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假性湿疣样高危HPV病毒感染类型的探究

宋鹏飞;贺勤;陈加媛;王京;徐娟

关键词:假性湿疣, 高危HPV病毒感染, 类型探究
摘要:目的:具体探究造成患者患有假性湿疣样高危HPV感染的病毒类型.方法:选取20例患有假性湿疣样高危HPV感染的患者记为A组,10例典型的假性湿疣样患者记为B组,10例典型的尖锐湿疣患者记为C组,采集三组患者痛变部位脱落的细胞,通过利用HPV核酸扩增来检测细胞中的病毒分型,比较检测出的结果及影响.结果:假性湿疣样高危HPV感染患者的活检中检测到的病毒亚型中含有13种分别为低危型的HPV11、42、43,高危型HPV16、18、31、33、35、39、51、52、58、59;假性湿疣患者的活检中检测到阴性HPV有HPV11、16、18;尖锐湿疣患者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的HPV分别有低危型HPV6、11、42、43、44,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53、66,大多都有HPV6、11.结论:假性湿疣样患者与尖锐湿疣患者组织样品中检测到很多相同HPV亚型,可根据结果加大对假性湿疣样患者病情的检测及时帮助患者降低患有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减少高危HPV感染的传播,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患者生殖道感染率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生殖道感染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临床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124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为对照组,对两组感染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9.84%和13.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和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分别为8.87%和10.48%,高于照组的6.45%和8.06%,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55%、13.71%、19.35%,与对照组的16.13%、12.10%、16.13%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16.13%、79.03%,高于对照组的4.03%、29.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可能为造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在妊娠期间加强生殖道感染筛查,并实施对症治疗,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

    作者:陆凤莹;贺青蓉;黄彩云;叶焕巧;陈航华;劳冬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精子顶体酶活性检查的116例成年男性,采用手淫法取精液,进行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常规检查,按照顶体酶活性差异进行分组,将顶体酶活性≥48.2μIU/106者视为顶体酶正常组,否则视为顶体酶异常组,对比两组间的禁欲时间、体积、液化时间、浓度、形态、PR、NR等相关参数的差异性,分析顶体酶活性与常规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根据精子活力不同将患者分组,PR≥32%则视为活力正常组,否则视为活力异常组,对比两组的精液参数及顶体酶活性情况.结果:根据顶体酶活性分组,包括正常组72例,异常组44例,异常组的浓度、正常形态比例、PR、NP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精子活力分组,包括正常组49例,异常组67例,异常组的体积、浓度、顶体酶活性及NP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顶体酶活性与浓度、PR、NP及精子正常形态构成比密切相关(P<0.05).结论: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的浓度、正常形态比例、精子活力有密切相关,顶体酶活性检验科作为评估精液质量的一项可靠指标.

    作者:蔡昭炜;赵丽;李雪玲;陈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4天与21天测定β-HCG对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14d与21d测定β-HCG对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在我院进行复查者160例,分为4组:多胎妊娠组,单胎妊娠组,异位妊娠组和早期流产组,各40例,比较各组14d与21d血清β-HCG水平,并统计14d与21d血清β-HCG水平分布情况.结果:继续妊娠组14d与21d血清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不良妊娠组(P<0.05),14d与21d血清β-HCG≥400IU/L比例,多胎组高于单胎组高于异位妊娠组和早期流产组(P<0.05),妊娠21d时血清β-HCG测定,多胎妊娠组及单胎妊娠组血清β-HCG≥400 IU/L者显著多于100~ 400IU/L者(P<0.05).结论:选择14d与21d测定血清β-HCG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尤其是多胎妊娠、移位妊娠与早期流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余蓓蓓;王慧;孟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边缘人的归来——从两首歌看被压制群体权利诉求的变迁

    在许多社会群体运动和其他一些事件中,歌曲往往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选取两首属于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代表歌曲,通过对其的分析和比较来探索在这两首歌曲之间时代变迁下被压迫群体对于自身权利诉求的不同面貌和变迁.

    作者:宋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及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及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患者110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光动力治疗,观察组采取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发发生率及复发后测定病毒体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h1/Th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且有助于维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石庆;赵静;孙毅;邬青芝;丁小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女性性生活质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女性性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在本院产后康复科就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产后康复女性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并评价所有研究对象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发生例数、性生活质量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交疼痛、性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研究对象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女性的性生活质量呈现正相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治疗后,女性性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作者:陈红敏;吴丽琴;丁花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尖锐湿疣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不同剂量干扰素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0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对三组患者均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用100万单位、B组用200万单位、C组用500万单位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C组优、B组其次、A组较差,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复发率以A组高(20.0%)、B组其次(12.5%)、C组低(5.0%),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多,且程度重,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程度轻,B组患者居于两组患者之间,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激光联合较高剂量的干扰素对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不良反应较严重,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适宜剂量进行治疗.

