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汪雷;马振宇;甲戈

关键词:纤维组织细胞瘤, 纤维组织细胞肿瘤, 纤维黄色瘤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法 报道我院曾经收治的3例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 本院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达到了肿瘤的全切或近全切,文献中已知的术后随访结果也大都令人满意.结论 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颅内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确实可靠的手段,既可明确病理性质又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Leo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应用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以评价该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 41例患者45个复杂动脉瘤应用了44个Leo支架进行治疗,其中宽颈动脉瘤39个,梭形动脉瘤4个,夹层动脉瘤2个.结果 45个动脉瘤完全栓塞31例(69%),瘤体残留8例(18%),瘤颈残留6例(13%).44个支架全部(100%)放置满意.全部41例患者均经临床随访,29例患者31个动脉瘤行影像学随访.4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相邻部位脑内血肿.结论 Leo支架辅助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是可行的,短期随访结果较佳,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动脉瘤栓塞后弹簧圈的长期稳定性和支架的耐受性.

    作者:桑猛;喻博;王成林;刘云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97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由Brighte和Howship先报告[1],约为颅内占位病变的0.4%~1.0%[2].本文回顾我科2000年10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97例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龚会军;杨智勇;丁鹏;王进昆;李玉保;任仲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探讨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o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由于安全、疗效高、能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优点,成为目前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常用的治疗方法.1990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多种治疗无效的128例GPN施行MV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种衍军;陈剑;程启龙;段德义;朱广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伴发颅内肿瘤的Maffucci综合征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报告2例伴有颅内病变的Maffucci综合征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通过全身体检进行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切除颅内病变.结果 结合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和软骨瘤等全身表现,符合Maffucci综合征临床诊断.结论 我们首次报告了中国人群中伴有颅内病变的Maffucci综合征病例,对Maffucci综合征相关基因及临床表现仍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淑煜;张俊廷;耿素民;于兰冰;辛宇;王亮;吴震;张力伟;王忠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汶川特大地震颅脑创伤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 总结汶川特大地震中颅脑外伤的临床类型及特点、救治经验.方法 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2例伤员资料、流行病学、致伤原因、分类、伤情、救助时间、合并症、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男102例,女80例,建筑物砸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其次为挤压伤;按GCS评分:轻型129例,占70.9%;中型32例,占17.6%.,重型21例,占11.5%.伤口开放占68.7%;合并叫肢及脊柱骨折占16.5%,伤口感染18例占7.4%,急性肾功衰竭3例(1.2%).手术治疗者40例.出院或转科时GOS评估:5分121例(66.5%),4分38例(20.8%),3分或以下23例(9.7%),死亡5例,死亡率3.3%.结论 重伤伤员院前抢救率低,院内以轻、中型颅脑创伤为主,合并症多,伤口感染率高;多学科联合早期、有序规范救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平;陈兢;李浩;李强;游潮;黄思庆;杨朝华;陈茂君;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地震后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分析

    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南于灾区地形复杂、山体滑坡、交通中断,救援非常困难,很多伤员在伤后几天才被救出,或者因当地条件有限,未能及时获得专科救治,因此地震所致的颅脑创伤治疗与一般的处理不尽相同,特别是伤口的处理.

    作者:杨朝华;刘进平;刘家刚;陈茂君;李国平;游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为脑干胶质瘤的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平台.方法 将1×10~6个大鼠C6胶质瘤细胞通过立体定向头架注射到大鼠脑桥,种植后2周对大鼠行磁共振扫描观察,然后行灌流固定取脑,HE染色.结果 磁共振检查均发现肿瘤生长,肿瘤为长T1和T2信号,经大鼠舌静脉注射Gd-DTPA信号明显增强.HE染色显示肿瘤为胶质母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假栅栏样坏死明显.结论 大鼠C6胶质瘤细胞株可以建立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重复性好.

    作者:王宇;田永吉;李德志;万虹;历俊华;王军梅;张月清;万伟庆;李大鹏;武文浩;阴鲁鑫;张力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动脉瘤绝大多数位于颅内动脉分叉处或分支处[1-3],发生在其他无分支部位的动脉瘤是非常少见的.而位于颈内动脉前肇动脉瘤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Ogawa等[4]报道740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仅有48例(0.6%),现将我们2007年发现并治疗的2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报告如下.

    作者:彭亚;刘建民;宣井岗;杨伊林;王穗暖;夏锡伟;陈荣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颅窝底中间型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25岁.因左耳听力下降1年余,发现左颞部肿块7个月入院.1年多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左耳听力下降,于7个月前发现左颞部质硬无痛肿块,肿块逐渐增大.查体:左颞部皮下可扪及一3 cm×4 cm大小质硬,界清,不活动,与头皮无粘连凸起肿块,左耳听力下降.CT及MRI检查示:左中颅窝占位性病变.病变向颅内、颅外侵犯,左侧颅中窝骨质破坏.

