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探究42例

陈厚炎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智能发育、运动发育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促进了患儿智能发育和运动发育,值得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仅通过化疗治疗;观察组49例,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与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免疫球蛋白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辅以免疫增强剂,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其机体免疫功能,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欧阳成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PBL联合CBL教学用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PBL联合CBL教学用于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课程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3-7月,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职业技术学校临床专业学生(50名)均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实行PBL+CBL教学,乙组实行传统LBL教学,研究两组教学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平均成绩、调查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成绩及格率、成绩优良率对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PBL+CBL教学应用于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课程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梳理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日常管理,试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自觉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治疗总依从性也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能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疏解其不良情绪,改善医患关系,使得治疗依从性得以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繁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会商实践——以广西为例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会商是当前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创新实践.本文从建立会商制度、明确会商内容、会商资料来源、信息分级和会商形成的措施落实等方面全面阐述广西的做法和实践经验,从风险等级、风险来源途径和风险内容等方面分析广西食品安全风险会商结果.提出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专家库、判定风险等级以及评价整治措施的效果等方面来完善风险会商工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周芳华;刘展华;李建忠;杨积军;陈世东;韦波;莫纯;蒋超;覃艳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0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均阳性.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各60例.奥美拉唑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g,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连续治疗7 d;埃索美拉唑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g,埃索美拉唑片20 mg,2次/d,连续治疗7 d.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和第2天时,埃索美拉唑组腹痛缓解例数明显多于奥美拉唑组(P<0.05);而治疗3 d和7 d时,两组腹痛缓解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安全有效,而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强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84例,84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2例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57%),治疗后前者评定量表分数低于后者,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的痛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目的:调查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急诊科4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式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以及造成心理健康评分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减轻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对策.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本组医护人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6项因子的平均值都显著高于常规模式的值,并且该群体不同性别在SCL-90上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分析,发现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医院应为急诊科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作者:胡秀琼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骨外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治骨科患者3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专业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遵医嘱服药144例,掌握用药剂量及用法140例,掌握自己疾病、认知达标139例,按时复查140例;对照组遵医嘱服药123例,掌握用药剂量及用法119例,掌握自己疾病、认知达标101例,按时复查1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明显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综合分析和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临终关怀服务可利用资源.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基本借鉴.

    作者:俞李萍;张瑞凤;张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以及对策.方法: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00例,研究影响其预后的急诊内科影响因子、对策等.结果:影响急性中毒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主要有接触毒物的时长、毒物类型、中毒途径、PS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初次用药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液净化时间、服毒剂量以及胆碱酯酶等,其与预后存在紧密联系(P<0.05).结论: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主要有农药中毒、初次用药时间、血液净化时间、PSS评分、胆碱酯酶、碳酸血症、服毒剂量、APACHEⅡ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SOFA评分等,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尽早予以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马建飞;廖楚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小针刀治疗手指关节僵硬467例疗效观察

    目的:小针刀治疗手指关节僵硬术式目前暂未见报道,手部外伤后会给手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方法:利用小针刀可以迅速使关节松解,创伤微小.结果:关节僵硬立即得到松解,功能改善.结论:小针刀治疗手指关节僵硬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展新;郑颂耀;姚玉超;罗建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益血生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益血生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的疗效.方法:将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益血生胶囊+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平均血红蛋白值、术后7 d平均血红蛋白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14 d平均血红蛋白值、术后28 d平均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血生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疗效显著,可促进此类患者贫血恢复.

    作者:姜海英;李馨蕊;李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悬韧带松弛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能否判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否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186眼,术前除视力、非接触式眼压、双眼眼轴(AL)、眼部超声等常规检查外,还针对性进行UBM检查,内容包括: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两端睫状突的大横径(STS),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大横径的垂直距离(h),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占眼轴长的比例(ACD/AL)和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大横径的垂直距离与睫状沟横径比值(h/STS).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与没有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对比,AL、ACD、h、ACD/AL以及h/S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UBM的精准测量,能够推测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从而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梁雄姿;彭华琮;裘俊;彭祎琳;轩凤霞;吴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分析及评价5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及评价.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和血肿量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直视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同时选取同期的患者50例作对照组,并对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当中有着显著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血肿量来确定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6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并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是否发生继发性癫痫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6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治疗期间发生癫痫患者76例,发生率12.26%,合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外伤后发生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外伤性SAH等均会增加早发性癫痫的发生概率,可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作者:买买提艾力·吐尔逊;米尔卡斯木·吾布力;刘正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支架+药物常规治疗,观察患者NYHA分级、临床效果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NYHA分级改善比对照组大,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对照组低,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张开忠;陈书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广西田林县壮汉瑶族人群G6PD缺乏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田林县壮汉瑶族人群G6PD缺乏症情况.方法:采用底物分析法检测广西田林县父母均为同民族的壮汉瑶族人群1560例静脉血的G6PD水平,其中壮族600例,汉族480例和瑶族480例,男女各半,结果按性别、民族不同进行分析.结果:1560例被研究者中G6PD缺乏症117例,阳性率7.5%,壮族阳性率7.3%,汉族阳性率6.2%,瑶族阳性率8.9%.同民族男女阳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广西田林县壮汉瑶族人群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对公共卫生宣教、人群健康档案的健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保林;李艳;黄百里;罗恒;黄秀琳;骆炳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谷草转氨酶恢复时间以及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变化,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临床优良选择.

    作者:焦建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67.2%;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VAS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作者:杨贤炜;杜海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无创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比较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无创中心动脉压(NCBP)与周围动脉压(肱动脉压SBP)的关系,为临床上有效控制血压提供治疗与护理干预依据.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24例,检测NCBP和SBP,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干预.结果:年龄80岁以上的患者NCBP比SBP高,其中老年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3%的患者的NCBP比SBP高,38.62%患者的NCBP比SBP低,只有5.51%的患者两者相等.结论:在老年患者降压治疗与血压监测的过程中,根据个体不同需要同时考虑NCBP和SBP,才能安全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敏;黄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