54.4%、45.6%及48.5%,随着肿瘤级别增加,PTEN的表达率下降,而p53、Ki-67的表达率上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TEN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呈负相关,p53、Ki-67的表达与分级呈正相关.PTEN阳性表达的37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是24.3%;而在PTEN阴性的31例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是77.4%,PTEN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TEN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呈负相关,Ki-67、p5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TE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孙艳花;温文;关弘;宋建明;钟雪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56例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血小板<75×109/L的患者给予每天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观察外周血小板变化,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药.结果 血小板升至≥100×109/L所需时间:Ⅱ度(3.5±1.0)d(8例),Ⅲ度(5.6±1.1)d(32例),Ⅳ度(11.6±1.5)d(16例).主要不良反应为厌食、头晕、发热、结膜充血、水肿、心悸、心动过速、皮疹、注射部位疼痛等.结论 rhIL-11有升高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牛润桂;乔靖英;辛丽艳;王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经靶动脉灌注治疗难治性大肠癌36例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肿瘤经靶动脉灌注维帕米及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经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导管至靶动脉,依次灌注维拉帕米15 mg、抗肿瘤药物、维拉帕米10mg.介入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 2个疗程后36例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患者的有效率(CR+PR)58.3%,Karnofsky评分临床受益阳性91.7%,体重临床受益阳性83.3%,止痛药用量临床受益阳性80.6%.所有患者未出现与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相关的化疗不良反应较静脉化疗轻.结论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经靶动脉灌注,对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冯克海;童少明;范平生;桂留中;俞修坤;刘亚贝;鲁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NY-ESO-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检测NY-ESO-1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喉癌免疫治疗靶标的实验依据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检测69例喉鳞癌患者原发灶及其常规病理报告为阳性的121个颈淋巴结中NY-ESO-1的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在喉鳞癌标本的癌中心区、癌周0.5、1.0 cm及9例全喉切除术患者的喉正常黏膜组织(对照)中的表达.结果 69例喉鳞癌组织中,NY-ESO-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48%(30/69),在癌中心区、癌周0.5、1.0cm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NY-ESO-1在对照组喉正常黏膜组织中无表达.NY-ESO-1蛋白在不同T分级、病理分级和不同颈淋巴结转移喉癌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转移淋巴结中NY-ESO-1的表达下调.结论 NY-ESO-1在喉鳞癌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以某种方式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是否能将其作为喉癌免疫治疗靶标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田俊;王斌全;李建民;皇甫辉;温树信;张艳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肿瘤干细胞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随着肿瘤干细胞(CSC)假说的出现,肿瘤研究领域经历了一次革命,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和研究肿瘤.面对肿瘤难以根治这一难题,CSC理论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外在肿瘤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进展甚微,其根源是人们对肿瘤的起源认识不足.文章对CSC存在证据、CSC的特性以及CSC理论在未来肿瘤研究领域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作者:范益民;刘晓东;王宏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急性穿孔32例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胃癌急性穿孔32例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术前考虑到胃癌穿孔 9例,根治性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9例,单纯穿孔修补16例,其中腹腔镜下修补4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短路手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 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刘海斌;雷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组织因子及其抑制剂-1、2与肿瘤转移及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剂(TFPI)-1、2在肿瘤转移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9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以130位门诊体检人员作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TF、TFPI-1和TFPI-2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F、TFPI-1和TFPI-2的表达.结果 各肿瘤组TF以及TFPI-1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TF和TFPI-1血浆浓度分别为(3.34±1.12)U/L、(156.13±57.12)μg/L,高于其他类型肿瘤组;各组TFPI-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肿瘤组TF组织表达均较瘤旁组织增高(P<0.05);TF在肺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其他肿瘤组织(P<0.05).肿瘤合并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TF、TFPI-1血浆浓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TF在血栓形成组较无血栓形成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多种肿瘤高表达TF,不同肿瘤类型表达部位不同,类型不同的肿瘤表达强度不尽相同.血循环中TFPI-1和TF的失衡状态可能与肿瘤的高凝状态有关,促进了肿瘤血栓形成.