    作者:沈云辉;赵宁辉;唐一平;蒲军;徐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积极有序规范地开展地震颅脑创伤救治

    目前地震是世界上严重的自然灾难之一,大地震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人类以毁灭性的打击.

    作者:游潮;李国平;杨朝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地震颅脑创伤后外伤性癫痫的综合防治

    破坏性地震对于人类来说是可怕的灾难.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使24万余人死亡,16万人受伤;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导致8万人失去了生命,数十万人受伤.在地震伤员中颅脑创伤患者比例高达17.3%~30%[1-2],而外伤性癫痫(Post traumatic epilepsy,PTE)则是地震颅脑创伤幸存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罗晟;何永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法 报道我院曾经收治的3例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 本院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达到了肿瘤的全切或近全切,文献中已知的术后随访结果也大都令人满意.结论 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颅内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确实可靠的手段,既可明确病理性质又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汪雷;马振宇;甲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地震致头皮损伤感染伤口的分析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引起的开放性头皮损伤伤口感染的原因、病原菌分布、药敏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12汶川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收治的82例头皮伤口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全组82例患者中,43例(52.4%)被检出伤口感染.感染的伤口多数伴有严重污染及异物存留,并且首次清创时间明显延迟.感染的病原菌菌株59株,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44.06%),表皮葡萄球菌12株(20.33%),革兰阴性的阴沟肠杆菌13株(22.06%),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5.08%),深红沙雷氏菌5株(8.47%).经彻底清创,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地震引起的颅脑外伤头皮伤口感染率明显增高,以革兰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早期彻底清创,营养支持,应用敏感抗生素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家刚;杨朝华;李国平;游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温度敏感干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脑外伤亚低温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为脑外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原位移植打下基础.方法 用含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的表达质粒转染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PCR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致瘤潜能;脑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动物予以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基因片段被成功整合,该细胞株在33℃时增殖旺盛,可耐受极低的营养条件,并可在软琼脂中形成小的细胞克隆;37℃时停止生长,低营养耐受力下降,无细胞克隆形成;亚低温治疗期间脑组织高表达PCNA,凋亡少见.结论 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的建立使脑外伤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原位移植提供了条件.

    作者:刘振林;刘晓智;王骏飞;姜忠敏;陈镭;李罡;苏志国;杨树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附128例报告)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动脉瘤是广大神经内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多数医院拥有的螺旋CT所具有的3D-CTA诊断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作者:丰育功;荆友斌;张丽云;张书仁;王琦;李环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地震中颅脑创伤伤员的救治

    汶川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伤员,如颅脑创伤、胸腹损伤、脊柱和四肢损伤等,造成伤亡的原因多为坠物砸伤或挤压伤,其中颅脑创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高的损伤类型之一,因此,早期的正确救治对挽救伤员的生命至关重要,及早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和恰当的康复手段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大限度恢复伤员的功能,减少残疾.

    作者:李新军;徐宏;韩扬云;周增俊;孙中书;曾义;刘之一;彭涛;龙小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地震灾害中关于颅脑创伤急救的思考

    地球上,地震以每年超过一百万次的频率发生着,但是真正造成巨大人员和物资损失的大地震全球平均三年一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36次,共伤亡78万余人.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地震16次,死伤781 521人[1].著名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5万人[2].

    作者:金毅;周良辅;毛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基底节-丘脑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术方式来试图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基底节脑出血占脑出血的60%,丘脑区脑出血占10%[1],同时由于两者位置深在,手术创伤大预后不良,故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难点.

    作者:穆林森;宋述清;单强;王广义;张振华;宿鹏飞;崔立山;张海军;哈文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用脊神经后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截瘫后顽固性疼痛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截瘫后顽固性疼痛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截瘫后伴有残肢痛和幻肢痛的8例患者实施相应节段DREZ毁损术,并进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平均6.6个月.结果 8例患者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结论 脊神经后根DREZ毁损术治疗伴有脊髓损伤和脊神经根撕脱伤的截瘫患者疼痛疗效确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

    作者:刘建杰;孙明礼;苏兰海;孟庆恒;路平;高伟;刘赢;魏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眼部充血表现(或合并突眼)13例,单纯突眼1例,颞部杂音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6例单纯南动脉途径应用NBCA进行栓塞,术后瘘口即刻闭塞3例;1例有瘘口残留,随访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另外2例瘘口残留,但症状明显好转.8例进行了单纯静脉入路栓塞,其中2例应用ONYX和弹簧圈进行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分别合并有术后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前者术后1个月好转;5例单纯进行了ONYX栓塞:1例由动静脉联合入路进行栓塞,瘘口完全闭塞,1例因瘘口细小进行了颈动脉压迫并观察随访,术后2个月瘘口更加细小,术后3例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1例为动眼神经麻痹,1个月后好转,1例为复视并外展神经麻痹,1例为结膜充血,眼球疼痛不适,后好转.结论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动脉入路栓塞,瘘口闭塞率低于静脉入路,但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亦低,静脉入路瘘口闭塞率高,但应注意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

    作者:舒航;陈光忠;曾少建;詹升全;李昭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