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麒麟丸联合维参锌胶囊治疗复发性流产史男性精子DNA损伤的临床观察

杨杰;商建伟;唐文豪;毛加明;林浩成;贾英俊;王彬;王旭昀;徐自伟;党进

关键词:麒麟丸, 复发性流产, 精子DNA损伤, 精子DNA碎片指数
摘要:目的:探讨麒麟丸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6例合并有精子DNA完整性异常(DFI> 15%)的复发性流产史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口服麒麟丸联合维参锌胶囊;对照组单独服用维参锌胶囊,共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末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与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精液常规参数和DFI.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各项精液参数及DFI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和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精子活动率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精子密度比对照组及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DFI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麒麟丸联合维参锌胶囊治疗复发性流产史男性不育症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精子活力与精子DNA完整性.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卵母细胞质量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机制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生育年龄不断推迟,育龄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发病率大致为10%~1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故有“现代病”之称.不孕作为内异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人群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该技术发展迅速,但内异症妇女IVF妊娠率仍旧不高.本文梳理相关领域的文献,旨在通过探讨内异症对卵母细胞质量影响,明确其致不孕的内在机制,寻求改善其助孕结局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宋景艳;孙振高;张兴兴;王爱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20例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致病因素及微生物特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20例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致病及微生物特点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120例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各种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查,分析微生物特点.另选取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析造成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的原因.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和致病微生物的情况以及致病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STD史(20.8%)、流产史(84.2%)、经期卫生差(31.7%)、无避孕措施(32.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0%、57.5%、13.8%、8.8%),研究组IUD的比例(44.2%)明显低于对照组(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使用避孕套、避孕药措施的比例(25% vs.16.2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共检出6种病原微生物,其中人型支原体32例(26.7%)、阴道菌群31例(25.8%)、衣原体30例(25.0%)、假丝酵母菌15例(12.5%)、阴道毛滴虫13例(10.8%)、淋病奈瑟菌11例(9.2%).观察组患者检出的致病微生物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为87.4%、青霉素类为63.3%、四环素类42.4%、喹诺酮类36.0%、氨基糖苷类33.5%、头孢类23.3%.不同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其中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结论:不良的性行为及生殖卫生习惯易导致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且治病微生物种类较多、耐药性较高,故应提高患者的卫生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珂;李明传;尹伶;陈少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继发性不孕妇女自身免疫抗体及性心理状态的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与研究继发性不孕妇女自身免疫抗体及性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继发性不孕妇女为A组,并选取同时期的100例原发性不孕妇女为B组,100名健康生育妇女为C组,然后将三组的自身免疫抗体指标阳性率、SFIT-30问卷及性心理自我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上述评估结果.结果:A组的自身免疫抗体指标阳性率均高于B组及C组,B组高于C组,A组及B组的SFIT-30问卷及性心理自我评估结果均差于C组,且A组中不同年龄段妇女的SFIT-30问卷及性心理自我评估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A组中不同年龄段妇女的自身免疫抗体指标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继发性不孕妇女的自身免疫抗体及性心理状态呈现相对较差的状态,应重视对继发性不孕妇女上述方面的干预与改善.

    作者:梁栋;李维茹;张四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价值评估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vasive endometriosis,DIE)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DIE组57例和非DIE组63例,然后与术前患者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对DIE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美国生殖医学协会(r-AFC)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评分标准,DIE组患者病程和r-AFC评分明显高于非DI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痛经、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2.98%、40.35%、66.67%和31.59%;特异度分别为66.67%、71.43%、88.89%和71.43%.子宫大小、子宫活动度、附件囊肿活动度、宫骶韧带结节、宫骶韧带触痛阳性、阴道直肠隔结节、阴道直肠隔触痛阳性、后穹窿蓝色结节等妇科检查项目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0.35%、63.16%、73.68%、68.42%、85.96%、14.04%、12.28%和40.35%;特异度分别为63.49%、55.56%、57.14%、80.95%、71.43%、100%、100%和100%.结论:重度痛经、阴道直肠隔结节和后穹窿蓝色结节对诊断DIE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发现以上症状,应高度警惕DIE的可能.

    作者:董静;王金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MRT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IMRT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并按双盲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顺铂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3年,统计患者治疗3个月内复查结果为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8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内,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3年内,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MRT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优于采用单一的IMRT治疗的患者,并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作者:张青冬;姜艳萍;冯晓萍;汪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至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二至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7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给予二至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阴道动态压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阴道动态压力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阴道动态压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性功能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性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二至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地肌肌力及性功能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扈玉婷;王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已公开发表有关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 Handbook 5.1.0中的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项研究包括589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无论单独使用针刺或针药合用均能有效提高患者IIEF-5评分,但临床有效率因组间差异过大无法合并.结论:目前证据虽然提示针刺具有较好疗效,但纳入研究缺乏严谨设计及较为客观指标,结论需要谨慎地对待.

