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恩斌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过敏性结膜炎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n=25,予以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与观察组(n=25,予以口服逍遥散加味方颗粒+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试验、角膜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显著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采取逍遥散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麻醉中吸入七氟醚对老年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吸入七氟醚对于手术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手术老年患者76例,依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组.组1患者38例,静脉注入丙泊酚;组2患者38例,吸入七氟醚.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清醒时间、简易智能量表(MMSE)总分.结果:组2患者的清醒时间、MMSE总分都好于组1患者(P<0.05).结论:全身麻醉中吸入七氟醚运用到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患者能够较快清醒,且认知功能也获得了较快的康复,适宜老年患者.

    作者:姬银明;张向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神经外科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减少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江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生对妇科常见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妇科常见急腹症患者69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资料.结果:经过诊断后,确诊66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9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妇科常见急腹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志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胎儿超声脐动脉S/D联合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新生儿窒息的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胎儿超声脐动脉S/D联合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新生儿窒息的意义.方法:收治脐动脉血流S/D<3的胎儿214例设对照组,另选择214例S/D≥3的胎儿设研究组,均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娩出后观察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及RI降低,且Vs、Vd血流速度缓慢(P<0.05).数据显示,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高于研究组,4~7分及<4分所占比例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胎儿超声脐动脉S/D、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联合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发生后遗症.

    作者:陈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孕妇的产后感染发生率对比

    目的:探究分析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孕妇的产后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感染预防提供相关指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足月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然分娩,两组产妇产后均采用康复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的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褥感染、尿道感染及伤口感染,但是观察组产妇的感染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对产妇的身体伤害相对较小,产后护理及康复均较快,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的产妇应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作者:刘焕英;孙建立;谢灵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颅内肿瘤患者7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颅内肿瘤手术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病灶位置显示率达到100%.其中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影像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9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利用超声扫描实施重新定位.术前MRI和CT检查之后,患者未发现颅内肿瘤周围伴有大血管13例,经过手术证实之后,该检测结果准确.72例患者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肿瘤全部切除70例,切除率97.22%;患者近全切除2例,切除率2.78%,术后无肿瘤残留患者;72例患者中,胶质瘤患者38例,脑膜瘤患者18例以及转移瘤患者16例.经过6个月的随访之后,均无复发症状,并且无术后并发症和颅内感染.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将病灶位置清楚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促进安全系数和成功率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作者:廖国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实验室检查项目对于确定AECOPD价值的探讨

    AECOPD从定义来说缺乏可操作性,故许多研究者提出若干可以反应慢阻肺急性加重时气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期望通过检测这些项目为AECOPD提供更好的诊断价值,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等,但由于COPD患者炎症反应的复杂性,导致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多样性,至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能够反映疾病进展和临床预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因此,采用任何单一的生物标志物作为AECOPD的标志是不可能的,建议联合应用多种生物标志物才能反映引起AECOPD的各种复杂病因.

    作者:王凯丽;何权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实施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7月选取早孕阶段的孕妇1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孕妇进行定期的产检,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孕期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12.86%,研究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意义,可降低相关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高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庆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收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76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应用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3%,高于对照组的74.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58%,高于研究组的7.89%;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较好.

    作者:曹建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人性化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急诊患者6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推行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努力提供温馨的就医环境、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大限度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理宣教评分、就医环境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6例,护理差错发生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尹亚平;郑伟;李大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优化护理流程在提高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效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提高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效率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优化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手术室护理措施.优化组对急诊手术室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实施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急诊等待手术时间、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护理缺陷率、术后死亡率和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优化组的急诊等待手术时间、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缺陷率、术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董艳华;龙萍;曲红秀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结果:根据腰椎、大粗隆、Ward三角、股骨颈及全髋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骨密度指标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行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骨密度,减轻疼痛感,客观上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武红军;杨兴义;马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过敏性结膜炎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n=25,予以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与观察组(n=25,予以口服逍遥散加味方颗粒+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试验、角膜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显著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采取逍遥散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恩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调强放疗和同步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对进展期胃癌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进展期胃癌患者127例,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两组,对照组62例,观察组65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照组给予同步化疗,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近期疗效、远期结果等.结果: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运用同步化疗+调强放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低、具备良好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PC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采用PCD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别分成传统治疗组(n=53)和PCD治疗组(n=53),传统治疗组采取传统化疗药物,PCD治疗组采取PCD方案,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传统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20.75%,PCD治疗组58.49%,PCD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χ2=15.7738,P<0.05);传统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5.8%,主要为血细胞毒性,而PCD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39.62%,主要为神经毒性,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6,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而言,采用PCD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3种药物价格相对较低,能够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是基层医院治疗的首先方案.

    作者:谭玮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肺炎患者78例,将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振动排痰治疗的患者纳入参考组(n=37),将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1).参考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液体复苏治疗、解痉平喘治疗、祛痰、雾化、吸氧以及振动排痰仪等治疗,在参考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SpO2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低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两组病情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治疗无效1例,病情缓解患者40例;参考组治疗无效6例,病情缓解31例.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周达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评价脉冲振荡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探究对其进行脉冲振荡治疗后肺部功能的改进情况.方法:2018年1-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同时选择本院的健康者30例,均对其展开常规肺功能诊断和脉冲振荡测定的结果.结果: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FVC、FEV1、FEV1/FVC、FEV1/pre上观察组均比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振荡法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在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周边弹性阻力(X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检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Zrs、R5、R20和FVC、FEV1、FEV1/FVC、FEV1/pre均呈负相关,X5呈负相关.结论:脉冲振荡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时与常规肺功能检查联合使用,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

    作者:李云飞;吾曼莉;黄天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临床症状的快速消失,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卓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输血患者100例作观察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输血患者100例作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检验流程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出现的医患纠纷率、疾病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患纠纷率、疾病感染率、总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这一流程之中,血型的鉴定、标本的采集以及交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使患者出现的感染率降低,并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陈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永芳;杨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