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萍;成晓龙;宋肖静;陆士新
目的 探讨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腹腔恶性肿瘤手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40例.结果 该组40例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恢复时间短,平均为10.8 d.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吴荣兴;胡炜;吴善水;王国洪;夏利花;栗齐乔;王文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分为>65岁组(老年组,42例)和≤65岁组(非老年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以及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病理类型上老年组低分化、未分化癌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分期上两组Ⅰ~Ⅱ期和Ⅲ~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Ⅰ期病例(6例,占14.3%)明显低于非老年组(17例,占30.4%),Ⅳ期病例(6例.占14.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例).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老年组3例死亡病例术前均并发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结论 加强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合并疾病的治疗,特别是高血压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田志岗;柴满荣;张爱国;曹文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30例,各种内外引流术式17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手术后并发症11例,其中胆瘘6例.腹腔内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均保守治疗痊愈.行肿瘤切除者中,1、3年生存率分别为84.0%、28.0%.引流术式者,术后生存6-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短期内黄疸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应力争行各种引流术.
作者:党学义;王瑞智;贾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和M3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初治的9例AML-M3、12例AML-M3及10例未能确定M2或M3的AML患者,应用FISH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MLI/ETO和PML/RARα融合基因,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 9例AML-M2中AMLI/ETO融合基因阳性率44.4%(4/9);12例AML-M3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83.3%(10/12),其中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10例AML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30%(3/10),PML/RAR Ot融合基因阳性率50%(5/10),其余2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结论 FISH是一种敏感、简便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优点,对诊断AML的分型具有重要帮助,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许民;周永安;赵瑾;杜苏萌;吴坚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食管癌手术患者远期疗效.方法 对1988年1月至1997年11月手术治疗的17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3、5、10、15年总生存率为35.3%、30.6%、18.8%、20.8%;不同术式、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术后放化疗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复发转移是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许学斌;刘宽荣;卫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21世纪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和潮流.针对VEGF/VEGFR、EGFR、Raf-MAPK-ERIC、HGFR等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以及与其他治疗的联合治疗开始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并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针对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嵩;杨仁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方法及术中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2年急诊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B期3例、C期18例均行Ⅰ期切除吻合术,5年以上生存率76.1%.D期21例中9例行结肠肿瘤姑息切除术,9例行捷径吻合或双袢造瘘术,3例因腹腔广泛转移种植行单纯剖腹探查术,5年以上生存率为38.9%.结论 梗阻性结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德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癌变的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1例会阴部巨大尖锐湿疣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PubMed及国内CNKI数据库,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尖锐湿疣癌变在组织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与普通尖锐湿疣有明显差别,其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该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会阴部植皮术.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尖锐湿疣病程迁延及多次非规范治疗,可能是其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彻底切除等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尖锐湿疣癌变的治愈率并改善其预后.
作者:韩雪冰;宋继文;米振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81例疑诊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测,采用10点加前列腺癌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术.结果 181例中检出前列腺癌80例(44.2%),前列腺增生63例(34.8%).前列腺炎36例(19.9%),前列腺结核1例(0.6%),前列腺平滑肌瘤1例(0.6%).T-PSA水平>20μg/L组的前列腺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随着T-PSA水平的升高,Gleason评分增加(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10点加定点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高,对T-PSA>20μg/L的疑诊前列腺癌患者活检意义较大.
