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艳;罗雪梅;程秋蓉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风险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12.00%.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质量分值(92.15±1.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6±1.46)分(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确保手术正常进行.
作者:周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宫腔粘连患者7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子宫探针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宫腔粘连诊断例数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复杂性宫腔粘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具有更高的诊断率与检出率,操作简单、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刘天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67.2%;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VAS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作者:杨贤炜;杜海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并静脉滴注氨溴索,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疗程均为7 d.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发热、肺部啰音和气促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亦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80例,其中肝血管瘤33例,原发性肝癌25例,肝转移瘤2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以色列Briiiiance CT进行检查,扫描电压120 kV,电流100 mA,层厚5~10 mm,pitch=1.0.造影剂为碘海醇,剂量100 mL,以高压注射器实施单向肘静脉注射,速率2.5~3 mL/s,25~30 s后扫描肝动脉期,60~70 s后扫描门静脉期,经3 min后扫描延迟期.结果:①肝血管瘤表现:肝血管瘤33例,其中典型32例,动脉期及门脉期的边缘表现为点状、结节状以及云絮状且显著强化,病灶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存在,且不断向中央扩散,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或是稍高密度.患者表现不典型强化方式呈多样性1例.②原发性肝癌表现:原发性肝癌25例,其中典型23例,表现一过性的结节样强化,且呈现迂曲增粗型肿瘤血管影,而门脉期病灶的密度不断降低,且比肝实质密度偏低,患者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变化.③肝转移瘤表现:肝转移瘤22例,均表现典型,而门静脉期表现为边缘连续性环状强化.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患者创伤小,重复性好,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礼强;宋星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牙髓切断术在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儿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氢氧化钙作盖髓剂,观察组应用MAT作盖髓剂,对两组患者进行部分/全部冠髓切除术,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牙髓切断术在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中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涛;刘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伤口感染患者55例,所有患者感染创面的治疗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结果:55例患者,每次实施负压封闭引流5~7 d,其中患者经过1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51例;急性骨髓炎患者2例经过2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并骨外露患者2例进行了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引流技术,将其应用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当中效果显著,同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血尿酸含量的检测情况.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作观察组;再随机抽取在本院同时期内进行健康检查的老年健康人60例的检查资料,将其作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展开分析.结果:通过检测,观察组患者的TG、LDL-C、TC、UA分别为(2.35±0.61)mmol/L、(3.24±1.13)mmol/L、(6.53±0.44)mmol/L、(465.1±55.1)μmol/L;对照组患者的TG、LDL-C、TC、UA分别为(1.43±0.34)mmol/L、(3.02±0.21)mmol/L、(4.56±0.78)mmol/L、(303.1±47.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患有高血压者,其体内的血脂和血UA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人,并且老年高血压人群自身的免疫功能较差,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与血U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改善,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古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360例,平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作对照组,风险管理的患儿作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及静脉输液穿刺疼痛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2.78%,和对照组的1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FLACC、Wong-Bak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在常规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大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穿刺痛苦,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
作者:任明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慢性炎症的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卵巢慢性炎症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6例卵巢慢性炎症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卵巢正常4.35%,可见炎性包块15.22%,卵巢增大47.83%,明显回声异常19.57%,内部有不规则液性暗区21.74%.结论:针对卵巢慢性炎症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观察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泽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治疗,100~150 U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结果:中度脑白质疏松和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在性别、年龄、NIHSS评分、血压、血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1例,转化率2.9%;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12例,转化率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则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晓莉;李建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伴有高磷血症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碳酸镧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伴有高磷血症的尿毒症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另外,30例接受碳酸镧治疗,接受醋酸钙片治疗30例,相应视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磷和血钙校正浓度、血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镧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有助于患者血磷、钙水平明显下降,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邹贻武;莫代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患儿98例,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化,98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中有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症状的占69.3%,其中发热、淋巴结肿大、肝大属于常见症状,分别占91.8%、70.4%、55.1%,和其他症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而且临床表现也十分多样化,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肝大为主.
作者:周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数字放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近1年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60例,结合实际情况和内容等进行分析,随机分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X线检查以及数字放射成像技术检查,对成像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甲组的显效率87.5%,乙组的显效率97.5%,乙组的显效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使用数字放射成像技术检查,效果明显,能提升图像清晰度,在数字化过程中能提升整体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精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0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均阳性.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各60例.奥美拉唑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g,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连续治疗7 d;埃索美拉唑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g,埃索美拉唑片20 mg,2次/d,连续治疗7 d.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和第2天时,埃索美拉唑组腹痛缓解例数明显多于奥美拉唑组(P<0.05);而治疗3 d和7 d时,两组腹痛缓解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安全有效,而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强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84例,84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2例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57%),治疗后前者评定量表分数低于后者,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的痛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福州市城区台江区上海街道居民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签约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居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由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充分告知,以集中签约、上门签约等方式与15081名居民签约.结果:共签约15081名,签约率31%.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是政府深化医改,保障群众健康的利民举措.为了提高签约率,方便群众就医,切实让居民感受到获得感,今后应该更大力度加大宣传,将家庭医生签约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让群众充分了解家庭医生的好处和便捷.
作者:周伟民;林风华;刘思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腹腔镜术式的效果和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平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乙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总结并发症、临床情况、疗效、复发情况.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失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肠道复常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复发率都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腹腔镜术式的治疗效果确切,并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姚世新;王平;来铁成;祝金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40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试验组40例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2.50%;且试验组患儿在咳嗽消失、呼吸困难消失、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