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朱春勇;曹兵

关键词:单球囊, 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单侧组进行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进行单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情况比双侧组少(P<0.05).结论: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更适合高龄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X线曝光.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收治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治疗,参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心绞痛,将使用剂量定为150 mg,能够有效提高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熊念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中自然分娩78例(60.00%)、产钳助产12例(9.23%)、再次剖宫产40例(30.77%).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分娩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成功率较高.

    作者:邓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接受七氟醚联合芬太尼麻醉,研究组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记录其认知功能、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MMSE评分,术后3 h、6 h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给予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缩短术后清醒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性得到降低.

    作者:何雯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血管扩张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平分3组.丹红注射液组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组使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综合组同时给予上两组药物治疗.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经NIHSS和ADL评分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97.5%,丹红注射液组85%,前列地尔组72.5%,综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1),丹红注射液组总有效率高于前列地尔组(P<0.01).结论:两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血管扩张药或丹红注射液.

    作者:施建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肌注诱导,试验组采用改良麻醉方式,比较两组入睡用时、手术室滞留用时、体动与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入睡用时、滞留时间和体动与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王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冰刺激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中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使用康复疗法联合冰刺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129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康复疗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冰刺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程<10 d患者占比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症采用康复疗法+冰刺激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永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精神障碍诊断软件在精神科诊断质量上的管理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精神患者诊断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在精神科诊断质量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精神障碍患者200例,通过主管医师常规精神检查得出明确人工诊断,然后以计算机软件测试当事人和知情人,得到软件诊断.结果:200例患者中,临床医生诊断精神障碍阳性率188例(94.42%),软件检查当事人版本182例(92.39%),知情人版本190例(96.45%),两软件综合计算诊断193例(97.97%),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情人对人格问题的描述高于工作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明确诊断合计,软件当事人版本8例(4.06%),医生临床未明确诊断11例(5.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件综合检查未能明确诊断4例(2.03%),与医生人工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精神患者诊断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在临床中,总体与人工诊断效果接近,可以作为医院管理过程中核实临床诊断水平的参考工具.

    作者:高长青;罗诚;杨丽苹;熊昆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46例(A组),无糖尿病肾病74例(B组),同时收集60例健康者资料进行对照研究(C组).结果:A、B组中尿微量清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C组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A、B组的GLU和HbA1c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

    作者:杨才;蔡艳;白云霞;郭燕;廖红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辨证选穴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的体会

    辨证选穴体现了中医的精髓,是辨明病性、确定治疗方法的关键.本文探讨辨证选穴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武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脑损伤儿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损伤儿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损伤患儿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GCS、GDD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清醒及昏迷变浅人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小儿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大脑发育,使患儿早日清醒、昏迷变浅,康复快,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韦元芳;潘芳华;罗春利;危华;黄素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知识相关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知识相关评分的影响.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全程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总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缓解疼痛感及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杏杰;谢东峰;施峰;褚凤叶;梅灵萍;周丽君;庄敬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分析和研究人乳头状瘤(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宫颈疾病患者20例,对其进行标本采集,并实施HPV-DNA的定量检测与阴道镜检查,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结果:CINⅠ、CINⅡ与CINⅢ的患者HPV-DNA阳性率和宫颈炎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IN患者的HPV病毒载量较宫颈炎患者高(P<0.05),患者的HPV病毒载量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不断增加.此外,HPV病毒的载量0~0.99、1.00~9.99、10.00~99.9和100.00~范围,病理类型不同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到病变程度的影响,HPV随之增加.结论: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HPV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HPV的病毒载量和宫颈病变之间存在很大联系.

    作者:张巧丽;高华;米靖;俞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作者:冯皓轩;张东方;郑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听阈情况、中耳积液时间、完全愈合时间及复发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季立;吴敬东;陆文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颅内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更优.

    作者:芦东根;洪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江敏;曲海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和全麻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和全麻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分为4组,各40例.A组全麻(右美托咪定),B组全麻(生理盐水),C组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D组硬膜外麻醉(生理盐水).结果:A组T1、T2、T3时间点MAP、HR指标均低于B组(P<0.05).C组T1、T2、T3时间点MAP、HR指标低于D组(P<0.05).A组T1、T2、T3时MAP、HR指标均低于B组、C组、D组(P<0.05).结论:建议可给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方式,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血流动力学.

    作者:杨新颖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2例,分两组.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和曲美他布汀,试验组口服上述药物+胃穴位贴敷.针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穴位贴敷配合抑制胃酸剂和胃肠蠕动剂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曹钱萍;茅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诊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妇产科急诊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临床的病理分析检查,后对其进行腹部及阴道的超声诊断检查,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中,经腹壁超声诊断的符合率85.00%;经腹壁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符合率92.00%;经腹壁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过程中,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高,为94.83%.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为83.33%.其中,流产的诊断符合率90.91%,黄体破裂的诊断符合率86.67%,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符合率90.00%.结论: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符合率较高,并且操作更简单,患者的痛苦程度更小,可作为妇产科急诊首要检查方法.

    作者:陈清芬;马晓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治疗,常规组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彭卫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