    作者:段朝霞;刘锋;冯云;杨林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靶向髓系抑制性细胞抗肿瘤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细胞(IMC),在荷瘤小鼠及肿瘤患者的骨髓、脾脏、外周血大量扩增,并募集到肿瘤组织.MDSC高表达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族(ROS)、过氧亚硝酸盐等介质,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或非依赖方式诱导效应T细胞失能,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等机制,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靶向MDSC抗肿瘤策略成为研究热点,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当前靶向MDSC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刘鑫;李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食管癌及其淋巴转移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作用和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患者食管癌组织及17例患者癌旁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和73%,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0.05).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部位、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3,P<0.01).结论 COX-2、VEGF-C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和淋巴转移有关,并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作者:高文胜;薛玲珑;杨玉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D40蛋白质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膀胱癌旁组织及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状况,Hoechst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确定凋亡率.结果 CD40在20例膀胱癌旁组织中2例表达(10%),在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55例表达(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0阳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2.60±0.38)%,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6.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CD40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阳宁;罗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巩固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定义、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的认识.方法 对1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复习,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了ALCL的定义、诊断、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及进展,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ALCL是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方案尚无统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为重要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祖恩霞;许道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27与Ki-67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剂p27和核蛋白Ki-67对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6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27和Ki-67的表达,利用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p27低表达且Ki-67高表达者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x2=7.56;P=0.003);COX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P=0.008)、肿瘤大小(P=0.002)、p27低表达(P=0.001)、Ki-67高表达(P=0.015)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p27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同时存在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显著的预后因子(P=0.008).结论 对乳腺癌组织中p27和Ki-67的检测有利于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p27低表达及Ki-67高表达预示乳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同时检测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绍礼;郭贵龙;朱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型磁共振(MR)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行颅脑常规核磁共振(MRI)扫描和二维多体素144 ms序列扫描.采用Functool软件包后处理,分别测定病变实质、病变周围及健侧相应区域的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比值及肌醇(MI)值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数据采用SAS8.2软件处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Cho/Cr、Cho/NAA、NAA/Cr比值及MI值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区Cho/Cr、NAA/Cr比值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MRS在鉴别诊断脑胶质瘤中有重要价值,结合MR其他成像方法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分级.

    作者:王雁冰;张通;徐锐;王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102个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病灶行冷循环RFA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脉搏和周围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治疗前后肝肾、肺功能的改变以及CT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32例晚期肺癌患者冷循环RFA治疗中血压、脉搏及周围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肝肾功能、肺功能无明显影响;治疗后1个月内CT扫描见肿瘤体积较术前有所增大,3个月后102个肿瘤中,肿瘤完全消失(CR)23个,肿瘤缩小80%~100%(Pra)53个,缩小50%~80%(PRb)24个,缩小不足50%(NR)2个.结论 冷循环RFA治疗晚期肺癌创伤小,近期疗效好,比较安全,可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封元清;贺泽文;唐铁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中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在59例胃癌患者中P-gp阳性率高[86.4%(51例)],其次为LRP[84.7%(50例)],二者呈正相关(r=0.803);MRP阳性率低[27.1%(16例)].P-gp、MRP、LRP与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P-gp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742),MRP、LRP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P-gp、MRP、LRP在未接受化疗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胃癌中存在P-gp、MRP、LRP介导的原发性耐药.

    作者:胡文庆;闫曙光;王泽华;彭春伟;周英;李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临近剂量限制性器官恶性肿瘤97例

    目的 探讨剂量限制性器官(危及器官)临近区域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收治剂量限制临近区域恶性肿瘤97例:其中肺癌40例(其中位于胸椎旁21例,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3例,奇静脉-食管隐窝6例),肝癌25例(位于左肝,靠近胃部),胰头癌21例(靠近十二指肠),直肠膀胱(子宫)窝转移1]例(靠近直肠).肿瘤大径小于3 cm者36例,大于3 cm但小于5 cm者40例,大于5 cm者21例;伽玛刀治疗采用55%~70%等剂量包绕计划靶区;单次剂量3.5~5 Gy/次,治疗次数为10~13次,总放射剂量36~50 Gy.结果 治疗后3个月,总的有效率86.5%;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4.9%(63/97)、32.5%(32/97);1、3年生存率78.3%、36.4%,不良反应:Ⅰ+Ⅱ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0.3%(10/97);总的Ⅰ+Ⅱ级消化道黏膜反应发生率32.8%(25/76),Ⅲ级7.8%(6/76).结论 剂量限制性器官临近区域恶性肿瘤采用伽玛刀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聂青;康静波;张丽萍;李建国;齐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准确设定脑胶质瘤肿瘤靶区体积的研究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准确设定高分级胶质瘤(HGG)肿瘤靶区体积(GTV)的方法.方法 19例HGG患者均采集CT、MRI图像,将两种影像融合.每位患者均由一位主任医师和一位住院医师分别独立依据增强CT、MRIT1增强序列勾画GTV,并叠加得到融合的GTV.计算各个GTV:GTVCT、GTVMRI、GTVCT+MR1,详细比较各GTV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主任医师和住院医师勾画,均GTVMRI>GTVCT(均P<0.050).GTVMRI/GTVCT+MRI:主任医师勾画为(98.57±7.00)%,住院医师勾画为(97.84±10.00)%.术后放疗患者与单纯放疗者GTVCT与GTVMR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依据CT图像,主任医师勾画的GTV大于住院医师所勾画(P= 0.020);依据MRI或融合图像,两级医师勾画的G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结论 对于HGG患者,GTV的准确设定必须综合CT与MRI的影像信息,包括应用CT-MRI融合技术,术后放疗的HGG患者更应如此.融合GTV应为依据增强CT及MRIT1增强序列勾画的GTV的叠加,并且,GTV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勾画或审核.

    作者:张蕾;兰胜民;邢晓汾;罗宁;王帆;郑旭亮;王鹤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1~N4)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T60~70 Gy/6~7周;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时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 min.结果 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忠明;刘桂荣;袁春銮;李秀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