作者:张利;韩雪冰;米振国;郭荣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90例分为中医组(30例)、中西医组(30例)及西医组(30例),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大肠癌量表(FACT-C)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以中西医结合组总体得分高,中医组次之,西医组低,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分别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生存质量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中西医组、中医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对于化疗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林丽珠;赵永心;郑心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癌切除术后组织标本80例,按照病理组织分型分为管状腺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及弥漫型癌四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Cad检测,对E-Cad表达阳性与胃癌的分化、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r=0.4978,P<0.05).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具有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肿瘤常有E-Cad表达,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王培龙;李建红;郭建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ECRG2基因对纺锤体检测点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敲除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ECRG2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结果 ECRG2基因在有丝分裂间期分布于中心体、有丝分裂期分布于着丝粒处,可能参与中心体复制和纺锤体检测点功能.siRNA技术敲除ECBG2基因细胞导致纺锤体检测点功能丧失,在nocodazole处理时无法阻断细胞于有丝分裂期而进入下一细胞周期,终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细胞出现.结论 ECRG2在纺锤体检测点中起重要作用,对确保染色体稳定性必不可少;ECRG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细胞产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崔永萍;成晓龙;宋肖静;陆士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热栓塞化疗联合部分脾栓塞在治疗原发性巨块犁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导管选择进入脾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再超选择插入肝癌供血动脉内行110℃碘油栓塞联合热化疗药物灌注,使肿瘤达到Ⅳ级栓塞标准.结果 23例患者治疗成功,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患者不良反应轻.肝功能损害不明显,生存期较长;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 超选择肝动脉热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疗效好,部分脾栓塞可使血常规恢复正常.
作者:吴清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已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痤疮样皮疹是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该类药物治疗相关性痤疮样皮疹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对簏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钱军;秦叔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康艾注射液对晚期恶性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将169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9例,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8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方案相同;2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提高,改善率达48.75%.对照组为31.50%(P<0.05);Ⅲ-Ⅳ度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治疗组48.2%.对照组77.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9,P<0.05);治疗后CD3、CD4与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艾注射液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有明显的促进白细胞增加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抗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姬发祥;王丽娟;李进章;李晓琴;林明哲;赵久达;沈存芳;马金华;李豪;李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D133神经巢蛋白(nestin)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1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D133、nestin的表达.结果 65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D13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46%和0(P<0.01),nestin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3.79%、5.16%(P<0.01).对65例脑胶质瘤组织中nestin和CD133阳性细胞率分别进行多个病理级别之间的均数比较:Ⅰ级和Ⅲ、Ⅳ级间、Ⅱ级和Ⅲ、Ⅳ级、Ⅲ级和Ⅳ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estin阳性细胞率和CD133阳性细胞率呈正相关关系(r=0.408,P<0.05).结论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nestin的表达有助于胶质瘤的诊断及恶性程度判断.
作者:聂晓冬;范益民;王宏勤;刘晓东;乔彬峻;郝解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4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累及气管、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21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剧烈咳嗽和骨髓抑制.结论 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央型肺癌能迅速改善由气道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外放疗和同步化疗联合应用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石学军;胡传杏子;陈亚君;徐炎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生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7%,COX-2阳性组Ki-67指数为(56.07±17.37)%,COX-2阴性组Ki-67指数为(27.32±16.28)%,COX-2阳性组MVD为32.46±12.59,COX-2阴性组MVD为25.04±10.48,COX-2阳性组Ki-67、MVD显著高于COX-2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蛋白高表达,COX-2可促进肿瘤细胞增生和肿瘤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成为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作者:蔡凤林;周士福;马兆生;时伟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及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8例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因素和治疗方法分别进行单凶素和COX模型多凶素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1年生存率37.8%,2年生存率18.4%,3年生存率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是否控制、Kamofsky评分、治疗方法、肿瘤转移是否为单发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肺癌脑转移瘤的预后因素主要为:Karnofsky评分、原发灶是否控制、颅内转移是否为单发.全颅照射为主的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红卫;廉建红;张美静;刘颖;兰胜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冲击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9例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收治的29例ALL患儿经HD MTX冲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29例中.患儿出现?肖化道反应6例次(20.68%),口腔溃疡的发生率5例次(17.2%),肝功能损害3例次(10.34.%).骨髓抑制5例次(17.2%).2例次(6.9%)发生感染.结论 儿童ALL对HD MTX耐受性好,HD MTX可以有效预防ALL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提高长期无瘤生存率.
作者:徐秋香;程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