    作者:徐晶;张懿;杨平安;沈悦;刘武林;曹妍;常红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阴茎部分切除术对阴茎癌患者性功能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性功能和满意度改变,评价阴茎部分切除术对阴茎癌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5名阴茎部分切除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调查,评价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性高潮、性欲、性交满意度及性生活总体满意度.结果: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性高潮、性欲较术前降低(P<0.05),交往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1).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性功能明显降低.

    作者:牛晓兵;王恒兵;顾硕;徐宗源;傅广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的术后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本人参与的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比较了术后加或不加双氯芬酸钠栓和盐酸异丙嗪的疼痛评分.结果:手术后立即加双氯芬酸钠栓组的术后4h内疼痛评分为(2.9±1.1)分,手术后未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组的术后4h内疼痛评分为(4.7±1.6)分,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带环期每晚睡前口服盐酸异丙嗪组的夜间疼痛评分为(0.9±0.3)分,带环期未使用盐酸异丙嗪组夜间疼痛评分为(3.7±1.5)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商环包皮环切术后立即双氯芬酸钠栓塞肛、每晚睡前口服盐酸异丙嗪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和夜间勃起疼痛,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换药的详细步骤对术后患者自行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王万荣;谭艳;谢子平;李韬;欧阳海;康照鹏;王金国;谢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方式在诊断前置胎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前置胎盘产妇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检查资料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情况.结果: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诊断前置胎盘符合率达到95.7%,单纯经腹超声诊断前置胎盘符合率为8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诊断前置胎盘具有较高符合率,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徐静;谢芳;蒲筱雨;王士光;刘民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性的礼仪与性的礼仪学

    人类性学有不少分支学科,但至今却没有见到有关性礼仪的系统探讨与研究.人类之性不需要礼仪吗?或者更准确地说,人类的性关系与性行为不需要礼仪吗?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什么?性还需要礼仪?难道宽衣解带、上床行房之前,还要互相作揖、唱个大诺、说一声“I'm sorry”不成!其实这是偏见.

    作者:潘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007-2016年性病门诊中老年HIV与梅毒共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中老年HIV与梅毒共感染的现状和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性病门诊做HIV与梅毒检测的46704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对55例≥50岁中老年HIV与梅毒共感染患者的情况做了分析.结果:46704例病人血清检测结果HIV感染者452例,HIV与梅毒共感染299例(66.15%),其中≥50岁HIV感染64例,HIV与梅毒共感染55例(85.94%).其中男性51例(92.73%),女性4例(7.27).年龄以50 ~ 59岁为主,占83.64%(46/55),同时感染其他STI 39例(70.91%),离异或丧偶14例(25.4%),初中及以下文化34例(61.82%),离退休人员9例(16.36%).通过性途径感染47例(85.45%).结论:中老年感染STI病例逐年增多,有针对性的对高危中老年人群特别是经性途径传播的STI进行综合干预,提高中老年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自愿咨询检测(VCT)的知晓率和主动性,是有效防控性病艾滋病在中老年人群传播与蔓延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磊;李维云;吉彬;谷永革;刘春莉;李宏峰;赵平;部楠;房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96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性生活状况分析

    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性生活状况以及保留卵巢对性生活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96例患者,全部患者在接受3个月以上放化疗后行问卷调查,并观察对比保留卵巢组、卵巢缺失组性生活状况.结果:术后患者性生活频率在3~6次/月、>6次/月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患者性生活满意度为52.1%显著高于术后(P<0.05);术前患者婚姻良好关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术后(P<0.05);保留卵巢组在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满意度、性交疼痛以及性功能指标量表总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卵巢缺失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保留卵巢可有效促进性生活恢复,熟练掌握卵巢切除适应症,加强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作者:刘铭;周梅花;郁娜;周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维参锌胶囊治疗男性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维参锌胶囊治疗男性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2016年1月至8月之间,共筛查64例患者,其中34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平均年龄(31.09±4.18)岁.3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发性少精子症或弱精子症患者服用维参锌胶囊单一药物进行治疗3个月,每月复查1次精液常规,比较精液常规的变化和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9例患者得到随访,维参锌治疗1个月后69%的患者精液参数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精子前向活力(a+b级)显著改善(P<0.05);治疗3个月后精子前向活力较基线和1个月时均有显著改善,分别为(39.07±20.27)、(25.07±11.88)和(35.87±17.56),P<0.05,精子密度没有显著改善.治疗期间的配偶自然怀孕率为17.2%(5/29).结论:维参锌可以显著而持续的改善精子活力.

