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
目的:观察思考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50例,B组50例,A组患者使用药物保守救治,B组患者使用神经介入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2.00%,B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10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救治中,神经介入疗法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王学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比较两组好转率,症状改善时间、胃酸分泌正常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0.5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胃酸分泌正常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胃酸分泌和促进炎症控制,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敬;鲁惠;张卫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消化不良患者78例,随机分组法纳入调查组(n=39)与参照组(n=39).参照组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调查组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05%低于调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与调查组患者治疗后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与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探究对其进行脉冲振荡治疗后肺部功能的改进情况.方法:2018年1-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同时选择本院的健康者30例,均对其展开常规肺功能诊断和脉冲振荡测定的结果.结果: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FVC、FEV1、FEV1/FVC、FEV1/pre上观察组均比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振荡法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在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周边弹性阻力(X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检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Zrs、R5、R20和FVC、FEV1、FEV1/FVC、FEV1/pre均呈负相关,X5呈负相关.结论:脉冲振荡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时与常规肺功能检查联合使用,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
作者:李云飞;吾曼莉;黄天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治疗蜂蛰伤的临床疗效,旨在研究治疗蜂蛰伤有效且快速的治疗方法.方法: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蜂蛰伤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急诊科收治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季德胜蛇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蜂蛰伤患者,临床可给予季德胜蛇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两种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1年收治的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传统补液法进行院前急救和亚休克疗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乙组的发生概率2.6%,未发生概率97.4%,乙组的效果明显.观察两组患者72h内病死率,结果显示乙组病死率明显低于甲组,同时乙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亚休克疗法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明显,病死率比较低,能让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司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肝硬化患者82例,在参考抛硬币分组原则背景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46例,采用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6.09%)与研究组(9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34%)与参照组(23.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配合循证护理服务,护理效果十分优异,临床推广意义较高.
作者:郭成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应用中药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治疗有着明确的临床疗效,但有关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当前还未得到有效的明确.文章主要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的提取物以及中药活性成分对于过敏性疾病治疗起到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目的是能够将中药抗过敏作用的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多途径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中药具有的抗过敏作用.
作者:杨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急诊患者6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推行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努力提供温馨的就医环境、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大限度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理宣教评分、就医环境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6例,护理差错发生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尹亚平;郑伟;李大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10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积极因素相对于试验组来说也表现的比较少(P<0.05),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值得被大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作者:石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研究其对策.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消化内科患者600例,首先成立不合理用药调查小组,业务院长为用药调查小组组长,药剂科主任为用药调查小组副组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为用药调查小组成员.组织学习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特别是消化内科药物的应用知识,学习相关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不合理用药的审核工作.重点深入病案室,审阅病历,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600例,逐一审核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处方、有无不良反应、使用剂量、药物种类等).结果:本组600例患者,发现不合理用药180例,不合理用药率30.0%.发现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有:药理与病情不符合12例,占不合理用药总例数的6.7%;因药效发生拮抗作用而发生的不良反应18例,占不合理用药总例数的10.0%;重复用药36例,占不合理用药总例数的20.0%;过量使用抑酸药物54例,占不合理用药总例数的30.0%;抗生素应用不合理60例,占不合理用药总例数的33.3%.结论: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药理与病情不符合、因药效发生拮抗作用而发生的不良反应、重复用药、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过量使用抑酸药物药理是主要的因素,消化内科医生要加强合理用药意识,主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作者:罗强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患者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恶心、呕吐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患者的呕吐原因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导致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包括胃肠疾病、肝脏、胆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并且不按照医嘱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疗效98.0%(49/50),对照组患者疗效86.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较为常见,而发生原因也多种多样,并且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区别,要求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少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营养指标(TP、TC、AIb、Hb、T-lymph)进行观察与评估(注:TP为总蛋白,TC为总胆固醇,AIb为白蛋白,Hb为血红蛋白,T-lymph为总淋巴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总有效率98.15%(53/5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TP、TC、AIb、Hb高于对照组,而T-lymph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基础上修复肝细胞,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孟国燕;胡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诸多危害因素的暴露,COO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已成为导致死亡原因的第4大疾病,文章将围绕当前社区COPD管理的现状和对策思路两个方面展开.
作者:邱忠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2例,实施抽签法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实施球囊人工辅助通气的试验组与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的参照组,每组36例,将两组复苏成功率及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在复苏成功率指标数据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采用球囊人工辅助通气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可有效缩短建立通气用时,进而提高患者复苏成功概率.
作者:庄学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与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即SNRB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7-2018年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给予椎旁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经由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人员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比试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以及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并进行对照参考.结果:给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比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在进行手术期间的麻醉剂用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剂量也相对较少.结论:通过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麻醉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缓解疼痛,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中应用MRI、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原发性胃癌患者50例,均接受MRI以及螺旋CT诊断.结果:MRI对胃外病灶、胃内病灶检出率以及胃外病灶、胃内病灶、总病灶的检出个数均高于螺旋CT(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MRI在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杨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总结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中医辅助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书籍,对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伴颅内钙化病历进行分析及总结,并对其中医治疗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IHP脑钙化发生率高,中医药或可辅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刘元炜;王萍;燕树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1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研究组51例,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8.04%,明显优于对照组78%(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11.89±0.77)mL、住院时间(4.57±0.3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34±3.13)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9±3.03)mL、(7.21±1.58)d、(43.26±4.76)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接受治疗的冠心病高危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替罗非班静脉推注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替罗非班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庚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