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英;李馨蕊;李宪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治疗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患者血清淀粉酶下降情况,探讨依达拉奉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且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患者89例,按有无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禁食禁饮(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值上限<3倍开始低脂饮食)、善宁皮下注射、抑制胃酸分泌及预防性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同一时间点血淀粉酶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淀粉酶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后并发高淀粉酶患者治疗有效,可明显缩短患者血淀粉酶恢复的时间,使患者尽早开始胃肠营养,更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亚红;黄年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课在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12月从护理专业中选择2个班级共60名护理学生,均行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其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手段;另一个班级为观察组,行微课教学手段,观察两组教学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认可度66.67%(P<0.05).结论:在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中落实多媒体教学与微课教学,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且学生对该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46例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47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4.11±1.42)分、(43.12±1.23)分,对照组分别为(46.94±1.96)分、(47.62±1.74)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同时提升其心功能.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危重症患者5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抢救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就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小琼;陈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和植骨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在这一基础上,为患者使用Dick钉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AF系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的1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F系统对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优于Dick系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广泛推广.
作者:姚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6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并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是否发生继发性癫痫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6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治疗期间发生癫痫患者76例,发生率12.26%,合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外伤后发生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外伤性SAH等均会增加早发性癫痫的发生概率,可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作者:买买提艾力·吐尔逊;米尔卡斯木·吾布力;刘正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疗效.方法:收治产后轻中度POP产妇168例,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10~15次,观察效果.结果:总有效率94.05%;治疗15次比治疗10次效果好.结论:产后轻中度POP的产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10~15次的疗效确切.
作者:沈芸;顾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干预对鼻内镜手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干预,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5±0.69)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的(5.62±0.78)分,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85.7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评分.
作者:胡丹;孟国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并静脉滴注氨溴索,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疗程均为7 d.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发热、肺部啰音和气促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亦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伤口感染患者55例,所有患者感染创面的治疗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结果:55例患者,每次实施负压封闭引流5~7 d,其中患者经过1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51例;急性骨髓炎患者2例经过2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并骨外露患者2例进行了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引流技术,将其应用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当中效果显著,同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措施.方法:收治多发性创伤患者40例,均对其实施急诊急救措施,分析急诊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本次试验中患者经急诊急救抢救成功37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2.50%,患者生命体征平均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76±1.06)d、(10.25±1.95)d.结论:为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急救措施的实施十分重要.
作者:许云平;何宇;昌继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腹腔内压(IAP)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探讨置管的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ICU收治的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患者15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初始腹IAP值分A、B、C、D、E 5组.记录12 h、24 h、36 h、48 h螺旋型鼻肠管到达屈氏韧带以下25 cm处的例数,比较不同水平IAP对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置管后12 h、24 h C组成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48 h C组成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IAP增高,置管成功率下降.C组与D组比较,置管后24 h、36 h、48 h D组成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比较,各时间点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P的高低对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产生明显影响.随着IAP升高,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明显降低.早期置管(IAP≤20 mmHg时)可提高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IAP是影响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的因素之一.
作者:黎琳;刘家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失眠的病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法:详细分析失眠的多种因素、规范化诊断、中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结果:失眠的病因很多,诊断有统一的规范,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结论:必须诊断明确,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作者:赵文军;郭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急诊科4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式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以及造成心理健康评分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减轻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对策.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本组医护人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6项因子的平均值都显著高于常规模式的值,并且该群体不同性别在SCL-90上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分析,发现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医院应为急诊科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作者:胡秀琼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5例,应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33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行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的VAS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出院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指标均提升,干预组患者提升水平大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12%,两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护理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阿雯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序贯疗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老年肺部感染患者7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方法,试验组采用序贯疗法.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试验组患者较参照组有显著的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86%),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可有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肖华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患者84例,将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的患者纳入参考组(n=41),将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式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3).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92,P=0.0187);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037,P=0.0293);观察组负重活动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44,P=0.007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23,P=0.0194);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30,P=0.0391).观察组患者优良42例,差1例;参考组患者优良34例,差7例.结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朱家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收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同时探讨分析肾病综合征的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杨洪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结肠癌患者应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结肠癌患者81例,将所选患者分参考组(n=45)和治疗组(n=46).治疗组患者应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参考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49,P=0.0295);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98,P=0.0394);治疗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83,P=0.0281);治疗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92,P=0.0196);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39,P=0.039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29,P=0.0133).结论:结肠癌患者应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可显著提升其生存质量,能够使患者的身心痛苦得到明显缓解.
作者:周词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风险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12.00%.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质量分值(92.15±1.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6±1.46)分(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确保手术正常进行.
作者:周瑶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