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骨伤科治疗中半侵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严兴华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 半侵入疗法, 临床治疗, 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半侵入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骨伤科患者3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临床上,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对两组分别选用不一样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治疗组都接受半侵入疗法,治疗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恢复状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例,恢复得较慢,卧床时间比较久,大约9周后骨伤才基本痊愈,患者在术后恢复缓慢3例,但骨伤病情有所缓解,患者没有痊愈的迹象1例,治疗无效.在治疗组接受半侵入疗法的15例患者中,患者在8周后恢复较好14例,骨伤基本痊愈,患者虽恢复缓慢但病情有很大改善1例.结论:对骨折患者来说,使用半侵入疗法进行治疗比使用手术治疗效果好,由于不进行手术,患者的疼痛较小,且持续的时间较短,在临床上疗效较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日常管理,试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自觉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治疗总依从性也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能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疏解其不良情绪,改善医患关系,使得治疗依从性得以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繁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和氨溴索雾化联合治疗之后的实际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之后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的选择进行分组,一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治疗方式;一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和氨溴索雾化联合治疗的方法.将两组的有效指标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复发比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联合的治疗方式以后,有效比例达到了93.00%,复发比例2.00%,两组数据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数据突出,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和氨溴索雾化联合治疗之后,有效比例明显改善,且复发率较低,效果突出.

    作者:焦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成功抢救吸食新型毒品被羁押人员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被羁押人员是特殊群体,其医疗救治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存在患者刻意隐瞒病史、遵医嘱依从性很差、医护人员不能随意和单独接触患者的特点.本文简要介绍1例吸食新型毒品被羁押人员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过程,以积累经验和教训.

    作者:巫伟东;郑岳;柏传荣;唐乐中;杨烤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综合分析和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临终关怀服务可利用资源.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基本借鉴.

    作者:俞李萍;张瑞凤;张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报道1例

    产后出血可对产妇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本文对产后出血1例进行报告及总结.

    作者:周洁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讨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的模式和效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的模式和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社区进行为期5年的高血压规范管理,对社区卫生中心43名医生、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在社区卫生中心为高血压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按照心血管危险分层制定治疗方案,共有高血压患者875例完成随访,对比基线时、管理后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及心血管危险分层.结果:与基线时相比,管理后高血压治疗率(88.46%)、控制率(59.20%)获得显著提升,管理后重新评估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与基线时相比整体危险分层明显降低,低危人群比例由14.06%上升到31.66%,高危人群比例由50.29%下降到36.0%,基线时与管理后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能够使更多的患者接受规范药物治疗,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从而降低心血管危险水平,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彭宇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腔内压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内压(IAP)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探讨置管的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ICU收治的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患者15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初始腹IAP值分A、B、C、D、E 5组.记录12 h、24 h、36 h、48 h螺旋型鼻肠管到达屈氏韧带以下25 cm处的例数,比较不同水平IAP对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置管后12 h、24 h C组成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48 h C组成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IAP增高,置管成功率下降.C组与D组比较,置管后24 h、36 h、48 h D组成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比较,各时间点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P的高低对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产生明显影响.随着IAP升高,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明显降低.早期置管(IAP≤20 mmHg时)可提高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IAP是影响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的因素之一.

    作者:黎琳;刘家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比较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方法:收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4例,随机分银杏达莫组104例和银杏叶组100例,两组均合用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水平.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组总有效率89.42%,银杏叶组总有效率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达莫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银杏叶注射液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霞;陈勇;何山;杨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衰患者50例,以简单随机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情况、6 min步行实验结果、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6 min步行实验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美托洛尔片+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优化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本社区进行推广.

    作者:韩德伟;廖敏蕾;张晓红;樊雪;穆淑霞;苏振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慢性炎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慢性炎症的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卵巢慢性炎症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6例卵巢慢性炎症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卵巢正常4.35%,可见炎性包块15.22%,卵巢增大47.83%,明显回声异常19.57%,内部有不规则液性暗区21.74%.结论:针对卵巢慢性炎症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观察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泽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分析1例

    收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同时探讨分析肾病综合征的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杨洪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微课在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微课在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12月从护理专业中选择2个班级共60名护理学生,均行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其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手段;另一个班级为观察组,行微课教学手段,观察两组教学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认可度66.67%(P<0.05).结论:在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喂养教学中落实多媒体教学与微课教学,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且学生对该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需开展康复训练患者86例,依据置管方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患者,观察组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观察两组并发症率及训练1个月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26%)比较明显更低(P<0.05);置管后1 d运动功能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0 d两组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对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宽;王燕;马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小针刀治疗手指关节僵硬467例疗效观察

    目的:小针刀治疗手指关节僵硬术式目前暂未见报道,手部外伤后会给手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方法:利用小针刀可以迅速使关节松解,创伤微小.结果:关节僵硬立即得到松解,功能改善.结论:小针刀治疗手指关节僵硬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展新;郑颂耀;姚玉超;罗建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究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仅通过化疗治疗;观察组49例,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与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免疫球蛋白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辅以免疫增强剂,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其机体免疫功能,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欧阳成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ICU优化治疗,具体措施:①制定6 h血流动力学治疗目标,力争使患者在6 h内完成目标治疗.②患者入住ICU后进行亚低温治疗,温度控制在33~35℃,维持时间为12~24 h;在控制体温的同时,要预防抽搐或寒战的发生,可以酌情使用镇静药物,并辅以脱水剂与神经营养药;③缺氧或者血氧饱和度不达标者给予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吸气压力不超过30 cm H2O;高血糖患者要控制在6~8 mmol/L.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达到1~2级24例(48.0%),3~5级26例(52.0%);对照组神经功能达到1~2级12例(24.0%),3~5级38例(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20例,死亡率40.0%;对照组死亡36例,死亡率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肾功能衰竭、癫痫、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脓毒血症、肺水肿、肺炎等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鄢忠平;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67.2%;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VAS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作者:杨贤炜;杜海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80例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治疗,100~150 U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结果:中度脑白质疏松和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在性别、年龄、NIHSS评分、血压、血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1例,转化率2.9%;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12例,转化率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则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晓莉;李建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广西田林县壮汉瑶族人群G6PD缺乏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田林县壮汉瑶族人群G6PD缺乏症情况.方法:采用底物分析法检测广西田林县父母均为同民族的壮汉瑶族人群1560例静脉血的G6PD水平,其中壮族600例,汉族480例和瑶族480例,男女各半,结果按性别、民族不同进行分析.结果:1560例被研究者中G6PD缺乏症117例,阳性率7.5%,壮族阳性率7.3%,汉族阳性率6.2%,瑶族阳性率8.9%.同民族男女阳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广西田林县壮汉瑶族人群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对公共卫生宣教、人群健康档案的健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保林;李艳;黄百里;罗恒;黄秀琳;骆炳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

    目的:妊娠属于育龄女性中正常且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是也属于一类伴随复杂生理变化与心理应激的过程,妊娠期女性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中,焦虑与抑郁情绪属于为多见的一类心理应激反应.妊娠女性长时间处在焦虑与抑郁状态下,会使孕妇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导致妊娠女性心脏负荷加重,血流量降低,终导致胎儿产生宫内窘迫等不良结局.掌握妊娠期女性的心理情况,对于影响妊娠期女性心理情况的相关因素实施分析,对于妊娠期女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妊娠期女性的不良情绪,减少妊娠期女性的心理压力,改善妊娠期新生儿的结局,属于临床产科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

    作者:黄春艳;罗雪梅;程秋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