    作者:蒋荣民;曲由;王涛;万云莉;许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湖北黄石地区新生儿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湖北黄石地区新生儿梅毒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新生儿梅毒危险因素,为新生儿梅毒预防提供参考数据,以期降低本地区新生儿梅毒发生率.方法:以湖北黄石地区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6家妇产医院接诊生产的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孕妇围产期梅毒感染情况、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为主要调查内容,整理统计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湖北黄石地区新生儿梅毒4年期间的发病率.将新生儿产妇按照新生儿是否为梅毒患儿分组,新生儿梅毒患儿设为梅毒感染组,新生儿未感染梅毒患儿为梅毒未感染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影响新生儿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再将判定为影响新生儿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6所妇产医院共接诊、建档、生产产妇38856例孕娩出的新生儿39600例,新生儿出生后28d内确诊为梅毒感染者408例,新生儿梅毒发病率1.03%,不同年份新生儿梅毒发病率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呈上升之势,但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梅毒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产妇的相关资料比较发现:产妇妊娠期梅毒感染、检测时孕周、孕前保健检查、孕前梅毒感染史、梅毒感染孕妇规范治疗为新生儿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新生儿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妊娠期感染梅毒、检测时孕周> 14周、孕前未进行保健检查、有孕前梅毒感染史、梅毒感染孕妇未规范治疗是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梅毒感染重要的临床工作是预防,做好育龄女性围妊娠期的性传播疾病健康宣教、健全妊娠女性各项梅毒感染的核查工作,强化梅毒感染妊娠女性的跟踪治疗应引起相关妇产医院的重视,以期降低新生儿梅毒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陈文超;许云波;石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调肝针刺法治疗慢性睾丸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调肝针刺疗法治疗慢性睾丸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慢性睾丸疼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等比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调肝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生命质量测评量表(SF-36)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后,治疗组VAS评分、焦虑及抑郁、生活质量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针刺法治疗慢性睾丸疼痛疗效突出,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权义;王祚邦;周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及不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 ~ 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5% ~ 50%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此外还有33%表现为不孕.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目前获批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的治疗.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芳香化酶P450是卵巢雌激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内,研究发现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也可具有合成雌二醇的作用.以AIs为主的治疗方案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对盆腔疼痛和不孕的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本文旨在综述使用AIs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和不孕的作用.

    作者:吕慧;冒韵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性美学研究

    性美学是研究性及相关领域美的普遍规律及一切与性相关的审美活动的科学.它是一个涉及生物、心理、社会以及艺术的综合学科,是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基础,也是制高点.性美学不是一个点和线的构成,而是一个面和几何体的体系,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性和美是古老与现代连续和并存一样,性美学也是传统的续存、继承和升华.

    作者:潘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初探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针对性观念开放与性知识缺乏的矛盾,非婚性行为发生率不断上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性健康的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我院开设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以达到促进大学生性心理发育成熟的目的.

    作者:陆桂花;施建飞;周平;王露;雷红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阴虚体质不育患者行ICSI结局相关指标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阴虚体质患者行ICSI助孕技术的妊娠结局,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诊疗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66例不育男性行ICSI助孕技术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虚体质不育患者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平和体质正常受精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平和体质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阴虚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个数、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虚体质不育人群男性生育能力与行ICSI助孕技术相关指标较平和体质不育人群低下.

    作者:马春晓;谢雅兰;胡海翔;徐少强;孙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与牙周病的中医机制探讨

    阳痿合并牙宣是我们常见的兼病,而对于这种兼症却没有系统的论述,临床医者治疗时易忽视整体辨证,治疗上没有整体把握,本文从肾、脾、胃等脏腑论述了阳痿合并牙宣的辨证论治,阳痿合并牙宣常见肾阴不足、肾精亏虚,脾胃失司,气血不足,胃火炽盛、灼伤脉络等证型,治疗上应重视滋阴补肾、健运脾胃、清胃泻火等治法.

    作者:盛文;商建伟;李宪锐;丁劲;张耀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精子DNA完整性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和精子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子常规参数及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男性100例为对照组.采用WLJY-9000型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形态学参数,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CD)分析精子DNA完整性.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将观察组进一步划分为少精症组(n=16)、弱精症组(n=33)、白细胞精子症组(n=23),对比各小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中精子DNA完整性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占比、正常形态精子占比、精子DNA完整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精症组精子浓度低,弱精症组精子存活率低,白细胞精子症组前向运动精子占比及正常形态精子占比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子DNA完整性与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占比、正常形态精子占比均呈正相关(r=0.398、0.304、0.662、0.404,P均<0.01).结论:不孕症男性精子DNA完整性、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占比、正常形态精子占比均明显下降,且精子DNA完整性与后4项观察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关小川;孙刚;姜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畸形精子症获得性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畸形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表现之一,其病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复习发现,其获得性病因主要有生殖道感染、接触重金属、精浆微量元素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有机化学毒物及药物等方面;西医治疗主要为对有明确病因患者去除病因治疗,如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抗感染,但对病因不明确者,无针对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为成药治疗及辨证论治,主要证候表现为肾虚、血瘀、湿热.

    作者:陈小均;张志杰;贾玉森;宁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处理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处理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92例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6)、B组(n=46),分别行次全子宫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两组血清卵巢功能指标,并以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价量表评估性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雌二醇(E2)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FSH、LH水平显著升高,E2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B组术后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术后FSH、LH、E2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性功能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性欲、性唤起和阴道性交达兴奋、性高潮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A组术后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射精时间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B组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与次全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因而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园园;孙延霞;杨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阴道与经腹行良性卵巢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腔行卵巢囊肿切除的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方式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阴道手术,对照组采用经腹腔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行卵巢囊肿切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于素芳;刘妍;么琦;周剑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口服地屈孕酮辅助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口服地屈孕酮辅助下IVF-ET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160例在我院进行IVF-ET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取卵后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片进行黄体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移植胚胎评分、胚胎个数及入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53.75%,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6.25%,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例数及分娩婴儿数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异位妊娠及流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为21.2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在进行IVF-ET时,口服地屈孕酮片与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治疗所获得的妊娠结局是相似的,但口服地屈孕酮治疗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医师可考虑将口服地屈孕酮代替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治疗.

    作者:黄勇;胡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孙建明教授运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举隅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慢、易反复,病情顽固、缠绵不愈,病因复杂.针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孙建明教授擅长另辟蹊径,运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现报道验案两则分享如下.

    作者:韩文均;谢钰帆;董哲;孙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