    作者:彭靖;张志超;崔万寿;袁亦铭;高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子DNA碎片率与AIH或IVF-ET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与因常见男性因素为主行夫精人工授精术(AIH)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治疗夫妇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因常见男性因素为主行AIH的患者64例及IVF-ET的患者46例,其中女方的促排方案相同,男女年龄均在40岁以下,平均年龄(31±9)岁,基本排除女方常见不孕因素.根据术中精子DNA碎片率的高低,分为五组:组1:术前3个月内精子DNA碎片检查结果正常组,24例(AIH,16例);组2:术前精子DNA碎片检查结果异常,经治疗后好转组,44例(AIH,30例);组3:术前精子DNA碎片检查结果异常,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或拒绝治疗组,22例(AIH,10例);组4:术前未做精子DNA碎片率检查,术中留取精液检测结果异常组,10例(AIH,4例);组5:术前未做精子DNA碎片率检查,术中留取精液检测结果正常组,10例(AIH,4例);分别统计各组AIH及IVF-ET的临床妊娠率,计算两者均值,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组1、组2、组3、组4、组5妊娠率分别为37.5%、31.8%、31.8%、20.0%、45.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会显著影响以男性因素为主的AIH或IVF-ET的妊娠结局.

    作者:马刚;李路;冀雪霞;苗艳梅;苏辉;乔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当他们谈论“性”时他们在谈论什么——基于对22名大学生性价值观的深度访谈分析

    本文通过对22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了解大学生性价值观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追求感情与性的统一;普遍接受婚前性行为;兼具贞洁观的道德双重标准和男女性别角色刻板化特征;对性少数群体的认识与评价存在分歧.这反映出大学生认可主流婚姻制度,对传统性价值观缺乏探索与反思但又感受到束缚和压力.这造成他们接受传统性价值观的同时又自发地要求重建性道德与呼唤性权利.

    作者:马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HE4水平及生存时间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血人附睾蛋白4(HE4)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010-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NAC前后血HE4的变化规律,随访28~ 50个月(平均44个月),得出HE4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生存期等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NAC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HE4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后期随访中,HE4≤114.9pmol/L组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率低于HE4> 114.9pmol/L组,复发时间(19.5±2.3)个月长于HE4≤114.9pmol/L组的(8.3±2.6)个月,且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4≤114.9pmol/L组与HE4> 114.9pmol/L组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1.0)个月(95%CI:23.05 ~ 26.95)及(36±1.8)个月(95%CI:32.48~39.52),HE4≤114.9pmol/L组生存率明显高于HE4> 114.9pmol/L组(P<0.05).结论:NAC能显著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HE4水平,监测HE4变化水平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HE4指标可辅助判定肿瘤复发情况、评估生存状况,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作者:高新萍;何海鹏;张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性盲的表现、产生根源与对策

    本文将我国自开展性教育前后出现的有代表性的10种性盲表现:性解剖、性生理、性心理、性法学、性观念、养生、生殖医学、性生活、高智人士、医学专业人士等诸方面的性盲简要举例,说明性盲目前在我国仍普遍存在着.作者结合这10种表现,探讨性盲产生的根源,性盲的负效应,并对减少性盲今后的产生,提出3条对策.

    作者:胡廷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联合坦洛新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坦洛新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CP合并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以坦洛新为主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将CP患者分为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肾阳不足型4型,根据具体病例辨证采用个体化治疗.评定治疗疗效,采用CP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评分表(PSFI)评定性功能障碍程度,并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 (P <0.05),且治疗后6个月观察期内复发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5% (P <0.05).两组治疗前性功能障碍程度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性功能障碍程度均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性功能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症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坦洛新治疗Ⅲ型CP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改善性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栋龙;余南生;谢礼豪;卢娜;张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武汉地区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加强泌尿道损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地区7362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7362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损伤,发生率为0.32%,其中输尿管损伤16例(0.22%),膀胱损伤8例(0.11%).在手术方法中,以腹腔手术导致术中泌尿道损伤的发生率高,为0.45%.在疾病类型中,子宫内膜癌及内膜异位症术中致泌尿道损伤的发生率高,均为0.07%;在妇科手术方式中,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引起的泌尿道损伤发生率高,为2.46%.在导致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原因中,因癌性致密粘连造成患者泌尿道损伤的发生率高(33.33%),而失误操作也是导致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25.00%.结论:武汉地区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以输尿管损伤为主,腹腔镜手术术中泌尿道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子宫颈癌、内膜异位症等广泛性子宫全切术致泌尿道损伤高发,致密粘连、失误操作是造成泌尿道损伤的主要因素,而子宫骶骨韧带处及子宫动脉横跨输尿管处为泌尿道损伤的高发部位.

    作者:林松;耿红琼;程时刚;张伶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